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弄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臣以为你们分析的都不太好,层次太过高了。你们都没有能够分析到这里面的具体原因。你们说皇帝贤明,可是皇帝怎么做,才算是贤明,这个恐怕没有统一标准吧?容臣说句不好听的话,自古以来很多人都骂商纣王是好色的昏君,可是我们却无法从任何一部典籍里面具体找到他好色的证据。不过,我们从他只有两个儿子来看,他的女人应该不多。可是还有传说周文王有一百个儿子。虽然也许有夸张,可是空穴来风未必无因,那周文王的儿子应该不少。那儿子多,那女儿也应该不少,那他得要多少女人来生?由此可见,他们的女人都是很多,可是为什么一个是贤君,一个却是昏君呢?所以,皇帝贤明与否,并不是有绝对相同的答案的。所以皇帝显明与否,我们无法从史书来判断。”

    大家听到了景文居然敢哪君王来作为比较依据,这个已经领大家有些冷汗直冒了。君王是你一个臣子能够随便评价的吗?自古以来能够评价君王的,没有多少个。要么是身份特殊,也就是只有史官能够评价。或者是本身就是君王,这样才能够随口评价君王。可是景文一个臣子,也不是史官,居然都有胆子评价君王了,这个虽然不是什么绝对的大罪过,可是也是非常犯忌讳的啊!

第504章 513、千古兴亡多少事(三)() 
景文当着李世民的面评价一个古代的君王,而李世民也只是皱了皱眉,但是并没有说什么。然后,李世民用双手示意景文继续说下去。而景文也没有在意李世民的态度,也就继续说下去了。

    “至于大臣能力强,这个也是一个没有确切答案的东西。古人云,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而还有一句话,叫做南橘北枳。首先要能够发现人才,而人才的方向也未必是在这方面。比如说有人擅长管理财政,那你却让他去管理礼乐,这个显然就是强人所难了。这个也是要看能力偏向,不能够笼统的一句话大臣能力强大就形容了。至于百姓忠诚,这个也是没有标准的。百姓不造反就是忠诚,百姓纳税就是忠诚。可是有些昏君,让百姓缴纳他们所承受不起的税赋,而百姓缴纳不起,这个难道能够说百姓不忠诚吗?”

    景文把那些笼统的答案反驳得一文不值,显然对于这些答案非常鄙视。而李世民还有那些小吏都一阵无语,因为这些答案其实是古代的标准答案,可是标准答案居然被景文如此驳斥,让他们有些无奈。不过,与此同时,大家也都在好奇景文能够说出什么样的理论出来。

    “远的也就不说了,我们就说说比较近的文景之治以后的。大家可以看到,文景之治,百姓安居乐业,而且官府税赋比较低,所以产生了盛世。而我们比较近的开皇盛世,也是百姓安居乐业。东汉的光武帝光武中兴,虽然名义上光武帝是汉朝后裔,可是实际上和另外开创一个时代也没有什么两样。额光武盛世,也是百姓安居乐业。”

    可是景文话锋一转,马上说:“而汉武帝的所谓武帝盛世,那问题就来了。很多人都看到了汉武帝北逐匈奴的伟业,可是却有些人有意无意的忽略了一句话,那就是天下户口减半。而这个可就了不得了,户口减半,某种程度上来说那就是人口减半啊!什么样的世界,能够让人口减半呢?如果人口都减半了,还能够称之为盛世吗?虽然他有赫赫武功,可是百姓民不聊生这个能够叫做盛世吗?”

    “户口减半,这个不一定是人口死亡,而按照自古以来的惯例,大户人家的奴婢,还有官府的奴仆不算做户口。”马上有一个小吏反驳。

    可是景文却说:“好吧!就算是这些人口没死,那他们如果有一半人口成了大户人家的奴仆,那这个也能够叫做盛世吗?如果不是生活不得已,谁愿意去当别人的奴仆呢?可想而知,那个时候百姓生活多么凄惨啊!甚至,从后期汉武帝还下了罪己诏来看,巫蛊之祸牵连了天下无数人。而百姓时不时的也有造反,你们说这个能够叫做盛世吗?”

    听到了景文居然把汉武帝的武帝盛世贬低的一文不值,这个显然让大家都非常的无语。从之前的历史评价来看,汉武帝都是一个明君,都是一个盛世明君的典范。可是现在景文居然把汉武帝贬低的一文不值,可是大家却没有什么办法来反驳。即使李世民,他也无法反驳,因为那个天下户口减半,这个说不通。就这“天下户口减半”这六个字,可是就代表了吧一个盛世贬低成为一个几乎乱世了。如果一个天下户口减半的时代,都能够称之为盛世,那这个盛世也太廉价了吧?所以,汉武帝时期绝对不能够称之为盛世。之前大家没有认真关注这些数据,只是想当然的认为古人的评价是对的,可是现在却发现自己那么荒唐了。

    而李世民马上说:“那由此可见,让百姓安居乐业,那必须要让百姓成为一个‘自由人’,能够有自己产业的自由人。有了产业,才能够算是安居乐业。”

    李世民领会还是挺快的,马上能够领会到了这一点了。而大家很快就想到了,古代最重要的产业,也就是土地,而有了土地才算是自耕农。

    “皇上,你说怎么样维持这个百姓能够拥有土地呢?”景文问道。

    李世民琢磨说:“那就是不能够卖地,而且新增的人口也都要有土地可供耕种。而我大唐的均田制,也就是如此。”

    可是景文马上说:“杨佳,你是户科的组长,你对于这些民生资料应该很熟悉吧?你说,自古以来粮食一年的产量能够有多少呢?这些粮食,能不能够糊口呢?”

    杨佳马上非常熟悉的说:“我在底下干了多年,我知道我华夏自古以来粮食产量一年到头,交完了税负之后所剩下的粮食大概也就是能够糊口。如果朝廷的税赋太高,那就要饿肚子。如果实在是高的吓人,那恐怕根本无法生存了,粮食都被官府收走了,因为百姓不能够抗拒不交,不然就是造反。”

    “杨佳,你也在基层处理这些民生很多年,你应该知道隋朝末年的资料,百姓衣食无着的时候,那他们会怎么办?”景文问道。

    “他们实在是活不下去的时候,也就是会卖地。土地是他们唯一能够换来比较大财富的东西,而他们只能够卖掉土地来换取钱财购买粮食。”

    “那他们卖给谁?”景文继续问。

    “卖给大户!”

    而景文接下来,在一张纸上面记录下来了几个数据。那就是一个王朝刚刚开始的时候,天下拥有土地的自耕农很多。而到了中期,有一部分人通过各种手段发家致富,尤其是官员。而万一到了某个阶段,天灾人祸的,那就要出卖土地来维持生计。至于最后,景文用几个箭头来表明最终这些土地都是流转到了少部分人手里面。可是景文却在人口上面不断往上加,因为人口是不断往上加的。可是景文却在土地那里画了一个横向的箭头,表明土地是恒定不动的。而接下来,这些土地都逐步归属于少部分人。

    而李世民看着越看越揪心,因为这个情况后面出生的人也都没有土地了,而之前的土地也越来越集中。假如这些百姓,遇到了什么灾难,那他们怎么度过?因为他们已经没有土地可以供出卖,然后换取资金生存下来了。

    可是景文接着在无地农民那一块写了一些东西,那就是这些人要承担的压力。什么通过丁口来衡量的税赋,也就是丁银。后面就是各种徭役,而徭役过程中还要自己承担食物。而甚至,一旦战争还要自己承担粮草的兵役。

    这些东西像是一座座大山一样,压迫到了这些无地农民里面。

    “皇上,你看如果没有土地,也就无法安居乐业,然后再加上一些大的天灾人祸,那这些无法生存的百姓会怎么样?”景文问道。

    李世民看着这一个个的数据推理,然后无奈的闭上了眼睛。

第505章 514、千古兴亡多少事(四)() 
李世民看到了这一个个的数据,然后很容易推理的出那些百姓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按照古代的那些政策,百姓承担徭役,也就是为官府做工的时候,是要自己准备粮食的。可是他们已经没有土地了,怎么可能有粮食呢?到时候他们不但要承担徭役,还要自己想办法筹钱去购买粮食来为官府做工。如果这个时候,某些灾难再次降临,那无数人也就成为了流民,一旦衣食无着,只要有某些野心家稍微一挑动,那天下不就是大乱了吗?

    “皇上,从这里面的推理来看,这些土地都是要流向于少部分人手里面。而土地是恒定不动的,可是他们却越来越集中到了少部分人手里面。而这少部分人是什么人,皇上应该明白了吗?而这少部分人,他们手里面的土地,好像并不用交税啊!”景文说道。

    而这个时候,杨佳也补充了一句,说:“我在底下查过我们那个县的资料,那个时候隋朝初期,拥有土地的户口还是很多的。而到了隋炀帝的时候,拥有土地的户口也就减少了,土地越来越集中到了少部分人手里面。而且,那些土地更多的是集中在士族,官员的身上。就连我们的知县,也都是身价不少。”

    杨佳虽然只是代表了一个县,可是恐怕这个县也就是天下所有县的写照。官员士族等等特权阶层越来越贪婪,然后把土地集中起来在自己手里面,可是更多的百姓却没有土地。可是那些特权阶级不用交税,也不用承担徭役。那剩下的税赋也就是更是强加到了普通百姓身上,他们拥有天下不到一成的财富,最终却要承担百分之百的税赋,这个压力能不大吗?

    而景文马上在人口下面写上了“天下大乱”这几个字,然后人口这方面画了一个向下的箭头,表明人口在减少。

    而李世民和那些小吏马上明白了,这是因为到处战争,所以天下人口减少了。不管是被拉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