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杀破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候,文官们就趁虚而入了,他们按照儒家对于帝王的要求来给崇祯皇帝定出了一个模版。在文官和清流们看来,只要崇祯皇帝按照这个模板来,那么天下必然大治,而崇祯朝必然是个太平盛世,皇帝会是圣君,而他们也必然是名臣,荣耀名教。

    可惜他们忘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别,孔夫子的那一套理论从他出生到死,都没捞到过什么像样子的实践机会,不多的几次结局也是惨不忍睹。也就是说这个模版到底行不行,谁也不知道。把一个结果未知的模版给大明用,给崇祯皇帝用,那不叫实践,而应该叫试验。

    可怜的崇祯皇帝和大明就这样变成了实验的小白鼠,而大明公司也因为这次失败的试验最终破产倒闭。

    从崇祯帝个人来看,他确实是个“五好学生”。老师说认真听课,他就认真听课;老师说不要说小话,他就禁闭双嘴。不贪财,把内帑都拿出来补贴国库了,不好色,终其一身,身边的女人用手指头都数得清,而那些自诩不好色的士林清流们就算用手指头加脚指头一起也搞不清自己到底去了多少趟秦淮河,上过多少条花船了。以至于到后来,天子应该守国门,崇祯皇帝就老老实实待在已经是守无可守的北京等死;君王死社稷,崇祯帝到真的是死社稷了,而道德君子们纷纷朝李自成和满清磕头表忠心。最后陪着崇祯皇帝死社稷的反而不是那些所谓的国之柱石们。

    崇祯皇帝终其一生都生活在这种矛盾中,书上说的,大臣教的跟他要面对的世界是如此的格格不入,难以调和。

    南洋总督的人选就是其中一个,按照文官们说得,这个张振岳不能再派回南洋了。理由也很充分,此地天高皇帝远,若是一直用一个,其结果必然会是使之坐大,反而危害了社稷。当年征服安南的英国公张辅就是被同样的理由召了回来,结果安南趁机从大明独立了出去。不过这些旧事没人关心,在文官们看来,除了他们自己,凡是掌权的都是会危害社稷的。

    于是崇祯皇帝也就毫不犹豫的决定把张振岳换了,为此还破格加封张振岳是世袭威海侯。一切都是那么的合乎情理和规矩,但是难题出来了。

    张振岳现在人就在北京,身边除了家丁护卫数十人,连支亲军都没有,这样的人在帝都根本就是没有反抗能力的存在。撤换他,那是在容易不过的了。可撤了他,换谁?崇祯皇帝的头立刻就大了。

    如果是委任做内阁大学士的差事,那无论是刚刚恢复一丝元气的东林党诸公还是如温体仁之流,都会打破头来争来夺。推荐的,自荐的如潮水一般向崇祯皇帝扑来。

    崇祯帝面对这么多勇于任事的官员和内阁有限的椅子,最终想出了两个解决办法,第一是把内阁的椅子从四把增加到七把,事实上这个办法很糟。从决策来说,参与决策的人越多效率也就越低。而且人越多,朝廷就越容易政出多门。第二就是抓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很多官员崇祯皇帝压根就不知道是谁,看奏折又个个都长这一幅忠君爱国的样子,肚子里貌似还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得,还是抓阄吧,看看老天爷喜欢谁好了。

    这是内阁,是实缺。可是南洋呢,对不住,一听说要推荐南洋总督人选,各派都歇菜了。

    大家都不傻,复社的张溥可是说得明白,这南洋民情复杂,又是新定之地,分分钟都会有人扯旗复判。而且这里天气炎热,女人又黑又矮又丑,穷得叮当响。换句话来说,这是一个谁去谁倒霉的地方。

    当然偌大的大明官场,要找个肯做官还不容易。但是肯去的级别不够,级别够的不愿意去冒这个风险,大家熬到今天不容易,再坚持一下,就入阁了。

    这种情况下,崇祯皇帝自然是找不到可以接替的人选。

    而巩永固这个时候觐见,正是崇祯帝很是郁闷的时候。。。

    “臣以为南洋非张振岳不可”巩永固见到崇祯帝后就大声道。

    随后自然是一系列的理由,有的很牵强,有的很实在,但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打动崇祯皇帝的一点,就是张振岳保证从南洋每年给内帑交100万两银子,缺银子的崇祯帝听到这条直接就乐翻了,最终张振岳这份不合祖宗规矩的任命就这样新鲜出炉了。

第001章西方来客(一)() 
第001章西方来客(一)

    张振岳最终没能见到自己的二弟萧严,他在陛见之后就踏上了返回南洋的路程。和来的时候不同,这次南下的队伍十分庞大。大批医生和生活困难的技术工人,军户以及数以十万计的移民都跟随行动。张振岳为此还专门开启了吕宋到福建福州马尾,吕宋到宁波的航线。大批宝船从南洋舰队分了出来,除了六十条盖伦战舰外,其他的水师战船都被改造成了商船。

    吃水浅的就专门跑跑四府间的短程,吃水深的就跑大明或者日本、朝鲜的远程。

    张振岳回到狮子城已经是六月初了,这个时候天气酷热难耐,为了避免妻儿家人中暑,张振岳举家迁到了巴厘岛,白天躲在房子里聆听海浪的声音,晚上则走到屋外享受着海上吹来的阵阵凉风。

    范景文、李国助、宋小鲁三人也已经按照张振岳的思路整理出了一个十五年发展规划出来了。

    按照这个规划,狮子城将成为一个十分繁华的存在,首先是一个巨大的港口—星港。

    以后东西方间的贸易,星港就是唯一的枢纽,张振岳为了提升星港的效率,亲自按照后世的记忆设计的所谓的塔吊,并按照后世外贸柜的样子设计了十尺的货柜,这玩意好啊,就此一项,货物遭受水渍损坏的概率就大大降低,而且装卸也可以流程化了。

    具体来说,原来所有的货物都必须拉到码头来,然后一件件送上船。现在就不用了,直接用木制货柜,把塔吊和木柜一挂好,最重五吨的货柜就能被调上船。当然这样操作也有弊端,那就是卸货港没有货柜和塔吊啊!没关系,目前用货柜运输的都是巨型宝船,这种船上本身就有简易塔吊,可以把货物从船上调下去,再把木柜调回来。至于其他的船,对不起,还得原始装卸。但是这已经足够了,许多怕水的货物纷纷选择等宝船。

    星港的规模在后世看来也是惊人的,足足一千米长,五百米深。二十个作业码头延伸入海,可以同时允许二十条宝船靠港停泊并进行各种作业。

    外围还有十个三百米长一百米宽的装卸场。这些装卸场同时可以装卸五个柜,并提供二个标准宝船运量的货仓用于存货,这样就为一些货物的拼船提供了便利。

    整个星港大码头一共提供了二万五千个直接岗位,包括塔吊操作(这种无动力塔吊需要大量人工操作),包括装卸工人,包括理货、包括查验等等。此外还有负责收货和联系船舶的牙行和船务公司,大约三千人。

    整个码头分别由荷属东印度公司、欧亚联合公司和星港港务三家公司分包,这也是张振岳的思路,避免垄断之后的烂掉。

    这一切都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存在了,连荷属东印度公司的代表们在听完整个规划后都立刻表示自己要加入。

    整个狮子城则是围绕星港来搭建的,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配合星港的部分,包括修船厂,机修厂等,此外还设立了港务管理衙门,港务生活城(三万混码头的人的生活区)。

    码头二侧修筑了五米高的城墙,这在南洋地区也算得上是雄壮了,而且全部用得的是石墙。

    里星港大约八百五十米的地方开始就是狮子城的主要功能区,二司衙门、各种大型的医正院、各种大型的书院、各种混合了东西方文化风格的建筑群就坐落在这个长1500米,宽2000米的范围内。四周都是用八米高的石墙保护,据说地基都挖了足足九米深,先后动用了三万多人投入建造。和一般的城墙不同,为了避免交通堵塞,狮子城一共开了八个门。城里是个田字型结构,主通道十分宽敞,一律设计为十五米的路宽,而且注重城市绿化。随着狮子城额发展,这里最终被定义为内城,这里的人口始终不超过三万。而后期到来的华侨和移民都在内城四周定居发展,狮子城最终达到了五十万人口的巨大规模,这是1644年的事情了。

    雅加达的定位是造船业和矿石输出,马尼拉的定位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制品输出,应该说还是比较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

    张振岳对于这个规划十分满意,当场就批准了,并让三人负责落实和执行,有困难再找自己。

    随后的整个南洋地区就开始了热闹的造城运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狮子城,星港码头是最优先级别的项目,唯一能和其一样被强行要求全员开工的项目就只有张振岳的经略府了。

    张振岳的经略府的设计是一名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设计师设计的,典型的欧式风格,很合张振岳的口味,但是却并没有得到张振岳家人的认可,尤其是布木布泰,她很想念拙政园。

    为此张振岳不得不拍板,合二为一,前院是欧式风格,后院是江南园林风格,开建吧。一不小心,被誉为东西方文化结合典范的“大明南洋经略府”就这么弄出来了。

    一切都很顺利,但是要说没有隐忧也是假的。张振岳看着那些扛大活的土人心里就发毛。即使是移民百万过来,在南洋的土著人口也是汉人无法全面压倒的。更何况目前南洋地区穆斯林信仰已经开始传播,这种宗教下的人一般会很团结,换句话说就是排外。现在他们屈服于自己的压力之下,什么都好说。如果那天压不住了,98年印尼的惨剧还会在这片土地上上演。

    张振岳对此只有二个办法,第一是在自己的实际控制区里,推广佛教,并对穆斯林以宗教名义展开的违法行为进行十分严厉的打击,包括践踏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