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猜测山西军前一定是出了大事了,十有八九是又吃了败仗!

    此时,在灯火通明的乾清宫御书房里,吴伟业偷看着崇祯皇帝变换不定的神情,就是这样想的。

    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很快就让他大感惊讶了,只听皇帝说道:“若是坏消息,那么今夜就得麻烦内阁的阁老们连夜进宫了。不过既然是大捷嘛,也不急在这一时。

    “这样吧,吴伟业,此件朕已御览,你拿回去誊写几份,明日一早转送内阁一份,然后由内阁摘要之后再交通政司明发天下。”

    崇祯皇帝说完这话,在李邦华呈送的军报之上写下几句话,然后将他吹干,示意吴伟业取走。

    吴伟业连忙上前,恭恭敬敬地将皇帝御览过的奏报取过,来不及细看,就双手捧着离开了乾清宫。

    回到军机处自己的值房,翻开一看,真的是大捷啊!

    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大捷!

    既然是大捷,为何皇帝神情郁郁?

    刚刚从翰林院进入军机处,接替李信军机舍人之位的吴伟业,瞬间就感受到了一种传说中伴君如伴虎的莫名压力,自己今后要侍候的这个年轻皇帝实在是深不可测啊!

    后世以“痛哭三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诗句而享有大名的吴伟业吴梅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吴中才子。

    不过,后世大名鼎鼎的大诗人吴梅村,此时还只是一个刚满二十岁的年轻进士,除了舞文弄墨、吟诗作对之外,对于朝政事务,对于世道人心,那是七窍通了六窍,就是一窍不通。

    但是这样的人,自有这样人的用处。

    吴伟业是苏州府太仓人,与张溥同乡,而且十多岁的时候就跟着张溥读书,是张溥的记名弟子之一,所以他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历史上复社的骨干,东林的中坚。

    不过这个人与钱谦益、龚鼎孳、惠世扬这样的东林伪君子不一样,他倒算得上是一个真君子。

    历史上的吴伟业中了进士之后,对崇祯皇帝始终忠心耿耿,算得上是东林党人中不多的对崇祯皇帝有着一种“愚忠”的文人,明亡之后,崇祯死难,吴伟业痛不欲生,因为家有老母要赡养,所以并未自。

    再后来,满清入主中原,吴伟业奔赴南京效力,又因为书生意气,与马士英等人不睦,最终退隐田园,隐居不出,顺治十年被清廷征召到北京任职,不肯前往,老母族人以死相逼,最终到北京任职,又三年,以母丧归籍,闭门谢客,死后以僧衣入殓,并将出仕满清的几年,视为人生中的奇耻大辱。

    这样的人,即便只是取其一个忠字,也不能以简单的东林党徒而鄙视之,能用的还是要用,毕竟明末的士林和民间舆论,对于皇帝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而吴伟业恰恰在这个方面极其有用,一方面他的忠君思想要比钱谦益、张溥、龚鼎孳这类人强烈的多。

    而另一方面,他的儒学造诣虽然没有张溥厉害,但是在诗词歌赋这方面,却是天赋异禀,少年成名,影响很广,这样的人虽然不懂军国要务,但是拿来影响舆论却还是十分有用的。

第四五二章 赏罚分明() 
考中进士之前,吴伟业对于翰林院那是向往已久,做梦都想进翰林院。

    但是在崇祯元年恩科考中进士,并且如愿以偿地被皇帝点名分到了翰林院之后,没过多久,他就发现,那些诗文不如他,名次也不如他的三榜进士,比如牛聚明、李信、吕大器、宋应星、李孟辰等人,很快就在皇帝面前崭露头角,不断地得到提拔重用。

    直到这时,他才渐渐明白过来,翰林院虽然在士林之中清贵无比,但是与新设立的军机处比较而言,简直完全就是一个边缘衙门了,甚至都没有什么机会在皇帝面前露个脸。

    好在崇祯皇帝并没有忘了他,在李信出使朝鲜归来,一下子飞黄腾达之后,空出来的武英殿中书舍人的位置,经过崇祯皇帝亲自点名,由他吴伟业调任。

    如今军机处在大明朝堂之上的位置之重要,已经是人人皆知了,之前那些挤破了头要紧翰林院的新科进士们,此时都是后悔不已,包括吴伟业在内,因此此时皇帝从一堆翰林之中选中了吴伟业进入军机处顶缺,让吴伟业非常的兴奋。

    不过兴奋归兴奋,进了军机处几天之后,他就发现,他的日常任务还是抄抄写写,想在皇帝面前指点江山谈兵论战,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狂妄幻想,而且即便是现在皇帝给他机会,让他出谋划策,他也自己知道自己的斤两。

    也是到了这时,他才恍然有所悟,自己素来引以为傲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对于皇帝天天都要关注和处理的军国大事而言,其实并无用处。

    同时,翻看军机处的旧档,以及每日跟在皇帝的身边看着皇帝处理军国大事,让年少得志、恃才傲物的吴伟业,对于年纪比自己还小了一岁的崇祯皇帝很快就钦佩得五体投地了。

    进入军机处短短十来天,吴伟业的很多想法就发生了变化,在如今的这个新晋军机舍人心中,皇帝这个行当可不是随随便便那只阿猫阿狗就能干得了的,特别是要想干好的话,那可真得是天纵英明不可了,而眼前的这位皇帝陛下,似乎正是有着这样难得的天纵英明。

    当天夜里,吴伟业熬了一个通宵,将军机大臣李邦华从山西前线发来的军报,工工整整地誊写了三份。

    第二天一早,将其中的原件留存军机处,一份转往内阁,一份转往司礼监,一份转回通政使司入档。

    随着这几份抄件的送出,李邦华督领官军在山西剿贼获得大捷的消息,很快就在京师朝堂之上甚至朝野之间传开了。

    与此同时,山西、陕西普降大雨的喜讯,也通过更多的渠道传进了京师,北京城里五月下旬常见的暑热,也似乎因此清凉了不少。

    几位军机大臣离京的离京,生病的生病,皇帝对于军务的处置,没有了军机大臣先商议好了再呈给皇帝御览的程序,更加迅速地就被敲定下来了。

    当然,由于李邦华本身就是军机大臣,因此皇帝这样做,也不算违反之前自己定下的规矩,更何况崇祯皇帝对于李邦华的奏报,以及经由李邦华之手原件转呈的洪承畴、孙传庭、王国梁等人的军情通报,也没有多大的改动,对他们的建议基本上是照单全收,他们说咋办就咋办。

    李国鐠、徐光启这两个在京的阁臣当然也没有什么意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是他们一贯的主张,若是身在京师的皇帝老是去干预前线将帅们的指挥,那才是真正危险的事情。

    再说这些都是军务,而且是经过军机大臣李邦华报告上来的军务,多数还都是李邦华的意见,李国鐠和徐光启都是明白人,当然不会在这些问题上有所掣肘。

    所以,五月二十日夜里,李邦华的奏报以及由他转呈的其他前线抚臣镇臣的军情报告送达京师,五月二十二日早上,崇祯皇帝的旨意就由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吴国安带着人马快速送往山西军前去了。

    在给李邦华等人的旨意中,更多的是封赏,但是其中也有善后和处罚。

    在黄芦岭之战的封赏方面,崇祯皇帝也没有吝啬。

    追赠战死的山西镇副将王世选、山西镇金锁关参将柳国镇为山西平贼总兵、副总兵。

    追授王世选为“宣武将军”、柳国镇为“武德将军”,各荫一子为锦衣卫世袭百户。

    同时,晋升山西镇游击乙邦才为山西镇参将,李显忠为白冶城矿营中军游击,李显忠所部仍暂归山西镇总兵官王国梁节制。

    而山西镇总兵官王国梁,加五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衔,授予“明威将军”称号,另荫一子入京成为皇明忠义讲武堂第四期学员。

    至于石门关之战的封赏,崇祯皇帝在旨意中追认军机大臣李邦华之前对麾下的晋升命令,而且对于表现突出的李卑、陈坦、卢元定、董学礼、卢象观等全部官升一级到两级。

    其中大将李卑更是被崇祯皇帝直接调任为张宗衡麾下新编的镇西营副总兵,并令他带领所部矿营火枪手赶往石楼赴任,到任以后转归洪承畴节制。

    这一点,当然是崇祯皇帝根据火枪手在这一次作战中的表现而做出的决定。

    洪承畴的麾下火枪手太少,尤其是新编的镇西营,都是由山西乡兵和卫所溃兵组成,若是不尽快编入一批经受住了战火考验的火枪手,恐怕挡不住吕梁山南段流贼向西的突围。

    除了这些人的封赏之外,崇祯皇帝对洪承畴所弹劾的蒲州知州刘令誉,也没有手下留情,特别下了一道旨意给李邦华和洪承畴,命令二人将蒲州知州刘令誉就地斩首,家产抄没,家人充军。

    对于这样的人,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最是切齿痛恨,朝廷的军队即便是军纪不好,到了朝廷控制的地方上,身为朝廷委派的地方官府,你府库空虚、不给给养也就罢了,居然闭门不纳,像防贼一样地防着朝廷的官军,你让这些官军还怎么打仗,还有心思保你一方平安?!

    历史上的明末,这样的现象很多,州府的地方官甚至主动送给流贼粮草,恳求他们到别处流窜,而对于前来剿贼的官军,他们则横眉冷对,百般刁难,认为这是朝廷的事情,跟他们无关,而且还担心补给了官军,会招致流贼的报复。

    明末官军的军纪的确是不好,但是地方官这么做,只会适得其反,雪上加霜,越到后来越糟糕。

    这也是明末许多官军,特别是客地作战的官军常常突然哗变的原因。

    这个问题,究其原因还是文贵武贱造成的遗毒,而且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文官往往调任了事,很少受到严厉的处罚,毕竟他们打着保境安民的幌子不作为,皇帝虽然心里窝火,但也不好发作。

    但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可没有时间去追究这个背后的根源,也不想去讲什么道理,既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