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他改变了大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夜间行军路上走散的,两万多人到了邹县的时候,仅仅剩下一万四千多人。

    徐鸿儒这次依旧没有攻打邹县,在飞快地打破了几个豪强的庄子后,他就继续向东,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奔着鲁中山区去的。

    这一次由于信心不足仓促起事,徐鸿儒根本没打出反明的旗号,一路打破豪强的庄子,口号也是吃大户而已。他相信,自己往山区里一钻,朝廷就不会对他有多少兴趣了,毕竟严格来说,他没有杀官造反,走的路子还是杀人放火受招安的那一套。

    等到孙祖寿带着大队人马赶到曲埠的时候,徐鸿儒已经跑远。

    到了曲埠之后,徐鸿儒就带着自己手下核心的几百人跑了,丢下一大堆乌合之众很快就趁乱去吃了几个大户,然后就一哄而散。

    孙祖寿辛苦跑来转了一圈,结果是一仗都没打成就把人给吓跑了,战绩仅仅只是抓到不少闻香教的小头目。

    由于本地还要不少漏网之鱼,朱皇帝也没让孙祖寿去追捕徐鸿儒,就让他协助厂卫的人把鲁西南的闻香教残余分子都清理干净。

    北直隶那边,抓捕王好贤和王森其他儿子的行动十分顺利,早前就直接动手,王家基本上是一个不剩的都被抓了。景州一带的闻香教残余分子,也陆续落网。

    另一时空,王好贤死后,闻香教的大权落入王好义这一支手里,在崇祯年间就恢复了原本的实力,还有超过,甚至还将传教地点发展到了辽东,最终王家投降了满清,王好义的儿子王可,还为满清镇压鲁省陕省等地的反抗义军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死在三藩之乱中,成了满清的烈士。随后王家这一支也成功上岸,不再从事传教活动,在后来闻香教再次扛起反清大旗的时候,王家都没受牵连。

    这一时空,王家再无漏网之鱼,王好义那一只也没机会投降满清做汉奸。

    按照朝廷法律,不会严惩并没有造反的家族,不过朱皇帝从来都不是个会把规矩太当回事的人,直接让番子弄死了王家几个壮男,给了个拒捕被杀的定性。

    另一时空,徐鸿儒之所以闹出不小的声势,除开他之外,还有一堆造反的,当然是因为那会大明在辽东惨败,西南又出事,另外还有地震和开征辽饷的影响,除此之外,徐鸿儒迅速打破了县城让人们看出了大明的虚弱。

    这一回,响应徐鸿儒的基本上是没有的,闻香教这群战五渣都没打破县城,还跟着造反的怕不是疯了。

    不过,对于这些人,朱皇帝也没放过,差不多一个不剩地抓了起来。

    对于这个结果,朱皇帝也不失望,在他眼里徐鸿儒这种战五渣根本不值得多关注。跑了也好,勇卫营留在鲁省剿匪的理由也更充分。

    朝堂上一开始还有些争论,不过在发现闻香教不知不觉中,发展起来这么庞大的一只队伍之后,文官们也很快统一了意见,决定将闻香教列为白莲教一样的邪教,等到徐鸿儒真的聚众杀人之后,最后一点争议也彻底消失。

    对于闻香教其余人的处置,朝堂上的意见是杀几个主犯,其余的都流放。

    朱皇帝从来都不会以为,闻香教和白莲教之类的东西在当下可以被消灭。这类宗教造反的土壤,是农民和地主尖锐的矛盾冲突,不解决根本问题,谈消灭这类玩意就是做白日梦。

    这一次徐鸿儒起事之后,一度迅速展现了燎原之势,让朱皇帝也是感到有些后怕。他在心内也不断告诫自己,要加快步伐,更早地把大明腐烂的统治阶层彻底清洗一遍。

    把长期目标暂时放下之后,借着这个事,朱皇帝也不由开始思考起一直被他忽视的宗教问题。

    对于宗教这种东西,作为一个唯物主义无神论者,朱皇帝当然是没有半点好感,只不过愿意被欺骗的愚人数量总是不少的,很长时间内禁绝各种宗教都是不可能,不加以引导控制,总是会出问题。

    大明的宗教问题,最突出的倒不是民间宗教造反,造反本质是社会问题,大明的问题是官方宗教式微。不做点什么的话,本土宗教必然会被民间宗教和外来的一神教打得溃不成军。

    现在大明本土宗教最突出的问题,当然是教团腐败。

    先前朱皇帝在徐州恐吓了一番的那个平山寺,就是典型案例。

    等到抽出手来,像平山寺那样豢养僧兵,坐拥大批土地的寺庙和道观都会是重点打击对象。

    对汉传佛教,朱皇帝没有多少好感,对这种内核态度过于消极的宗教,也懒得去改造,之后的政策将会是严格的限制。

    对于道教,他没有那么厌恶,更多的是有些恨铁不成钢。

    等抽出手来,他就准备对道教进行全面的改造,他希望改造出一个适应工业文明,并能抵御外来宗教入侵,遏制民间宗教传播,并坚定支持世俗化社会的新道教。

    只不过这个事,目前他还没厘清头绪,也没有精力去做。

第82章 14。先杀豪强() 
勇卫营协助东厂完成了对最后一批加入了闻香教的豪强的清理,便开始在兖州府治再次集合。

    平常,地方官军说要剿匪,其实就是找地方打打秋风,州县官员会给点小利就把这帮丘八打发了,不过这勇卫营属于禁旅,还跟着一位锦衣卫指挥使,他们跑过来剿匪情况就不一样了。

    这些个人都是粗鄙武夫不假,但人家是天子亲军中的亲军,更别说还有位高权重的锦衣卫指挥使跟着,小小的地方芝麻官根本得罪不起,大伙都在考虑,到底要给多少银子才能把人打发了,兖州府的地方官对此都是大感头疼。

    不过,兖州知府很快就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不管是张懋忠带着的厂卫,还是勇卫营的人,都十分的老实,连粮草都不找他们要,直接就向着东面的山区进发了。

    敢情,皇帝这下是真的准备剿匪?

    更让兖州知府惊讶的是,勇卫营的人,很快就兵分三路,直接去了邹县、藤县和泗水,随后,厂卫的番子们,就不由分说地就先把三处地方的县衙里的许多人给抓了,罪名还是勾结闻香教和白莲教。

    至于证据?厂卫行事何须证据,真想要,他们可以当场给你制造一堆。

    这下,三县里的豪强都慌了。

    勇卫营去剿匪,锦衣卫抓人,这根本就是摆明真准备剿匪。

    这帮人当然慌了,所谓“官匪一家,兵匪一家”实际上有些夸张,有官身和举人功名的老爷们都爱惜羽毛得很,他们才不会蠢到和响马杆子勾结留下把柄,真正和那些土匪响马相勾结的都是这些地方上的豪强。

    在鲁省本地开寨立柜的强人,其实基本都是本地人,寨子里的那点出产,根本支持不了日常用度,光靠抢掠也不可能每回都抢到粮,抢钱也不是没有失手的时候,山寨上的日常用度还是要靠向这些大户们买,有时甚至要大户们接济。

    而那些响马们,虽说来去如风,但那些马匹也是需要马厩,人也要有睡觉的地方,肯定不会是荒郊野地里面解决,需要一个容身之所,抢掠来的赃物要销赃也要依靠地方上的豪强分销。

    既然是豪强,当然没几个是善茬,总有除掉一些与他们对着干的刁民的需要,地方上的乡贤们有家有业,对国法总要有面子上的尊重,总不能把事情摆到台面上来,御史这些响马山寨之类玩意就成了他们最好用的刀子。

    双方在利益上冲突得少,互补的时候多,所以这些土匪响马,和鲁省的地方豪强可以说是勾结得十分紧密。

    而地方豪强在官府中的关系,大多都是衙门里的胥吏一类,只要是上头做事的人真的想派兵征剿,这些豪强们总是能第一时间从衙门里得到消息,递给与他们勾结的土匪,然后这些土匪立刻就是作鸟兽散,钻进深山里让人找不着,不出名的甚至能摇身一变,变成了乡贤们的家丁族人。

    朝廷历次想剿匪,就算是真心去做,也根本不会有多少成果。

    土匪与乡贤们上下勾结祸害地方,也这就是自大明立国以来,除开官府本身的横征暴敛之外,山东匪患始终是无法根治的重要原因。

    内阁和兵部吃准了皇帝这回会碰个大钉子,原因也正在于此。不过,他们没想到,皇帝根本不按牌理出牌。

    朱皇帝让勇卫营下去剿匪,第一件事,当然是要除掉这些地方豪强。

    随着那些胥吏统统落马,在勇卫营的武力威慑下,很快厂卫的人就开始一家一户地点名,抓捕那些豪强。

    这些人通匪的证据都是现成的,根本不需要栽赃,一些秋天后匪徒卖给他们的赃物都还没来得及卖出去。

    这些豪强们,其中当然不缺读书人,不过大多都是些只有秀才功名的小虾米,没有多大的影响力,朱皇帝并不怕他们。那些真正的大佬们,此时早就把自家洗白。

    至于这些豪强逼急了造反,朱皇帝只会给他们一句话:来啊,互相伤害呀!

    抓捕通匪豪强的工作完成得很快,由于动作迅速,不到三天,多数通匪的豪强就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伏法。

    随着对豪强的第一波清理完成,很快勇卫营就进入了鲁南济宁和临沂之间的这一片山区,开始对几个预定的目标进行清剿。

    目标的确定,靠的是厂卫人员对豪强们和家人们的拷问,厂卫的番子们,别的事或许还需要时间锻炼,在经过皇帝的培训后,在拷问方面他们倒是很快都成为一把好手。

    皇帝亲传的那个用湿纸盖住嘴鼻,一层层加码的拷问手段,就是最厉害的刑讯老手看了都赞叹不已。

    厂卫和勇卫营在兖州府的行动,自然是让鲁省的众多豪强地主们如坐针毡。

    这当口,自然少不了豪强想花钱买通御史和地方官,想要弹劾厂卫和勇卫营的人。

    只不过,皇帝对他们的弹劾完全都是视而不见,统统留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