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小虫成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四散奔逃。而孙坚则又率领着军队附尾追杀,一直追杀到湘潭地界,才全部杀光了区星的部属。

    而孙坚在剿杀完区星的部属后,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孙坚在湘潭得知,就在区星起义的十月份,观鹄、周朝、郭石等人也在零陵、桂阳一带起义,想与区星遥相呼应。既然这观鹄、周朝、郭石等人是要与区星同台唱戏,那孙坚也不会客气了,当即就带着部队越过了长沙的郡界,前往零陵征讨。

第169章 改刺史为州牧() 
零陵和桂阳的郡守见到孙坚带部队前来,那是又喜又怕,喜的是观鹄、周朝等人终于有了对手了,但怕的却是孙坚会借机占领了自己的郡县。孙坚到达零陵后,去见了当地太守一面,只说了三句话:“我孙坚没有什么文德,只以征伐为功。越界征讨,是为保全大汉领土。你安稳好当地的百姓就行,兴兵讨贼的事情放着我来!”

    当孙坚的部队到达零陵后,只休整了一日,就找上了观鹄的主力进行决战。结果观鹄的部队连区星还不如,孙坚仅仅一次冲锋就打得观鹄的士卒四散而逃。在乱军中,孙坚提着古锭刀又亲手砍下了观鹄的脑袋。就这样,这个号称“平天将军”的观鹄也被孙坚给咔嚓了。

    当孙坚灭掉零陵的义军后,又改道东南,向桂阳前进。由于孙坚在长沙、零陵两场战役中威名太盛,周朝和郭石听说孙坚要来桂阳,竟然闻风逃遁。当孙坚赶到桂阳时,所有的义军已经烟消云散,就连周朝、郭石两人都不知道躲到哪里藏起来了。至此,长沙太守孙坚才停下了他征伐的脚步,带领部队重新回到了长沙。一个月后,当汉灵帝得知了孙坚的平贼功绩后,加封孙坚为乌程侯,并允许他自行募集军士,保卫荆州境内平安。

    从邸报中得知了孙坚的功绩,我不禁赞叹的点了点头。这孙坚数百里长途奔袭剿贼,奔而能至,至而能战,战而能胜,胜而能斩杀贼首,真乃当世虎将也。不过这孙坚事事亲力亲为,自己每次都上阵厮杀,那是只可为将,不可为帅啊。难怪在原来的历史上孙坚死得那么早,像这种每次打仗都要抄刀子自己上的人,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啊?我记得孙坚是191年就死了吧?比董卓死的都早,真可惜了这一员虎将了。

    其实这几年我和孙坚一直有书信往来。孙坚作为一名统帅和武力都上90的武将,我也十分意动。假如能够把孙坚收到麾下,不但孙坚自己能替我开疆拓土,而且孙坚的儿子孙策也会是一名顶尖的将领。要是孙坚真心投靠我的话,他在我军中的地位绝对不会比黄忠、赵云这些将领低。不过通过这几年的书信往来,我也清醒的看到孙坚野心不小,绝对不是屈居人下之徒。另外我还通过祢衡的情报系统了解到,孙坚居然与袁术的私人关系不错。人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既然孙坚与袁术成为了好基友,我也不会放下身段和袁术这样狂妄自大的人交朋友。于是,对于孙坚、孙策这一对勇猛但过早夭折的父子,我也只能感叹无缘了。

    现在已经又到了一年的冬天,看来我的军队是没法外出练兵了,那就帮着百姓们收收粮食、修建修建过冬的房屋吧。假如不出意外的话,明年会有更多的农民起义军,到时候再让赵云、黄忠等人带队出去练兵吧。既然现在汉朝有了孙坚越境剿贼的先例,那我也可以放胆去干了。在益州附近的起义军兄弟们对不住了,为了在大战之前锻炼出一支精锐部队,只能拿你们当磨刀石了。

    时光流逝,冬去春来,转眼又是一年的春天。现在已经进入了汉灵帝太平五年,也就是公元188年。就在太平五年的正月,太常刘焉向汉灵帝上书说道:“现在天下州郡混乱、王室衰微。在各州郡中刺史、太守行贿卖官,盘剥百姓,招致天下百姓的怨怼。当今朝廷应该挑选那些清廉的朝中大员,去担任地方州郡的长官,借此镇守天下安宁。所以请皇上仿效古法,全面改刺史为州牧,独揽大权、节制地方、平定州内祸患!”

    汉灵帝看到刘焉的上表后,也觉得这是个办法。现在各州的刺史只具有监察、汇报的权利,而没有统兵治政之权,天下所有的事情都要汇报到他汉灵帝这里,汉灵帝早就不厌其烦了。现在刘焉提出了州牧这个办法,那么就代表每州都有一个实际的负责人。就算是汉灵帝要管天下的事情,也只要找这十三个州的负责人就好了。更何况早在两年前汉灵帝就封了我为益州牧,现在益州被我治理得井井有条,即使曾经有南蛮叛乱,但也被我迅速平定了,这就更让汉灵帝看到了希望。于是汉灵帝当即大笔一挥,就准了刘焉的奏章,全面改刺史为州牧。

    汉灵帝太平五年一月,汉灵帝宣布改州刺史为州牧,以太常刘焉为交州牧,宗正刘虞为幽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史称“废史立牧”。只是让汉灵帝没有料到的是,自从他改刺史为州牧后,却造成了各地军阀的割据局面。包括刘焉在内的州牧上任后,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从此天下进入诸侯割据的时期。

    就在汉灵帝大封天下州牧的时候,老天爷似乎又和汉灵帝作对了。就在太平五年二月,并州的黄巾郭大等人再次起义,率军两部分别进攻太原和河东。一时竟然威胁到了司隶的安全。为了保卫河东之地,朝廷加封丁原为武猛都尉,统领河东的所有兵事。这丁原就像他都尉的头衔一样,很有些武猛之色,在与郭大的黄巾军戮战几场之后,竟然守稳了河东,基本解除了郭大黄巾军的威胁。

    虽然丁原暂时稳住了河东的局面,但并州的乱象并没有完。到了三月份,住在朔方之地的匈奴看到了并州的混乱,“屠各胡”部族竟然也攻入太原,并且成功杀掉了并州刺史。汉灵帝无奈,就直接封了丁原为新的并州刺史,全面负责并州剿贼事宜。我想在汉灵帝的心中也不指望丁原能有多大作为,只要能替他守住河东之地,不让那些黄巾贼、屠各胡等匈奴部落南渡黄河、威胁到洛阳的安全,他也就满足了。

    可是让汉灵帝有些意外的事情随之发生了。这丁原不但武力上有两把刷子,在运气上也不错。就在丁原外抗匈奴部族、内平黄巾贼寇的时候,一名来自五原郡九原县的青年投奔到了丁原麾下,此人就是号称“三国第一猛将”的吕布吕奉先。有了吕布这样的猛将存在,郭大这样的黄巾贼哪里还是对手?于是丁原率领着并州军自南向北一路剿杀,不但消灭了境内的全部黄巾,更连南匈奴的部族都打退了。一时丁原武猛的名声传遍了大江南北,几乎快与孙坚并驾齐驱了。

    但是就在丁原平定并州好消息刚传来没几天的时候,一件让汉灵帝几乎要爆炸的事情又传来了,那就是冀州刺史王芬居然发布檄文,想要废了汉灵帝、把他改封为合肥侯。这个冀州刺史王芬的胆量当真不小,他不但发了檄文广而告之,甚至还邀请了华歆、周旌等人共同谋划,大有在冀州招兵买马、推翻汉灵帝的架势。

    汉灵帝虽然恨不得亲手宰了王芬,但对于远在冀州的王芬也是鞭长莫及。现在张燕的黑山军虽然规模有所减少,但仍然牢牢占据着黄河以北的太行山区。假如汉灵帝要派兵剿杀王芬的话,能不能过得了太行山都是个问题。于是汉灵帝也只好象征性的免掉了王芬冀州刺史的职位,改让韩馥担任冀州牧。至于韩馥能不能灭掉王芬,那汉灵帝也只能看运气了。

    而就在汉灵帝疲于应对各州乱象的时候,我的益州则处于一片喜气洋洋之中。因为就在今年的三月份,蔡琰已经到了及笄之年,而我也终于要迎娶蔡琰成亲了。

第170章 十里妆红玉做床() 
晓天谷雨晴时,翠罗护日轻烟里。酴醿径暖,柳花风淡,千葩浓丽。三月春光,上林池馆,西都花市。看轻盈隐约,何须解语,凝情处、无穷意。

    金殿筠笼岁贡,最姚黄、一枝娇贵。东风既与花王,芍药须为近侍。歌舞筵澡,满装归帽,斜簪云髻。有高情未已,齐烧绛蜡,向阑边醉。

    自从我和蔡琰在洛阳订婚后,这两年我们又经过了纳征之礼、请日之礼,终于定下了在今年的阳春三月迎亲蔡琰。这几年我的仁德广布于益州,所以我和蔡琰的成婚也成了整个益州的喜事。

    太平五年三月二十一日,整个益州张灯结彩、普天同庆。迎娶蔡琰的红妆从汉中州牧府一直铺到了城南二十里外。在鲜花铺就的道路两旁,彩旗飘扬、歌舞不断。数十万的益州百姓穿上了新装华服,只为在迎亲路上看一眼新娘子。

    “迎亲”荀彧站在州牧府的正殿上高喊一声。

    “迎亲”祢衡在州牧府大门也高喊一声。

    “迎亲”陈群在州牧府大道上继续高喊。

    “迎亲”崔林在百丈外听到陈群的声音,再次高喊

    就这样,我手下的谋士武将一人传一人,一直传到了汉中城外。而此时我则手牵蔡琰,走在红毯之上,一路穿过整个汉中城,向州牧府走去。在我和蔡琰身后,八个侍女举着红色伞盖,而两旁的几十位侍女则手捧铜镜、古琴、宝瓶、圆扇、宫灯等吉祥之物。

    此时,在我们身旁的三十六名歌姬已经唱起了子夜四时歌,七十二名舞女闻歌起舞,一路尽是温柔颜色。我向身旁的新娘子看了一眼,只见凤冠霞帔下一张俏脸清丽脱俗,又光彩动人。此时蔡琰也刚好转头向我看来,我两人对视一下,蔡琰的脸上现出一抹嫣红之色,我的心中则涌现了一股说不出的甜蜜。当我牵着蔡琰的手穿过汉中,终于来到州牧府后,整个大堂之上已经站满了四方宾客,一起来见证我们这对新人的婚礼了。

    当我和蔡琰在大堂上站定,荀彧清了清嗓子,喊道:“大礼虽简,鸿仪则容。天尊地卑,君庄臣恭。男女联姻,鸾凤从龙。元序斯立,家昌邦荣。新人双双恭拜天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