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帝年幼,吕太后临朝理政,雌威熏天,拜侄儿吕台、吕产为将军,分管南北禁兵,南军护卫宫廷,驻兵城内,北军护卫都城,驻扎城外,太尉周勃成了一个空架子。尤其让刘姓诸侯王担心的莫过于吕太后提出分封吕姓王。

    客观公正地讲,吕太后并没有篡夺刘姓天下的野心,她只想让母族沐浴恩典、显赫天下。此前,朝廷一些老成谋国的重臣曹参、张良、樊哙、吕泽、吕释之等纷纷凋谢,惠帝禀承高祖遗旨,拜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周勃为太尉。

    吕太后头脑清醒,思路清晰,要想分封吕姓诸侯王,首先得让几个宰辅通过,王陵、陈平、周勃绕不过,因为白马盟誓影响至深,在群臣的心中牢牢地扎了根,她想打破这个规矩,需要足够的勇气与智慧,需要宰辅大臣的同意与配合。

    吕太后将王陵、陈平、周勃召到椒房殿,她不便直说,先用话示意道:“哀家最近听群臣议论,说我们吕姓家族功在社稷,分封诸侯王也不过分,不知各位意见如何?”边说,边注意观察每个人的表情。

    王陵骨鲠忠直,性情耿介,他知道吕姓家庭一旦封王,将对刘姓天下构成严重危胁,于是他得出不能开这个口子的结论。想到这里,他首先拒绝道:“高祖召集群臣,宰杀白马,歃血为盟,谓非刘氏为王,天下共击之。今口血未干,奈何背约?”

    王陵把高祖当初订立的白马盟誓搬出来,理由可谓堂堂正正,弄得吕太后一时下不来台。她是一个强悍的女人,听不进不同的意见,一双锥子般的眼睛怒视王陵,额上青筋噗噗乱跳,脸色一会儿变红,一会儿变紫,一会儿又变青,想反驳王陵,却找不出合适的言辞。

    陈平、周勃见太后神色骤变,心想这样硬顶不是一个好的办法。聪明的他们互相交换一下眼色,齐声说道:“高祖平定天下,曾封子弟为王,今太后称制,分封吕氏子弟,有何不可?”

    太后闻言,易怒为喜,脸色平和许多,笑吟吟面向二位重臣,心中暗暗嘉许,还是你们识相,知道附会主子,不像王陵这个硬头货,傻乎乎不会办事,看老娘怎么收拾他。

    王陵怒气填胸,心说陈平、周勃两个马屁精,只知道曲意逢迎,明哲自保,根本不顾刘姓江山,有负高祖重托,本想与他们争辩几句,考虑到他们三人,自己一人,彼众我寡,争也白争,辩也白辩,无济于事,不如不说。于是,他瞪着三人,一句话不说。

    太后不便再拖下去,果断地说:“今天暂议到这里,散朝吧。”

    王陵、陈平、周勃从椒房殿出来,王陵责怪陈平、周勃:“白马盟誓,天下皆知,如今高祖升天不过几年,太后竟然想封诸吕为王,你们不但不阻止,反而谄谀太后,背负盟约,将来有何面目到地下去见高祖呢?”

    周勃微微一笑答道:“今日面折廷争,我们不如你,他日安邦定国,恐怕你不如我们。”

    “巧言令色。”

    “一个连自己都保不住的人,更无论保全社稷!”陈平与周勃互视一眼,哈哈大笑。

    王陵根本不相信二人的话,悻悻然自去。

    果如陈平、周勃所料,十几天后,吕太后颁敕,授王陵为太傅,夺去他的相位。

    王陵自知触怒太后,所以有此明升暗降的报复。“道不同,不相与谋。”王陵经过几天的思考:“既然自己的力量有限,挡不住太后分封诸吕为王的脚步,那我也要洁身自好,不与她同流合污,不如知机先退,眼不见心不烦。”于是他上书称病,谢职引归。

    王陵的引退在群臣中引起很大反响,其他大臣见王陵尚且如此,何必自讨没趣呢,吕太后分封诸吕的事儿就这么得逞了。

第64章 明哲保身很重要() 
王陵引退后,吕太后随即调整三公,左丞相陈平奏对称旨,为太后深信不疑,被升为右丞相;一直在太后宫闱充当情人的审食其被封为左丞相。审食其仗着太后的宠眷,所有廷臣奏事,往往归他断决。

    御史大夫赵尧曾为赵王如意定计,荐任周昌相赵,渐渐传进太后耳朵,被诬溺职,罢为平民,由任傲继任。太尉周勃任原职不变。这样一来,三公中有太后两位心腹,太后的政令更加畅通无阻。

    太后唯恐天下不服,谨慎地推进吕姓称王的步伐。她先追尊生父吕公为宣王,长兄周吕侯吕泽为悼武王,作为吕氏称王的先声。同时特封先朝郎中令冯元择等功臣为列侯,封惠帝诸假子刘疆为淮阳王,刘怀意为恒山王,刘山为襄城侯,刘朝为轵侯,刘武为壶关侯,鲁元公的儿子张偃为鲁王,用以平衡天下关系,使各方利益均沾,无话可讲。太后不愧政治老辣,既谨慎,又周全,她见各方没有反对者,认为分封诸吕时机成熟,于是她密派大谒者张释,讽示右丞相陈平,请立诸吕为王。

    陈平早预料有这么一天,说实话,他从心里不赞成分封诸吕,这样做有违高祖的遗愿。高祖生前一直为消灭异姓王而绞尽脑汁,费尽心机,现如今太后为一姓之私,又回到从前的路,不能不让人打问号,太后到底要干什么?但是,他又十分明白,凭政治经验,凭朝中力量,他与周勃都不是太后的对手,其他大臣也不是,如果挺身站起来反对,只能是螳螂挡车,不自量力,自取灭亡,不仅保存不了刘姓社稷江山,连自己也保护不了,在这一方面王陵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兵法云:顺佯敌意,即在敌强我弱的情形下,必须伪装顺从敌方的意图,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从而寻机歼敌,目前也只有这个办法可行。

    陈平为势所迫,不得已阿旨上书,请割齐国的济南郡为吕国,做吕台的王封。

    陈平为群僚领袖,他带头请封吕姓为王,其他大臣也只好响应。太后有词可借,顺水推舟封吕台为吕王。

    她非常得意,在这次分封吕姓为王的过程中,自始至终没有站到前台,不用背违反白马盟誓的恶名,这种不显山不露水又达到自己目的手法不能说不高明,这说明太后牢牢地掌握着国家机器。

    也许是上苍对吕太后的惩罚,吕台受封没几天,一病身亡,使太后悲悼不已,命台子嘉袭封。另外封吕种为沛侯,吕平为扶柳侯,吕禄吕释之的儿子为胡陵侯,吕健为俞侯,吕更始为赘其侯,吕忿为吕城侯,连妹子吕媭也受封为临光侯,吕姓一家,俱沐光荣。

    谁知吕嘉不争气,骄恣不法,傲狠无亲,一时舆情大哗,京都臣民无不侧目而视,纷纷到太后御前诉讼,连太后也看不顺眼。

    太后毕竟是从最低层一步步升到朝廷的,对民间疾苦还是比较了解的,对吕嘉的不法行为不能容忍,本来她封吕姓王就怕臣民反对,谁知吕嘉不理解她的苦心,不知内敛,触怒京都臣民,有违太后的初衷。太后经过一番衡量,毅然决定废去吕嘉。

    她常常一个人闷闷地想:“难道我吕家就没有一个贤明能干的人吗?”她越想越不甘心,都说天定胜人,老娘偏不信,非封几个吕姓王不可,让天下人看看,我吕家有能干之人。最后,她觉得吕产还算是一个头面人物,从各方面都能说过去。

    “这个事我不能说,要从丞相嘴里说出。”太后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此,她想用谁她不说,让大臣猜谜,大臣猜对,她顺水推舟定盘,大臣猜错,她推倒重来。

    废掉吕嘉后,陈平高兴一阵子,没多久,他发现吕后见他时,脸总是绷得很紧,聪明的他犯起嘀咕。朝会散后,他找到大谒者张释,探听太后的消息。

    张释是太后的红人,对太后心里想什么,那是再熟悉不过,见丞相主动请教自己,于是炫弄一番,告诉陈平:“太后春秋已高,想多封吕家子侄。”

    “太后有无人选?”

    张释故弄玄虚,伏在陈平的耳上,偷偷地告诉他:“吕产将军。”

    “既知太后隐衷,本相当转告大臣,立刻奏请。”陈平从张释打探出太后的隐情,放松的心情不禁又沉重起来,他知道吕产不是一个等闲人物,不像吕嘉那个草包容易对付。

    “真他娘的晦气,走了王八来了鳖。”他暗自骂太后,但又必须装作十分情愿的样子奏请,以示太后用人公道,没有徇私。

    张释瞧着陈平,心想此人真乃不倒翁,高祖在世器重他,换成太后仍然重用他,看来他担任丞相绰绰有余,八面玲珑,左右逢源。

    想到这里,张释说:“吕产若得封王,足下有成人之美,否则足下知情不言,必为太后忌恨,祸殃己身。”

    陈平心里嘲笑张释,本相出道时,你还不知道在哪个娘肚子里,嘴上却抹蜜似地说:“谢张公公赐教,抽时间到相府,喝上几杯。”

    陈平返回相府,一个人暗暗寻思,胳膊拗不过大腿,太后现在掌权,谁抬杠等于找死,不如联络诸大臣,先保奏吕产为王,反正太后一天天衰老,活不了多少年,不能一直护着她吕家。

    次日,趁太后升殿,陈平领群臣推荐吕产为吕王,太后冠冕堂皇假辞一番,欣然颁旨,吕产承续兄长吕台的王位。

    太后对陈平的奏请满意极了,想当初高祖让陈平到燕地捕杀樊哙,陈平老谋深算,留下樊哙一条命,办成一件她想办而办不到的事情。妹妹吕媭不但不领情,反而多次跑到她的面前,诬告陈平狡猾,她承认陈平的计谋不在张良之下,机诈多变,深不可测,可朝廷需要这样一位能协调各方、睿智多谋的重臣,所以她十分相信陈平,倚重陈平,把陈平视为朝廷的擎天柱,并且当着陈平的面,斥责妹妹吕媭没有良心,羞得吕媭哭着跑出宫殿。

    倒是左丞相审食其给太后献了一条自以为高明的臭计。太后分封那么多吕姓子侄为王侯,最担心莫过于刘姓王心中不服。审食其与太后耳鬓厮磨,太后想什么,他岂能不明白?他自作聪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