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什么事,都是事前请示,事后汇报,从不轻易自作主张。

    也因此,三十六岁的陕西巡抚洪承畴,一直对这个比自己大了十来岁的陕军将领王承恩颇为看中,而这也是王承恩能够在之前张国兴生死未知的时候就接任陕西总兵的原因。

    洪承畴这种霸蛮的个性到底是好是坏,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那就不好说了。

    原本历史上,崇祯十四年的那场松山之战,开打数月之前,洪承畴麾下众总兵就几乎全部反对拿主力进兵决战,都主张坚守明军经营已久的宁远坚城。

    奈何洪承畴定了决心之后,谁也动摇不了,带领各路总兵累计十数万大军北上松山,要去救援锦州,结果刚到松山没多久,满清大军根本不与其决战,而是派遣一支偏师迅速南下,攻陷了塔山、杏山,抄了大明官军的后路。

    这个时候,洪承畴麾下的众总兵以粮道断绝为由,再次联袂请求回师宁远,因为满清主力还在锦州围城,面对身后的满清偏师,大明官军还有绝对优势,但是洪承畴霸蛮固执的性格再次发挥作用,仍然坚持既定的战略不变。

    等到黄台吉率领满清主力弃了锦州,南北夹攻松山城的时候,洪承畴麾下的总兵们人人惊恐,也不再给听不进意见的洪承畴提建议了,而是各自直接率军撤退,导致明军大乱。

    一个月后,洪承畴率领的这一支大明官军最后的精锐主力,在松山附近全军覆没,随后,祖大寿率领锦州守军投降,吴三桂退守山海关,从此辽东镇完蛋了,宁锦防线也彻底土崩瓦解。

    这其中,当然有崇祯皇帝以及满朝文武不断催促洪承畴进兵的因素,但是当塔山失守,塔山笔架岗储粮之地已经被烧之后,解围锦州事实上已经成为不可能的时候,洪承畴应该听从麾下总兵们的建议,赶紧撤军回师,但他没有。

    这就不能不说有他的性格因素在其中发挥着作用了。

    如今洪承畴年纪轻轻就已经身居高位,更是深得当今皇帝信重,性格之中原本就有的那种霸道专断,更是得到了加强。

    当然,这个问题,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因为明末的文官,普遍对武将充满着不信任,到了松山之战前夕的时候,洪承畴对云集辽东的各路总兵们更是不信任,把这些个总兵们对进兵决战的忧虑当成了怯懦,把他们对自己的一再建议,当成了对自己权威的挑战和不服,结果酿成了最后的大祸。

    不过洪承畴的这种性格,也有好处,关键看是用在什么地方。

    在山高皇帝远的大西北,针对流贼进行作战的时候,因为战机稍纵即逝,需要当机立断、临机决断的情况非常多,兼且麾下悍将如云,一个统帅若是没有自己的主心骨,那就非常危险了。

    崇祯十三年洪承畴调任辽东之前,他之所以能够在西北剿灭流贼的战场上所向披靡功勋卓著,就得益于他的这种霸蛮性格。

    说不好听点,叫作蛮横霸道。

    说好听一点,就叫做果断坚决。

    这一次,原本答应得好好的,接受王左挂等人投降,结果王左挂等人投降之后,洪承畴连面儿都不见一下,直接五花大绑、分头关押,而且小命几乎肯定是保不住了。

    说来说去,就是这种性格的体现。

    不过,对于这一点,新任陕西总兵王承恩早就已经见怪不怪了,自家巡抚原本就是这个做派,也只能怪王左挂等人倒霉了。

    当天晚上,洪承畴并未进城,也没有立即将王左挂等人斩首。

    没进城是因为城外的俘虏实在太多,他要亲自坐镇军中。

    而没有立刻将王左挂等人斩首,并不是他不想这么做,而是他还有其他的考虑。

    既然神南峪已经被卢象升率军拿下了,王嘉胤、王二这样的大贼头已死,而身在宁乡的“大梁王”所部两万人马能降,那么同样面对前后夹击的广武庄“紫金梁”所部贼军能不能招降了呢?

    就在当天夜里,左思右想之后,洪承畴迅速派出身边的亲兵把总张衡带领数十个中军精锐,携带宁乡贼军全数投降的消息,火速赶回石楼,向山西按察使张宗衡报讯,嘱其小心谨慎、切勿轻动,等待自己率军回师。

    第二日清晨,几乎一夜未曾合眼的洪承畴,在抚标中军将领钟得五的陪同之下,带着五花大绑的王左挂等人进驻了宁乡县城,将之前王左挂等人盘踞的宁乡县衙,又改回了大明官府的样子,作为自己的临时驻地。

    王左挂等人不仅被捆得结结实实动弹不得,而且还被堵住了嘴,被蒙上了头,这几个人落得如此下场,自然是人人心中既恐惧又悔恨,但是毫无作用。

    洪承畴不仅看都不看他们一眼,而且根本不给他们开口的机会,就是想出言质问甚至是煽动俘虏,都毫无可能。

    一夜恐惧悔恨,又没吃一粒米,没喝一滴水,此时就是想挣扎反抗都没力气了,只能任由钟得五及其手下摆布。

    那真是,诈降的遇上了骗降的,又能怪得了谁,又该找谁说理去呢?

    洪承畴进了城,看见城头上下成堆的尸首堆积,很快就下令李文云带领抚标中军火枪队,挑选数百俘虏之中的青壮,清理宁乡县城内外的尸体。

    而陕西总兵王承恩则根据洪承畴的命令,也从俘虏只从挑选了一千名登记籍贯为山西的青壮,让他们在宁乡县城北门外靠河的开阔地带上,开挖一个超大的深坑。

    被挑出来的青壮,因为要让他们出力,所以每个人都发给了煮熟的土豆或者番薯为食,让他们吃了东西好干活,这一幕看得俘虏营中饿了一天一夜的贼军俘虏们眼红不已。

    这些俘虏来到陕西总兵王承恩麾下兵马指定的地点,在一个事先画好的长达三百余步、宽大二百步,相当于后世三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长方形地带,开土动工。

    这些人看着远处北门外陆续清理出来的堆积如山的尸体,想当然地以为这是要让他们挖坑掩埋这些尸体,因此不需要官军士卒鞭打督促,个个十分尽力,毕竟这些人都是之前的“同袍”啊,让他们入土为安也是该做的。

    加上临河的土层,可以拿水泼地,相对松软,所以在人人尽力之下,挖坑的“事业”进展很快。

    当日中午,进驻宁乡县城的洪承畴见到了来自神南峪方向的前哨人马,到了午后的未时左右,李卑率领着矿营火枪队的大队人马,也来到了宁乡县城。

    官军两路人马在宁乡县城实现了会师,当然是人人高兴,而洪承畴自从收降宁乡贼军之后一直悬着的心,到了此时才算是真正放了下来,以三千人看管两万贼军俘虏,由不得他小心谨慎如履薄冰。

    此时,有了李卑所部火枪队的大批人马,洪承畴顿感如虎添翼。

    当然此时的洪承畴和李卑还不知道崇祯皇帝发自京师的旨意。

    所以洪承畴在询问了李卑的意见之后,当日下午就派出了信使,携带着自己写给李邦华的信件,前往神南峪方向,请求将李卑所部火枪队暂时转归西线指挥。

    对于跟随洪承畴下一步南下广武庄作战,李卑当然也是同意的,毕竟谁也不会嫌弃功劳立得多啊!

    而李卑所部的到来,也给洪承畴带来了另一个让他大喜的消息,那就是贼头“上天龙”白文波丢弃在河谷地带的大量粮草辎重,如今可以也都算是落入了自军的手中。

第四八一章 杀人魔王() 
次日上午,巳时左右,好不容易睡了个安稳觉的陕西巡抚洪承畴,终于等到了他要等的消息。

    派去石口方向送信的信使,已经连夜快马赶回了宁乡,带回了军机大臣李邦华李阁部的命令。

    一个是同意李卑暂归洪承畴节制指挥。

    毕竟南线的战事已经平息,把李卑麾下屡立战功的火枪队留在南线也没有了用武之地,不如让他暂归洪承畴,加强西线的力量。

    而另一个命令则是,让洪承畴赶紧处理好收降这些贼军俘虏之后的善后事宜,尽快带领麾下主力赶回石楼。

    因为张宗衡麾下的镇西营战力一般,而石楼当面的“紫金梁”王自用麾下仍有人马两万之众。

    一旦“紫金梁”得知洪承畴主力不在石楼,率领贼军从石楼突破,那么之前的围剿布置,可就功败垂成了。

    说功败垂成,当然有点过了,但是若让“紫金梁”王自用带着两三万人马跑了,那么至少这次围剿的主路大胜的情况下,未免有点不够完美了。

    接到了自己顶头上司李阁部的命令之后,洪承畴当然不敢怠慢,更何况这也是他自己的内心想法。

    自己在宁乡倒是立了一功,但若是石楼方向出了问题,那么现在这个功劳可就算是白立了。

    当日中午,洪承畴顶着烈日,登上了宁乡县城的北门城头,远远看去,那个设想之中的埋尸之地,已经初具规模了。

    经过前后上两千五百青壮一个昼夜的努力,宁乡县城东北的开阔地带之上,已经出现了长达二百余步、宽达一百二十步的长方形深坑。

    说是深坑,其实也就一丈左右而已,最深的地方也不到两丈。

    只不过因为靠着南川河的上游不远,所以有些较深的地方,已经开始往外渗水了,所以此时这个深坑之中,已经到处都是浅浅的水洼了。

    看到这个情况,洪承畴面色阴沉地扭头下了城楼。

    很快一道命令从城中传出,命令陕西总兵王承恩停止挖掘土坑,同时带兵督领两千青壮俘虏拆除原本那座属于官军的前哨营地,将扎营用的原木,在那座深坑的前方立起一道长达两百多步的围栏通道。

    原本以为自家巡抚命令俘虏掘土为坑,是要掩埋宁乡县城内外多大三千余具的贼军尸首,但是到了此时,陕西总兵王承恩才恍然有所领悟,事实恐怕并非如此啊!

    这个年轻的巡抚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