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牛乓涫危曳抡粘⒅贫龋龆虺凭稀W魑环椒颍馐钦崽熳又唬馐巧蓖分铮噬暇圆荒苋萑獭D压只噬咸怂馁栽骄僦梗焐厦凰凳裁矗睦镆梢苫蠡螅溉徊焕帧

    其四,一批重臣不同意梁王即位。在平定七国叛乱中,周亚夫把梁国置于前沿,让梁军与吴楚叛军展开激烈交战,双方拼死拼活,到最后两败俱伤,特别在梁军万分紧急的关头,周亚夫采取“深沟高垒,不与敌战”的策略,不发一兵一卒的救兵,把梁军完全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梁王对周亚夫恨之入骨,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二者之间剑拔弩张,水火不容。

    大将军窦婴反对立梁王为太子,认为这样做违背高祖之约,帝位应该父子相传,并因此得罪皇太后,被开出门籍,永远不得进宫,如果不是后来爆发七国叛乱,朝廷急着用人,或许窦婴真的与皇宫永别了。

    当然,在两位重臣的背后,还站着十几位耿直的大臣,与他们的看法如出一辙,宅心仁厚、恩怨分明的袁盎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其五,七国叛乱之后,梁王为朝廷屏藩的地位正在下降。当初皇上之所以承诺梁王百年之后把帝位传承给他,是因为各诸侯国敌对势力太强大,皇上需要得到梁王的鼎力支持,也许喝酒喝高,想博取梁王的欢心,让他日后死心塌地为朝廷卖命。这也许是皇上通常所用的权术,本身就是个玩笑,不必太当真。

    随着七个诸侯国的破灭,随着梁国实力的损耗,梁王在皇上这座天平上的筹码分量正在减轻,皇上越来越不情愿让梁王接班,说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也好,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也罢,正是此一时彼一时。

    既然梁王有那么多不适合当太子的原因,梁王高大的身影在皇上的心中开始变得越来越暗淡,越来越渺小

    然而,太子之位事关社稷,不能一直虚悬,不能久拖未决,只要太子之位虚悬一天,皇太后、梁王及其同伙就惦记一天。这件事一直拖了不到四年,到了不能再拖的地步,拖则生变,拖则生乱,到了皇上必须乾纲独断的时候。

    太子当立谁?太子当立谁?在艳阳高照、和风送暖的美好四月,皇上怀着复杂的心情,登上长安城墙,俯瞰关中大地,只见绿油油禾苗一眼望不到边,充满勃勃生机,远处黛绿的青山崔嵬险峻,忙碌的人们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上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不由浮想联翩:江山如画,引无数政要竞相登上历史舞台,或政治清明,勤政爱民,把国家治理得安定祥和,或荒淫无道,暴虐害民,把国家搞得乌七八糟。

    江山不可托付非人,不可托付只知道追求个人奢侈享受,而不知道体恤百姓的人。想到这里,皇上的想法变得越来越清晰,那就是江山社稷决不能托付给追求奢华的梁王。

    这个想法一旦在皇帝的心中落地生根,从此再没有动摇过,就这样,梁王再也没有荣膺大宝的可能。兄终弟及这条路既然行不通,在其他诸侯王中选择的可能性更小,只有重新回到高祖当初制定的父子相传这条路。按照常规,皇上即位之初便应该确立太子,没有必要拖延时间,然而,再过两个月,太子之位虚悬快满四年,时间之长,超过以前的朝代。

    大臣们着急了,不断在皇上的耳边吹风,皇上也开始着急,此时的大汉朝急需确立一位太子,用以安定内外。

    既然否定梁王,皇上在诸皇子中挑选贤明的一位,岂不万事大吉?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到公元前153年,皇上共有十六个儿女,其中儿子十三个,女儿三个。儿子排序分别为刘荣(生于公元前172年)、刘德(生于公元前171年)、刘阏于(生于公元前170年)、刘余(生于公元前169年)、刘非(生于公元前168年)、刘发(生于公元前167年)、刘彭祖(生于公元前166年)、刘端(生于公元前165年)、刘胜(生于公元前164年)、刘彘(公元前156年出生)、刘越(公元前155年出生)、刘寄(公元前154年出生)和刘乘(公元前153年出生),最大的刘荣19岁,最小的刘乘不到1岁,其中刘荣、刘德、刘阏于为栗妃所生,刘余、刘非、刘端为程姬所生,刘发为唐姬所生,刘彭祖、刘胜为贾夫人所生,刘彘为王娡所生,刘越、刘寄和刘乘为王儿姁所生。女儿分别是平阳公主、南宫公主、隆虑公主,均为王娡所生。

    在十三个皇子中,诸皇子的禀赋各有不同,素质也参差不齐,长子刘荣品行端正,但资质平平;二皇子刘德喜好儒学,衣著服饰言行举止都依仿儒生;三皇子刘阏于体质孱弱,经常病恹恹,蔫不拉几的;四皇子刘余喜欢建造宫殿、苑囿,畜养狗马,不善辩论,说话口吃;五皇子刘非崇尚武力,在七国叛乱期间,上书天子,志愿领兵攻打吴国,皇上赐给他将军印,令其攻打吴国;六皇子刘发因母亲唐儿身份微贱,不得皇上宠爱,被封在低湿贫困的长沙国为王;七皇子刘彭祖为人巧诈奸佞,卑下奉承,表面上谦卑恭敬,内心却刻薄阴毒;八皇子刘端为人残暴凶狠,同时患有阳痿病,不能接触女人;九皇子刘胜喜好饮洒和女色,整日淫乐,不理政事;与前边九个皇子相比,皇十子刘彘聪颖过人,慧悟洞彻,深受皇上宠爱,至于刘越、刘寄和刘乘,年龄尚幼。

第300章 此女境界不一般() 
谈到皇上的儿子,不得不谈皇上的女人。薄姬当上皇太后,首先想到的是让自己的家族富贵,孙子刘启成为太子,她提出把娘家孙女嫁给太子的主张。刘恒是孝子,对母亲百依百顺,皇后窦漪房为保住儿子的太子之位,当然不敢有什么异议。可太子刘启并不喜欢祖母给他选的这个太子妃,心里很纠结,但胳膊别不过大腿,他不敢得罪太后,他知道万一得罪太后,他的太子之位极有可能被废黜,就这样一直维持着不尴不尬、不死不活的婚姻。

    薄氏很不幸,从太子妃到皇后,尽管她生活检点,安分守己,从容平和,从无过错,是非常称职的太子妃和皇后,太子宫和未央宫宁静祥和,妃嫔和妃嫔的儿子们得到公正的善待,但她二十多年得不到丈夫的宠爱,也没有生育一男半女。而皇上生有十三个儿子,三个女儿,播种能力不能说不强,这些儿女出自六个妃嫔,唯独这个正宗的皇后没有儿女。一个正宗皇后,却没有皇子,皇后位置还能长期保持吗?毕竟皇上要立太子。在“母以子贵”的皇宫,皇后之位往往是太子之母的专座,没有子嗣的皇后难以坐稳一国之母位置。当薄皇太后活着的时候,也许这种平衡尚且能维持,当薄皇太后撒手尘寰之后,这种平衡很快被打破。到了公元前155年4月,薄太后病逝,葬南陵,这标志着薄皇后唯一的靠山失去。

    其实,有子嗣的妃嫔们早对皇后之位各怀鬼胎,一个个像饿狼一样,眼里布满网状血丝,恨不能把薄皇后撂倒,好取而代之,从而实现儿子龙飞九五的宏图大愿,虎视眈眈蠢蠢欲动可谓当时后宫嫔妃的真实写照。

    在后宫嫔妃中,最活跃的嫔妃当数栗妃和王娡,两个嫔妃各有特色,最受皇上宠爱。

    先说王娡,早年嫁给家境贫穷的金王孙,生有一女,后来抛夫弃女,参加宫中选美,被时为太子而又不太注重门第的刘启选中,陪侍身侧,竟然为太子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王娡不仅人出落得娉娉婷婷,袅袅娜娜,粉面桃腮,眼波似水,而且人情练达,奉上应下,左右逢源,广结善缘,宫内上下口碑极好,在后宫,她无疑是温柔贤惠的典范。她对皇上百般柔顺,关怀体贴,照顾无微不至,处处为皇上设身处地着想,对皇宫任何事情没有怨言,对皇上找其她女人也从来没有怨言,而不讲怨言是宫中人际规则中最大的法宝,这是其她嫔妃身上所不具备的一种优秀品质。当其她嫔妃为博取皇上的宠爱而争风吃醋、谤讟四起时,她却以聪慧的头脑,独特的视野,宽阔的胸怀,把花容月貌的妹妹王儿姁引进宫中,推荐给皇上,为皇上生下三个皇子刘越、刘寄、刘乘,成为皇上最看重的女人。这样一来,她在宫闱之争中处于最有利的地位。

    在平定七国叛乱期间,朝廷由于用兵耗资巨大而造成国库空虚,财政拮据。为募集军饷粮糈,窦太后在宫中别出心裁主办一场赌博游戏,以十两黄金为底线,名为赌博游戏,实则想让嫔妃通过募捐,给宗亲、诸侯、大臣以及百姓们起到示范作用,从而引起全社会纷纷慷慨解囊的良好效应。这本来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嫔妃们应积极响应才是,但栗妃却囿于个人小圈子,不体谅太后的良苦用心,轮到她时,她脸色突变,一张粉奶奶的脸变得绯红,撅着樱桃小嘴说:“本宫平素获得赏赐不多,哪有钱呀?即使有钱,也输不起这么高的赌注,也不能不明不白往外扔钱吧。”

    在太后面前耍脾气,这可是宫中大忌讳,而栗妃竟然浅薄无知干了,这让窦太后很尴尬,很恼火,同时也更加看清楚栗妃狭隘自私、不顾大局的真实面目。作为皇上的母亲,在后宫一言九鼎,当然不能容忍栗妃的偏私,一双瞎眼尽管什么也看不见,但一张皱纹纵横的脸马上阴沉下来,带着教训的口气说:“国家正值动荡之际,每个人都有出钱出力的责任,你作为一个深受皇上宠爱的嫔妃,你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你不带头,如何能影响其她人捐款呢?”

    栗妃看太后瞪着一双瞎眼,满脸厚厚的阴云,心中尽管很不高兴,但表面上不敢再执拗下去,只好一声不吭,参加赌博,结果可想而知,输了。输就输了,输得起,输得痛痛快快,输得大气,然而,一向以自己为中心的栗妃全然不顾太后和所有在场人的感受,面带愠色,极不情愿扔下一个小金钗,嘴里嘟嘟囔囔:“太后设下套,让本宫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