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继续为周家出谋划策,此次奉亚夫差遣,向皇上禀报军情。

    邓先是个仔细人,把军情逐一禀报,条理清晰,井然有序,皇上频频点头。等他禀报完毕,皇上征询他对朝廷杀晁错的意见看法:“你从军中来,可知晁错的死讯?”

    “全军上下,都在纷纷议论这件事。”邓先一提到晁错被杀,脸上显得有些激动。

    皇上淡淡地说:“据卿所知,杀掉晁错后,吴楚愿意罢兵吗?”

    出乎皇上的预料,邓先摇摇头,直言不讳地说:“吴王蓄谋造反,已有几十年,今日打着‘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只不过托名而已,凡是玩阴谋诡计者,谁还不是这样?其实他并不仅仅为晁错,而是为了陛下的宝座。”

    “呃,原来如此。”皇上听到邓先与别人不同的新见解,脑子嗡的一声,出现一片空白,一双眼睛流露出茫然不解的神色。

    “不料陛下竟然把晁错诛杀,臣恐天下士人,从此将钳口结舌,不敢再言国事。”邓先扼腕长叹,替晁错感到无限惋惜。

    皇上脸色愕然,急忙问:“这是何故?”

    邓先虽然没有对皇帝直接批评,却说出一番别人绝对不愿说的大道理:“晁错推行削藩大计,其核心就是削夺藩封,恐怕诸侯坐大难制,这是强本弱末的万世妙计。如今刚刚推开,反而身遭屠戮,内使忠臣短气,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呢!”

    一段话说得皇上脸上发烧,两颊赤红,他再也坐不住,腾地站起来,默然良久,然后双眼潮红,跌坐在御座,后悔莫及地说:“晁老师被砍头后,满朝文武都说杀得对,从来没有人对朕说得如此坦率,你是第一个人,说了一句实话,说了一句公正话。都怪朕一时糊涂,偏听偏信,误杀忠臣,追悔莫及。晁老师在天有灵的话,你惩罚朕吧。”说罢,豆大的泪珠扑簌簌滚落地上。

    “陛下保重。”邓先看皇上悲从中来,知道自己的话触痛他的心,心中暗暗责备自己犯浑,两只手不知道放在哪里才好。一会儿,皇上的情绪调整过来,诚恳地对邓先说:“听了你的进言,朕如醍醐灌顶,大觉大悟,为褒奖忠言,朕封你为城阳中尉。”

    “谢陛下。”邓先进了逆耳之言,不仅没有得到责罚,反而得到提拔重用,心中激动不已,跪在地上,磕头谢恩。

    皇上向外摆摆手,邓先会意,退出宫殿。

    邓先刚走没多久,袁盎一瘸一拐走进宫殿,凄楚地说:“陛下,臣袁盎几乎见不到你了。”

    皇上看袁盎一脸疲倦,才几天不见,好像变成另外一个人,不由心疼地说:“春陀,快给袁卿搬一个锦墩,让他坐下慢慢说。”

    春陀搬过一个锦墩,袁盎坐下来,拍着大腿,哭丧着脸,鼻涕一把,泪水一把,叙述说:“臣与刘通到了吴军军营,直接通报晁错被杀头的消息,不料刘濞根本不接受朝廷罢兵讲和的要求,只接见刘通,狂妄宣称自己是东帝,把刘通强留在军营,把臣围在一座营帐里,用将军的头衔威逼利诱臣。臣不为所动,誓死不降。”

    “那卿是如何脱身的?”

    “在刘濞准备杀臣的前一天,都尉的司马曾是臣的部属,因与臣的侍妾私通,被臣法外开恩,送他一些赆仪,成全他与侍妾成亲。他看到臣此时落难,感恩于心,把看守的士兵全部灌醉,放臣逃生。臣在漆黑的夜晚狂奔六七十里,才逃到梁国国都。”

    皇上把头仰起来,靠在御座的软垫上,喟然长叹:“看来这帮反贼不是为了晁错,晁错白杀了,冤杀了;看来朕必需派兵将,必须靡费粮糈,必须与叛军打仗。当初卿说杀了晁错之后,不费兵将,不费粮糈,看来纯属谬误。”

    袁盎怕的就是这一时刻的到来,心里一哆嗦,慌忙从锦墩上离开,噗咚一声,跪在地上,慌乱辩解:“臣当初献计杀晁错,也是为朝廷着想,为皇上着想,至于是否采纳,归根结蒂出自圣裁。”

    皇上看着袁盎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心中翻江倒海,五味杂陈,既有对叛乱者的阴险、凶狠和顽固的痛恨,也为自己懦弱冲动、简单幼稚而悔恨;既痛恨袁盎出于报复目的而设计陷害晁错,也为袁盎在敌营中坚贞不屈的表现而叫好。他想狠狠地责备袁盎一顿,但他无法张口,因为袁盎当初口口声声说,点子由袁盎出,主意由皇上拿,他现在是有苦难言。尽管他为冤杀晁错而悔恨不已,尽管他此时此刻从内心十分讨厌袁盎,但他不愿意一错再错,不愿意再追究袁盎的罪责。

    看着袁盎匍匐在地,皇上心中突然产生一种怜悯之情,站起身,降尊纡贵,双手颤抖,把他搀扶起来,宽慰说:“卿说得对,主意是朕拿的,不能诿过于卿。如果埋怨的话,就埋怨朕不明之过。卿不要多心,回去之后多休息几天,太常该当得当。”

    “谢陛下隆恩。”皇上一番话说得袁盎感激涕零,老泪纵横,哽咽着,走出宫殿,回家休息去了。

    形势正像邓先所预料的那样,皇上感到自己被叛乱的刘濞彻底戏弄,顿时像一头雄狮暴怒,把案牍上的竹简全都摔到地上,歇斯底里喊道:“刘濞啊,刘濞,你不是不肯罢兵讲和吗?那咱无非拼一个你死我活!”说罢,他大声喊来使者,用不容含糊的口气命令:“传令周亚夫,立即进军。”

    “诺。”使者答应一声,告辞皇上,到军营传令去了。

    周亚夫和将军们早已整装待发,得到皇上的命令,便命令部队依次开拔,部队开拔的当天,整个长安城沸腾了。

    七国叛乱牵动着老百姓的心,从内心讲,他们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战争,毕竟战争给他们带来的破坏是巨大的,宁为和平时期一条狗,也不当战争时期的离乱人,已成为共同看法,特别是他们在文帝时代,有幸亲身感受“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过着仓满囤流、家给人足的太平日子,而七国叛乱将打乱他们的美梦,把他们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他们能答应吗?他们肯定不答应。当然,在他们中间,有相当一部分人被七国外表暂时的强大所吓倒,产生惶恐的思想,但更多的人盼望朝廷派出强大而有力的军队,以迅雷不及之势,平定叛乱,恢复太平美好的日子,这是当时百姓的普遍心理。

    在通往霸上军营的路两旁,站满送行的百姓,有的提着篮子,里边装满煮熟的鸡蛋、令人馋涎欲滴的水果和又大又白的馒头,有的拿着冒着热气的水壶和白花花的瓷碗,一幅扶老携幼、箪食壶浆的图画。

    郝老五、马天亮、陈志明和他们的婆娘从长陵赶来,因为他们的儿子郝虎、马小龙、陈乾听说七国叛乱后,纷纷要求加入平叛的军队,被编在先锋灌何将军的队伍中。头发、胡子全白的贾大庆、贾新旺来了,永祥与春英、永亮与秋菊、永福与潇潇、永喜与素娥、永禄与冬花五对夫妻也来了,因为东东、乐乐、融融在韩颓当将军的队伍中。为了送孩子上前线,他们从不同方向赶来。

    一支骑兵队伍开来,一匹匹五颜六色的战马膘肥体壮,带着嚼子,配着崭新的马鞍,“吧嗒,吧嗒”驶过来。稳坐在鞍子上的将士们披挂着鲜明的甲胄,手执耀眼的长枪,肩上斜挎明亮的刀,挺胸凹肚,宽大的屁股在鞍子上欢快地跳动,鞍子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灌何将军骑着一匹枣红马过来,只见他虎背熊腰,盔甲鲜明,尽管他已经不再年轻,但他雄心不减,听说七国叛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多次向周亚夫长缨请战,周亚夫看他虎气升腾,雄风犹在,便拜他为先锋。他接到任命的第一时间,派亲兵到颖阴,通知作战勇敢、为人义气的老搭档灌孟,让灌孟速到洛阳会齐,一起参加平叛。郝虎、马小龙、陈乾簇拥在他的左右,缓缓走过来。

    多么雄壮的队伍啊,欢送的人海顿时沸腾,人的喧腾声、马的嘶鸣声交织在一起。乡亲们有的给战士们兜里塞鸡蛋、水果和馒头,有的捧上热气腾腾的汤水,战士们被他们的深情厚意感动,一个个眼圈潮润,亮晶晶的泪花无声地滚落尘埃。

    看到爹和娘,郝虎、马小龙、陈乾在马背上向灌何请示:“灌将军,我们想与家人告别一下。”

    灌何微笑一下,和气地说:“可以。”

    三个年轻人跳下马,牵到路边,看着他们的爹和娘,嘿嘿笑个不停。

    婵娘拉着郝虎的手,颤抖着,激动地说:“孩子,听说叛军烧杀掠掳,无恶不作,到战场上多杀几个叛兵。”

    “娘,你放心吧。”郝虎咧着紫红的嘴唇,润红的脸膛充满自豪的神色,两道剑眉下一双大眼睛炯澈透明。

    郝老五叮嘱道:“到战场学机灵些。”

    马天亮和妻子掸着马小龙身上的灰尘,对儿子不放心地说:“弟兄仨要相互关照,要进一起进,要退一起退。”

    陈志明和妻子从篮子里拿出两个热鸡蛋,硬塞到儿子陈乾的衣兜里,鼓励儿子说:“好男儿要当兵,要在战场上一逞英豪。”

    三个年轻人笑着回答:“你们说的话,我们都记下了。”看着部队即将走过,他们纵身上马,挥着手,高声喊道:“爹,娘,请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然后一抖马缰绳,嗒嗒嗒,嗒嗒嗒,走上大路,随着骑兵大部队奔驰而去。

    又一支骑兵部队过来,他们扛着、背着各色各样锋利无比的兵器,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自信的微笑,“吧嗒,吧嗒”驶过来。只见韩颓当将军长得方面阔耳,棱角分明,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缓缓地走在队伍的中间,不断地向路两旁的男女老幼招手致意:“乡亲们好。”

    “将军辛苦。”欢送的人群爆发出地崩山摧的声音。

    韩王信投靠匈奴的时候,与自己的太子同行,等到了颓当城,生了个儿子,因而取名颓当。韩太子也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婴。到孝文帝十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