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宁州江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以常家大院为基础的,常家大院在这个地方,所以内城就建在了这里,没什么复杂的。”

    李默笑道:“常家早已衰败,所以这座内城也该到了废弃的时候。”

    二日李默坐堂时以内城太小,无地可用为由,宣布将成立不久的城局搬迁出内城,在月牙湖南岸修建衙署。

    城局成立以来,一直租房办公,十分不方便,建设官署是早晚的事,但舆论一直认为会在内城建设,毕竟这是一个实权在握的机构,是不可能远离最高的。如今李默做出这样的决定,一些聪明人忽然就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联系到李默曾抱怨内城地狭人满,地价太高,众人据此推测,李默可能要有大动作。

    李默当堂要陈典、戴让表态,责令二人在三个月内建成城局官署,二人领命立即行动,在月牙湖南岸的无主之地上放线打桩,营建新公署。

    工程是谋划已久的,图纸是经过审批的,资金也是充足的,加上绛县城里多的是各种工程队,所以城局官署工程进展飞快。

    城局公署初露雏形后,一条笔直的街道从内城引出,直奔西门而去,往日空旷的外城西区忽然热闹起来,继城局之后,绛县邮传局、税卡等机构也在月牙湖畔建设新公署。嗅觉敏锐的商人嗅到了商机,十几间客栈、旅馆沿着新街两侧冒了出来。

    城西商业稍稍振作,这个时候,李默又亮出大手笔,他在城局公署北侧购地五亩,建设公馆二十套,低价租给县中官吏,一举解决了县府官吏住房难的问题。

    随着公署大院的筹建,月牙湖周边的环境治理也提上了日程,县衙规定月牙湖周边三十丈之内不得建筑房屋,杂草被有秩序地清理,野坟也被搬迁,栽花种树,修渠铺路,把昔日的荒芜之地弄的跟个大花园似的。

    一些有实力的外来商人看到了曙光,开始在城西营建私宅,他们发现在这里建造宅邸其实很划算,地价低,配套设施好,街道宽阔笔直,两侧有覆盖着石板的排水沟,有专人清洁,商铺、菜场、酒楼等生活设施也相距不远,药店、学堂也很方便。

    县府对地控制的很严,并不是你有钱就可以随便乱盖,必须在规定的地点建设自己的宅邸,当然这也不是一定的,细节方面还是可以商量的。

    西区的治安也是一流的,没办法,毕竟是城局的地盘,谁敢乱来?

    因为外来人口居多,所以这里也不存在排外的勾当,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总不能自己排斥自己吧。

    李默故意在西大街南面留了一块空地,论规模足以新建一座县衙,他也放出风声说准备把县衙迁至外城,这一来内城的居民也不安起来,若是县衙迁走,内城就一点优势也没有了,谁愿意窝在这拥挤、破败的老城区?

    一些家境殷实的大户也开始向外迁徙。

    (本章完)

第92章 这个问题问的好() 
但保守派依然强大,他们负隅顽抗,造谣生事,企图破坏李默的营建新城计划,为了给他们最后一击,李默终于祭出大招——全面修缮外城,重点增高增厚西侧城墙,并在西门外开建羊马墙。

    绛县并非边城,城墙的修缮、维护都由县里负责,当然增高增厚需要得到团练处的批准。但绛县这里却有一个例外,因为穷,绛县的城墙从来就没有达标过,所谓的加高加厚不过是在补历史的旧账,这种事向上面报备一下就可以了,不必重新批准。

    至于修羊马墙,原来的规划里就有,但一直也没见修起来,所以也不必另外批准。

    但这种事外人并不知晓,眼见李默如此大张旗鼓的干起来,坊间就有传言说,新县令是揣着密令来的,是铁了心的要把县城外迁,先在西城营建新城,等时机成熟再在外面修筑第三重城墙,彻底废掉旧城。

    至于为什么要废掉旧城,众说纷纭,主流的看法是绛县地方这些土著没眼力价,新县令到任后一个个装聋作哑,都不去拜访。新县令想干点什么事,他们一个个非但不帮忙,还跟着扯后腿,新县令不是原来的县令,那是宁家人,你得罪了他,那还有好果子吃吗,人家不打你,不骂你,就用一招,釜底抽薪,彻底断了你的财路。

    当然也不能算全断,地是现成的,谁到谁得,内城外城就隔着一道城墙,你家也没挡着你不让你去,你自己不去那谁也没办法。

    绛县已经没有大户了,无法抱团对抗李默的“胡作非为”,但有人就能。

    宁买安听闻李默在绛县大兴土木,要废掉旧城另搞一套,顿时兴奋的两眼放光,立即找到自己的“好叔叔”宁士静,告状说:“李默胡作妄为,搞的天怒人怨,你们管不管。”

    宁士静是宁桧的书房书记,宁桧老了,许多事都依赖他去做,在总社他就是宁桧的化身,所以即便是宁买安这样的嚣张公子,也有求于他。

    “你的水泥厂不打算建了,这个时候在背后捅刀子。”

    “你不说我差点忘了,这个李默真不是个东西,收了汪竹明的好处,假公济私,硬是把地皮给了他们家,唉,这叫什么,这叫吃里扒外。”

    水泥厂的招标结果虽然还没有出来,但宁买安已经无心恋战,他现在很烦躁,只想咬李默两口,出一口心中的恶气。

    宁士静哼了一声,道:“定了也好,省的你天天跑来聒噪。话说那么多好生意你不做,非去参和什么水泥厂,那是你能干的事吗。”

    这一说宁买安倒是叹了口气,说:“宁家江山,宁家江山,可我觉得这江山已经不是咱们宁家的了,参赞处、左寺坊、金银局、粮油局一个个都成了外人的,如今把手都伸进总社来了,你们也不管管。”

    宁士静正在批阅一份函文,听了就停下笔,笑道;“宁家江山是宁家的,宁家子弟甘享尊荣便是,未必事事都要宁家子弟亲手来做。”

    话刚说到这,就听有人说:“士静,话不能这样说,宁家江山当然要有宁家人来掌舵,甘享尊荣,现在还不是时候。”

    二人一听这话,连忙站了起来,宁买安更是一路小跑迎了出去。来者是总社总管宁桧,因为忽然想到了一件要紧的事,所以来找宁士静。

    宁买安扶着祖父走进来,扯了一把椅子过来,笑着附和道:“老祖宗你这话说的太对了,宁家江山,当然应该由咱们宁家做主,什么时候轮到外姓人来胡作妄为了。”

    宁桧腿脚不大灵便,坐立很麻烦,所以他有一张特制的椅子,可以不必弯腰就能坐下,宁买安不知道这个,眼见祖父不肯落座,心里有些惊怪。

    宁士静把那把特制的椅子搬过来,扶着宁桧坐下,又奉上一碗热茶。

    茶泡的很浓,水温刚刚好,宁桧喝了一口,润润嗓子,说道:“也不能这么说,宁家做主,不是说就不要外人了,海虽大,尚不嫌弃涓流之细嘛。再说这个李默也不全是外人,至少是半个宁家人,他在绛县的事我也听说了,做得好。”

    “啊,老祖宗,您没睡醒吧。”

    宁桧对李默的这个评价,宁买安完全不能接受。

    “你这小子眼皮子怎么就那么浅呢。”宁桧责道,“绛县是有名的穷县,人口不足两万,年年要救济,李默能有办法养活百姓,增加税赋,这是好事,是功劳,他是否了你的水泥厂,否的好,不否就是害你,你会搞那个吗,胡闹。”

    一见祖父生气,宁买安立即软下来,陪着笑脸道:“不是,我不是也想做点事吗。”

    “你的布匹生意不是做的好好的吗,不挣钱?还是折本了?”

    “挣钱,挣钱,你孙儿我亲自出马,哪有折本的道理,就是来钱太慢,慢的我都没耐心了。”

    听了孙儿的抱怨,宁桧没有吭声,喝了口茶后,缓缓说道:“叫你学生意不是指望你挣多少钱,是要你增长阅历,长本事。”

    宁买安一听这话,顿时像个泄了气的皮球,唉声叹气道:“我就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总社这边不还有……”

    宁桧喝了声:“住口!”正想教训孙儿两句,忽然想起了什么,就对宁士静说:“汪家在镇东的金银铺子是怎么回事,怎么到现在还不关?”宁士静一怔,宁买安顿时意识到了什么,忙道:“太不像话了,上面三令五申要整顿金银局,他们家的那个金银局储备金不足,人尽皆知,几次叫他们关闭,就是不听,还有王法吗,老祖宗您别生气,这件事我去摆平,我这就去骂他去。”

    宁买安跳着走了,抓到了汪家这个把柄,绛县水泥厂他就有了肉吃了。

    宁桧望着孙儿的背影,欢喜地笑了笑,他就喜欢宁买安这一身朝气,他的两个儿子都太老实了,暮气沉沉,让他看着就烦,都不如这孩子朝气蓬勃。

    他呷了口茶,放下茶碗,对宁士静说:“上面发话了,‘绛县底子薄,刚刚有起色,不宜动作’,你给各家打个招呼,叫他们先不要去绛县搀和,就说这是上面的意思。另外,整顿金银局的事要抓紧,上面的意思只保留八家,外姓的全部——”

    宁桧做了个斩首的手势。

    宁士静倒吸了一口凉气,宁州的金银局大小有二十三家,都是有背景的,一口气砍掉十五家,这也太狠了,可不太好办呀。

    他没有吭气,似在思考,实际是在等候宁桧的最终指示。宁桧明白他的意思,语气异常强硬地说道:“你就不要犹豫了,干吧。”

    宁买安欲发难没成,但有人向李默发难了,有人举报李默在绛县私设人才招募处,招兵买马,要买人心,意图造反。

    事虽滑稽,却不可等闲视之,宁仁功紧急将李默召回宁州接受调查。参与调查的除了参赞处,还有宁安书院和东二院。

    李默辩解道:“完全是诬陷,绛县资源匮乏,百姓困顿,在乡里苦熬性命而已,我这才想把他们集中到城里来,人多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