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别是如今眼前这位大明皇帝的威权之重,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兄长、父亲,乃至祖父。

    在他这位历经数朝的老国公看来,眼前这位大明皇帝在为人处世方面,颇类世宗嘉靖皇帝,与这样的人对着干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看看如今朝中还有多少人敢如同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时候那样,明目张胆地上书骂皇帝?!

    尤其是这个皇帝即位以来,杀掉的文官武将、宗室、勋贵,恐怕比其父祖以来三朝累计的都要多出不少。

    过去素来嚣张跋扈更甚于宗室的京师勋贵世家,如今哪个不是乖乖交出或者低价贱卖了多占的卫所耕地,一个个都变成了乖宝宝,跟着皇帝的指挥棒,在投资工厂矿上?

    就是英国公府如今也不再总惦记着买地收地租了,而是转向永平府,雇工开掘当地的露天煤矿。

    皇帝不声不响地就练成了近卫军,还把原本负责拱卫京师的三大营,一口气派出去了两个。

    如今的京营,如今的京师勋贵,还能有什么底气跟现在这个大明皇帝较劲呢?

    此时此刻,听了皇帝的话,张惟贤对于皇帝的用心当然是明白的。

    他越来越看明白了,眼前这个皇帝与他的祖父有一点也很相似,而且与其祖父万历皇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一点就是贪婪。

    不过他的祖父贪婪,只是对金银财富的贪婪,而眼前这位却是对土地的贪婪,占瀛洲、占东番、占塞外、占朝鲜,哪里不是杀其居民,夺其土地?

    不过英国公张惟贤并不在意这一点,眼前这个皇帝是大明的主宰,那些土地归了大明,京师勋贵的佃户不好招了,佃户们的地租也得降了,但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他们一来可以学着几家外戚转投工商,二来也可以到塞北、朝鲜圈占土地,放弃了眼前的蝇头小利,长远来看所得却更多,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安东侯毛文龙此前就与五军都督府里的京师勋贵世家联络,而这一次更是第一时间,就给英国公府、定国公府,以及新任京营和都督府世职的几家勋贵传信,预留了大片朝鲜的良田。他们又怎么会袖手旁观看着朝鲜使者再把它要回去呢?

    因此,在他看来,朝廷此前给东江镇的圣旨,就是这次与朝鲜国使者沟通的前提,若其不接受朝鲜北部二道划入大明版图的前提,那么自然万事休提,也就没有让他们上朝参拜皇帝的必要了。

    崇祯皇帝见张惟贤低头不语,不多说什么,也不多问什么,心下自是知道他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因此不再多说朝鲜使者之事,反而对阁臣兼礼部尚书徐光启说道:“前番徐卿曾向朕提议改革历法,由钦天监组织人手订正《大统历》,编修《崇祯历书》,在朕看来,此事要比区区朝鲜使者入贡,重要得多了。朕看,徐卿的精力还是要以改革历法、修订历书为重。至于朝鲜使者到京师朝贡之事,礼部可派一司郎中参与即可。”

    明朝开国之后一直使用的历书,叫做《大统历》。这个《大统历》是从是元代的历书,也就是郭守敬编写的《授时历》稍加订正而来的,基本上等于是沿用了元代的历法。

    而郭守敬的《授时历》成书之后,沿用到崇祯皇帝的时候,已经用了三百五十多年了,各种误差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准确。

    特别是到明末时期,气候变化异常,二十四节气几乎全都紊乱了,到了历书上该是春分的时候,中原地带依然冰冻三尺,因此照搬郭守敬《授时历》的明代《大统历》已经基本失去了指导农时耕作的功能。

    大明各地仍然采用《大统历》指导农时耕作,所以时常导致农作物减产乃至绝收,这也是明末时期常常闹饥荒的原因之一。

    这一世,自从徐光启被崇祯皇帝启用,当上了礼部尚书之后,就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成立历书局,依据这个历史时期较为先进的西方科学方法,重新修订《大统历》。

    历史上,这件事情是发生在崇祯二年,而最终促成崇祯皇帝下定决心修改历法的,不光是徐光启的上书,最重要的是,徐光启采用西方的方法准确地预报了崇祯二年六月发生的日食现象,而当时的钦天监根据《大统历》的观测,却出现了明显的错误。

    原本历史上,崇祯皇帝因为这一点,很快就采取了徐光启的主张,成立了历书局。

    由徐光启主持,邀请当时在大明境内的知名西洋传教士和天文学家,比如意大利人龙华民、葡萄牙人罗雅谷、瑞士人邓玉函、德国人汤若望等,以及大明的科学家李之藻、李天经等人,一起加入了朝廷设立的历书局。

    前后历时五六年,终于编成了《崇祯历书》,也就是直到二十一世纪仍然修修补补在使用的农历。

    不过可惜的是,首先发起此事,而且前期一直主持此事的徐光启,并没有看见《崇祯历书》编完的那一天,他死了以后,历书局由李天经主持,接着编订,一直到崇祯七年才最后完成。

    这一世,徐光启一复出,就当上了礼部尚书兼内阁阁臣,与此同时还深得皇帝信重。

    因此,他一提出重修历书的这个议题,崇祯皇帝马上就同意了,拨了款,并且由他全权主持。

    也因此,修订《大统历》,编写《崇祯历书》的工作,比原本历史上提前一年就开始了。

    而当时大明境内最顶级的科学家和天文学家们,也于崇祯元年的十二月,全部都云集京师钦天监中新成立的历书局中了。

    当然了,这一世也跟历史上一样,徐光启把来自西洋和本土的科学家们召集到一起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组织他们集中精力,编译所有能够找到的西方关于天文历法的各类经典著作。

    历史上,这些人集中在一起,一共编译了四十六种西方科学特别是天文学著作,使得当时中国的科学技术领域,与当时文艺复兴方兴未艾的西方,基本上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

    如果不是后来满清的入关统治,华夏文明绝不会在接下来的三百年里停滞不前,甚至严重倒退。

    算起来,如今徐光启领着一帮中外科学家在做的这个工作,当然要比那几个朝鲜的使者重要一万倍了。

    崇祯皇帝对编写历书的极端重视,也让徐光启感到高兴,因此听见皇帝说不必礼部参与朝鲜使者入贡之事,也没有感到什么不快,当下躬身说道:“臣遵旨!”

    崇祯皇帝看看此时夜色已深、时间已晚,而自己还得到坤宁宫中陪伴皇后过夜,于是干脆说道:“朝鲜使者入贡之事,今日且议到这里。诸位爱卿这几日都辛苦了,还是早点归家休息。”

第二六七章 武进士们() 
几位重臣告辞而去之后,崇祯皇帝暂时抛开这些恼人的事情,在王承恩等乾清宫管事太监的陪伴下,去了坤宁宫。

    当夜自是男欢女爱,一夜云雨。

    如今的崇祯皇帝当然与登基之初不同了,即使平时事务再多再忙,也不会耽误了慢跑锻炼,而宫中的太监宫女、侍卫亲军也都逐渐习惯了皇帝的这种锻炼方式,要是哪天皇帝在宫中而不跑步,反而觉得是哪里出了问题。

    按照后世的计算,紫禁城南北长九百六十一米,东西宽七百五十三米,周长一共是三千四百二十八米,沿着紫禁城十米高的城墙,跑上整整一圈,也不过三点五公里。

    一开始在城墙之上跑步锻炼的时候,一圈下来累的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而一年后的今天,一圈下来也不过是出身汗而已。

    沿着紫禁城的城墙跑步锻炼,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而且能够随时随地地观察和了解紫禁城四周的防卫,使得负责宫城各门守卫的锦衣卫、羽林卫和天策卫上下不敢松懈。

    当然了最大的好处,还是身体素质好了,与后妃们在床上折腾的时间也长了,也让自己的后宫之中更加和睦了。

    与内阁和军机处诸位大臣谈论过朝鲜事务后的第二天,崇祯皇帝在坤宁宫睡醒,在周皇后亲自伺候了洗漱更衣之后,就让王承恩派人去召集如今身边仅剩四个人的御前侍从武官们,又开始了此前因为出行而中断数日的晨练。

    崇祯皇帝一出来锻炼,锦衣卫、天策卫、羽林卫的指挥使、副指挥使们,特别是拱卫司的人,也不能光看着,也得跟着一起跑。

    因为即便是宫中,在守卫森严的紫禁城城墙之上,这些负责皇帝安全的侍卫亲军人员也要随时随地保证皇帝的安全。

    而这样一来,也等于是变相地迫使这些人每天跑步训练了。

    之前一些人心里暗自叫苦,但是一年过去,这些人也都感觉到了身体的积极变化,早就认可了这样的锻炼方式。

    结束了锻炼,崇祯皇帝回到乾清宫中再次洗漱更衣,用过了早饭,看看差不多辰时已到,就让人到军机处去看看谁在当值。

    不大一会儿,军机大臣孙承宗带着军机舍人沈廷扬、李信,跟着乾清宫的小内侍来到了皇帝的御书房。

    几人见了皇帝都是跪地见礼。

    崇祯皇帝看着年过六十五岁、头发已经花白的孙承宗跪在地上,心里颇为不忍,随即对他说道:“孙爱卿年高德劭,不必行此大礼,快快免礼平身!”

    说完这话,崇祯皇帝又对王承恩说道:“王承恩,你到内阁传朕旨意,从今往后,内阁诸臣到乾清宫见朕,躬身垂首即可,不必跪地参拜行此大礼,以显朝廷体恤优待重臣之意!”

    王承恩领旨而去。

    孙承宗则叩首说道:“天恩浩荡!臣铭感五内,谢陛下隆恩!”

    皇帝这样说,的确让孙承宗心里感到一阵暖意,知道眼前这位皇帝做事虽然每每出人意表,有时候什么显得狠辣无情,但其本性之中并非全然的刻薄寡恩。

    孙承宗谢过皇帝,在书房中常备的锦凳上坐下,静等着皇帝说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