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杀破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时敏想来想去,自己缺得就是外朝没人。可这人也不能随便找一个就顶数啊,这朝中的大臣哪个是没有背景的?哪个又是好拉拢的?

    天可怜见,张振岳的案卷刘时敏是看过的。这小子是个典型的三有加三无啊,所谓三有,自然是有功绩有能力且有实力。所谓三无则是刘时敏一直期待的,无根基无靠山无派系。

    可要让此人为己所用,该如何施展手段呢?

    你把一件事情反复做之后,你就变成了专家。那么如果一件事情第一次做,你是什么呢?答案显而易见,菜鸟!

    刘时敏就是一只菜鸟,一直想收拢心腹,却一直没行动过的他突然发现现在的情况居然有些棘手了。眼前这个张振岳毕竟是朝廷的正三品参将,不是皇宫里负责打扫卫生的小宦官,该怎么说了?

    正愁着了,张振岳就把枕头给刘时敏送过来了。其实入京以来,张振岳是步步小心。自家事自家知,自己表面上看起来,是朝廷的正三品参将,功勋赫赫,又和四大公侯世家在觉华岛的买卖上有了合作关系。可这些全是假象,从文官角度来说,张振岳没有座师,没有乡党,更没有结社势力帮衬。从武官的角度来说,张振岳没有将门世系出身,没有国公府的家将背景,也是个没有半点资历的人。也就是张振岳了,翻遍明代史书,如张振岳这般居然能爬到参将的,屈指可数。所以张振岳也很清楚,目前阶段的自己看似风光,实际上却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是难以长久的。

    在张振岳看来,自己最需要的严格来说还不是什么大人物,熟悉后世政治的他很清楚,大人物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在事情危急的时刻,毫不犹豫的抛弃小人物。而是一个能在皇上跟前替自己说话,时能给自己提供准确信息的人。也就是说这个人既要位置关键,比如说皇帝身边的太监。还不能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大人物,毕竟自己堂堂七尺男儿做一个宦官的附庸就不美了。别人怎么看没关系,实质不是这样就够了。

    想到这里张振岳主动朝刘时敏道:“刘公公,这京里张某实在没什么熟人朋友的,若是刘公公看得起张某,愿意提点张某失措之处,张某定然感激不尽。”

    同这话正合了刘时敏的心意,他暗喜道:“那里的话儿,张将军年轻有为,咱家却是个刑余之人,到是真真的怕将军嫌弃咱家是真。”

    张振岳微微笑道:“刘公公是皇上跟前得用之人,何来此言啊!张某交朋友贵在交心,以后在京里还盼着刘公公搭把手了。”

    刘时敏还是谦虚了几句,然后表示:“既然如此,我们就结个忘年交吧,咱家今年四十有六,虚长明德二十来岁,就添居义兄的位置了。”

    张振岳自然没有这个时代清流的傲气,对于和太监交往也没什么太多的抵触情绪,立刻拱手道:“这个自然,不知道刘公公今日何时落值?咱们寻个地方吃顿饭!”

第005章天启新贵(五)() 
第005章天启新贵(五)

    和刘时敏的这顿饭吃得十分愉快,接下来连续三天,张振岳都获得了天启帝的连续召见。其中后两天,萧严也被允许一同觐见,并且萧严还在皇宫内操习武场上当着天启帝的面秀了一下身手。结果第一次见识到力大如牛,策马如飞技艺的天启帝一高兴,居然当场奖励萧严白银五十两,并亲赞为“赤勇”之人。

    被皇上召见或许还没什么,但是如果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连续被皇上召见,那这个人必然会成为京师上下官员关注的焦点所在了。

    在京的大小官员对于张振岳等人的来历没什么可疑问的,但是对其背景却是猜测颇多。

    有人分析认为张振岳是东林党的人,因为这小子在辽东升迁就起于东林党的孙承宗,连他的字明德都是孙承宗所取,进而大家得出一个十分可怕的结论,天启帝不会是对魏忠贤失去了信任,准备重新起用东林党吧?

    也有人认定张振岳是魏忠贤的人,很简单,如果不是魏忠贤的关系,皇帝怎么可能知道这么一个边军的参将?没有魏忠贤的首肯,皇帝怎么可能见到张振岳,张振岳又怎么可能见到皇帝。。。至于是不是魏忠贤的人,魏忠贤自己到是很糊涂的,他最近这一年收的党羽太多,多到他自己都搞不清谁是谁了!

    最夸张的说法就是张振岳是天启帝张皇后的亲戚,具体来说很可能是皇帝的小舅子或者大舅哥,反正属于外戚范畴。至于理由也很简单,因为他也姓张。。。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不过张振岳并不在意这个,他可不是魏忠贤或者后世的狗肉将军张宗昌,混到最后自己都混糊涂了,他自家的事情自己清楚。

    其实皇上的这三次召见作秀的成分很大,因为从始自终都没有谈及有关军政事务的事情。这样的召见与其说是信任,不如说是向百官示宠,大家注意了,张振岳同志是朕的心腹。

    不过也不能说这三趟都白跑了,因为皇上给了张振岳一道手谕,让他去找一个人。。。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英国公张维贤。

    历史书上对英国公张维贤的定义是东林党的骨干成员,是坚定的反魏忠贤分子。这一看就是不熟悉明代制度的人,根据张维贤在“移宫案”中大力协助杨琏的表现得出的结论。

    如果张维贤这样一个世系国公是东林党的一分子,那他这个国公也就做到头了。当年朱元璋设立这个国公制度的时候还是很有胸怀的,本意大致是这个你们这些功臣帮着朕打江山,那么不但你们应有富贵,你们的后世子孙也当如朕的后世子孙一般享有富贵。大致意思是,我的子孙世世代代做皇帝,你们的子孙则世世代代做大臣,如你们辅佐朕一样辅佐朕的后世之君,反正大家休戚与共、利益共享就对了。至于大家的子孙是不是愿意吃现成的,有没有别得想法,那就不管了。就这么一个违反人性自由选择权力的决定,在当时居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通过,可见中国人对于子孙的侧重点是什么了。但显然事情没那么美好,朱元璋很快就通过胡惟庸和蓝玉两个大案制造了白色恐怖,勋贵们数量锐减。。。

    结果大家都能看到了,朱元璋所封的勋贵,最后就剩下了魏国公府、沐国公府和诚意伯府三家了,至于成国公府和英国公府则是明成祖所封。

    这五家的历史一直到明朝灭亡才宣告结束,有明一代,朝堂之上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可是无论是谁上台,对待这五家都是十分客气。这里头抛开沐国公府世代镇守云贵不谈,究其根本无非以下几点:

    第一是他们绝对忠诚于历代大明皇帝,在政治上就处于了不败之地;

    第二是他们地位超然,轻易不会干涉参政,换句话说就是家教不错。仔细翻阅一下明代各地藩王的世系表,你能发现有许多藩王被下旨废除,另择一人嗣位。但是国公世系基本上没这个情况,这个家教果然不是盖得。

    第三就是无论谁承袭国公,南北直隶的兵权基本上就由这四家轮流代替皇帝掌控着。这样的硬实力,就算是嚣张跋扈如魏忠贤这样的,都不敢轻易朝他们龇牙咧嘴。

    由此基本上可以排除张维贤是东林党一分子的可能,他已经是超品的国公了,他就算再为朝廷立下什么功勋,也不可能再升一步了。所以他和魏忠贤过不去,和遭到魏忠贤打压的东林党关系暧昧,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为了朝局的稳定压制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明代的皇帝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他们绝对不会去读什么八股文章。但他们肯定是要读书的,他们读什么书,估计就是帝王之术。纵观明代帝王的表现,在崇祯之前的皇帝表现都属于不错,何来不错,平衡朝局平衡的好,基本上做到了一点,就是谁也别想一家独大。就算出了诸如严嵩、张居正、魏忠贤这样的权臣,最后要撂倒也只是皇帝闲话一句而已。所以无论外朝和内廷折腾的多么厉害,历代皇帝对于勋贵都是优渥有加的。许多关系大明机密的事情,自然也就大多是交到了这些勋贵手里去办。无论东林党或者其他什么文官在皇帝面前如何强调自己的忠诚可靠,皇帝都不会如信任勋贵这般信任他们。

    而在张振岳去见张维贤之前,天启皇帝也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心态,居然在一天之内连发三道明诏,而这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三道明诏都是针对张振岳而发的。

    第一道明诏:即日调辽东觉华岛正三品参将张振岳入值京师,改任锦衣卫正三品指挥同知。因为北镇抚司的关系,锦衣卫指挥使一职到了此时早就从常例的正三品变成了正三品以上,最高可达正一品。不过同样,指挥使几乎成了虚设,因为锦衣卫北镇抚司可以绕过指挥使直接面圣。所以这个不算升官,勉强算是平调。按照这个时代的规矩,不过是给了张振岳多一份可以拿饷银的兼职而已。

    第二道明诏:张振岳戌守辽东,杀敌有功,着迁兵部正三品侍郎,并协理京营戎政。

    这也不是升官,但是仔细一看,这无论是兵部的侍郎,还是协理京营戎政,这可都是文官的差事,虽然还是正三品,不过明代文官可是压着武官的。此诏一出,各科给事中已经跃跃欲试要封还诏书了。。。

    第三道明诏下来后,群情激愤,张振岳想不红都难了。授张振岳正三品右副都御史衔,这可是地方督府才能兼得衔,一个粗鲁武将居然由此幸进此职,绝对是史无前例的,文官们如何肯依。就算此辈是天子新贵,亦是要搏上一搏的。。。

第006章天降大任(一)() 
第006章天降大任(一)

    交泰殿,自从王恭厂爆炸之后,乾清宫一直都处于修复状态。所以天启帝自然也就只能住在交泰殿了,于是整个帝国的核心也由此移到了交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