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弄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的。财政崩溃了,最后各种乱世也都起来了。而国家没有财力镇压反叛,最后也就逐步的下放权力,形成军阀。所以现在大唐财政其实也是非常头痛的,这个都是景文这个穿越者在折腾大唐财政啊!如果从原先历史上来看,唐朝亡国其实也是从国家财政崩溃开始的。

    所以,景文看到了这个情况,自然也就要纠正古代官员这种想法。他们重农轻商,结果在税收的时候也是“重农轻商”,这下可就惨了。任由那些商人一个个富得流油,然后却只是收较少的税赋。而农民相对的收入低,可是却承担了和商人一样,甚至更高的税赋,这个怎么可能公平呢?在后世,都是“割”商人肥肉来补贴养活农民,可是古代却是在让农民咬紧牙关来交税,这个也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古代的税收制度是扭曲的,所以景文也要想办法扭转过来,这样国家才能够健康的发展起来。景文就是要做一个表率,让古代人看出来,商业税也是有搞头的,完全可以从商业上抽取不少的资金。而这一切,主要都是税收结构的不合理,该多收的没有多收,该少收的却多收了。甚至,有很多不但不应该收,反而还要补贴的东西居然一点都没有做,这个不是二百五吗?景文就是要把古代官员这种二百五思维纠正过来,让大唐商业税收制度逐步完善,而这里面的意义很大的。甚至,这里面的意义对于这个国家的商人,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739章 748、商业税担保(中)() 
景文知道,自己这个商业税抵押,其实也就是提高商人地位的开始。虽然看起来商人是要多缴税,让商人的利润变少了。可是,这里面的重要政治意义不一样,因为他代表了一个国家商人的地位。

    古代之所以重农轻商,除了农业是保证百姓粮食重要来源之外,其实还有一个万分重要的原因。古代农业税收占国家收入的绝对优势,甚至把商业税逼迫得几乎可以忽略了。而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官员首先就是要重视农业,因为农业关系到了国家的收入。至于商业,他们缴纳的税收太低了,所占有的比例根本也就是可以忽略的。而交税,其实如果从公民国家来说,也就是代表了对国家的贡献。对国家贡献越大,这个阶级的百姓理论上来说也就越重要,地位越高。

    而商人缴纳的税收占国家收入的很少一部分,而这样也就会让国家轻视这些商人,因为在官员眼里商人也就是“可有可无”的。可是,如果有一天,商业税占了国家比重越来越大,到了那个时候,官员还会轻视商人和商业吗?到了那个时候,官员为了国家能够更富有,他们一定会扶持商业,改变过去重农轻商的思想。其实,这个也就是所谓的对国家贡献的原因。

    而且,如果国家愿意扶持商业,那商人对于国家的忠诚度也就越高。而忠诚度越高,那愿意缴纳税赋也就越大。当然,这个是绝大部分商人的想法,少部分刻意避税的商人只是少部分。这个也就是一个归属感的问题,国家对你重视,而你才会认可这个国家。如果是商人一直被歧视,那商人对于国家的归属感也就不够高,然后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也不会主动帮助。而古代根本不具备让商人归心的制度,因为商业税占国家收入的比例太低,所以官员不重视。不重视就会让官员把商人边缘化,之后商人也就越是对政府不太忠诚。商人对政府不太忠诚,政府也就是会排斥商人,最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从一个合理的商业税开始。如果商业税还是这么不合理,那商人缴纳的税赋也还是占国家财政的很低一部分。至于接下来,那国家也不会重视商人,也就没有提高商人地位的想法。这个其实也就是一个畸形的制度,造成了商人的地位不高。只要是商业税占国家收入的绝大部分的时候,到了那个时候政府绝对不敢歧视商人,而到了那个时候重视商人都来不及,重视商业也都是被官员当做第一要务。

    “臣见过皇上!”景文说道。

    “既然你和长乐已经订婚,那就不用那么客气了。”李世民说道。

    而景文马上说:“多谢岳父大人!”

    而景文主动说:“皇上,今天下面洛阳孟津县的县令送来了一份条陈,希望皇上能够审阅。”

    而李世民看了一下那个孟津县的条陈,然后问:“这个是你弄出来的吧?”

    “是的,孟津县的县令是我们雪耻军的老部下!”景文说道。

    李世民看到了这个孟津县想要用商业税来作为担保,然后贷款二十万贯钱来修缮河堤。这个确实有些巨大,因为长江的河堤哪里是一个县级行政单位能够自己修缮的?长江可是世界上有数的大江,这种江水的河堤,那花费肯定是海量。所以,这种长江河堤必定是国家级财政的事情,可是现在一个县级行政单位都想要这么做,这个不是自己作死吗?

    “勇气可嘉,可是就是有些不切实际。”李世民说道。

    李世民对于马周的勇气还是比较赞赏的,可是对于马周想要修缮河堤,这个简直是丧心病狂。就连李世民也都知道,别说修建河堤,就是普通的修缮也都不是一个县级行政单位能够做到的。现在长江黄河这两条大河的河堤,其实也都是过去数百年历朝历代一起共同努力修建的,不是某一个朝代单独修建。当年隋炀帝修了一个大运河,应是把好好的国家都给折腾亡国了,所以这种工程耗费巨大,哪里是一个朝代能够做到的啊!马周居然要修缮,以一个县的能力去修缮,这个不是做大死了吗?

    “皇上,其实也不是彻底没有办法。皇上,你不要关注这个修筑河堤,应该首先关注一下那个商业税担保贷款的事情。你说,这个事情能够实现吗?”景文问道。

    而李世民看了一下,终于也大概明白什么是拿商业税来抵押担保。也就是以后商业税都是将会用于还款,而政府也不能够收入商业税了。而李世民也大概知道一个县的商业税有多么的少,整个国家商业税所占的比例很低。如果就拿这么丁点的商业税来抵押,说不定就算是李世民也愿意做。毕竟,商业税也就是那么一丁点,如果能够抵押换来一次巨大的贷款,那这个恐怕李世民也会愿意的。

    “不过,后面这个你们银行要监督商业税的收取,还有要能够参与制定商业税的方案,这个也太……”李世民有些犹豫。

    因为按照景文的条陈,这里面其实是银行一方可以设定商业税的收入方法。也就是说银行可以提高官府的商业税收,直到还款完成了为止。而李世民当然不太能够接受,因为这个就是让商人干涉政府的事情,这个显然不太能够接受的。如果不是景文亲自过来说,恐怕李世民都已经把这个提出方案的家伙一脚踹出去了。毕竟,让商人干涉政府决策,这个在古代简直是大逆不道。

    有几个皇帝能够容忍商人干涉政府的决策,恐怕根本没有。所以,李世民用非常质疑的语气来说,显然不太能够认可这个方案。这个方案,简直是大大的有损于国家政府的威严啊!

第740章 749、商业税担保(下)() 
很快,房玄龄杜如晦两个宰相也都过来,他们也听说了这个商业税抵押贷款。而他们也觉得景文是不是脑抽了,居然选择用商业税来归还。一个县的商业税也就是那么一丁点,用来还这么一大笔贷款,要多久才能够还完。两位宰相都是多年的老手了,自然知道这个恐怕没有几十年还不完。这样那还有什么意思,那完全不就是景文自己自找的吗?

    不过,这个虽然商业税很少,可是拿来作为抵押也是一个非常要慎重的事情。一个国家政府的威严不能够受到侵犯,尤其是把国家未来的税款用来担保,这个显然是过去的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这种事情,肯定会存在争议,如果没有争议那根本就有问题了。房玄龄和杜如晦也在分析这件事情的可行性,拿着一些非常稀少的商业税,来抵押换取这笔钱财呢?如果这么做行得通,那以后天下不就是可以通过抵押商业税来换取很多钱了吗?

    “皇上,现在我们首先要考虑这个能不能行得通。如果用商业税来抵押担保,来换取一大笔钱财。可是,以后这个要还多久,如果还款期限太长,那也许根本也就是行不通的。到时候,恐怕如果还不上款子,那反而会有损于朝廷的信誉。朝廷建立信誉不容易,千万不能够为了钱就对百姓失去了信誉啊!”房玄龄说道。

    而房玄龄这话,已经是原则上同意可以考虑用商业税来抵押了。可是最大的问题就是还款的时间,如果还款要几十年才能够还完,那这里面的风险太大了。而且,如果几十年才能够还完,那恐怕没有商人愿意借款。而且,如果今天的事情行得通,形成了决议,那别的地方政府会不会也要用商业税进行抵押担保?如果能够用这些积累的税赋来换取一大笔资金,那地方的各项发展可以更快了。这样也就引起一连串的效应,所以大家都在担心。

    而前提条件就是还款周期不能够太长,不然商人不会愿意借款的。

    “皇上,其实商业税可以增加很多的,而不是现在那么鸡肋的东西。”景文说道。

    而李世民无所谓的说:“商业税再多,能够多到多少呢?”

    而景文马上说:“皇上,如果按照我想的商业税计划,那恐怕七到十年就能够还完这笔二十万贯钱的巨款了。”

    “什么?”在场的人都是一阵震惊。

    景文说七到十年就能够还款完成,那岂不是说明七到十年就能够获得二十万贯钱的商业税了吗?二十万贯,几乎等于是目前大唐每年收入的五十分之一,而如果让一个县全部财政来还款,也要还款十年以上。而现在居然只是要一个县的商业税就能够在十年以内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