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杀破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况如何?更为重要的是,咱们沿途的休整和补给点在哪里啊?”

    自从张振岳封了威海侯以后,部下官员都喜欢以“侯爷”称呼他,就是公主唐秀云(朱月卿)也不例外。当然张振岳还是大明皇室的驸马,不过考虑到驸马的“恶名”,就是借给大家两个胆子也不敢用驸马爷来称呼他。

    张振岳想了想道:“这点荷兰人会解决,到时候他们会有一支舰队来接我们。怎么去不是关键,关键是我们半年后去多少人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轮到周遇吉发言了,他现在的职务是马六甲总兵,目前整个南洋新式军队虽然实行的是募兵制,但是却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募兵制,而是结合了义务兵役制度的募兵制。周遇吉这个总兵职责范围除开管辖常备的一万新式陆军外,还根据张振岳思路,在每个县设立一个征兵所,每所设千户一职。这个征兵所只有一个常备职能,就是对辖区内的适龄男丁进行登记造册,并在农业收获之后对适龄男丁进行包括最基本的队列和刀箭武器使用的训练。

    周遇吉这几年一直跟着张振岳,耳濡目染之下,已经完成了从一个冲锋陷阵的猛将向帅才的转变。所以他很快就有模有样的拿数据说话了:“目前按照侯爷您的意思,咱们已经完成了对移民汉人和土人中适龄男丁的登记工作,汉人适龄男丁大约在三十万人左右,而土人的数字大约在二十万人。咱们设在星城的军工局月产滑膛枪五百条,线膛枪五百条,6磅炮12门,目前的库存是滑膛枪六千条,线膛枪六千条,大炮一百二十门。六个月后,新式陆军的规模可以扩大到现在的四倍。”

    在张振岳的对面,曹文诏和乌恩其虽然分别挂着吕宋总兵和雅加达总兵的官衔,但是实际上一直干得是骑兵总监的活,二人指挥的万人规模的骑兵部队也是驻扎在星城。

    按照张振岳的思路,曹文诏和曹腾蛟将跟随自己远征欧洲,乌恩其将留在南洋和宋小鲁一起看家。这里头有一个问题必须正视,就是朝廷会不会派人来接替自己,所以张振岳思前想后,通过巩驸马他们在崇祯皇帝那里拿了一个出兵锡兰惩戒佛郎机人的诏书,同时还想办法通过勋贵们买通通政司和司礼监的人,以后凡是涉及南洋的奏章基本上都不会报到崇祯皇帝哪儿去,吏部和兵部那里更是不会过问南洋的各种人事安排。这在后世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在崇祯朝居然就被大家联手做到了,可见崇祯皇帝是多么的好糊弄。

    实际上就算朝廷另外派官员来也没关系,反正这个南洋地区换人来也是根本坐不稳的。真正值得张振岳提防的反而是郑芝龙这样的势力,若是郑芝龙有了不好的想法那才真是麻烦了。

    张振岳还是把思路转换回出兵欧洲的问题上来,出多少兵呢?

    “要我看,去少了没什么用处,咱们还是咬咬牙动员一下,武装个三万人过去”宋小鲁提议道。这也不是没道理的,这个时代欧洲强国的常备军大约在二万五千到五万人之间,而荷兰倾其所有也不过二万陆军,如果去少了,怕是根本帮不到荷兰人。

    张振岳摇摇头道:“不能去这么多汉人,南洋还要搞开发,要稳定都离不开汉人。我有个思路,你们想想看,这次我希望军队的数量控制在二万左右,汉人和土人各一半,而且要混编,所以接下来六个月,要出征的土人都要进行汉语学习。除此之外,那三千肯加入我们的西班牙人也编入军队,带上足够的商品,到了欧洲,我还要好好招募一批当地的居民从军。据我所知,欧洲最不缺的就是雇佣兵,我们到时候化身为大明海外雇佣军团对他们进行招募不就行了。反正军火方面荷兰人会包下来的,不愁没办法武装他们。”

    张振岳的思路很快就获得了大家的支持。。。

    次日,张振岳在和荷兰共和国的联盟协议书上签了字。按照这份盟约,荷兰将按照每年400万荷兰盾(合大明白银76万两)的标价支付基本军费,同时还设立了诸如攻城、野战等多次战斗胜利的奖励标准,失败就对不住了,没钱。同时荷兰将负责大明军队的武器更换和维护以及后勤保障工作,而大明的这支远征军负有保卫荷兰共和国的神圣职责。

    根据张振岳的要求,这支大明远征军不能以大明帝国军队的名义出现在欧洲,而应该以欧亚联合志愿军的名义出场。其名义上的主人也不应当是大明皇帝陛下,而是荷兰共和国的执政,只不过张振岳对于整个欧亚联合志愿军保持绝对的控制权以及指挥权。

    这些都是小事情,荷兰人要的只是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出现在欧洲,能够为他们在这场欧陆争霸中赢得他们想要的一切。

    张振岳在选择士兵的时候要求年龄在15到20岁之间的士兵,因为他分析,就算活着回来,这些士兵的年纪大约也到了25到30岁了。

    同时,位于星城的大明皇家水师学堂和大明陆军讲武学堂正式开课,学期为三年,按照张振岳的想法,招收的对象主要是南洋地区有文化的汉人和土人,这点是平等的,只是招收比例为四比一而已。按照张振岳的设想,这里的军官生毕业后都会被安排到欧洲去实战学习。

    现在,张振岳要做的,就是在半年的时间里组建欧亚联合军,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支雇佣远征军团。。。

第019章出兵欧洲(四)() 
第019章出兵欧洲(四)

    欧亚联合军,这么一个闪亮的名字很快就要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冉冉升起了。

    张振岳很快就敲定了欧亚联合军的组织结构,他本人将亲自担任欧亚联合军的总司令官,听听这名字,就很欧洲范。然后下面的机构和职务设置也是很亚欧结合的意思,包括设立了参谋官、军需官、军法官三个辅佐职务。

    下头依然采用新式陆军的团连结构,共设立三个炮兵团(288门6磅炮、450条天启七年膛线枪和六百支四米五长刺马枪)、二十个步兵团(一万条滑膛枪,四千条天启七年膛线枪以及四千把戚家刀加四千藤牌盾)、四个骑兵团(六千重装骑兵,有钱人啊!)。这二万七千人将被分为三个混成师,周遇吉、曹文诏分别出任第二师总兵官、第三师总兵官。而吴六一则担任第一师副总兵官,总兵官虚设,张振岳自理。

    参谋官由一个年仅二十五岁的直隶小吏阎应元担任,这人是张振岳在苏州任上发现的。当日镇压民变,这个小吏见机快,给范景文出了个应对之策,随后范景文成功敲开了苏州士绅的门,为张振岳成功收拾局面立下大功。

    张振岳随后抽空见了阎应元,突然想到了历史上那句有投降的将军,无投降的典吏的名人好像也叫阎应元,会不会是一个人?再一问,还真的是直隶人,而且脑瓜子转的也快,于是就被张振岳收入军中。

    人才不是天生的,一个人才的产生是需要历练的。阎应元随后在远征南洋的战事中一直被安排跟随在宋小鲁左右,虽然他读书不多,但是学习能力很突出,很善于举一反三,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参谋人员。张振岳这次远征欧洲,自然是要带上阎应元,让他去见识一下大世面的。是金子总会发光,阎应元这样一个人在原本的时空也确实是发光了,不过发光的地方不好,直接就在一个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地方江阴登场,虽然坚持了八十一天,堪称奇迹,按却也因为身在一个必死之地,不死也不行了。大明的体制就是这样,阎应元这样能用的人居然只是一个微末小吏,而那些身居高位的却又是些碌碌无为之辈,真正的配置错误,想不死机都难啊。

    大明的天启皇帝给了张振岳一个平台,而现在,轮到张振岳给周遇吉、阎应元这样的人一个平台了。这些在历史上通过自身努力用生命为代价发出耀眼光彩的人,现在终于有机会既不用送命,又可以光芒四射了。

    军需官选得是逯家三兄弟中的逯恒祥,军法官则是由水师总兵施大暄兼任,这老小子有些杀气,而且张振岳估计到了地方后,水师能发挥作用的地方不大,到是估计也就是帮着军需搞搞运输什么的,这个时候兼任军法官还是可以的。

    这次水师的主力不动,毕竟还要防着自己这个镇山老虎离开后郑芝龙南下的可能,朝廷强大的时候郑芝龙或许会满足于目前能拿到手的红利,如果等到朝廷衰弱了,那就保不齐了,这可是个连皇帝都敢甩卖给建奴的混账。

    所以施大暄这次只是带着二十条战船和三十条新造宝船把大军送过去然后待在那里,具体再说发展什么的则要等到地方再说了。洪旭、甘辉被再次起用,一个驻兵吕宋,一个驻兵星城。施大暄九岁的儿子施琅、郑芝龙六岁的儿子郑森、乌恩其五岁的儿子巴特尔,张振岳自己那四岁的儿子张彦宏也都在这次远征的名单上。前三个都是张振岳的义子,带着的目的除了历练外,就还考虑到他们父亲的忠心问题,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而带上自己儿子则完全就是要历练,唐秀云因为是主母,而且已经怀了二胎了,所以必须坐镇星城。而布木布泰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拿到了跟张振岳一起出征的机会。因为生头胎的时候没养好身子,所以医生判断说布木布泰可能很难再怀孩子了,因此她把自己唯一的孩子张彦宏看得很重要。现在这么努力要求一起出征,张振岳都不得不怀疑,这小妮子究竟是舍不得自己这个丈夫,还是舍不得可爱的儿子?

    就在张振岳忙着远赴欧洲的时候,在北京,萧严正在见一个人。

    “史宪之,我敬你为兄长,今天这个事情你帮也得帮,不帮也得帮。”已然是被革职在家的萧严很是无赖的对史可法道。

    史可法最近很是走红啊,因为曾和张振岳一起南下苏州任职的缘故,他在士林中还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崇祯元年的进士,这次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