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品谋士游三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孙坚进攻荆州时,遇到强烈的反抗,刘表派兵抵抗孙坚,而且成功狙杀孙坚。其中不管是黄祖欺以孙坚单骑而遣军士射杀、或在黑夜中暗射孙坚以及孙坚轻骑被吕公埋伏砸石打死等说法,皆可得到孙坚遇伏被杀的结论。刘表文人出身,自知其分量不足与以战事闻名的孙坚硬碰硬,所以刘表指派将兵迎击,决策正确。恰如项羽欲向刘邦单挑,但是刘邦回答宁愿斗智而不斗力,最后的胜利当然属于能发挥优才之人。孙坚死后,所有部曲兵卒全被袁术并吞,荆州三郡被刘表派兵夺取,豫州南端汝南郡、颖川郡以及扬州丹杨郡、庐江郡等一带皆被袁术所囊括。孙坚出力流汗摘果子,袁术坐享其成吃果子。

    四、汉室影响式微-中央统治不力与地方脱幅离开

    袁术及袁绍互相任命官职的行为,挑战汉室对地方控制的人事权力,然而孙坚亲自率众攻打郡县,实际上可称公然叛乱,身为汉室任命的地方官员,食领汉朝的薪俸财碌,结果居然武装攻击汉朝土地上的汉郡、汉县及汉民。或许有人会把后来三国乱世的相互混战相提并论,不过孙坚此时的汉朝天下虽有黄巾起事及地方民变,一但镇压平定之后,应该就是和平时期,如果没有野心家发动战争,如果没有叛变穷兵黩武用兵打仗,汉朝的和平天下也不会因此战祸屡起而生灵涂炭。

    魏蜀吴三国并立时,汉室名存实亡,彼此之间汲汲于互斗,但是桓灵之时,汉室天下仍非全国互战,除了地方上零星战争外,基本上天下和平。孙坚本人甚至是镇压这些零星战争的英雄,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当郡县受到盗贼的攻击,汉将孙坚前来救援;当地方受到叛乱欺凌盗抢时,汉将孙坚不惜越界相助。但是一但汉郡、汉县受到昔日的汉将孙坚攻击时,或杀其刺史、或斩其郡守,意图拥有大量土地为地主,统治郡县成霸主,孙坚这种叛乱的行为,与会稽许昌称帝、长沙区星自称将军等人自恃武力割据的军阀,有什么不同?更何况孙坚还是汉朝所任命的官员将领,实在有辱身为汉将的光荣。

    如果有一天,孙坚能够晋见汉室天子,万一汉天子质询汉将孙坚有关荆州及豫州的朝廷命官的死因,不知孙坚还有脸顶着忠臣的身分回应吗?孙坚诈杀荆州刺史王睿,所加「莫须有」之罪名为「无知」罪。孙坚斩杀南阳太守所诬「莫须有」之罪名为「讨贼不力」,因此斩立决。当时孙坚不过身为汉朝的长沙太守,用诈骗的手法,袭杀同僚南阳太守与长官荆州刺史,如果每个太守都互相攻击撕杀,天下不就乱了?

    事实果然没错,汉朝末叶,正是由于各郡太守州牧的互相捉对搏杀,甚至于有的州牧还以兵力强大闻名,其中有冀州牧袁绍、兖州牧曹操及荆州牧刘表,有能力屡屡发动大规战争,至于郡县彼此斗争,数目多到族繁不及备载。州郡割据来自中央统治失控,鞭长莫及;中央统治失控又因由地方群雄并起,不听号令。如此恶性循环,反叛的将领愈来愈多,四处互斗而惹事生战,于是汉朝逐步灭亡。

    五、结论

    这就是汉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中央对地方统治不力,因此造成全国混战、天下互打、太守互攻太守、郡县相讨郡县、州牧对杀州牧、认识的人抢劫杀害认识的人,不认识的人也抢劫杀害不认识的人,还好现在不是活在汉末三国的年代,没有当时的打打杀杀。

    外戚与宦官对郡县虽有影响、皇权低落与经济决定或许可能、州郡割据与叛乱四起造成衰败、还有黄巾及宗教惑众的魅力亦能凑数,但是汉室统治无法平定叛乱以及汉官将领的众叛亲离无法阻止,这才是汉室失去天下的直接原因。如果没有派兵平定会稽叛乱,许昌的阳明皇帝就因此独霸一隅;如果曹操无法收服张鲁,汉中因此就会脱幅而走。正因汉室派兵平定叛乱,会稽重回统治;曹操用兵收降张鲁,汉中重归听命——不过一但平定会稽的汉将不听指挥,或者汉中又被刘备争夺;汉室再失会稽,汉中又脱掌握。

    争乱时互战,不为特别;和平时生战,罪魁祸首。诚然赤壁、官渡及夷陵时,在乱世中用兵,本为无可厚非;但是甫定黄巾之后天下太平,却在和平中求战,正是开启战端的好战。虽然情形同样用兵战争,但是时代背景不一样,评价也应有所不同。

    卫国护民之下,战乱才会变和平;为了争权夺利,和平才会变乱世。孙坚击黄巾米贼、镇许昌及区星、讨董卓乱臣,此为忠于国家,消弭战争为和平;但是杀荆州刺史王睿、斩南阳太守张咨、攻击荆州刘表,已形同盗贼,反把和平升华成战乱。不必单纯评价孙坚的忠奸,忠臣与叛乱各半,难以区别。就事论事的话,孙坚当过忠臣,也作过奸佞,曾经挺身为英雄保护汉室郡县,也会堕落成盗贼攻击汉朝郡县。

    从孙坚称霸的过程,可以看到从汉臣由忠生变的历程,就在郡县叛离,不再听命控制,汉朝从此瓦解

    本章完

第180章 天子?真是一张好牌() 
曹操虽然不是很明白这两个谋士藏着什么心思,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只对自己有好处,不妨先答应了再说。

    “啪”众人一惊,曹操拍案而起,眼光横扫四方,厉声说道:“身为汉臣,当尽忠孝,传我将令,立刻派出斥候打探天子下落,随时准备出兵救援天子。”

    “主公英明!”众人齐声道。虽然不知道这件事到底有什么好处,反正也没坏处,贸然反对的话,估计没什么好结果。

    两个时辰后,众人离去,曹操留下荀彧,毛玠,程昱,穆良奇,荀攸,郭嘉六人问话。

    曹操看着六人,算是他的智囊团,问道:“迎接天子到底是何意?”

    穆良奇笑道:“想当初诸侯威逼董卓之时,孙坚将军因传言得到了玉玺遭众多诸侯记恨,袁术甚至不惜撕开脸面讨要玉玺,主公可知玉玺为何那么重要?”

    曹操陷入了沉思,不语。

    毛玠说道:“一旦掌握天子,这可是一个活玉玺啊,掌握大义,一块废石尚被人那么争夺,更何况天子呢?”

    毛玠说完,看了看众人的表情,很显然都赞同他的看法。

    荀攸说道:“古云:唯名与器不可假人。如今主公势弱,当掌握大义,到那时何人敢进攻主公?”

    荀攸一句话说到点子上了,一旦掌握了天子这块招牌,任何敢跟主公作对的人都是反贼,管你相不相信,只要一个诏书下去,你就是反贼,天子都这么说了,你不是也得是,除非你谋反。

    郭嘉也认同的说道:“到那时,我们可依据天子下诏诸侯,使得他们暗中相斗,挑拨离间。”

    纵观三国,曹操这招屡试不爽,以天子的名义,让诸侯内斗,最后再来收拾残局。

    程昱说道:“主公掌握了天子,大义在手,想必会有许多人才争相而至,效力主公。想河北袁公,汝南袁术都是因为他们袁氏四世三公的名义召集天下豪杰,而主公唯一能够在名声上击败他们的,就是天子,用天子的名义发布求贤令,任何人都会心动的啊。”

    曹操心动了,想想袁术开局一个汝南郡,那可是天下最富有的郡,丰厚的粮草,足够的兵员,而袁绍开局就是有众多文臣武将为他谋划,翼州就是因为原翼州刺史韩馥是他祖上的门生,一旦进攻他的话,就相当于欺师。

    再加上翼州境内的世家都服从于他袁氏,连韩馥最为依靠的颍川世家都劝他投降,最后不得不将翼州刺史让给袁绍,这就是名望的好处。

    等以后袁绍南下,恐怕还没打,兖州境内的世家就会把他出卖。而现在唯一的方法就是扩大自己的影响,威望,而这最快的途径,莫过于掌控天子。

    曹操睁开眼睛,站起来说道:“那我们现在就去迎接天子!”

    郭嘉一把拦住走出去的曹操说道:“主公勿急,此事现在还不可为之。”

    曹操好奇的问道:“这是为何?”既然你们把天子说的这么好,那么其他诸侯的谋士也能想到这等好处,先下手为强,万一被别人捷足先登了怎么办?

    穆良奇笑道:“主公,现在我们去迎接天子,他们未必答应,想想主公现在也不过掌握一州之地,而河北袁公可是快掌握了四州之地。以他们的性格恐怕早已派人持节,让袁绍出兵迎接天子。”

    曹操急道:“那必须快点出兵,抢袁绍之前,把天子抢到手。”

    荀彧说道:“主公不急,吾等既然安坐现在,必然有把握,赌袁绍不会出兵。”

    穆良奇点头说道:“袁绍此人,我和郭嘉曾在四年前游学邺城,我们还是比较了解他的,他犹豫寡断,这件事对我们来说是件天大的好事,但是对于袁绍来说未必。

    我想天使持节来邺城必然是高于袁绍,按礼仪,袁绍必须出城迎接,焚香祷告,叩谢天恩,再迎接天使。但是袁绍久在河北,几乎是一言堂,心中乖戾之气盛长,以他高傲的性格,他可不想突然出现一群比他地位高的人,来命令他,指使他。

    再者他袁家四世三公的名头,已是如日中天,天子?可要也可不要,所以,袁绍定然会拒绝迎接天子,到那时。。”

    穆良奇拖个长音,一脸奸笑的看着在场的众人。

    郭嘉接道:“到那时,在洛阳既无饭食果腹,又无衣物保暖的天子众臣们,必会绝望异常,主公再如天兵而降,迎接众臣。”

    众人点头认同,穆良奇又说道:“主公需注意,迎接天子等人之时,必然要迁都,到时,肯定会有大臣不同意,这时,主公只要刀兵相加,天子等人必然会退让,主公在那时万万不可怯懦。”

    曹操点了点头,表示记下。毕竟他是打算将天子作为一个武器来威胁天下诸侯,而不是大爷。

    毛玠笑道:“如此一来,主公便可挟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