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杀破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还好说,我就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却被你抓到这里当什么狗屁佥事,能顶什么用?你堂堂总兵太胡闹”李岩是有名的牛脾气,对萧严可没什么好脸色,而萧严也不生气,要是让张振岳看到这一幕估计下巴都会掉到地上。

    萧严也不计较笑了笑道:“有用没用的,到了地方就知道了!”

第046章三年之约(三)() 
第046章三年之约(三)

    历史是如此的讽刺,当初那个一心一意站在人民这一边的萧严同学现在居然堂而皇之的统帅着大明王朝的四万边军去陕西镇压农民“起义军”,去充当封建王朝和地主阶级的刽子手。而当初那个对农民起义很不感冒的张振岳却在新华省干着“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工作,呃,其实也不是土豪了,严格来说是土著。

    新华省的土著被毫不客气的驱逐到了沙漠地区,如果他们拒绝加入中华大家庭的话,张振岳不介意他们去啃沙子,无论那个种族,殖民者都是这个德性。

    新华省实在是太大了,最终张振岳在抵达新洛城的时候,不得不把这个面积不亚于大明王朝的地方重新划省,这一次有所不同,张振岳没打算把这块土地列入大明治下。所以对于人员的出入也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准确的说就是准进不准出。

    张振岳决心潜心三年,把这个地方治理好,至于行政划分,显然一个省是不够的,他重新设立了以下五个省:

    中华省,以新洛城为中心,包含新洛府、明德府、士毅府和远诚府四府三十二县,这里是最适合发展农业的地区,第一批六十万农业人口就落户在这里,而陆续从山东迁来的三十万人随后也落户在这里。张振岳算是很不错的统治者,不但免费提供种子、耕牛和耕地,而且还出钱组织大家兴修水利,建设村落。来自欧洲的移民则以手工业者为主,所以他们和从南洋动员过来的十五万手工业者一起成了城市第一批居民。

    这尼玛那里是明朝末年,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包吃包住包分房。

    在沙漠和平原之间是面积很广阔的草原,张振岳也顾不上什么生态环境了,这片草原被他划定为牧场,用于放养军马和开发矿产。住在这里的人不多,大约五万人,还多是土著,不过不是新华土著,而是南洋土著。不会养马没关系,有蒙古骑兵教,笨得教都教不会的,很遗憾,去挖煤吧!

    草原被划分了三个省北华省、南华省以及东华省,省城一般是作为商贸物流中心来建设的,其他地方并没有建设城市。

    靠印度洋这边,比较湿润的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后世说的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这里和部分草原被设立为西华省,省府西华城是个港口城市。

    沙漠地区则被更名为大漠土司,分给十二个土著部落共管,什么时候肯汉化了,什么时候撤销,不服气就来打好了。宋小鲁一改往日的疲沓,在没有张振岳的日子里很是出了次风头。

    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最终实现了一百二十万人的第一代移民者,即使是在后世也是不多见的。看到这样的成果,张振岳也不禁拍着宋小鲁的肩膀道:“三弟,你辛苦了。”

    不仅仅是发展工农业,张振岳有心在这个大洲上建设一个新的华人世界。

    这就要从教育入手了,张振岳十分大胆的在五省推行“民权教育”,效果什么的不管,起码让人明白自身的权力要靠自己去争取的道理,不要傻乎乎的盼着青天大老爷出现。要知道青天大老爷也不容易,任何人去挑战官场潜规则都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哪怕他是皇帝也不行。

    但也不能太民主了,毕竟这个思想它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过分的民主最后带来的未必是真民主,看看五四运动就知道了。五四之前,北洋虽然烂,但是中央威权尚存,等到学生们一闹腾,剩下的就只有军阀混战了。从革命的进步性来看,确实是加速了北洋政府的倒台,可间接的,也使得国家元气大伤,这恐怕是所有爱国者都不愿意看到的吧!

    所以,基本的威权主义做为封建帝王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过度是必要的。儒家教育虽然充满了糟粕,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只要结合威权主义,对于社会安定还是有帮助的。

    但是张振岳并不是很希望在五省搞什么科举制度,这要折腾出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民主选举也不合适,就威权主义吧,一级任命一级,等到将来再看怎么折腾吧。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干。不过有一项东西,张振岳坚持了下来,就是行会制度。

    所谓行会制度,张振岳曾经在江南地区推行过,效果貌似还不错。但是很遗憾,根据这几年的反馈,江南地区的行会跟人家意大利威尼斯地区的行会貌似已经不是一回事了。

    行会是小政府,或者说服务型政府的基础,正是因为很多事情公民可以自行协调自行管理,才能实现小政府。毕竟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政府插手,那么政府的手就会越伸越长,最终变成一个无所不管的大政府。这样的政府你跟他谈服务不是强人所难是什么?

    行会自治就不一样了,大家一起定个规矩,自己执行,自己监督,自己再调整,没有什么行政成本,也符合行业实际,最重要的是不存在外行领导内行的问题,更稳定更高效。

    可江南的行会却不是这样,张振岳离开后,这些行会变成了茶话会,也就是年终的时候一起到衙门聚聚,吃个饭,然后把税交了,别给衙门添麻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既不规范行业发展的标准,也不协调行业发展的问题,收钱,就是收钱,变着法的收钱,怎么看都跟后世的出租车公司没什么区别啊!

    这一次张振岳没办法去改变权力的结构,甚至还要倒退一下,连相对先进的科举制也要改成委任制,以确保自己的威权。但是在行会的问题上,张振岳却异乎寻常的支持。

    “这个行会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首先这培养大家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不是喊口号,人家连自己生存的规则都无权过问,你还要人家当家作主不是放屁是什么?”张振岳一本正经的对宋小鲁说道,“而且我们这个委任制跟东印度公司实际上是一个套路,任人唯亲,还不如科举了。如果不搞行会制度限制这个衙门的权力,将来等衙门把手伸入各行各业之后,咱们再来改革那成本就大了,你根本不敢改了,一改就牵扯利益,一改就要出大乱子。”

    和张振岳预期的差不多,因为有十万欧洲移民的缘故,行会制度在新华五省推广的十分顺利,也为后来的光复华夏奠定了政治基础。但是唯一遗憾的是,也恰好是这个制度,导致了几百年后华人社会的分裂,这些都是后话了。。。

第046章三年之约(四)() 
第046章三年之约(四)

    惨败,前所未有的惨败。如果再给贼头们一次机会,他们绝对不会和官军交手,而是闻风而逃了。

    “怎么样?李公子,跟着本将出征是不是很爽快啊?”看着战场上的一片狼藉,萧严很是得意的对李岩笑道。

    李岩横了萧严一眼道:“有什么爽的?这些人虽然是贼,但是也是被逼无奈,但凡有条活路,谁或为贼?”

    萧严顿时语塞,这话要放在以前不是自己常对大哥说得吗?

    故事要从十天前说起,萧严统帅着四万多大军开入陕西之后,陕西巡抚洪承畴立刻来见。因为萧严的这支劲旅是自陕西民变以来,朝廷派出的第一支强有力的征讨部队。身为陕西巡抚的洪承畴盘算着,有了这支军队在手,自己的巡抚位子就要好做的多了。

    不过很遗憾,萧严不是普通的总兵,人家是身兼甘肃、固原双总兵,而且不久前还是山东总督。更何况这一次崇祯皇帝为了能让萧严卖力气,还给萧严加了一堆的封赏。比如说太子少保(听到这个头衔,萧严头一个想到的不是岳飞,而是鳌拜),靖西伯,锦衣卫指挥佥事,都察院右都御史,挂兵部尚书衔,兼双总兵。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再给萧严加一个某某监秉笔或者掌印太监的头衔,这位爷就把大明的官做全了。太子少保,这个是位属三公,是个荣誉头衔,但你别看不上,论起品级来,貌似比内阁大学生还高上那么一丁点,已然是位极人臣了!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的张振岳连这么个头衔都没捞着。

    靖西伯属于勋臣,不过和之前的皇帝相比,崇祯爷有些抠门,当年据说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下了,他调吴三桂来救也才给了个平西伯。结果吴三桂的行军速度就可想而知了,假如崇祯给吴三桂封给平西王,那速度绝对就不一样了,历史或许也就改变了。

    扯远了,最主要萧严这个靖西伯还不是世袭的,换句话说,萧严要是不小心挂了,这个爵位还得收回,和我们的萧平光同志基本没关系。

    锦衣卫指挥佥事就不说了,都察院右都御史是文官,兵部尚书也是,而且还是京堂。不过貌似明朝这个右都御史和兵部尚书也是个满天乱飞的职务,凡是带兵出征的,几乎个个都有份。

    真正属于萧严的还是这个双总兵职务,不过意义也不大就是了,这陕西境内的边军大多参加了民变。除了贺人龙等人的军队困守在西安外,整个陕西差不多都是乱贼了。所谓甘肃和固原两镇兵马,那已经是历史了。

    不过不重要,这么一堆帽子压下来,洪承畴除了跟萧严闹了个不欢而散外,愣是没办法掌握萧严这支军队。相反萧严现在到是可以对洪承畴指手画脚,而洪承畴对此还不能有什么意见。

    带着一肚子气的洪承畴自然是只能回西安了,而萧严也似乎没有去征讨叛军的意思。

    他把人马带往陇西,然后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大粮仓,存放军粮,接着留下孙传庭的天狼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