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也进行了重新的修筑和养护,比起皇帝第一次出行时的颠簸,这一次要好上很多了。

    两位军机大臣一人一辆四轮马车,走在前面,崇祯皇帝乘坐着外表一样,而内饰尊贵的另一辆四轮马车走在后面,皇帝马车的两侧,则是锦衣卫都指挥使巩永固、东厂提督方正化以及御前侍从武官在骑马跟随,而整个队伍的前后左右,则是新成立的天策卫士卒。

    天策卫虽然是新近成立的,但是随从护驾的这套业务却很熟悉。

    因为如今天策卫的构成中,有五百余名是原来的拱卫司人员,另外一千五百人则是多次随扈出行的神机营骑马步卒火枪兵。

    如今这些脱下了锦衣卫的飞鱼服,脱下了神机营的鸳鸯袄,全都换上了清一色的斗牛服,看着锦衣卫还要高贵上那么一个层次,因此个个都是昂首挺胸、顾盼自雄。

    当然了,天策卫、羽林卫在亲军都督府及其所辖卫所全部废除的基础上,被保留了名号,予以恢复重建,最大的受益者还不是前拱卫司的锦衣卫将校们,也不是神机营的这些火枪手们,而是原来拱卫司的指挥高文采。

    直到最近,决定以锦衣卫拱卫司、殿前司为基础,分别重建天策卫、羽林卫的时候,崇祯皇帝才下令东厂调查了一下高文采的家世情形。

    原来这个高文采,也不是普普通通的世袭锦衣卫千户出身,他的锦衣卫千户世职,是他的父亲用临难死节的壮举换来的。

    高文采的父亲叫高邦佐,万历乙未年的进士,任职寿光县令期间被朝廷考核为当时山东循吏第一,后来提拔为户部主事、永平知府,天启初因辽事大坏,请缨赴辽,任辽东参政。

    天启二年,辽东经略熊廷弼与巡抚王化贞不合,熊廷弼主守,王化贞主攻,朝中大臣皆主攻,结果辽东六万大军在广宁城外一战而溃,纷纷逃散,熊廷弼与王化贞等辽东大员皆南逃,唯独辽东参政高邦佐誓与广宁城共存亡,最后城破之际,自缢于官署之中。

    其时,高邦佐有忠仆两人,也是两兄弟,一个叫高永,一个叫高厚。

    高邦佐自缢之后,两兄弟争相同殉,其中大哥高永最终殉死,而让其时年仅十九岁的高厚,带高邦佐的遗折回京师报丧。

    天启皇帝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十分感动,奖励了高厚,同时也褒奖了高邦佐的忠义,荫其子为锦衣卫世袭千户。

    这就是高文采的出身,同时也说明了为什么当崇祯十七年春北京城破的时候,高文采会归家自尽殉节。这又是一个忠臣孝子之家。

    这一次,为了要重建天策卫,皇帝当然要对重建后第一任的指挥使人选摸清底数,让东厂一查,是这个结果,那就更没有什么疑虑了,而且高邦佐的忠仆,如今二十六岁的高厚,也被补进了天策卫,给了个百户的职衔,作了高文采的随从。

    与此同时,皇帝身边的御前侍从武官之中,当然也有人因此而受益,比如刘肇基和尤景和这两个人。

    刘肇基历史上从辽东抗虏前线调入内地之后,始终奋战在剿匪一线战场之上,早期表现虽然不如曹文诏、曹变蛟等人那么将星闪耀,但是也是可圈可点,发生在他身上的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崇祯皇帝死后,他保着史可法在扬州抗清,以死守扬州而闻名。

    当时满清大军即将合围扬州,镇守扬州的史可法传令江北诸军前来增援,但是江北四镇畏缩不前,只有刘肇基率领一支孤军听令而来,赶在满清重兵合围之前,冲进扬州城中。

    城破之后,史可法投水自尽,而刘肇基在可以继续逃亡的情况下,没有选择逃亡,而是一马当先,率领已经死剩四百人左右的麾下,冲向敌阵,以命搏命,终在杀敌数百之后,全部壮烈殉国。

    而尤景和这个人,虽然也是跟着毛文龙征战敌后的一员悍将,但在历史上却并没有太大的名气,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很快就会战死在东江镇与建虏的大战之中。

    如今,刘肇基被皇帝安排到了天策卫中担任副指挥使,而尤景和则被崇祯皇帝安排到了重建的羽林卫担任副指挥使。

    当然了这些职务,对他们几个人来说,都只是一种过渡,也是一种变相的提拔,三两年后甚至一年半载之后,在紫禁城中积累够了资历,包括人脉,就会被皇帝派出去带兵作战。

    而恢复重建天策卫、羽林卫,则是皇帝巩固京畿布局中的重要一环。

    重建的天策卫是两千人的编制,而羽林卫则是三千人的编制,但是它们的具体构成,却与锦衣卫以及其他卫所皆不同,采用的是掖、司、队、排、班的编成。

    天策卫下面分设左右掖,各一千人,左掖由指挥使亲领,右掖由副指挥使兼领,拱卫司归属左掖,而除了这个侍卫亲军第一司之外,还有另外三个侍卫亲军司,名字都是皇帝取的,分别叫作正兵司、奇兵司、游兵司。

    看这名字就知道,将来是要当成特种作战部队来培养的了。

    目前的只能除了天策卫护卫皇帝居住的乾清宫各门之外,其他的三司则分别护卫内阁、文华殿、武英殿、军机处等核心要害部位。

    至于羽林卫,则主要是宫室外围的警戒护卫了,也是分为左右掖,左掖下辖殿前司、宫内司,右掖下辖宫外司、皇城司。

    殿前司人最少,还是值守皇极门及其门内的三大殿。

    宫内司则与锦衣卫人马一起,把守紫禁城的东南西北四个大门,以及紫禁城四角的四个角楼。

    紫禁城的四个大门,分别是南边的午门、北面的玄武门,东面的东华门,西面的西华门。

    而羽林卫右掖,则主要是值守紫禁城以外、皇城以内的区域,其中宫外司主要是守卫太庙、社稷坛、景山、三海。

    而皇城司人数最多,值守整个皇城的最外围,也就是皇城的城墙及其几个大门,比如大明门、承天门、北安门等。

    这样一来,加上如今驻扎在京师内外城中,值守京师诸门的神机营一万五千人,五城兵马指挥司担任捕盗、灭火、救灾、治安的一万五千多人,以及锦衣卫遍布京师五城的五个千户所,整个京师的防御,由内到外,就分成了宫城、皇城、内城、外城至少四道以上防线。

    再加上移防在外的五军营、三千营,以及通州的潞河湾新军大营,基本上算是完成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巩固京畿的布局,从今往后,住在紫禁城中,算是可以高枕无忧了吧。

    崇祯皇帝一边坐在马车上向着通州方向行进,一边琢磨着自己这一番布局之中是否还存在什么漏洞。

    一路上,皇帝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不知不觉间,感觉马车停下了,身边传来王承恩的声音,只听他说道:“陛下,通州城到了!”

第二五零章 通州大营() 
如今京师到通州的道路既宽敞又平坦,因为皇帝上次到通州讲武堂参加开学典礼的时候,一路上颠簸不堪,随行的大臣也都没法忍受。

    所以不久之后,直隶总督府就从前来应募屯田的流民之中,招募大量的民夫,先后组建了五个将作营,由贾登科负责着,专门以工代赈,从事开山采石、修桥铺路等工程,在重新修筑通州城的基础上,分段修路,把通州到京师的这条年久失修的官道,重新拓宽轧平,好好整修了一番。

    如今好走多了,一行人,辰时从紫禁城出发,未到巳时,也就是两个小时左右,就已经到了通州新修的棱堡式西门迎恩门外了。

    毕懋康、孙元化、茅元仪以及马世龙、尤世禄、钱元悫等,一众身在通州的大小官员,都在通州城的迎恩门外等候了。

    而一路随行的军机大臣孙承宗、李邦华也已经下了马车,来到皇帝的马车跟前。

    崇祯皇帝见状,也下了马车,在孙承宗、李邦华一左一右的陪同下走向通州城的迎恩门。

    迎候众臣见皇帝过来,当即跪地行大礼参拜,并高呼:“臣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皇帝独自向前走了几步,然后说道:“卿等辛苦!快快免礼平身!”

    跪地诸臣谢过皇帝,然后纷纷站起,请皇帝重新上车之后,不拘文官武将,都骑着马,也不进城,径直在西门外,往北而去。

    这是之前就安排好了的,所以皇帝的车驾护卫随侍众官也不意外,跟着往北而去。

    坐在四轮马车中的崇祯皇帝,看着通州西门外增筑的两座棱堡,以及棱堡上面安装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心中颇感振奋。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下决心去做了,即便是一点一滴的改变,日积月累起来也会让你眼前的世界变个模样。

    历史上的通州城,基本上是个不设防的城镇,虽然处于京师以东水陆交通的要道之上,户部仓储多数设在通州运河的两岸,但是此地却没有足够坚固的城防设施,也没有派驻重兵防范内外敌人。

    虽然只是经过了一年的建设,如今的通州城,却是变了一个模样,城内城外增加了将近两万的驻军,而外城城墙及东南西北四门外八座棱堡的修筑,则让京师东侧的这处战略要地,变得固若金汤了。

    沿着如今通州今非昔比的高大城墙,一行两千多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位于北城门外潞河湾的新军第一镇驻地大营。

    这处大营占地广阔,方圆十里,由一道呈现不规则圆形,但是并不高大的石砌围墙围着,大门很宽,外面摆放着拒马等防御之物,围墙之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用来瞭望的角楼。

    到了大门外不远处,崇祯皇帝从四轮马车上下来。见皇帝下车,新军第一镇标以上将官都在门口跪地拜见,口呼万岁。

    崇祯皇帝让他们起了身,然后自己在侍从武官侯拱极、贺赞等人的搀扶下,翻身上马,等拒马挪开之后,骑马进了大营。

    大营之中,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