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弄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手里面,五分都不奇怪。可是到了乡绅手里面,这些乡绅马上根据地方的贫富,然后变成了七分到十分。所以,上面一分税赋,可是到了的地方也许就会扩大七到十倍。当年杨佳在基层没有办法解决,可是到了现在他有办法解决了。

    现在大唐刚刚开国,各种官员不敢腐败,而且有不少小吏为了能够到长安去工作,也居然自发的一定程度上不敢太过贪腐,算是维持了一个相对较好的风气。可是这个唐朝的多重税收叠加,最后居然受益者反而是粮商和那些绢布商,这个显然就是有违唐朝官府轻薄税赋的思想。本来政策思想是好的,可是被下面的官员执行歪了。当然,也未必是官员,而是那些商人抓住了市场上的反应,然后趁机剥削百姓。

    这个也无法说是谁对谁错,毕竟商人逐利,而官员也想要赶紧把税赋凑齐完成任务,然后难免逼迫百姓尽快吧粮食换成布匹。也许,正是这种两方面不约而同的巧合,结果百姓被剥削了不少。杨佳他想了很久,也都没有想办法解决过,因为以他的时代见识,他是没有办法想出来的。

    “景文大人,天才啊!”杨佳一阵惊呼。

    杨佳也不得不惊叹,景文这个方法果然是厉害,居然能够想到这个办法。官府和百姓把所有税收都统一收取粮食,然后拿着粮食由官方的名义和粮商和绢布商换取布匹,最后统一把绢布和粮食拿去运输到长安。至于徭役,也是雇佣别人专门服徭役,这样也就不会耽误农事了。

    而这个方法,可以说是照顾了多方面的利益。首先官府的利益没有受损,而百姓可以大为减轻负担,而粮食商人和绢布商人虽然不能够像是过去那样赚钱,可是却能够维持固定的利润。而且,一次性大笔的交易,对于那些粮食商人和绢布商人也能降低营业成本,比起过去一个个和农民交易也能够降低很多成本的。而官府手里面握有大量资源,这样商人也不敢轻易得罪。

    以这个时代的商人,当然还不敢和官府闹别扭,敢欺压官府。别说是这个时代,就算是后世的西方那些财团,也都要给政府留几分面子的,虽然他们势力很强大,可是他们也得给政府留些面子,不会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和被他们控制的政府闹翻。

    至于最后的花钱雇佣某些人服役,也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之笔。而景文知道,这些拿着官府的钱去专门服徭役的人,可以用来安置那些没有土地的百姓,失去土地的百姓也有了一条可以安稳获得收入的渠道。而这些专门服徭役的人,也许也就是工人的前身,如果以后他们长期代替别人做工服徭役,那么他们也就是不折不扣的工人了。甚至,也许有不少有土地的百姓,也都会把自己的土地转租给别人,然后自己去专职服徭役做工,这样他们就可以获得两份收入了。这个不是不可能,反而很有可能啊!到时候,服徭役不再是无偿出卖劳动力,反而是一个能获得工钱的香饽饽。

    “大人大才,我就算是拍马也赶不上。看来,怪不得大人能够年纪轻轻的主持这个政研室,我现在才算是心服口服了。”杨佳突然感叹道。

    这几年,杨佳对于景文一个年纪比自己小的人主持政研室,其实有些心里面不甘心的。可是毕竟是皇帝的权威罩着景文,他也不得不服气,而且还是景文把他们从一个小吏提升到这个地步的。而且现在这几年下来,杨佳也有了七品官的待遇,所以景文还是他们的伯乐。杨佳虽然感恩,可是对于景文的能力还是有些不熟悉。不过,他现在看到了这份解决方案,那马上知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人家一份方案,就马上照顾到了各方面的利益,各方面受损也不大,这样当然好了。

    当年成立政研室,其实也就是鼓励地方官府,多实行一些创新的政策,用来惠及百姓。反正地方官可以尽可能的想一些新的政策,不过只要拿去政研室审核,那如果经得起推敲,那也就可以暂时试行。甚至,如果非常有效,甚至能够推荐到全国实行。有不少官员也都想要借助政研室这把阶梯,然后展现自己的能力,然后说不定全国实行了之后就能够获得国家的重用。

    “这个方法叫什么?”

    “一条鞭法?”

第768章 777、一条鞭法(中)() 
所谓一条鞭法,景文的来源其实是来源于明朝时期的张居正改革所实行的一条鞭法。早在过去,景文也就早就实行过张居正的考成法。考成法也就是最早的绩效考核办法,是对于官吏是否称职的一个好办法。而现在也就是实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而景文也经过了一定程度的删节修改,因为景文也知道不能够教条主义,所以他主动的改变了一些内容。

    本来一条鞭法里面其实是统一征收白银的,可是现在唐朝并没有明朝后期那种白银流入,大量白银让白银实现了货币化。所以,现在白银价值昂贵,不适合作为百姓交税的东西。而且,如果用白银,那百姓还要拿着粮食来换取白银,那这样也会被人剥削。所以,最好最节省的办法也就是官府直接征收粮食,然后由官府出面和商人兑换这些绢布和粮食。

    当然,张居正当年的改革,是把所有税赋都统一改变成为白银。不过就目前大唐的情况来看,国家对于税收还是有多方面的需求的,不适合只收粮食。而景文也就退而求其次,通过这些粮食来换取绢布,然后送往中央。

    而现在景文把所有税收的本位统一划分到粮食上面,这样百姓生产出来粮食,也就可以用来交税了。而剩下的粮食,其实百姓也都是够吃,甚至还有余粮。过去虽然朝廷轻薄税赋,可是经过了那些粮商和绢布商的剥削,等于是凭空增加了一倍的税赋,这样百姓未必承受的起。可是现在其实等于是减轻了一倍的税赋,并且徭役可以专门请人代为服役,这样可以安心的种田,反而应该能够增加田产的收成,抵消这些税赋也许可能不成问题。这样综合来看,其实百姓还是受益更大。而当年的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几乎可以说是挽救了大明王朝,这里面的作用不可谓不大。如果不是后来那些反对派对张居正的反攻倒算,破坏了张居正的好政策,那也许大明王朝还真的能够多延续上百年,等到君主立宪的那一天了。

    这种一条鞭法,最好的也就是减少各种官吏商人趁机剥削百姓的机会。如果税收种类过多,那官吏可以巧立名目,然后多弄出一些所谓的贡品,或者是什么各种实物税。如果实物税种类过多,那百姓也就无法通过自己生产获得,只能够通过用自己生产的东西去兑换。可是这个过程中,难免要接受别的官员商人剥削,反而凭空的加大了压力。而这种统一成为一种实物税,那也就是代表了官吏商人很难巧立名目,然后剥削百姓。而少了这种交易交换实物的过程,也就是减少了其中的剥削,等于是给百姓减轻了很多负担。

    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统一税收的“本位”这个是历史角度的进化。而后世税收都是通过征收货币来征收,这个就代表了税收的本位统一了。而目前唐朝还不适合用货币来统一征收,所以景文也就用粮食。现在全国九成以上的人口,都是农业人口,专门负责农耕生产的人口。所以这些农业人口都是生产粮食,那按照粮食作为本位来征收是能够让无数百姓受惠的地方。所以,用粮食来征收,百姓叫交税这个过程中损耗可以说是最低的。而一旦由官府代替百姓出售这些粮食,那些商人也不可能像是剥削百姓一样剥削官府,这样税收在其中受到的损耗也就降到了最低。

    所以,景文认为这个一条鞭法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能够大为减轻百姓的负担。所以说,实行景文改变过的一条鞭法,是势在必行的,毕竟能够给百姓带来很大好处。

    但是,如果按照常理,凡是改革家一般都没有好下场的。可是,景文却不担心自己没有好下场。所谓改革家没有好下场,那是因为所谓的既得利益者反攻倒算。可是现在景文的改革,有所谓的既得利益者吗?或者说,这些所谓既得利益者的实力足够强大吗?

    现在可是大唐刚刚开国的初期,朝廷上下的官吏都会努力为百姓好,贪腐得反而比较少。而如果谁想要给百姓增加负担,那你摆明了就是一个贪官污吏,没话说的。而且,景文也只是把税收的流程更换了一下而已,事实上并没有减少给朝廷的税赋,那些官员凭什么反对呢?税赋没有减少,那官员这一级也就没有理由反对。何况,官员在这个流程里面,其实也无法获得多少利益。官员本身也只是负责收税,然后统一运到指定地方而已。现在是刚刚开国的时期,全国一片让百姓修生养息的时候,是不可能增加各种杂税杂役的。

    如果谁敢提出给百姓增加杂税杂役,那你的仕途也就到头了。所以,唐朝初年的时候,百姓并没有太多额杂税杂役,所以说地方官府的利益事实上也没有受损。而如果到了唐朝发展了一定时间之后,那地方官府也就会有一些各种杂税杂费的东西,到了那个时候,想要改革已经晚了。现在刚刚开国,各种利益群体并没有太多,所以他们的实力还是非常弱的,只要景文以减轻百姓负担的名义提出,根本没有人有胆子反对。如果反对者,那就是想要给百姓增加负担。朝廷上下都会拍死他。

    至于那些收益的商人,以这个时代的商人,暂时还是无法和政府叫板的。就算是景文,如果他脱了这身官皮,也绝对不敢和政府叫板。所以,那些利益受损的粮商还有绢布商,也只能够打碎牙了往肚里咽,能够有什么办法。而景文也不是让他们亏本,只是让他们少赚一些,没有过去的那么暴利了而已。所以,那些商人也绝对不敢把官府怎么样,因为他们的实力在这个时代还是比较弱的。

第769章 7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