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限之噩梦降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在想着这边飞来的双翅红身翼龙,突然本能感觉到一股危险向着自己头部而来,下意识就头一偏。

    下一刻,一股剧痛从它的肩膀处传出,让双齿翼龙痛叫一声,不过紧接着又感觉到一股危险感向自己头部袭来。

    依旧是护住头部,可是依旧自己的另一边肩头被开了个大洞,双翅翼龙的两瓣翅膀已经变得有气无力。

    双齿翼龙双眼中露出了惊惧之色,它准备转身逃跑,可是受重伤的肩膀却是无力快速转向。

    这时又是一股危险感传来,这次双翅翼龙犹豫了,可是就是这一丝犹豫,噗的一声,一支箭矢从它的眼睛中射入,将它的大脑完全破坏。

    “咿呀~!”最后一声悲鸣,可怜的双翅红身翼龙还没展现自己可怕能力就已经陨落,真可称得上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张晓芮在射出第三次箭矢后就放下了木弓,转身离开了船边,映照着她背影的却是悲鸣后从天陨落的翼龙身影。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孙毅能看得出张晓芮刚才攻击所代表的意义。

    能拉开四石以上弓的强悍臂力,孙毅还不会惊叹,因为包括他和他师傅,还有一些他知道的武者都能拉得开。

    可是张晓芮刚才所表现出来的目力、判断力、臂力、平衡力等都是强悍无比!

    要知道弓箭手可不是大力士,他们除了需要臂力强悍之外还要练肌肉的持久力和平衡身体力量的技巧!

    就像现代狙击手那样,射击时狙击手一个微小的抖动,都会让子弹的落点偏离很多。

    就算是孙毅自认能使用的也就是四石左右的弓,但是却做不到人家如此行云流水得连射三箭,还准确的将如此可怕的目标干掉!

    谢谢月哥的打赏,今天端午要拜访亲友,明天加更吧。

    (本章完)

第245章 -杜宇的布局(下)() 
我们就从最简单的开始说,因为是解释所以可能会很复杂,如果要看最简洁的数据可以拉到最后统一那里。

    很多人看历史记载或者小说里,都会出现谁的弓达到了几石几石的写法,那么很多同学就搞不清了,这是什么说法。

    首先,‘石’并不是(shi…第三声)的拼法,而是(dan…第四声)的拼法,然后石其实是有两种用法的,一种是容量单位,一种是重量单位,而我们的弓力用的却是重量单位,这个大家要记清楚!

    石主要用来计量粮食,稻谷、粟等等。一石多少斤,有个比重,所以很多小说中的百万石粮食就是这么来的。

    在最开始的甲骨文里,石的写法就是一个树干吊着一块石头一般。(具体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大家可以去查查图片。)

    那么有些同学的问题就出来了,为什么容量单位会用来评论弓的拉力呢?

    其实古代并没有准确的计算弓拉力的机械器具,那么怎么办呢?有人(有说法是战国时期的一名武士,后来老赢统一度量衡便用的石来做单位。也有一说法是汉代的一名太监,总之没有具体记载。)便想出了一个办法,把弓横放,在弓弦上吊一石米,看吊到几石能将弓撑开,便是一把弓的石力。

    其实这个方法嘛。。。。。怎么讲,考虑地心引力什么的,其实不标准,但是放在古代来说,也是算很精准的算法了。

    我个人其实想象过,用一头牛或者一匹马来拉,这样现在就会说成几牛弓或者是几匹弓,毕竟有九牛二虎之力的说法,对吧?

    言归正传,上文说道秦皇统一度量衡,那么问题就来了;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三国,里面说到神射手黄忠用的是三石弓;还有吕布的辕门射戟,那武器可是几十斤的。。。。。。个人推断吕布的拉力起码有四石上。(很中肯的评价了,毕竟黄忠的年龄在那里。)

    而后又有史文记载如下:

    《魏书列传第六十一》:(奚)康生性骁勇,有武艺,弓力十石,矢异常箭,为当时所服。时萧衍闻康生能引强弓,力至十余石,故特作大弓两张,送与康生。康生得弓,便会集文武,乃用平射,犹有余力。其弓长八尺,把中围尺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观者以为希世绝伦!(本人赞之曰:真林之巨猿来也)

    先声明,这不是三国里的魏国,而是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

    这就让很多同学纳闷了,神射手黄忠用的三石弓都被人称赞是神射手,你魏书里来个十石弓力是什么鬼?

    其实这就道出了每一个朝代其实计算单位的不同,只是这些资料都被记载在一些比较偏门的资料中,所以大家很少接触到罢了。

    接下来是我能整理到的关于各个朝代的石的计算法:

    秦汉时期…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一石为一百二十斤——《汉书·律历志上》

    北京博物馆里有汉代司农铜权,是东汉国家最高的管理农业的行政部门,它所制定的标准的衡重器具,实际称下来汉代的1斤=250g,汉代的1两=15。625g,约等于15g。

    班固的《汉书。律历制》中也记载说: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就是说1200个黍米重12铢,两个12铢是一两。

    如果作为容量来计算的话:汉代1石=2市斗,1市斗=13。5斤,1石=27市斤粟。汉代1石为20000毫升,1斗为2000毫升,即秦汉时期1斗禾重2。7斤,这也是以实物测量所得数据。。。。”

    也就是说虽然在东汉三国时期,一石是一百二十斤。

    但那是汉朝时期的度量衡。

    换算到现在的度量衡,汉代一斤大约有258。24克,一石大概为31公斤,大约是62斤左右。

    (方便各位读三国的计算那些动不动就百万石粮食的是多么无脑的吹嘘,那要动用比军队还多的几十万民夫来运输的。)

    唐朝时期…史文记载没有找到多少,而且晦涩难懂,直接说最后数据;一石=53公斤=106斤左右

    两宋时期…

    这一时期,‘石’其实才真正作为量制单位来计算。

    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

    (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

    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

    得出宋一石约合今118。4斤。

    史料记载实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宋史·卷三六五·列传第一二四·岳飞》

    【岳飞年纪不满二十岁,已能挽弓三百斤(宋朝一斤约合今1。2市斤),用腰部开弩八石(宋朝一石为92。5斤,约合今110市斤)。按宋朝军制,“弓射一石五斗”,已算武艺超群,可选充“班直”,当皇帝的近卫。北宋武士挽弓的最高纪录也只有三石⑾。可知岳飞的挽弓能力已至登峰造极的境地。】——《岳飞新传·第一章·佃农投军》

    岳云铁椎:【云,飞养子。年十二,从张宪战,多得其力,军中呼曰“赢官人“。飞征伐,未尝不与,数立奇功,飞辄隐之。每战,以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先诸军登城。】——《宋史·卷三六五·列传第一二四·岳云》

    得出个人结论:岳武穆实乃神人也…臂力开弓379。8斤(宋朝军士记载之最)…开过腰张弩1215。36斤。(是用浑身力量脚撑开的那种!)

    元代…

    根据<;元史>;记载谓宋一石是元的7斗。

    而一石为十斗…计算后得出169斤,84。5KG左右。

    野史记载蒙古最强的人单臂可开180KG左右!(也超不过我们的岳武穆,哈哈。)

    明朝…

    这时期有点麻烦,史料记载太复杂,有人说120斤,有人说150斤,也有人说180斤…190斤,目前赞同120斤的最多。

    可是据记载,万历皇帝年间一两银子能买2石米来计算,计算出的结论是1石=94。4KG=188。8斤。

    明代律历学家,数家朱载堉在所著《乐律全书,律学新说》中记有一成化年间颁降的铁斛。其文曰:大明颁降铁斛,今在有司者,其前面有铭文曰:‘成化十五年奏准铸成永为法则’十三字。共后面有铭曰:‘监铸官直隶大河卫指探仲纲直隶淮安府同知夏祈、铸匠袁宗、范斌等’二十八字。’并记:‘宝源局量地铜尺。斛口外方一尺,内方九寸,斛底外方一尺六寸,内方一尺五寸,深一尺,厚三分,平秤重一百斤。依古横黍度尺,解口外方一尺二寸八分,内方一尺一寸五分有奇,底外方二尺零五分。内方一尺九寸二分深一尺二寸分,厚四分。“

    根据这个文献,明代定制的铁斛十个台体,其上底的边长是9寸,下底边长是15寸,高10寸,根据台体的体积公式可算出1470立方寸。

    实际上汤寿潜所编辑的《三通考辑要》中所记的明铁斛亦是如此,应是同源。吴承洛在《中国度量史》里依此据计算出,明一升为1。0739市升,但是吴所依据是以清代宝源局量地尺所计,其值与以下计算略有出入。

    那么明朝的量地尺是多长呢,朱载堉《律吕精义》中又有“宝源局铜尺(即量地尺),比宝钞墨边长,比宝钞纸边短,当衣尺之九寸六分“。所谓的衣尺即裁衣尺即钞尺,”钞尺(即裁衣尺),与当钞纸外边齐。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完整之明宝钞三十九张,测量结果是墨边平均长31。904厘米,纸边平均长34。015厘米,推算量地尺长32。654厘米。(《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为32。64厘米,丘光明的《中国历代度量衡考》中则误做32。264厘米)

    这样可知颁降铁斛应该为1470*(3。2654)3=51183毫升。而明朝二斛为一石,所以一石的容积为102366毫升。(《中国历代度量衡考》中则误为98724毫升,《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为10225毫升)

    而从实物来看,明代成化兵子铜斗(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