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臣分手,吴公坐着马车,高兴地回到自己的府邸,来到贾谊的书斋,只见贾谊手握笔管,拧着两道浓黑的眉毛,陷入深思。他不忍心打断贾谊的思绪,悄悄地走至贾谊的身旁,只见贾谊在竹简上写道:“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不由脱口而出:“好文章啊。”

    贾谊回过神来,看到吴公满脸喜色,站在自己的身旁,便搁下毛笔,站了起来,情不自禁地问道:“吴老师,见到皇上了吗?”

    “当然见到了。”吴公坐下来,拉了贾谊一把,示意他坐下说话。

    贾谊坐下来,看着吴公的脸,只见吴公脸上荡漾着春风般的笑容,一种快活的情绪顿时被激发出来,他笑着问:“皇上都问了些什么?”

    “无非韩非呀,李斯呀,张苍呀,都是些学问方面的问题。”吴公乐呵呵地答道,然后话锋一转说:“这一次见皇上,没有白见,皇上求贤如渴、招揽英才的迫切心情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是一个性情中的人,举贤不避内,把我最得意的弟子推荐给他。”

    贾谊喜出望外,站起来,深施一礼,激动地说:“谢吴老师推荐之恩。”

    吴公笑眯眯地看着自己的得意门生,像欣赏一块美丽玉雕似的,不停地品味着,抚弄着,满意地说:“皇上提出要见你,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希望你要倍加珍惜。”

    “不知见到皇上后,皇上都提一些什么问题?学生心里没有底数啊。”听说皇帝要召见自己,贾谊尽管满腹经纶,也难免有些紧张。他看着吴公,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明确答案。

    吴公笑着回答:“无非是些国家兴衰存亡的道理,在这一方面,政论文章可是你的强项啊。”

    对吴公的话,贾谊洗耳恭听,看来自己的老师十分了解自己,知道哪是自己的强项,哪是自己的弱项。吴公关心地说:“在处理人情世故方面,这是你的弱项,你可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们来到长安时间虽短,但有些重要的关系,也该疏通联络一下。”

    贾谊没有直接回答,心里开始活动:是啊,我来到长安,首先得拜访我的那位学问渊懿、位高权重的老师张苍。

    吴公一眼看透贾谊的心思,顺着他的心坎说:“我吩咐一下家仆,准备一份厚礼,下午咱们一块去拜访御史大夫张苍。”

    “谨遵师命。”贾谊爽快答应。

    下午,吴公和贾谊坐着马车,来到御史大夫的府邸,投进名刺,在外边稍等片刻,差役把他们领进张苍会客的房间,张苍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张苍是当时年龄最大的官员,头发、眉毛、胡子全白了,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看见吴公,和蔼地说:“吴大人乃循吏,治理河南郡取得天下第一的政绩,让老夫佩服不已。”

    吴公谦逊地说:“谢谢张大人的夸奖,张大人是我的老师李斯的同学,也就是我的老师,我应该执弟子礼才是。”

    “不敢,不敢,老朽无能。”张苍摆着手,嘴上客气,心里却十分受用。

    吴公又说了一句好话,虽然近似于阿谀奉迎,却是发自肺腑:“像张老师这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音律,又懂历法,又会算术,又会打仗,文武兼备,经天纬地的股肱大臣,自古少有啊。”

    张苍哈哈大笑,善意揶揄吴公:“老夫年近八十的人啦,竟然被你一张巧舌如簧的嘴吹得飘飘然,今后可不许这样。”

    吴公指着贾谊说:“张老师可认识他否?”

    贾谊含笑而立,不失儒雅风度。张苍看着风度翩翩、丰神秀骨的贾谊,一时竟然失记,失望地摇摇头:“好像在哪里见过面?”

    吴公提醒他:“再想想。”

    张苍打开记忆的闸门,在记忆的王国转了几圈,也没能寻找到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再度摇摇头说:“记不得了。”

    贾谊上前抓住张苍的手,激动地说:“张老师,我是你的学生贾谊呀,就是那个跟着你学习左氏春秋的少年。”

    “贾谊,啊,贾谊,原来是你呀,就是十几年前那个发奋苦读的少年,你们看我这记性,真是。”经贾谊这么一说,张苍想起来了,他拉着贾谊的手,上下抖动,然后抽出手,狠狠地拍着自己的脑袋,歉意地说。

    吴公看着贾谊,意味深长地说:“三年不登门,是亲也不亲呀,今后小贾可要多到张老师的府邸,多多讨教。”

    “谨遵师命。”贾谊双手合十,抱在胸前,显得很虔诚。

    他们客气地寒暄着,笑着坐下来,交谈着治学之道,房间里充满欢声笑语。张苍指着贾谊,友好地问道:“十几年不见了,不知你的学问是否有长进?能不能给我背一段左氏春秋?”

    贾谊明白,这是张苍有意考试他,他笑了笑,心说这是雕虫小技,于是,他润了润嗓子,自负地说:“不知老师想听哪一段?”

    “蹇叔哭师。”

    贾谊高耸两道浓眉,轻声背诵:“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张苍听罢贾谊的背诵,拍案叫好:“记忆真好,一字不差。”然后他又考了贾谊几段文章,贾谊都对答如流,见解不凡,让张苍啧啧赞叹:“这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贾谊已远远超过我这个老师,后生可畏呀。”

    吴公看张苍高兴,不由指着贾谊,插了一句:“张老师,你看我给你带来的这份礼物如何?”

    张苍高兴地回答:“好,好礼物,这份礼物比什么都珍贵,我很乐意收下了,真是孺子可教呀。”

    贾谊听了张苍的夸奖,脸色绯红,谦虚地说:“今后还需要张老师多多指教与栽培。”

    就这样,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吴公看时候不早了,与贾谊一起,向张苍提出告辞。张苍挽留不住他们,只好欣然把他们送出门外,这对在朝廷中具有较重分量的张苍来说,是不多见的,可见他对贾谊的器重和赏识。

    也就是从此开始,贾谊经常到张苍的府邸,向张苍讨教治国之策和文章学问。

第96章 千古文章《过秦论》() 
经过吴公的举荐,贾谊终于见到皇帝刘恒。两个人一见面,就为对方的年轻感到惊讶,刘恒当时只有二十四岁,而贾谊比他小三岁。按照宫中规矩,贾谊首先叩头行礼,然后站立起来,等待他问话。

    刘恒坐在御座里,用欣赏的目光打量贾谊一番,亲切地问道:“朕听吴公介绍,说你诸子百家,无所不读,真的是这种情况吗?”

    “是这种情况。”贾谊看皇帝如此年轻英俊,心中不由产生一股敬意,流利地回答道:“学生从小学习诗经、尚书、左氏春秋以及诸子百家,酷爱文学,擅长著文。”

    皇上饶有兴趣地问道:“都写过哪些文章?给朕一一说来。”

    贾谊从容不迫,娓娓而谈:“学生写过道德论和道术,对左氏春秋颇有心得,写过注解,前些日子跟着吴公从崤山、函谷关路过,对秦王朝兴盛衰亡心有所感,写下过秦论上、中、下三篇。”

    “能不能让朕一饱眼福。”

    “请陛下赐教。”贾谊把随身携带的竹简递给宦官赵谈,赵谈把写得密密麻麻的竹简抱到皇帝的案牍。

    刘恒拆开竹简,只见竹简上字体隽秀,笔迹工整,这无形当中给了他一个好印象,于是他兴致勃勃看起来:“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仅仅看了一段,他就觉得文章气势充沛,撼人心魄,一下子把眼球吸引住了,忍不住继续往下看。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刘恒咂吧一下嘴唇,产生一种阅读的快感,而且是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阅读快感。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当刘恒读到此处,紧皱双眉,拿着竹简,情不自禁站起来,在狭小的丹墀上来回踱步,小声念读起来。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读到此处,刘恒突然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