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李邦华与卢象升骤然加快了向西进军的步伐,晓行夜宿,终于在十天以后,也即四月二十一日,带着大队人马穿越了横亘在沁州和汾州之间的太岳山,进入了太原盆地的南部边缘介休附近。

    四月下旬的山西大地上,虽然仍旧干旱异常,但是沿着汾水分布的几个谷地平原之上,可以垦种的农田里,仍然到处都有农夫们忙碌的身影。

    其实只要汾水还没有断流,这些地处汾水谷地的小块盆地和平原,就能够引水浇灌,也就能有所收成。

    整个山西就是由几列南北走向的大山和大山中间从南到北依次分布着的几块山间盆地所组成的。

    太原盆地正处在整个山西大地的正中央,太原城处则在太原盆地的北端,而明末清初山西商业最发达最富裕的几个县,比如太谷、祁县、平遥、介休,从北到南依次分布现在太原盆地之中。

    其中,介休就处在太原盆地的最南端。

    介休再往南,就是夹在吕梁山东麓与太岳山之间的战略要地鼠雀谷,过了鼠雀谷往南则是灵石、汾西和霍州。

    如今灵石往北,掌握在王国梁的山西镇手中,而灵石往南的汾西和霍州则已经掌握在了洪承畴所带领的陕西抚标手中。

    因为之前在潞安聚将议事,已经分定了任务,所以到了四月下旬的时候,南线与中线各部也都抵达了指定的位置,分别占据了几处险关要隘。

    这些情况也早在孙传庭的北线大捷消息传来之前就已经报到潞安督师府去了。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李邦华认为时机成熟,才带着卢象升所部前往中线的汾州坐镇。

    且说李邦华、卢象升一行带着带队人马粮草辎重,穿越太岳山中的谷地山道,终于赶到了介休城外。

    早先派出打前站的中军都司李显忠,已经带着介休县令以及介休的诸多士绅商民代表,在介休城外迎候着了。

    李邦华一行也没进介休城,就在城外东南的抱腹寺中驻节,然后接见了前来犒劳朝廷大军的介休士绅商民代表。

    随行大军也在介休城东南抱腹山下扎营结寨,进行休整。

    跟着介休县令前来犒师的介休商民之中有两个耆老,尤其给卢象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介休范氏的族长,另一个是介休侯氏的族长。

    范家经营粮食、茶叶和食盐生意,侯家经营布匹绸缎和典当生意,两家皆为介休大富之家。

    这一次前来犒师,这两家一出手就都是各自捐献五万两银子的钱物,由不得卢象升不为之惊叹山西商人之豪富。

    当然了,与卢象升等人在听闻范家、侯家捐钱捐物助饷剿贼之时的惊喜赞叹相比,李邦华的表现却要相对冷淡得多了。

    身为军机大臣的李邦华,能够接触到的机密情报之多,当然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

    除了兵部、五军都督府和九边各镇上报朝廷的军情奏报之外,锦衣卫和东厂的一些机密情报,皇帝也常常在自己看了之后,转给军机处的几位重臣掌握。

    而其中就有许多关于山西商人买通边军关口守将,与漠南、漠西乃至漠北蒙古进行走私贸易的情报。

    这其中还有数家,之前通过喀喇沁诸部,现在则通过科尔沁诸部,与远在东北的建虏进行贸易,向建虏后金国输送盐、铁、粮食和布匹,然后换回人参、貂皮和东珠之类的奢侈品。

    李邦华在入阁成为军机大臣之前,也曾听闻山西商人与北部蒙古诸部开展走私贸易,贩卖铁器、铜器等违禁商品,但是直到他成为了军机大臣之后才知道,这些胆大妄为的山西商人竟然还敢跟大明朝最凶恶的敌人私自开展贸易。

    而这些商人之中,介休范氏正是当今皇帝在几次批转给军机处的锦衣卫军情简报中用朱笔圈点过的晋商家族之一。

    明中期以后,闽浙商人以下南洋闻名一时,而山陕商人则以走西口著称于世。

    所谓的走西口,狭义地说,主要是指外长城西段的几个关口,比如晋北的杀胡口,陕北的府谷口等地,山陕商人从这里出关,与塞外的蒙古诸部进行贸易。走西口的贸易,最远通往当时的罗刹国。

    而广义地说,走西口又包括当时北京以西长城沿线的各个关口,比如张家口、独石口等地。

    当然了,由于明朝的时候,采取的是重农抑商的国策,所以对于商业贸易并不是很看重,明朝与塞外蒙古之间的互市贸易也是时断时续。

    所以,所谓的走西口,在明代中后期的时候,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民间的走私贸易。

    直到满清入主中原之后,山陕商人所谓的走西口,才成为了一种合法的贸易途径。

    因此,明末的许多山西商人,走西口与蒙古诸部贸易,都是违法的走私贸易,而山西介休的范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既然之前都已经知道了这些情况,此时到了介休,又恰巧在接见地方耆老和商民代表之时见到了介休范氏的族长,李邦华当然不会有太好的脸色。

    不过,既然当今皇帝此时还没有下定决心一举铲除掉这些通虏卖国的商界败类、国家蛀虫,李邦华自然也不好太过冷淡,何况这一次介休范氏还出手豪阔,为朝廷剿灭流贼贡献了五万两银子的钱粮物资呢。

    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也是他这种进士出身的文官该有的美德。

    李邦华面带微笑地送走了前来犒师的介休县令,以及介休父老商民代表,然后就在当天傍晚,派出了三路信使,分赴太原、汾州和汾西。

    一方面向所属各部通报自己离开潞安,西进介休的情况,另一方面了解掌握这几个方向的具体情况,特别是汾州王国梁所部山西镇军队和汾西、濕州一线洪承畴所部陕西军队的进展情况。

第三八三章 黄芦关前() 
汾水从山西北部的芦芽山与云中山中发源,然后一路沿着这两座山脉之间的谷地,从北向南流淌,经过静乐,一路南下到楼烦,然后随着山势的变化,转而由西向东流,进入太原盆地北口。

    之后再次转而南下,经过太原,一路呈东北—西南走向,经介休南部的鼠雀谷继续南下,流往平阳,也即是后世的临汾,然后经过河津注入黄河。

    汾水流经的地方,从北到南形成了两个巨大的盆地平原,即太原盆地和临汾盆地,这两个盆地是山西中南部最重要的粮仓,使得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山西,世世代代不至于像陕北那样缺粮。

    就在太原盆地的最西边,也是吕梁山中段的东麓,坐落了一座重要的城池,明代的时候叫作汾州,后世的时候叫作汾阳。

    从汾阳这个地名就可以知道,这座城池位于汾水的西北方向。

    这座城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就坐落在永宁州通往太原盆地的咽喉要道上。

    这条由西往东的咽喉要道,是从吕梁山西面的永宁州等地,通往山西富饶腹地的最近一条道路。

    也因此,吕梁山中段的这条从永宁州通往汾州的山道,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从西往东,散布这许多险关要隘,其中最重要的有两座。

    一座叫作金锁关,一座叫作黄芦关。

    金锁关在西,就在这条山道的东出口上,对于汾州城的存亡来说最为重要。

    而黄芦关则在吕梁山中段最高的黄芦岭上,是这条山道的制高点。

    流贼要想从永宁州穿越吕梁山进入山西腹地,首当其冲的就是夺取黄芦关。

    对于这一点,向东转进吕梁山的王嘉胤知道,山西镇总兵官王国梁也知道。

    不过,黄芦关到了明代后期的时候,关城残破,已经基本废弃,无法驻守常备军,而且即便是对于汾州城极为重要的金锁关,此时也只是派设了一个巡检司而已。

    自从陕北流贼大举入晋以来,山西镇总兵官王国梁就率领山西镇的主力,移师到了汾州城内,并且很快就分出了一支偏师进驻金锁关。

    然而当王国梁从潞安府见过军机大臣、剿贼督师李邦华以后,回到汾州城派人再去抢占黄芦岭上的黄芦关时,却遭遇了流贼大批人马的埋伏,带队去占黄芦关的游击被流矢射中脖子当场阵亡,所部一千人只逃回了二百余个。

    黄芦关已被流贼占据,而黄芦岭也成为了流贼的一个主要营地之一。

    消息送到潞安督师府之后,李邦华没有追究他败军失将的责任,只是令他寻找机会一定要抢回黄芦关。

    四月初仓促派人去抢黄芦关的失败,使得王国梁吸取了教训,一边派人向潞安府报信请罪,一边遣人去太原城,向山西巡抚张晓请令搬运火炮前来。

    随着武备院火炮产量的不断提升,仿制西洋红夷大炮生产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在装备了辽东镇、山海镇、蓟州镇、宣府镇以及热河堡、居庸关之后,正在往大同镇、山西镇的各个险关要隘推进。

    其中太原城作为山西镇的重中之重,自然成为了山西镇范围内首先装备神威无敌大将军炮的城池。

    而太原城头之前装备的旧式佛郎机炮、虎蹲炮、盏口将军炮,大部分都被淘汰了下来。

    如今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运来军前,一来,可以大量装备汾州城和金锁关关城,二来,也可以用于攻取黄芦关。

    要知道在明朝中后期的时候,虽然火枪火炮的普及程度与西方当时的殖民列强相比并不落后,但是由于大明朝需要防守的地方实在太多,所以类似内地的州县这样的城池,大多数是没有机会装备火炮的。

    即便是汾州城以及汾州城西面四十里的金锁关这样的战略要地,也没有装备什么像样的火炮。

    就这样,整个四月中旬以前的半个多月时间里,王国梁除了让人进一步去打探吕梁山中流贼的分布情况之外,所做的惟一的事情就是等待。

    当李邦华在沁州城外的沁阳驿收到孙传庭在北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