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应泰因为妇人之仁丢失了辽阳,紧接着,努尔哈赤挥军一路南下,占领了辽河以东所有区域,辽东形势至此已然糜烂不堪。

    这时候,大明朝廷又紧急将辽海道兵备副使薛国用紧急提拔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代经略之职。

    这薛国用倒是熟悉辽东,熟悉兵事,他收拾辽东残兵,整肃军纪,慢慢又稳住了辽东的形势,朝堂官员一见这人可用,很快便将其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并擢宁前道右参议王化贞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广宁协助他处理辽东军务。

    如果薛国用能一直干下去,或许,辽东还能止住颓势,大明还能以辽河为界,与建奴分庭抗礼,可惜,这薛国用很快便因操劳过度病倒了,而且病的相当严重,已然不能理事,所有军务都只能交给广宁巡抚王化贞处理。

    这王化贞做人倒是颇为圆滑,他是万历四十一年进士,而那年的主考官正是当朝内阁首辅叶向高,所以,他便尊叶向高为座师,颇得叶向高的照顾。

    但是,他却不像他名字那么忠贞,明里,他是东林大佬叶向高的弟子,应该算是东林党人,但是,暗里他却倒向了阉党兵部尚书张鸣鹤,而且还和魏忠贤的干儿子徐大化打的火热,从而博取魏公公的欢心。

    他这会儿是在东林党和阉党之间左右逢源,所以,辽东之事皆由他一个人说了算,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可惜,他是那种典型的眼高手低,纸上谈兵型统帅,着实令人放心不下,所以,内阁大学士刘一燝向天启建议重新启用熊廷弼经略辽东。

    这个时候的天启刚刚继位,倒还没闷头去做他的木匠活,偶尔他还是跑出来听听朝臣建议的,对于刘一燝重新启用熊廷弼的建议他深以为然,于是熊廷弼又重新踏上了经略辽东的道路,天启为了给他表示对他的重视甚至还给他配了五千京营屯卫,以壮声威。

    可惜,这个时候朝堂只是已经不是天启说了算了,而是东林党和阉党说了算。

    王化贞是在东林党和阉党之间左右逢源,颇为骄纵,他认为自己就能把建奴击败,对熊廷弼的到来他是颇为反感的,所以,他暗地里疏通了一下,请阉党对熊廷弼的任命做了手脚。

    而熊廷弼却仅仅和东林党搞好了关系,跟阉党,那简直是死对头,阉党认为,能搞他一下,自然要搞他一下,这会儿天启已经下旨了,熊廷弼已经是辽东经略了,这个不好做手脚,做了手脚天启肯定会知道,怎办呢?

    这个自然难不倒内斗内行的阉党,既然经略改不了了,那就给他加点东西呗,于是乎到了熊廷弼手里的任命变成了驻守山海关,经略辽东军务。

    这任命就有点奇葩了,又驻守山海关,又经略辽东军务,怎么经略,这意思就是让他待在山海关遥控指挥?

    熊廷弼还没感觉出这里面的弯弯道道来,他率领五千京营屯卫往山海关一扎,便开始遥控指挥了。

    王化贞就是不想让他指手画脚才请人出手把他钉山海关呢,熊廷弼能遥控的了他吗?

    这个自然是不可能的,他压根不听熊廷弼的,熊廷弼的命令,他就当是个屁!

    熊廷弼主守,想先稳住形势,他却主攻,急于建立功勋。

    熊廷弼的建议是屯兵广宁,利用山川地利之势牵制敌人兵力,然后组织兵力从山东登莱出发,利用水师的优势在金州卫附近建立驻地,让建奴首尾不能兼顾。

    王化贞却偏偏跟他唱反调,建议把所有兵力分散在辽河西岸六个堡垒里,先将建奴阻隔在辽河以东,再集结兵力,一举拿下海州,进逼辽阳。

    熊廷弼一看这样不行啊,你本来兵力就不多,还分散在辽河沿线六个堡垒里,辽河又不是什么天堑,建奴完全可以找个地方搭浮桥过河然后围住你堡垒一个个收拾,这样岂不是完了。

    他让王化贞不要这么搞,王化贞却执意不听,依然我行我素,熊廷弼那也是个暴脾气,你不听我的,我就上奏皇上。

    天启收到奏折,感觉熊廷弼说的很有道理,就把王化贞的建议给否了。

    王化贞因为自己的建议被否,对熊廷弼越发不满了,随后,朝廷调拨的援军逐渐抵达,王化贞又擅作主张定名为平辽军,意思就是要平定辽东。

    熊廷弼却认为这样不妥,因为辽东老百姓并未叛乱,你起个平辽,会让他们心生不满,他建议将军队改为平东或者征东军。

    结果,天启又采纳了熊廷弼的建议,将平辽军改成了征东军。

    这下,王化贞直接怒了,他一开始还只是不听熊廷弼的命令,经此一事,他直接走上了跟熊廷弼对抗的道路。

    按道理来说王化贞身为巡抚却硬跟顶头上司经略熊廷弼顶牛,原本就不对,按律是要撤职查办的,但是他却仗着朝中有人,肆无忌惮,这种行为自然不值得提倡。

    这时候,朝中的东林对其已经颇有微词,而朝中的阉党却一如既往的支持他,王化贞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逐渐背离了自己的座师叶向高,慢慢投入了阉党的怀抱。

    熊廷弼这个时候也相当的恼火,自己一个辽东经略,命令竟然出不了山海关,这还怎么经略?

    王化贞不听他的,兵部又不给他指挥各路援军的权力,怎么办呢?

    他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一个劲的向朝廷上奏,希望朝中的东林能给他支持,收拾这个王化贞,派个新巡抚过来。

    王化贞收到消息,怒不可遏,你还想收拾老子,那好,老子先收拾你!

    他一封密信发到京城,魏忠贤的干儿子徐大化立马出手了,一封奏折递上去,弹劾熊廷弼欺君罔上,嫉贤妒能,打压异己!

    这一下,朝野上下都知道辽东经略和巡抚不和了。

    东林党是坚定的站在熊廷弼这边,认为他才能出众,定能扭转辽东局势,坚决不肯撸掉熊廷弼。

    阉党却笃信王化贞,认为王化贞能力比熊廷弼强,应该撸掉熊廷弼,让王化贞经略辽东。

    于是乎,辽东还没开战,大明朝廷却开战了,因为熊廷弼和王化贞两人的去留问题,东林党和阉党再次斗的不可开胶!

第八卷 第七十七章 大捷之后是大劫() 
王化贞和熊廷弼一开始还只是意气之争,这东林党和阉党一参合进来,这场经抚之争的性质就变了,变成了你死我活的党争!

    东林这边有内阁在手,对两人上奏的军事行动计划一般都偏向熊廷弼。

    阉党有兵部在手,所有兵力全部交给王化贞调派,一兵一卒都不给熊廷弼!

    这就形成了一个怪现象,王化贞纸上谈兵的傻帽计划明明没有经过内阁同意,但他手中却有兵去执行;熊廷弼明显更胜一筹的合理计划经过内阁同意了,但他手中却没有一兵一卒去执行!

    当然,这场争斗不可能永无休止的进行下去,东林党又或阉党最后肯定会孤注一掷,请天启出来圣裁,到底用熊廷弼还是用王化贞。

    如果不出意外,天启应该会选择熊廷弼,因为刚开始的时候,他听信了阉党的谗言把熊廷弼撸了,结果不到一个月时间沈阳和辽阳接连失守,辽东形势变得糜烂不堪,他心中还是有一丝愧疚的,而且熊廷弼经验明显比王化贞老道,他提出的计划明显比王化贞合理,所以,他不大可能会选眼高手低的王化贞。

    但是,这个时候却偏偏出意外了!

    不过,这个意外是件好事,而不是一件坏事。

    这个意外就是镇江大捷,辽东都司毛文龙竟然凭借不到两百人拿下了辽东的边防重镇镇江!

    这下王化贞高兴的都快疯了,这毛文龙可是他派出去的,不过,他只是命毛文龙在辽东沿海的岛屿骚扰,吸引建奴的兵力,没想到这家伙竟然跑岸上去了,还把边防重镇镇江给拿下了!

    正是因为这个意外,王化贞抖起来了,毛文龙的成功好像全成了他的功劳,他那蹩脚的收复辽东计划仿佛也成了英明无比的决策,他一通吹嘘之后,直接给毛文龙请了个平辽总兵官,原本熊廷弼建议集结在登莱准备去金州骚扰建奴的两万人马他也趁机请兵部划归毛文龙的麾下。

    镇江大捷对大明来说的确是件好事,但是,对于熊廷弼和王化贞的经抚之争来说却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王化贞趁此机会翻身了,毛文龙这一场大捷成了他吹嘘的资本,他一通狂吹之后,熊廷弼闭嘴了,东林党闭嘴了,他收复辽东的计划终于可以开始实施了!

    于是乎,他开始指挥人马进驻辽河沿岸,并对海州城发起了进攻。

    结果,他连攻了五次,仅有三千人马驻守的海州城他硬是没拿下来!

    其实,这个也不能怪他,因为他能动用的人马太少了,这会儿辽东总共才十余万人马,毛文龙那里就分去两万,辽河以西还有广宁、锦州、宁远、义州等城池,还有四十余座堡垒,都需要派军驻守,他能动用的人马还不到两万,攻不下坚城海州也是正常的。

    他这是屡战屡败,熊廷弼又在不停的上奏指责他盲目用兵,劳民伤财,徒劳无功,眼看着镇江大捷给他带来的优势就要被他自己消耗光了,怎么办呢?

    他想出了一个疯狂的计划,那就是抽调广宁附近的所有守军,孤注一掷,全力进攻!

    当然,如果他直接这样说内阁肯定不会同意,甚至兵部尚书张鸣鹤都不一定会同意,因为这样做太冒险了,如果进攻海州的部队被建奴击溃了,那就是一溃千里,整个辽东都会丢掉,因为他把后面的守军全部抽调空了!

    为了支持他这个计划,他开始撒谎了。

    他谎称已经联络好了蒙元首领虎墩兔也就是林丹汗,林丹汗答应调集四十万大军来帮他收拾建奴。

    他还谎称已经联络好了大明降将李永芳,如果自己全力进攻,李永芳会给他做内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