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宗教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传统婆罗门教中的主神,据说有四头四手,威力先穷。毗湿奴是宇宙的 

创造者和维持者,亦有四手,分握宝轮、弓箭、莲花和仙杖,骑金翅大 

鹏鸟巡行于世间。湿婆是破坏和重建之神,威严恐怖,游荡于鬼灵之间, 

管理死者的“时限”。印度教分成三个流派。毗湿奴派因崇拜毗湿奴神 

而得名,人数最多,大多主张苦行禁欲,实行素食。湿婆派崇拜破坏神 

湿婆,他们认为人只有摆脱了无明和业障,获得湿婆的恩宠,与湿婆合 

一,才能真正解脱。性力派则崇拜湿婆之妻乌玛(又称难近母或迦利), 


… Page 103…

主张在纵欲中得到精神的满足。性力派又分两支,左道派在波罗王朝时 

极为盛行,他们以酒、肉、鱼、谷物甚至人作祭品,以湿婆的生殖器模 

型“林加”作为崇拜物挂在身上,主要活动包括轮座(按照宗教规定男 

女杂交)、瑜伽和巫术,这些活动都秘密进行。右道派13世纪时从左道 

派中分离出来,其祭祀仪式公开举行,一般是在寺庙之中,以花卉和米 

粉作供奉,信徒较多。 

     商羯罗宗教改革以后,印度教与佛教出现了相互吸收的情况,并且 

共同抵御伊斯兰教的传入。 



                         3。密教的产生及其思想 



     佛教的密教化是印度佛教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本来任何宗教都离 

不开对神秘现象的崇拜和鼓吹,唯有佛教在它创教时期对社会上流行的 

各种杂咒、巫术和祭祀提出了挑战,但是这种理性化的倾向也只存在于 

佛教的上层,就佛教向民间的传播而言,仍然是离不开各种神灵奇迹的, 

所以佛教本身就包含着向密教转化的种子。公元1世纪至7世纪大乘佛 

学的发展,哲学理论越来越高深,虽然对于思想的提高有益,但是作为 

一种宗教,也产生出了日益脱离群众的问题。那烂陀寺和超行寺的兴隆 

一方面是佛教发达的表征,另一方面又潜藏着极大的危机。这时为了向 

民间发展,争取下层群众,佛教便开始吸收婆罗门教和其它民间宗教中 

的各种巫术、咒语、占星术、火祭、手契等等,进入密教化阶段。 

     密教的兴起大致可分成两个阶段。早期密教只是在佛教经典中加入 

了部分秘密真言,尚依附于大乘佛学,称为杂部密教。公元7世纪以后, 

开始进入密教后期,以真言密法为中心组织体系,有经有教,有轨有仪, 

形成独立体系。此时称为纯正密教。密教经典主要是“六经三论”。“六 

经”指《大日经》、《金刚顶经》、《金刚顶五秘密经》、《瑜祗经》、 

 《圣位经》和《楞伽经》,“三论”指:《菩提心论》、《释摩珂衍论》 

和 《大智度论》。 

     密教自称,佛教的“真言密语”是不能公开传播的,以前流行佛教 

诸家,其观点只是佛祖为一般人所讲,属于初级层次,故称之为“显宗”。 

而真正要成佛,则需要得到“法身佛”(三身佛之一,另二为“报身佛” 

卢舍那佛,“现身佛”释伽牟尼佛)毗卢遮那佛所传“真言”。这些真 

言佛是不会轻易传人的,只有受过“灌顶札”(密教的入教仪式)的人 

才可传授。如果众生按照“三密加持”的方法修行,便可即身成佛。所 

谓“三密加持”是:手结契印(特定的手势),口诵真言(咒语),心 

观佛尊,就能使身、口、意“三业”清净,与佛相通。密教很重视宗教 

修习实践,对设祭坛,供养,诵咒,灌顶都有严格的规定,烦琐复杂, 

并且非常神秘,吸引了不少群众。 

     公元8世纪以后,密教大量吸收了印度教中性力派的思想,主张性 

力瑜伽。他们把密教的修行分成四个阶段,称为“密教四部”,即事部、 

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无上瑜伽部是密教修习的最高阶段,只对 

有上等根器的人传授。其实质是利用女人作“乐密双运”的男女双修, 

以一裸体女人为本尊,教徒尊之为“明妃”、“佛母”,围绕她饮酒、 

食肉、食鱼,期待性交,最后以男女杂乱性交为终结,称之为“圣轮”。 


… Page 104…

密教认为:人心本自清净,但为“染欲”所污,为达到“离欲”的目的, 

必须采用“以染害欲”的方法,在男女交媾的过程中体悟“万法皆空” 

的真理。 

     公元11世纪以后,密教在民间广为流行,教理、教规更为通俗、简 

便,称之为“易行乘”,其行为也更加污秽不堪,渐为群众所不齿。 



                    4。伊斯兰教的传入和佛教的灭亡 



     公元8世纪以后,伊斯兰教在波斯、阿富汗一带逐渐站稳了脚跟, 

并开始蚕食印度。公元712年,大食国伊斯兰军队占领信德,1190年, 

阿富汗穆斯林的廓尔王朝侵入德里,在北印度建立了统治。1290年,突 

厥人的卡尔王朝又征服了南印度,此时印度大多数地区都被置于穆斯林 

的控制之下。伊斯兰教教义中有排斥异端的倾向,特别反对偶像崇拜, 

佛教、印度教都成为他们攻击的对象。波罗王朝也曾想利用佛教和印度 

教作为工具,反抗伊斯兰教的入侵,但都归于失败。穆斯林运用刀枪和 

异教税强迫群众加入伊斯兰教,所以教徒队伍扩大很快,成为印度的主 

要宗教之一。公元13世纪初,伊斯兰军队将印度仅存的超行寺烧毁,标 

志着印度佛教的灭亡。 


… Page 105…

                               十三、隋唐佛教的繁荣 



          隋唐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高僧、大德求法、译经、撰述、 

     传教活动十分活跃,教义哲理有重大的创造和飞跃,并且形成了中国化 

     的佛教流派。从世界范围讲,佛教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了中国。隋唐佛教 

     繁荣局面的出现,首先是和统治者的倡导、扶植分不开的。一个宽松开 

     放的文化环境,对于儒、释、道三教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好处。其次,佛 

     教的传入和普及固然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乱有关,但真正高潮的 

     出现,还有赖于国家的安定和繁荣。过时贵族和平民才有可能给予僧侣 

     更多的布施,使他们有充裕的物质条件营造塔寺,刻印经籍,探讨玄理。 

     最后,唐代佛教的繁荣也是和佛教徒长期辛苦经营,创造积累分不开的。 

     总之各种因缘和合,孕育了隋唐两朝发达的佛教文明。 



                            1。帝王的好恶与佛教的沉浮 



          中国封建社会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各种宗教都是君主治国的工具, 

     帝王个人的意志,可以决定一门宗教的荣辱兴衰。一般而言,隋唐两代 

     大多数帝王都推行三教并奖,三教并用的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又有畸 

     轻畸重的情况,导致三教地位的此起彼伏。隋文帝杨坚诞生在寺院之中, 

     自幼由尼姑智仙抚育长大,因此对佛教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掌权以后, 

     立即着手复兴因北周武帝“灭佛”而残败的佛教。他广建寺塔,普度僧 

     尼,大办佛事,使佛教迅速恢复到南北朝的高潮水平。有资料表明,杨 

     坚一代共度僧50余万,建寺3793所,抄经46藏,造石像106,580尊, 

     佛教事业由此走向繁荣。 

          唐太宗李世民本人是正统的儒学信奉者,自称:“朕今所好者,惟 

                                   ① 

     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但他作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从利用宗教的 

     角度出发,给予佛教很大的扶植。他在旧战场建寺七所,度僧3000人, 

     超度双方亡灵。玄奘西行求法归来,太宗组织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在长 

     安慈恩寺为玄奘建立了有3000人的译经场,使其得以高质量地新译、重 

     译了75部,1335卷佛经。唯识宗在唐太宗的支持下,最为流行。不过, 

     由于唐朝是李氏王朝,出于神话其统治的需要考虑,太宗把道教置于佛 

     教之上。 

          武则天执政时期,把佛教崇拜推上了一个空前的高潮。她想当女皇 

     帝,但中国传统文化是重男轻女的,她只好把目光转向了佛教。据《旧 

     唐书》卷六载:“载初元年(公元690年),……有沙门十人伪撰《大 

     云经》,表上之,盛言神皇受命之事。”其经文中有一段,“尔时众中, 

     有一天女,名曰净光,……佛言天女,舍是天形,即以女身,当王国土, 

                    ② 

     得转轮王。” 由于佛教为武周革命提供了充分的证据,所以女皇下令: 

                                                  ③ 

      “以释教开革命之阶,升于道教之上。”武周一代大兴佛事,其糜费令 

     人发指。她崇信华严宗创始人法藏,赐名“贤首”,经常请其入宫说法, 



① 《贞观政要》卷六。 

② 《大方等无想大云经》卷四。 

③ 《资治通鉴》卷204。 


… Page 106…

因此华严宗在中唐盛极一进。禅宗北派领袖神秀也得到了女王极高的礼 

敬,“肩舆上殿”,武则天“亲加跪拜,时时问道”,虔诚之情无以复 

加。 

     唐宪宗在位,崇佛、媚佛的突出事件就是迎佛骨入京。传说凤翔县 

法门寺的佛骨有灵,塔门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宪宗决定迎 

佛骨入宫供奉三日,然后送诸寺巡回供奉。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