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杀破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计程九伯他们就要被巴特尔杀了泄愤了。

    一代枭雄李自成就这么挂了,挂的很是不堪,但是这不重要,当李过、高一功这些被俘的大顺军将领看到李自成的尸骸嗷嗷大哭的时候,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李过将军,战场之上,刀剑无眼、马革裹尸本来就是我们这些武人的宿命,还请节哀”这些年越来越“嚣张”的张振岳在李过这个一只虎面前到是露出了难得的客气。

    李过等人只是哭泣,并不应声。张振岳很是不满的看了一眼,然后把目光投向了身边的萧严。

    心领神会的萧严立刻出位道:“启奏国公爷,这李自成为乱天下多年,杀害黎民百姓无算,攻破我大明帝都,逼死先帝,导致国防空虚,引得满清入关,华夏倾覆在即,这样的人就算是死了,也不足于弥补其过。我等请国公爷做主,将李自成的尸首送往云南,由监国太子遥祭先帝。”

    听到萧严这话,大顺军诸将顿时大骇,纷纷起身就要生吞了萧严。

    可负责看守他们的明军也不是吃素的,哗地一声,黑洞洞的枪口就齐齐的对准了这些被俘的大顺军将官们。见识了火枪威力的大顺军被俘将领们瞬间就安静了,闯王死了,可他们还得活下去,这是做人的基本选择。

    李过看到这一幕,也是不由的叹了口气,形势比人强啊!他深吸了一口气对张振岳道:“威国公爷,我叔叔纵有滔天的罪恶,如今他也已经是一个死人了。我没什么好说的,我就一个请求,让他入土为安吧,只要国公爷您成全,李过保证前去武昌,招降余下的兄弟来投。”

    张振岳确实没有虐待尸体的习惯,而他刚才让萧严说的那番话也确实是奔着李过这些人的软肋去的。自己要打天下,还是需要一些能征善战的将领的,毕竟火器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工业技术谈不上多发达的时代。

    “李过将军,你当得起一个孝字了,好,我就依你,你去武昌吧,完事后,我会按照国礼给你叔父发丧的。”

    李过拱手别过,就带着李自成的外甥高一功牵马飞奔去武昌了。

    已经被取消了战俘待遇而升级为先生的宋献策此刻就站在张振岳的身后,有一茬没一茬的和张振岳、萧严聊着大顺军的将领:“其实这么多人里头,真正善于带兵的不过是李过和高一功这两个人而已,其他的都是些匹夫之勇。哦,对了,牛金星是个很有谋略的人,如果这次李过他们招降顺利,这个人到是可以为国公爷您出谋划策。”

    张振岳只是听着,并没有做出任何表态,这是他这些年养成的习惯了,不要轻易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

    过了一会,张振岳道“宋先生,家父他们对先生可是相信的很,这次我回昆明还请先生同往,相信家父他们看到先生必然会十分开心。不过,还请先生慎言,不要忽悠他们说我们哥几个有帝王气,这个皇帝还是老朱家的人当为好。等到昆明住些日子后,先生觉得明德行事尚可,那就好生支持明德成就一番事业吧!”

    都到了这个地步了,还容得下宋献策说不吗?宋献策自然是忙不迭的答应了。

    其实张振岳身边这些年虽然聚拢了各种人才,但还真的是缺少如宋献策、牛金星这样善于谋划的人才,这次能得宋献策,也算是一个天大的意外之喜了。

    十天之后,武昌,三十万大顺军向明军开城投降,牛金星几乎是胆战心惊接受了张振岳的要求,和宋献策一起成了张振岳的军师。。。至于大顺,那已经是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第049章拥立新君(一)() 
第049章拥立新君(一)

    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这边张振岳大破大顺军,成功的控制了湖广全境,那边南京却是摇摇欲坠了。

    清军在豫王多铎率领下大举南下,攻陷归德、颍州、太和、泗州、徐州等地,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

    四月,清军围攻江北重镇扬州。史可法急忙向朝廷求援,但却因为镇将们个个拥兵自重、意图观望,最终扬州在被围五天后沦陷(四月二十五日),史可法殉难。清军占领扬州以后,多铎痛恨扬州人民的反抗,以不听招降为理由,下令屠城十日,纵使部下滥杀无辜。他在“谕南京等处文武官员人等”的令旨中说:“昨大兵至维扬,城内官员军民婴城固守。予痛惜民命,不忍加兵,先将祸福谆谆晓谕,迟延数日,官员终于抗命。然后攻城屠戮,妻子为俘。是岂予之本怀,盖不得已而行之。嗣后大兵到处,官员军民抗拒不降,维扬可鉴。”心狠手辣的多铎,视扬州百姓的性命为草芥,用屠夫的恶行来威吓敢于抵抗的各地军民。

    扬州城的居民,只有少数人在破城前逃出,还有个别的在清军入城后隐蔽躲藏而幸免于难,而绝大部分人惨遭屠杀,“城中积尸如乱麻”。

    王秀楚根据亲身经历,写出《扬州十日记》,对清军自四月二十五日至五月初一日在扬州的暴行作了甚为详细的记载。其中记述二十七日的情况说:“杀声遍至,刀环响处,怆呼乱起,齐声乞命者或数十人或百余人;遇一卒至,南人不论多寡,皆垂首匍伏,引颈受刃,无一敢逃者。至于纷纷子女,百口交啼,哀鸣动地,更无论矣。日向午,杀掠愈甚,积尸愈多,耳所难闻,目不忍睹”。

    清军直到五月初二日才安官置吏,“查焚尸簿载其数,前后约计八十万余”。虽然这个数字可能有所夸大,但即使按《明季南略》一书的记载,也有超过这个数字的一半:“扬州烟爨四十八万,至是遂空。”这就是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扬州城沦为一座人间地狱,千年古城被毁为废墟一片。

    扬州的惨状深深的震惊了江南诸人,不但没有激起他们反抗到底的决心,反而让他们失去了最后的勇气。五月初八,清军自瓜洲渡江,镇江巡抚杨文骢逃奔苏州,总兵蒋云台投降,南京闭城门。五月初十,朱由崧传旨放归所选淑女,当天午夜尤召梨园入宫演剧。翌日凌晨二漏时,朱由崧率内官四五十人骑马出通济门,莫知所踪。天亮后百官入朝,见宫女、内臣、优伶杂沓逃奔西华门外,方知弘光帝已出逃。五月十二日,朱由崧至太平府,以按察院为行宫,寻即移驾芜湖,投奔江北四镇之一的芜湖守将靖国公黄得功,他尚对京城变故一无所知。当知道自己的“天子门生”是张惶失措,弃都而来时。内心不胜感慨,但仍然决定以死报国,对这位新君效忠到底。

    五月十五日,清军进入南京,魏国公徐文爵、保国公朱国弼、灵璧侯汤国祚、定远侯邓文郁,及尚书钱谦益、大臣赵之龙、大学士王铎、都御史唐世济等人剃发降清。这里就不能不提一下我们的东林领袖钱谦益钱老夫子了,兵临南京城下时,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谦益硬托住了。

    五月十五日,钱谦益率诸大臣在滂沱大雨中开城向清军统帅多铎迎降。史敦《恸余杂记》记载:“豫王(多铎)南下江南,下令剃头。南明民众对此议论纷纷。(一日),钱谦益忽然说:‘头皮痒得厉害",突然出门而去。家人以为他去用篦子篦发。不一会儿,剪了头发,留着辫子进来了。”时人有诗“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而当时与钱谦益交好的河南巡抚越其杰和河南参政兵备道袁枢俱誓不仕清相继绝食而死。同年秋,清廷任其为礼部右侍郎;北上充修《明史》副总裁。柳如是留居南京。

    清军攻克南京后,多铎命降将刘良佐带清兵追击弘光帝。五月二十二日,黄得功力战身亡,总兵田雄、马得功、丘钺、张杰、黄名、陈献策冲上御舟,劫持弘光帝,将其献给清军。

    事情发展到这里,南京政权也就算是结束了,坐镇江北的阿济格很快就否决了自己弟弟多铎继续进攻湖广消灭张振岳的建议。

    “大明太大了,八旗劳师远征已经数月,这南方马上又要进入雨热季节,搞不好要发瘟,所以老规矩,撤回北京先”阿济格并不是不知道张振岳的危害,而是他更清楚大清的本钱就这么多,不值得在南方冒险,所以不顾一切决定撤退。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满清依然保持着他们在关外的习惯,他们并没有统治整个华夏的信心,他们现在更像是强盗集团一般,能抢就抢,能捞就捞。顺风顺水自然是多抢多捞,玩意风向不对那自然是集体向关外开溜了。

    不过对于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南,他们也没真打算放弃,多铎因为推行剃头令引起整个江南地区反抗不断之后,多尔衮立刻从北京发来了命令,调整了政策。

    首先是投降满清的前明刘良佐、田雄、马得功、丘钺、张杰、黄名、陈献策、蒋云台等人一律编入汉军八旗,随后又改派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洪承畴出镇南京,总督江南一切军政事务。

    洪承畴虽然当了汉奸,但其才干却不容小觑,南明投降的二十万军队立刻就被他进行了整顿,随后七八月间,江南地区烽烟四起。这些已经编入清军的汉人军队比八旗军还狠,四处疯狂镇压反抗满清的义勇。同时洪承畴以高杰部下李成栋为先锋,以降清的郑芝龙部为辅佐,继续进攻福建、江西等地。

    由于弘光帝并没有死,只是被押送北京,所以马士英等人逃出南京后又拥立了鲁王监国,这架势是打算死活不承认昆明的太子了。

    没关系,不等坐镇武昌观望的张振岳说什么,李成栋、郑芝龙就毫不客气的攻陷福建全境,鲁王兵败自杀。黄道周等东林复社中不愿意降清的真正的爱国分子则逃到了江西,组织义军继续抵抗,而且随着鲁王的战死,他手中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