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燃烧的莫斯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弗拉索夫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人还没有走进指挥部呢,声音已经先传了进来:“丽达,预备队出击了吗?”'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我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看到他走进了指挥部,才大声地回答说:“司令员同志,出击的命令已经下达,预备队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开始行动了。”然后指着坐在桌前喝茶的记者向弗拉索夫介绍说:“这位是从莫斯科来的记者……”

    没等我说完,原本坐着的记者已经站起来,兴奋地叫了一声:“弗拉索夫同志,是您吗?”然后快步迎了上前。

    弗拉索夫闻声先是一愣,等看清来人后,也哈哈地大笑着迎了过去。两人抱在一起时,我听见弗拉索夫在高声地说:“原来是您啊,爱伦堡同志。欢迎您来到我们集团军。”

    看到弗拉索夫对这个记者所表现出来的热情,让我对这个从没有听说过名字的记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悄悄问身边的一名参谋:“这名记者很有名气吗?”

    听到我的问题,参谋用看外星人的眼神望了我一眼,才慌乱地回答说:“参谋长同志,难道您不认识他吗?他可是著名的新闻记者作家和国际和平战士。”

    著名的新闻记者或者作家,这两个身份我都能理解,可这国际和平战士的称号又是从何而来呢?本想再问两句,可又不想在部下面前显示出自己的无知,于是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说道:“哦,原来就是他啊。早就听说过他的名字,可惜一直没机会见到真人,这次总算是了了一个心愿。好了,这里没你什么事情了,你去忙你的工作吧。”

    林总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了我的身边,趁左右没人注意时,悄悄地问我:“这是什么人啊?怎么司令员同志对他这么热情?”

    我耸耸肩,低声地用中文回答说:“具体的身份我也不清楚。不过据说是个著名的新闻记者和作家。”至于那个国际和平战士的身份,我都没搞清怎么回事,也就没告诉林总。

    这时两人已经分开,弗拉索夫牵着爱伦堡的手朝我们走过来,兴奋地说:“林副司令员、丽达,我来为你们做个解释。这位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爱伦堡同志,1936年西班牙内战时,他曾经担任过《消息报》驻西班牙前线的特派记者。一边在战火纷飞的各地进行采访;一边给西班牙人民放映苏联革命影片《夏伯阳》和《我们来自喀琅施塔特》等鼓舞他们的斗志。当时他接连出版《我的口粮》、《我的巴黎》和《西班牙》等几本通讯特写集,及时揭露了欧洲各国反动势力的猖獗和西班牙事件的真相,为动员全世界人民奋起支援西班牙人民的正义事业起了一定的作用。在此期间经常与西班牙无政府主义者打交道,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国内势力联合做出努力。及时揭露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的罪行,在动员全世界人民支援西班牙人民的正义事业方面起了一定作用。……”

    真没想到,站在我面前的这位老记者还有这么不同凡响的经历啊,我顿时对他刮目相看,脸上露出了友好的微笑。

    弗拉索夫继续向我们介绍爱伦堡的简历:“1935年和1937年,他代表苏联作家和新闻工作者先后两次出席国际保卫文化大会。和毕加索、巴比塞等世界上许多文化名人一起,愤怒谴责法西斯及其战争阴谋,号召保卫欧洲和人类进步文化。他这样一名反法西斯战士,却在1939年,在巴黎被法国宪兵怀疑同德国希特勒当局有联系而遭逮捕。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法西斯匪徒占领法国的前夕,经我国政府代表的交涉,他才获释回到了莫斯科。伟大的反法西斯卫国战争开始,他始终和红军一起战斗在最前线,冒着生命危险,不分昼夜地在战斗、掩蔽部式避弹坑里采访编写新闻,。《真理报》、《消息报》、《红星报》等苏联报刊及广播电台,几乎每天都发表爱伦堡写的具有战斗精神的文章或通讯特写。”

    林总先上前和他握手问好,对于中国同志的问候,爱伦堡只是礼貌地笑了笑,淡淡地打了个招呼。

    弗拉索夫向他隆重地介绍了我:“这是参谋长奥夏宁娜同志,也是我军的第一位女将军。著名的苏联英雄克罗奇科夫指导员就是她师里的。”

    爱伦堡眼睛一亮,上前用双手握住我的手使劲地摇晃了几下说:“原来是您啊,奥夏宁娜同志。很抱歉我刚才没有认出您来。我在第316步兵师,也就是现在的近卫第八师采访时,曾经多次听指战员们提到过您,说您是个了不起的巾帼英雄。”

    我客气地笑了笑,说:“您过奖了。我应该感谢您,是您通过您的笔,让所有的人知道了克罗奇科夫指导员的英雄事迹,以及那句‘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经无路可退,因为后面就是莫斯科’的名言。我相信如果克罗奇科夫指导员和那三十名牺牲的战士泉下有知的话,一定会感激您的。”

    爱伦堡突然松开了我的手,敛去脸上的笑容,用严肃地语气对我说:“奥夏宁娜同志,我有必要提醒您一句:不是三十名战士,而是二十八名。”

    我之所以会说三十,而不是书上记载的二十八人,是因为我曾经向坚守在克罗奇科夫他们防线后面的指战员们了解过情况,知道阵地上连指导员在内共有三十一人。所以我提醒他说:“记者同志,据我事后了解,阵地上当时连克罗奇科夫指导员在内,共有三十一人。”

    “难道您还不知道吗?”爱伦堡脸上居然露出了愤怒的表情:“在三十名战士中,出了两名可耻的叛徒,他们居然放下武器,向法西斯匪徒投降了。”

    他的话一下把我镇住了,因为我知道阵地上的人都牺牲了,所以在向指战员们了解情况时,只问了在克罗奇科夫的阵地上有多少人,而没有再多问其它的内容,没想到居然在这支英雄的队伍里也会出叛徒,我顿时哑口无言无言以对。

    “来,别站着说话了,都坐下喝茶吧。”弗拉索夫发现了我的尴尬,连忙不动神色地招呼大家坐下,化解了屋内尴尬的危机。

    看到大家都沉默不语,最后还是弗拉索夫抢先开了口:“爱伦堡同志,不知道最近报纸上有什么新闻没有?”

    爱伦堡闻言不禁微微一愣,反问道:“难道您这里看不到报纸吗?”

    弗拉索夫摇摇头说:“我们每天都在忙着打仗,部队随时都在转移,就算有报纸也不能及时地送到我们手里。”

    爱伦堡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一份折叠的报纸,摊开放在桌上,向弗拉索夫推了过去,口中说道:“我身上只有这份12月13号的报纸,你们可以先看看。”

    我探头过去,看清原来是份《真理报》。苏联新闻局宣布德军包围莫斯科的企图已经完全失败,并在头版刊登了在莫斯科会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红军将领们的照片,其中就有弗拉索夫的照片。他光荣地和朱可夫、列柳申科、库兹涅佐夫、罗科索夫斯基、戈沃罗夫、鲍尔金、戈利科夫、别洛夫这些苏军优秀将领的照片并列登在一起,成为人们心目中莫斯科保卫战中的英雄。

第二四九节 战地记者(下)() 
红军的反攻在继续。

    苏沃洛沃围三阙一的战术取得了巨大的战果。沿路埋设的地雷大大地迟滞了敌人向西逃窜的速度,从城里逃出来的德军,没有了整齐的建制,所有的人都是漫无目的地沿着积雪的公路夺路狂奔。我军追击部队跟在后面穷追猛打,早已士气低落的德军,根本形不成什么战斗力。经过零星交火后,他们临时拼凑起来的抵抗便顿时土崩瓦解,除少数步兵冒死逃进了积雪过膝的森林,剩下的不是被打死就是被俘虏。

    德军为了迅速地逃脱我军的追击,保存其有生力量,在撤退过程中,是一边逃跑一边扔掉妨碍逃跑的东西。所以我们的追击部队,在一路上经常碰到敌人遗弃的技术装备和各式各样物品。真是应有尽有:有数百辆的坦克和装甲车、牵引车、各种口径的火炮、数千辆各式汽车、弹药箱。当战斗结束时,这些东西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我们的战利品。

    经历了这场痛快淋漓的胜利,弗拉索夫对林总的军事才能更加信服,甚至放心地将部队的指挥权移交给了他,自己退居幕后心甘情愿地当起了副手。在接下来的战斗中,集团军所有的作战计划都是由林总亲自制订并指挥执行。

    当西方面军所有的部队全线转入进攻后,我集团军已经肃清了沃洛科拉姆斯克以东的全部敌人,开始率先向西发起了进攻。

    我集团军的正面之敌,是赖因哈特的第3装甲集群和赫普纳的第4装甲集群,我们所进攻的地带宽达20公里,谁都知道这将是一场硬碰硬的恶仗。但林总大胆地将进攻地段缩短为八公里,并在这里集中了集团军的主力部队,其中包括:步兵70%以上、火炮、迫击炮87%、坦克100%,从而保障了部队在主要方向对敌形成了2-3倍的优势。

    林总所指挥的第20集团军部队与别洛夫将军指挥的近卫骑兵第1军屡建奇勋,成为反攻阶段两支强有力的打击力量,被誉为苏军的两只铁拳。他和别洛夫指挥的部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连克德军战略要地加里宁、耶里茨,将敌向西击退90-100公里,驱至拉马河、鲁扎河一线地区,并收复了许多居民地,圆满地完成了苏军统帅部交给的任务。战斗中,部队还从德军手中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各种军用物资。

    爱伦堡作为随军记者,一直待在集团军的指挥部里,可以说我们取得的每一个胜利,他都能在第一时间获知。通过他手中的笔,我们的胜利被源源不断地见诸报端。然而他在写报道时,也许是不愿让一名外国人抢了同胞的风头吧,所以直接忽略了实际指挥战斗的林总,而是把一切功劳都归功于弗拉索夫。

    在《红星报》上谈到弗拉索夫时,他以相当抒情的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