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谍之千里江山图-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尉放心,为西北战事计,乌船帮定会竭尽全力!”陆鼎章拱手道。

    “你老兄当着明白人便别说套话了,本官看了转运使司的账册,此番进京的漕粮为何较往次少了将近十五万石啊?”

    太尉童贯眼中精光大盛,盯视着陆鼎章,陆元甲看着都不觉心中一凛。

    “太尉明鉴。此番漕运本以漕粮为主,怎奈应承司奉旨征调了大批漕船,言说艮岳已然开工,急需将花石纲运入东京。此番的花石纲甚巨,花木奇石不堪胜数。转运使司和乌船帮只能按命行事,故而也只好将部分漕粮暂存于江南。”陆鼎章回道。

    太尉童贯听罢陆鼎章的话,一语未发,只是将手掌重重地击在太师椅上扶手上,声音清脆响亮,吓得身边的总管身子一哆嗦。

    沉吟了半晌,太尉童贯又问道:“江南的民情如何啊?”

    陆鼎章略一犹豫,低声答道:“民生甚苦。”

    “这东京和西北诸军多要仰仗江南,民生若此,总不是长久之计啊!”太尉童贯言语中似有些忧心忡忡。

    陆元甲对太尉童贯顿生好感,做大官的能顾念民生当真是不容易。

    可又想起他刚刚眼睛都不眨地就收下陆鼎章的厚礼,心里难免又有些困惑。

    团长曾说过,这当官的没有不贪的,官越大维系官场上上下下的开支也就越多,要是不贪,就很难支撑得了这个用度。而之所以还有大家心目中的好官,那就是贪总归是贪,但是还能为国家和百姓做些事情。

    陆元甲虽然并不赞同团长的说法,可是他在民国的所见所闻,还真就如团长所说一样,只是不知这大宋朝是否也是如此。

    “太尉说的极是,可这花石纲……”

    陆鼎章正欲顺着太尉的话向下说,不料刚提起花石纲,就见太尉童贯摆了摆手,连声说道:“莫议朝政,莫议朝政……”

    陆鼎章连忙生生咽下了话头。

    “陆贤侄在哪个衙门做事啊?”太尉童贯把话题转移到了陆元甲身上。

    “回太尉的话,小侄帮着义父做些乌船帮里的事情。”陆元甲忙起身答道。

    “坐下说话,坐下说话……”太尉童贯摆摆手,语气和蔼地说道。

    “既然太尉问道,陆某还真是有一事相求。”陆鼎章插话道。

    “哦,鼎章兄不必客气,何言相求啊!”太尉童贯说道。

    “元甲身上也有些功夫,一直想着要报效国家。乌船帮之中虽也忙碌,但多是些杂事,我就思忖想让他到军中效力,能为太尉牵马提枪那也是他的福气。”陆鼎章话说得婉转,但意思却明白无误。

    听了陆鼎章的话,太尉童贯手捋短须,双眉微蹙,眼神在陆元甲周身游走了半晌,看得陆元甲心里都有些发慌。

    少顷,太尉童贯才似是若有所思地问道:“鼎章兄,本官忽想起一事,中元节那晚,本官陪着官家到州桥一带散步,曾见到州桥之下有人劈船救人一幕。当时,本官在岸上似也看到了鼎章兄,只是官家也在,不便唐突招呼。如果本官没记错的话,那劈船救人之人正是从鼎章兄的小舟之中跃出,不知鼎章兄可识得?”

    “太尉明鉴。确有其事,不瞒太尉,那劈船之人便是我这义子元甲!所救之人也非是旁人,乃是太学生陈东!”陆鼎章掩饰不住心里的兴奋,连忙大声答道。

    “哦?当真?!”太尉童贯问道。

    “在太尉面前岂敢妄言!”陆鼎章答道。

    太尉童贯的眼神又在陆元甲身上逗留了半晌,忽然仰头大笑道:“那日看他如天神附体一般,今日却又是如此斯文的模样,要不是有鼎章佐证,本官断然是不信的。”

    “那日元甲形容不整,怕是让官家和太尉受惊了!”陆鼎章答道。

    “官家未曾受惊,倒是多有夸赞,还嘱咐本官要寻到施救之人,以示褒奖。只是后来杂物缠身,竟把此事忘于脑后了。今日正好,水落石出,本官也好回禀官家了!”太尉童贯笑吟吟地说道。

    陆元甲心里也是七上八下,没想到自己在汴水上的所为还惊动了宋朝的皇帝。

    太尉童贯呷了口茶,又略沉吟了片刻,说道:“鼎章兄,贤侄的手段本官算是亲眼得见,自不用说了。眼下军中也正是用人之际,就暂让贤侄留在本官身边领个侍卫的差事,待有了机会,本官再另作安排,你看如何啊?”

    陆鼎章连忙起身,陆元甲也跟着起了身,二人躬身向太尉童贯谢恩。

    “你带陆贤侄去见一下高统领,先登了花名再说。”太尉童贯转脸对侍立在一旁的总管吩咐道。

    高统领唤作高光汉,见是总管带来的人,又有太尉的话,对陆元甲甚是客气。陆元甲很快便办完了手续,又领了腰牌。再回到花厅,见过太尉童贯和陆鼎章。

    陆鼎章也和太尉聊得差不多,便起身告辞。

    “贤侄,你过几日就过来当值吧,早些熟悉诸事为好!”太尉童贯送二人出了花厅,对陆元甲说道。

    “小侄也已禀告过高统领,明日即过来当差。”

    “如此甚好!”太尉童贯欣然说道。

    出了花厅,陆鼎章父子与太尉童贯辞别,总管则一直把二人送出了府门。

    太尉府门外,此刻比刚才进去的时候更加热闹,车马和轿子又多了几番。

    陆鼎章很是高兴,红光满面,神清气爽,与陆元甲并肩而行。

    管家陆顺迎了过来,见二人一脸喜色,就知道事情办得不错,也喜滋滋地禀报道:“老爷,东西都已经搬进去了。”

    出了巷口,陆元甲心绪才算平静了下来,忽又想起来彩衣不愿言说的“媪相”。

    “义父,听彩衣说太尉的权势如同宰相,今日一见当真是名不虚传。彩衣还说太尉人称‘媪相’,不知这又是何官职?”陆元甲问道。

    陆鼎章先是一愣,接着又看了看四周,把马匹带得离陆元甲又近了一些,低声道:“太尉早年便净了身,在宫里当差,因屡建奇功,深得官家宠信,多有升迁,如今便掌了枢密院……”

第21章 初为侍卫() 
在府中做了十几日侍卫,主要任务便是站岗放哨。每日里,陆元甲都会见到几次太尉,他身后也经常都是随着一群人,匆匆而过,似乎从来也没有注意到肃立在一旁的陆元甲。

    府中的侍卫约有百余人,编制虽隶属于胜捷军,但并不受胜捷军的节制。侍卫中的一部分是持长枪披坚甲的卫士,主要巡弋在太尉府的外围,比如府门、围墙各处等。与陆元甲一般的轻装侍卫则只配短刀,重点护卫在太尉日常公务和会客地方的周遭。

    这一百余侍卫的负责人便是高统领,算是太尉童贯的侍卫长,几乎每次太尉出门都要随在身侧。

    和陆元甲经常搭班的侍卫唤作夏宣德,在府里也干了四五年,原来是在西军当兵,后被太尉看中,这才选在身边做了侍卫。听夏宣德讲,府里的轻装侍卫各个都有些来头,不是太尉亲自选调的,便是关系亲近之人荐举过来的。

    夏宣德刀箭功夫纯熟,尤其擅长弓弩,平时操练时,常与陆元甲切磋。陆元甲是热兵器时代的士兵,对弓弩则很陌生,好在有功夫底子在,臂力也足,上手倒也不慢。陆元甲也把自己擅长的一些贴身摔打功夫教给夏宣德,有来有往,互有收获,彼此便也都尽心尽力。

    与宋朝战事频仍的西夏和辽国均发端于游牧,作战多以马军见长。宋朝地处中原,良种马源匮乏,汉人又不善骑术,采取的多是“以步制骑”的战术。步军对付马军最为有效的武器便是弓弩,弓弩上的功夫自然也就成了是军中最要紧的本领。

    按照禁军士兵的标准,能开弓一石五斗,才可列为优等。以陆元甲的臂力试下来,若是能开一石五斗,至少也要有一百五六十斤的臂力。当然,弓箭也是熟能生巧的手艺,经常操练,自然就能拉开更大份量的弓。

    除去单兵随身装备的弓箭之外,弩则是禁军中比弓箭更有杀伤力的武器,类似于后世步兵作战单元配备的机关枪或迫击炮。

    其中,最为骇人的是床子弩和神臂弓,两者都不再依赖人力,而是凭机括发力,劲道威猛,力透金木。床子弩的结构较为笨重,主要用在城防或攻坚,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发射,一次发射便可射出数箭,最强劲的射程可达到五百米。神臂弓相比床子弩则要轻巧许多,可单兵使用,射程也在二三百米之间。

    与夏宣德关系日渐亲密,免不得利用一些轮值休息的时间出去吃酒。一开始还经常聊些奇闻轶事,后来话题则总是离不开西军。

    这日,二人又到经常去的一个酒馆吃酒。

    “听说太尉又要到西北去了,真想跟着一道去啊,几年没回西军了,真是想念啊!”几杯酒下肚,夏宣德话题又落在了西军身上。

    “好啊,我也正有此意,不如咱们就一道去如何?”陆元甲答道。

    夏宣德认真地看了陆元甲一眼。

    “老弟,西北可不是儿戏,那里可是要流血死人的,不似东京这般的温柔乡。这么与你说罢,当年与我一道去西军从军的几十人中,现在还活着的就只剩下两人了。一人便是在下,那还得感谢太尉他老人家见我还算机灵,留在了身边,不然估计也早就把性命留在西北了。”夏宣德说罢,仰头喝尽一大杯酒。

    “夏兄,那另外一人可还在西军么?”陆元甲问道。

    夏宣德眨了眨眼睛,摇着头道:“是有一个,可那就根本不算是个人,不对,不对……我的意思是说他太过剽悍,不是一般人能相比的。他能活下来,也算是正常,他要是还活不下来,那估计西军都得死光了!”

    陆元甲一下子就对夏宣德所说之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忙说道:“夏兄便说来听听,让小弟也长长见识。”

    “说说便说说,你可别一会儿吃不下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