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立于门铺。龙是大汉朝的图腾,授命于天,威泽四方。”

    君臣二人谈话投机,如胶似漆。贾谊知无不言,直抒块垒。曾几何时,他漫步在湘江两岸,为自己的才能不能正常施展而不知感慨过多少次,奋激过多少次,现在却因为谈论神的故事而得到皇帝的青睐。人世沧桑,宦海沉浮,真是不可捉摸。

    一轮昏黄的弯月悬在天幕,将未央宫的轮廓笼罩在如烟似雾的月光中。周围的灯火早已熄灭,只有蛐蛐在草丛中不知疲倦地叫个不停,偶尔吹来一股清风,枝叶轻轻摇曳,发出沙沙沙的声音。

    听罢贾谊的讲解,夜已三更时分,刘恒仍然没有睡意。他看贾谊神色有些疲惫,连打几个哈欠,便催他早些休息:“时候不早了,先生连日来赶路辛苦,早些休息,咱们改日再聊。”等贾谊走后,他退入寝宫,自言自叹:“快五年没见贾生,自以为他不如我,谁知今天一谈,方知我不如他呀。”

    唐朝诗人李商隐读史看到这个情节,感慨万千,挥笔立就:“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对刘恒迷信鬼神、不重人才提出尖锐的批评。

第148章 《陈政事疏》早看二十年() 
趁着昏黄的月色,贾谊与家仆贾六走出宫门,来到大街上,大街上阒寂无人,只有茫茫银汉,飘渺无际。

    主仆回到家,贾六回到自己的屋子,熄灭马灯,睡觉去了。贾谊推开紫扉,擦着火镰,点燃烛灯,倒上一杯茶水,咕咚咚喝到肚里,尽管动作很轻,蹑手蹑脚,但仍然把妻子永丽弄醒了,他抱歉地说:“对不起,打搅你的好梦。”

    妻子揉着惺忪的睡眼,在被窝里坐起来,嗔怪道:“怎么这么晚才回来?见到皇上没有?”

    贾谊扳着妻子的肩膀,兴奋地说:“快五年没见过到皇上,这次见到皇上,君臣之间的话真是越说越多。”

    永丽看丈夫两眼放光,自己也没了瞌睡,披上衣裳,高兴地问道:“你们都谈些什么?怎么谈这么晚?”

    “我到宣室殿的时候,皇上刚刚祭神完毕,见了我简单客气两句,便与我谈起神的问题来,通过交谈,我发现皇上对神的认识比较透彻,非一般人所能及。”贾谊两道浓眉高耸,根本没有睡意,兴趣盎然地说:“皇上谈了神的形体、功能和种类,涉及范围广泛,博大精深,也亏我平时有所研究,因而能不慌不忙,从容应对。”

    “只要皇上喜欢,你留京城做官的愿望便能实现,如果真有这一天的话,我们再也不用到外地受苦了。”话说到这里,一滴亮晶晶的泪花从永丽的眼睛涌出来。

    “尽管皇上与我大谈鬼神,不谈国家大事,使我感到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十分失望,但我看皇上对这次谈话比较满意,说不定这次会把我留京城。”贾谊喟然长叹一声,替妻子把眼泪揩干,小声安慰道。

    “最好是这样的。”永丽双手合一,默默念叨。她催促丈夫说:“快上床睡觉吧。”

    贾谊激动地说:“睡不着啊。”

    妻子替他脱下衣服,吹灭烛灯,扑进他的怀里,顿时屋里响起窸窸窣窣的声音。

    至于贾谊留京城,还是到外藩去?刘恒动了一番心思。

    梁王刘揖是刘恒的小儿子,是一个喜欢读书、钻研学问的藩王,深得刘恒的喜爱。为更好培养儿子,让儿子成为一代贤王,在如何精挑细选师傅方面,刘恒想来想去,觉得没有人比贾谊更合适。

    在满朝文武中,如果论学问渊博,文章绝妙,非贾谊莫属,贾谊的过秦论、论积贮疏在当时都是最好的政论文章,观点新颖,论据充分,不管在朝在野,都能传诵,可见其文章的感染力与传播力。论人品,贾谊正直善良,恩怨分明,嫉恶如仇。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贾谊也有孤芳自赏、多愁善感、政治经验不够老道的缺点和不足。

    用人之道,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刘恒深谙此道,觉得应该取用贾谊的长项,让他在传授学问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是浪费大量的精力,卷入纷争的勾心斗角的官场。想到这里,一个关于贾谊去留方向的问题有了明确答案,那就是梁王刘揖的太傅之位。

    当然,那个平庸无能,靠着溜须拍马、阿谀奉迎而官运亨通、已经荣升中大夫的邓通,看到贾谊入朝,深得皇帝赏识,唯恐贾谊抢了自己的风头,便利用自己与皇帝的特殊关系,在皇帝面前没有少给贾谊添坏话,如性格孤僻,清高自负,恃才傲物等等。还有大将军张相如、典客冯敬,尽管周勃、灌婴不在了,也没有忘记攻击贾谊喜欢标新立异,扰乱朝政。这一切让刘恒充分认识到,贾谊适合外用,而不适合内用。

    贾谊接到担任梁王刘揖太傅一职的诏书,犹如头上响了一个炸雷,顿时立在原地目瞪口呆,深感意外,连说一声叩谢皇恩的客气话都忘了。使者见他神态失常,也没有太在意。

    “皇上这是怎么了?召见臣的时候多么和蔼可亲,谈话多么投机,一直谈到月上三更,这圣眷优渥从古至今,从未有过。怎么一扭头,就把臣踹到外藩呢?”等使者走后,贾谊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簌簌而落,模糊他的视线,搅乱他的心绪。

    朝廷诏书的任命与贾谊自己心中的期盼有很大一段距离,他一时半时扭不过来这个弯子:“别的人不理解臣的真实想法,难道皇上你不理解吗?臣想留在京都,一心一意辅佐你,至于官大官小,臣不计较。”

    妻子永丽看他脸色苍白,扶他到屋里,坐到床上,倒满一杯水,连声安慰道:“夫君,甭着急,到哪儿,哪儿好,纵然到天涯海角,我与你不舍不弃,风雨兼程,荣辱与共。”

    “你不用宽慰我,难道我在外地呆得时间还短吗?”贾谊把水杯往桌子上猛地一推,水从杯子里飞溅出来,弄得满桌子都是水。

    “你冷静一下,咱们又不是没在过外地,还有比长沙条件更差的地方吗?”永丽看丈夫正在气头上,一脸愠色,全面分析说:“更何况梁王刘揖是皇上喜爱的儿子,你学问做得好,让你去当梁王的太傅,是皇上看得起你,是重用你。”

    “这些道理我何尝不懂!只是我满腹经纶,志在参政议政,施展宏图大志,不愿当没有实权的太傅。”贾谊愤愤不平,一腔怒火无处发泄:“你先出去,让我独处片刻,好好想想。”

    深深了解丈夫的妻子不言不语离开屋子,贾谊陷入深思,既有不堪折磨的痛苦,又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最后还是决定前去梁国,去当刘揖的太傅。

    在他临行之前,他根据汉朝历史上所发生的藩镇叛乱,结合自己所思所想,写成一篇宏文陈政事疏,送与皇帝。全文如下: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

    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乐与今同,而加之诸侯轨道,兵革不动,民保首领,匈叙宾服,四荒乡风,百姓素朴,狱讼衰息。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生为明帝,没为明神,名誉之美,垂于无穷。礼祖有功而宗有德,使顾成之庙称为太宗,上配太祖,与汉亡极。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庙,以奉六亲,至孝也;以幸天下,以育群生,至仁也;立经陈纪,轻重同得,后可以为万世法程,虽有愚幼不肖之嗣,犹得蒙业而安,至明也。以陛下之明达,因使少知治体者得佐下风,致此非难也。其具可素陈于前,愿幸无忽。臣谨稽之天地,验之往古,按之当今之务,日夜念此至孰也,虽使禹舜复生,为陛下计,亡以易此。

    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乡而击,今吴又见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况莫大诸侯,权力且十此者乎!

    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遍置私人,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之为邪!此时而欲为治安,虽尧、舜不治。

    黄帝曰:“日中必熭(wei,去声),操刀必割。”今令此道顺而全安,甚易,不肯早为,已乃堕骨肉之属而抗刭之,岂有异秦之季世乎!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尚惮以危为安,以乱为治;假设陛下居齐桓之处,将不合诸侯而匡天下乎?臣又以和陛下有所必不能矣。假令天下如曩时,淮阴侯尚王楚,黥布王淮南,彭越王梁,韩信王韩,张敖王赵,贯高为相,卢绾王燕,陈豨在代,令此六七公者皆亡恙,当是时而陛下即天子位,能自安乎?臣有以知陛下之不能也。天下淆乱,高皇帝与诸公并起,非有仄室之势以豫席之也。诸公幸者乃为中涓,其次仅得舍人,材之不逮至远也。高皇旁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德至渥也。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而臣之也,又非身封王之也,自高皇帝不能以是一岁为安,故臣知陛下之不能也。然尚有可诿者,曰:疏。臣请试言其亲者。假令悼惠王王齐,元王王楚,中子王赵,幽王王淮阳,共王王梁,灵王王燕,厉王王淮南,六七贵人皆亡恙,当是时陛下即位,能为治乎?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