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复州军兵力的话,刘氏兄弟甚至可以说是那场战事之后在朝鲜半岛上得利最大的一支力量了。

    崇祯皇帝在战后特意表现出来的对刘氏兄弟的重视和恩遇,让他们大为放心,而将刘氏兄弟及其麾下安排在平壤城以及周边地区,同样也他们以及他们麾下的复州兵们非常满意。

    与如今东江镇整编之后的前其他四路相比,右路不仅远离辽东的建虏,相对更加安全,而且大同江两岸的土地也比其他四路的防区更为肥沃和易于耕种。

    因为这片地区,此前就是朝鲜国内开发较早的地区,大多数都是平原熟地,不需要筚路蓝缕、大事垦荒即可坐享其成,只要把这块土地上原本已经不多的朝鲜人全数杀掉或者赶走即可。

    而刘兴祚、刘兴治这些人的手下,早在跟着建虏打朝鲜的时候,就已经杀过不少棒子了,知道棒子的虚实,此时更是无所顾忌,肆无忌惮。

    之前,征服朝鲜的过程中,跟着建虏军队打头阵的复州军,烧杀抢掠而来的东西大部分是要上交给建虏的,根本得不到多少战利品,而此时不同,不管是圈占的土地也好,抢来的钱粮也好,全都是自己的家底,都是自己的私产,这样一开,哪里还会手下留情?!

    所过之处,男女老幼之中但凡敢于反抗的全数被杀,唯有青年女子能够留下,土地房屋、粮食牲畜一概据为己有,那真是一针一线都不肯给棒子留下!

    短短半年之内,不光是原定的大同江以西沿岸的土地,尽数归入刘氏兄弟及其亲信部将的手中,原本属于朝鲜勋旧贵族的大量土地和庄园,成为了他们的私产,而且大同江南江以东的许多肥沃土地也都成了东江右路总兵府的军屯民屯地区了。

    这一线的城池自然成为了刘氏兄弟及其亲信部将的地盘,而城池之外原本的朝鲜行政区划也全被废除,土地上所有的朝鲜人要么逃走,要么被杀,要么沦为东江镇右路军将士的家奴,然后被编入整个东江镇的三十六堡军屯、六十四堡民屯的统治体系之中。

    东江镇的三十六堡军屯,刘氏兄弟的东江镇右路总兵府占了其中的六堡,六十四堡民屯之中,刘氏兄弟的东江镇右路总兵府却独占了十四堡。

    军屯六堡,意味着刘氏兄弟的麾下在编士卒有六千人,背后就是六千户军属家庭,而民屯十四堡这意味着,刘氏兄弟的治下有一万四千户辽东汉人难民,若按平均每户五口计算的话,那么就有七万人左右。

    不仅如此,每户出一个丁壮,刘氏兄弟的麾下除了领饷的正规军六千人以外,迅速就又拥有了利用淘汰下来的复州军武器,装备起来的一万四千东江镇右路乡兵。

    之所以刘氏兄弟的治下,比其他四路的平均户口数要多上不少,就是因为他们所占据的土地不仅都是易于耕种的熟地,而且还远离鸭绿江西侧的建虏腹地,因此更加安全,更能吸引辽东汉民来此占地定居。

    总体上,比起刘氏兄弟在辽东半岛上的复州,跟着建虏与大明东江和登莱对抗之时,如今的情况自然要好上了很多。

    虽然麾下将士在复州的那些土地财产如今都损失掉了,但是他们却从软弱可欺的朝鲜人那里收获了更多,不管是东江镇右路军将士人人成了大小不一的地主,而且跟着刘氏兄弟辗转混了多年多年的辽东汉民,也总算是等来了安居乐业的这一天。

第四零二章 平壤内外() 
姜曰广之前那一次出使朝鲜的时候,曾经在路途之上经过平壤城,当时他走的线路是从皮岛过海到铁山,然后一路往东南,经过定州、安州、顺安,然后进入平壤城,与朝鲜派来的迎宾官员见面了之后,再从平壤过大同江,继续往东南行进,经过黄州、坪山、开城,最终进入朝鲜的都城汉城。

    而这个汉城,按棒子们一贯妄自尊大的说法,此时叫作汉京,三百多年后,为了去除曾经臣服过中国的痕迹,改名叫作首尔。

    当然了,此时姜曰广并没有急着去汉城传旨换约,而是先跟着刘兴贤的船队,一路沿着大同江北上,来到了距离大同江出海口数十里远的平壤城,在平壤城东门即朱雀门外的大同江码头上停靠上岸。

    平壤伯刘兴祚跟姜曰广没有什么故人之情,所以也没有安排什么迎接朝廷使者的鼓乐齐鸣,不过面对朝廷派来的使者,刘兴祚也不敢有什么托大之举,还是亲自赶到了平壤城东的朱雀门外码头上亲自迎接了。

    刘兴祚虽然贵为平壤伯,却也只是东江镇麾下的一路而已,所以姜曰广在皮岛东江镇大帅府传达的朝廷旨意,就已经包含了东江镇的右路总兵府,因此,此时也没有当众再传第二遍的必要。

    如果不是朝鲜使者的执意要求,姜曰广在皮岛传达完朝廷的旨意之后,即可直接去汉城见朝鲜国主李倧了。

    不过朝鲜人如今真正担心的对象正是平壤伯刘兴祚麾下的东江镇右路军,所以一再劝说求告,务必让姜曰广亲赴平壤城,当着朝鲜右议政的面,将大明朝廷的旨意,传达到平壤伯刘兴祚的耳朵里。

    考虑到下一步到了朝鲜国都汉城,还需要金尚容、李廷龟二人配合顺利换约,所以姜曰广同意了朝鲜人的请求,亲赴平壤,见一见平壤伯刘兴祚。

    黄龙率领的天津水师船只载着姜曰广等人,在朱雀门码头靠了岸,刘兴贤在前带路,请姜曰广等使节,以及朝鲜右议政金尚容、礼曹判书李廷龟等人下了大船,与前来迎接的刘兴祚、金应魁,以及刘兴祚的另外两个兄弟刘兴基、刘兴沛分别见了面。

    一番寒暄过后,刘兴祚安排小弟刘兴沛前去接待支应黄龙麾下的水师船队,而自己则和刘兴贤、金应魁等右路总兵府诸将校一起陪着姜曰广等人,从朱雀门入城,前往平壤伯府而去。

    这个时代的平壤城并不大,分为内城和外郭两部分,其中面向大同江的三道门,是直通内城的城门,而西面的几道城门则都是外郭城的城门。

    从这一点也能够看得出来,朝鲜人对来自西面的威胁的警惕心理,朝鲜对臣事大明的所谓恭敬,包含了很多的水分。

    外郭城在天启七年春的后金入侵之时被破坏了一部分,战后签订的条约里面,又有拆除西边外郭城的条款,虽然朝鲜人在和议达成、后金退兵之后没有将西边的西边的外郭城城的城墙全部拆除,但也没有去修复。

    这是因为这一点,让刘兴祚几兄弟轻轻松松地率领着改编为东江镇右路军的原复州军士卒冲进了平壤,成为令平壤城的主人。

    而出其不意夺占平壤成功的刘兴祚兄弟,当然要提防着别的人这么做,因此在夺占了平壤之后,首先下令去做的几件大事之一,就包括了重修平壤外郭城这个重中之重。

    从崇祯一年的十月修到了崇祯二年的一月,直到姜曰广等人抵达皮岛的时候,西面的外郭城城墙才刚刚竣工启用。

    而重修平壤外城的大量人力,自然来自朝鲜,这些失去了自己国家保护的人,不仅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和亲人,而且沦为了东江镇右路总兵麾下的奴工,每天只有少量的食物配给,却要付出大量的体力,每一天总有几十个体质较弱的奴工累死、冻死或者病死。

    等到城池修筑竣工,原本被捕获来修筑城池的朝鲜奴工一万多人,只剩下五千多人,如今又被驱使着前去修筑那些沿着大同江南江直到元山一线三百里,平均三十里一座、一字排开分布的各式小型边堡。

    驱使朝鲜人去修筑这些中小型的边堡,既是为了封赏麾下的亲信将士,同时也是为了将平壤到元山一线大同江南江两岸的土地,牢固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对于刘氏兄弟的这些动作和举措,安东侯毛文龙当然看在眼里,不过除了上报给身在京师的崇祯皇帝之外,他也没有行文禁止,毕竟刘兴祚这样做虽然有着将封地永远据为己有的心思,但是人家在朝鲜一侧修筑堡垒,整顿边备,怎么说也是合乎正理的啊!

    再者说了,毛文龙的亲信义子毛承禄担任安东镇守使之后,大修安东城,以及鸭绿江沿线的昌州、满浦、惠山、茂山一线城堡,还不是出于一种同样的心思?

    所以,安东侯毛文龙也没法说什么反对的话,只是报给皇帝知道了事。

    崇祯皇帝对于这样的情况自然也不能反对,人家不要你一分钱粮,就在大明与朝鲜的新定边界之地沿边修筑城堡,派兵驻守防卫,你又能说什么呢?

    而且,在现在这位崇祯皇帝看来,这样的事情也没有必要反对,只要那块土地尽快牢固地掌握在汉人的手中就好,至于具体掌握在哪个汉人的手里,目前来看并不重要。

    姜曰广看着眼前物是人非的平壤城,心中一时生出无限感慨。

    平壤城里的大街小巷,以及街道上分布的殿台楼阁,基本上还是原来的样子,只不过城市里街道上,再也看不见一个朝鲜人,也没有了上一次途径城中之时满眼的街市繁华,有的只是遍布城中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东江镇右路“和尚兵”。

    跟姜曰广一同进城的李信、张溥二人,对此当然没有什么感觉,只是饶有兴趣地打量着这个与大明内地城池并没有多大差别的街市面貌,而跟随在这几个人身后的金尚容、李廷龟两人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

    此地不复再为朝鲜所有,而且还是在他们手中失去,一时间两人心中都是愧悔难过万分。

    不过再看一看从朱雀门进城之后,沿着道路两侧持枪按刀肃立的东江镇右路“和尚兵”,两个人除了垂头叹气之外,也只能接受眼前这冰冷的事实。

    刘兴祚的平壤伯府,就是此前平壤城内安平监司的官衙。

    如今不仅是刘兴祚的平壤伯府,而且还是东江镇右路总兵府,与皮岛之上的安东侯府一样,都是公私一体,或者说前公后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