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杀破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振岳对于沙定洲是不了解的,不过等他带着军队在广州上岸的时候,他就获得了相关的情报,知道了云南地区现在最大的不安定因素就是这个沙定洲。

    秦浩不愧是张振岳身边最得力的情报头子,跟随张振岳从欧洲回来不到两年,就成功的整合了之前张振岳留在大明的情报人员,并建立直接隶属于威海侯府的舆情司。这是目前比较容易做到的,安置人员收集各种情报,勘测地形什么的,再多诸如收买、暗杀什么的,目前还没这个技术水平。

    这已经让张振岳很满意了,温体仁这个老小子给自己还有萧严挖了这么大一个坑,如果没有准确的情报,让他和萧严带着军队这么傻乎乎的一头扎进去,前途还真的是难以预料。

    “秦浩啊,你说说看,如果我们去讨伐这个沙定洲,这个云南沐家会是个什么态度啊?”张振岳看完云南的情报汇总后,没头没脑的问了秦浩一句。

    秦浩略微一沉思道:“沐家未必能成为大人您的助力!”

    张振岳看了秦浩一眼,没有再说话。

    这次出兵西南,张振岳在看出温体仁阴谋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机会。历史上,李定国就是依靠着云南和贵州,前前后后坚持抗清十几年,而且胜多败少,这还是因为孙可望叛变以及自身只善于战斗不善于建设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结果。如果换做自己,在1635年之前平定西南,然后开始建设西南,而不是历史上1647年李定国平定西南,那么将来大明的气数会如何呢?想想都是激动!

    虽然自己已经占据了南洋和新华,有了面积不小于甚至大于大明的地盘,但是这些地盘一个地广人稀,第二个则是远离大陆,如果将来真的要反清复明,在大陆上没有一块根基之地怎么可以?

    有了这个想法,张振岳就改变之前敷衍了事的态度,调集了原来属于欧亚联合军的精锐部队,外加乌恩其的骑兵一起出兵云贵。

    历史在这里也发生了一个偏差,因为萧严的缘故,伟大的明末农民战争遭受了巨大打击,革命事业也因此遭遇了重大挫折。高迎祥他们现在被萧严一路追杀,已经不得不逃入秦岭躲藏了。历史上,原本应该在大明崇祯五年开始肆虐的农民战争现在居然有了烟消云散的趋势。

    可就在萧严准备“宜将剩勇追穷寇”对起义军“一网打尽”的时候,朝廷来了命令,让他帅军经四川南下云贵平定西南。

    这也是温体仁的功劳,他跑去跟崇祯皇帝说,如今这陕西民变渐渐平息,余下的贼军不过是肘腋之患,朝廷正应该趁机把平贼大军调去云贵平定西南。不然等到西南地区乱局滋生,将来再劳师远征那就糜费无数了。

    崇祯皇帝信以为真,也就恩准了,而萧严在得到圣旨时也只能是感叹高迎祥等人气数未尽了。

    旨意是要遵守的,但是萧严没打算放任起义军壮大,他将陕西饥民中的壮丁十万编入自己的军队充当民夫(反正一路南下他是打算找蜀王借粮了),外带青年妇女还孩童二十万一起南下,老弱病残什么的他真的是顾不上了。这三十万人的队伍已经是他的极限再多只怕还没走到成都,军队就会因为无粮而哗变了。

    洪承畴对于萧严肯带走这么多饥民自然是双手叫好,不过他还是斗胆抓住萧严的马头道:“伯爷,您不能全军南下啊,您得给陕西留下一支兵马,这陕西饥民数百万,我辈能筹措到粮食有限,待到明年贼寇复至,这三秦之地必然是一片战乱。”

    萧严看了一眼这个不怎么招自己待见的洪承畴,历史上这小子还投降了满清,自己头回见就没给他好脸色,但是现在看来还是个不错的官员,是个明白人。至于将来。。。那就将来再说吧。

    萧严难得对洪承畴这张劳累的老脸点了点头:“甘肃巡抚孙传庭的军队留下,驻防陇西,洪大人要细心任事,报效朝廷为好!”

    言毕,萧严就策马出兵了。

    虽然都是去云贵,但是张振岳和萧严的路线是不同的,张振岳走的是广西入云南到昆明,萧严走的是是四川入云南到昆明。

    此外,温体仁为了钳制二人,还向皇帝建议以黔国公为主帅,二人为副帅。崇祯帝瞧着爵位也觉得这个建议合理,所以等张振岳行至梧州、萧严行至剑阁的时候,新的旨意就下来了,张振岳的公开职务是西南四省副经略,加太子太师,领兵部尚书衔。萧严的公开职务是云贵总督,加太子少保,而黔国公升任西南四省总经略。

    这个人事安排其实是很矛盾的,以张振岳为例,他只是西南四省副经略,这实际上是个虚职,如果不是他自己带着三万多人来了,估计他本人甚至可以不用到昆明,直接在南洋或者京师遥领即可。萧严还好,这个总督算是实职。可黔国公那个总经略虽然也是实职,而且是最大的实职,可他手上没兵啊!现在好了,把虚职给了带兵的,这算怎么一回事?

    温体仁的这点小动作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把三个人做成夹心饼,最好弄得大家反目就更理想了。张振岳想起好几年没见的萧严心想:“二弟,你会如了温体仁的愿望吗?”

    萧严可不会操心这些乱七八糟的,他现在一门心思的就是向蜀王借粮食,所以他拒绝了四川地方的要求,硬是把大军开入了成都。成都的地方驻军慑于萧严刚刚大破二十万贼军的威名,硬是不敢拦截。。。

第005章出兵云贵(二)() 
第005章出兵云贵(二)

    “臣萧严觐见蜀王殿下”萧严直接带着人马就到了蜀王府。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先后进行了两次封藩以巩固统治。第一次封藩王是在洪武三年,朱元璋将几个皇子分别封为秦王、晋王、燕王、吴王、楚王、齐王、潭王、赵王、鲁王等。到了洪武十一年,又将其余几个皇子封为蜀王、湘王、豫王、汉王、卫王。封为蜀王的朱椿是朱元璋的第十一子,洪武二十三年才到成都就藩,建蜀王府。朱元璋这个祖宗当得,也算是为子孙劳心劳力的了。

    蜀王是诸王之中最幸运的,四川乃是天府之国,不但物产丰富,而且美女多多。偏生这个地方地处边地,所以后来所封藩王都不愿意到这里来,大多集中在离北京不远的地方,比如河南等地。结果就造成了四川之大,却只有蜀王一家的局面。而蜀王自然也就不客气了,他们成为了四川最大的地主。

    按照历史记载,朱椿之后共传了十二位蜀王,史书说他们都继承了家风,“皆检饬守礼法,好学能文”。这个是不是真的不知道,不过蜀王一系在四川境内确实是口碑还不错,四川也很是富庶。

    现任的蜀王叫朱至澍,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十世孙,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萧严估计这就是末代蜀王了。

    朱至澍对于萧严的作派十分不满,眼下还是不是大明的天下,居然敢带兵入城,还不请自来入了王府。朱至澍下了决心,只待萧严这彪人马离开成都,自己就要参劾他个不敬宗亲、滋扰地方的大罪。

    萧严可不知道自己在蜀王这里判了死刑了,尽管蜀王回复很冷淡,但萧严还很是客气的对蜀王道:“殿下,这次下官带兵经川入滇平定叛乱,如果有打搅的地方还请殿下海涵。”

    这话算是给面子的客气话了,孰料蜀王根本没打算接这个话茬,自顾自的喝了口茶,什么话都没有,一幅懒得理睬的样子。

    这下萧严就有些恼火了,就算是宗亲也不当如此托大吧。

    萧严看了蜀王一眼,也有样学样,坐在位上眼观鼻鼻观心起来。

    这么搞笑的场面维持了一炷香的功夫,这些陪同的四川地方官员可就傻眼了,两位正主都不说话,他们自然也是不敢言声的。

    最后还是蜀王自己沉不住气了,他很是不悦道:“大军过境就好,何必要入城呢?”

    不料萧严同样不接话,而且还对身边忍不住快要发笑的李岩道:“唉,你家乡的特产是什么啊?”

    这下子不光是蜀王的脸绿了,连作陪的四川地方官员也晕了,这都是什么人啊,早知道这两位要掐架,今天拼着拉肚子也不该来啊!

    “放肆,萧总兵,你眼里可还有本王”蜀王大怒道。

    萧严这才回过头来,一脸痞笑道:“原来是蜀王殿下在此啊,刚才我给您请安,见没人言语,我还以为您走了,失礼失礼啊!哦,对了,殿下,我的双总兵已经被皇上给去了,现下的职务是云贵总督,此外,下官还有靖西伯的爵位在身。”

    蜀王朱至澍听到萧严这段话是又好气又好笑,这都是什么玩意,居然还登堂入室了:“好,萧总督,朝廷可有命你帅军入我成都,你为何不从龙泉驿过境?你眼中可还有王法?”

    萧严拱手回敬道:“回禀王爷,这率土之滨莫非王土,这成都自然也就是皇上的成都,兵部并无行文说不许入城,我不知道我帅军入城犯得是哪一家的王法?”

    朱至澍被抢白了一句后正欲发怒,但是常年的修养使得他暂且忍住:“好,说得好!没看出来,萧总督,萧伯爷是个大大的忠臣。现在城你进了,王府你也入了,茶水你也喝了,若是无其他的事情,本王就不留客了。”

    说完蜀王就要起身离开,萧严双眉一挑道:“慢!王爷留步!下官有事相求!”

    “何事?”朱至澍立在原地问道。

    萧严起身道:“萧某这次入云南平乱,所帅兵马吃喝嚼用都是需要粮草银钱的,这云贵不安必然会波及四川,为殿下安危考虑,下管想向王爷借粮,将来再由户部还上就是。”

    朱至澍仿佛听到了世界上最好笑的事情,开什么玩笑,借粮,你没有军粮关我X事。居然还敢如此明目张胆上门借粮借钱?

    蜀王朱至澍怒极而笑:“萧严,你够胆,居然来找本王借钱借粮,真真的好胆。不要说本王现在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