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肱股明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渊立身站起,意欲离开,临走时对汤若望道:“替我转告徐相,让他不要多虑了,孙大人的事能帮我尽量会帮,但做事在人,成事在天,能不能成功我不做保证。”

    “那真是多谢陈大人了!”

    在回家的路上,陈渊不断思考着如何解救孙元化。

    崇祯的固执陈渊是了解的,他要是直接为孙元化求情,那不仅孙元化必死无疑,连自己都可能遭受崇祯的猜忌。

    这事必须得讲究谋略。

    崇祯所恨的,无非是孙元化带兵不力,导致叛乱突发,但如果山东叛乱责任并非孙元化,那就有可能转移了崇祯的仇恨点,帮孙元化开罪。

    陈渊思来想去,最该为次叛乱担责的就是袁崇焕了。

    陈渊准备让袁崇焕背锅,一来是袁崇焕与叛乱的确干系巨大,二来是无论是崇祯还是民间,对袁崇焕都恨之入骨,最容易转移仇恨点,三来袁崇焕已死,即使陈渊的计谋成功,也不会伤及无辜。

    一日平台对奏,崇祯谈及山东叛乱,对诸臣道:“山东叛乱已有数月,前日得到前线奏报,二十九缴调的杨御番之通州兵,王洪之天津兵在掖县与敌接战,我军出师不利,大败而归。”

    又败了!

    众臣惊恐,御史萧奕辅奏言:“在本月月初,巡抚余大成闻登州已失,却束手无策,唯闭户修斋诵经,世人皆讥之为‘白莲都院’,实乃庸人,请陛下与之重罚,以儆效尤!”

    陕西道御史李梦庚亦出列道:“登莱巡抚孙元化在叛乱开始之时,不出力围剿,只一味言和,致使山东官军一再延误战机,罪不可赦,臣请旨将他与余大成一并处以极刑,以震三军。”

    崇祯暴怒,道:“此二人蒙蔽圣恩,亦当斩首。”

    “陛下,万万不可,”这时首辅周延儒出列反对:“孙元化早年在辽治军多年,在辽军中很得军心,正是因此,山东叛军将其活捉之后亦不敢杀,而是放归回京。这次叛乱,本就是因辽军而起,自袁崇焕毛文龙被杀,孙承宗告老还乡,这帮悍兵再无人能遏制,如果再杀了孙元化,恐山海关,锦州辽军会遭大变啊!”

    崇祯闻语,亦有顾虑,变得犹豫不决起来,他扫视堂下,见陈渊躲藏在房柱之下,不知在想些什么,于是有心问道:“陈爱卿有何意见?”

    终于注意到我了!

    陈渊应声出列,执板一礼,然后对奏说:“臣同意周相的观点。”

    崇祯一听,不过是依附之言,自觉失望,摆摆手道“你退下吧。”

    “陛下,臣还没有说完呢。”

    “你还有何话可说?”

    “臣同意周相的观点,自是要驳斥李大人所言,李大人说孙元化只会一味言和,与实事是严重不符的,在叛军逼近登州时,孙元化曾急令总兵官张焘率辽兵守登州城外,总兵官张可大发兵本部援辽浙军抗击,以两路成合击之势。但张焘与孔有德是老战友,开始交战后其兵卒随即投入孔有德行列,而张可大部自是大败。在辽军全部反叛之后,山东本地军队已无力抵击,所以无论孙元化有没有贻误战机,败势成了必然,孙大人在万般困境之中提出言和,已经是上策了。依此看来,李大人并没有完全了解情况就来报奏,实乃胡言乱语尔!”

    “陈渊,你……”李梦庚气的胡子炸起,却被崇祯怒视的眼神一盯,立马消停了下去。

    李梦庚的好友余应桂感到不平,出列驳陈渊,“李大人所报自然有误,但孙元化侵饷纵兵,贪秽已极,统兵不力,致使军队哗变却是实事,依大明律法,他照样得判死刑。”

    “余大人所说孙大人侵饷之事不过是你一人之言,毫无证据,不能成立。再讲统兵不力,朝廷上下都知道孙大人在辽军素有威望,且他治军多年,怎会统兵不力!”

    陈渊回首,执板对崇祯又是一礼,低眉道:“陛下,此事大有蹊跷,不可轻言判断。”

    “有何蹊跷,爱卿自可言说。”

    “山东的叛军,大都来自东江镇,亦是当年毛文龙手下,自袁崇焕擅杀毛文龙之后,其部下多对朝廷产生了不满,此次叛乱,很有可能是蓄谋已久,东江镇辽兵报复朝廷所为。”

    崇祯这么一想,好想还真有这种可能性。

    “在山东叛乱之后,东江镇就有军邸来报,东江镇旅顺副将陈有时和广鹿岛副将毛承禄也起兵反乱,如此凑巧之事实在不能不让人多想,所以臣大胆猜测,此次叛乱乃东江镇辽兵早已密谋好的,孙大人只不过太过义气用事,被奸人所害罢了!”

    本章完

第41章 明争暗斗() 
陈渊将祸水引向了已死的袁崇焕,让崇祯又回忆起了当年往事,恨的直捏紧了拳头。

    崇祯对于袁崇焕的恨,至今都没有释怀,他在世时以五年平辽之策耍了崇祯,现在死了仍阴魂不散,扰的大明不得安宁。

    “此事既然因当年袁崇焕而起,就不该让孙元化担主责,可他毕竟是收留了辽东逃兵,给了他们谋反的机会,所以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令其革职回乡,以待后用。另山东巡抚余大成,宋光兰、王征等畏敌如虎,贪生怕死,至使山东事大,实在有负朕恩,着刑部将余大成若干人等遣戍充军。”

    孙元化案到此告一段落,大臣们完成今天对奏之后,自平台而出三三二二解散开来。

    “广博!”陈渊独自走在大道之上,突然被人叫住,回头一瞧,原来是内阁首辅周延儒。

    “周相找我何事?”

    “无事,只是想谢谢你为初阳仗义出手,今晚是否有空,可否赏脸到我家宅一叙?我想亲自作席道谢。”

    周延儒与孙元化是同科举子,过从甚密,关系极好,所以在孙元化出事之后,一直到处奔走,想为孙元化免去死罪。

    “我救孙大人,不为其它,只是替朝廷惜人才而已,如今辽东,西北到处用人,也到处死人,大明已失去太多有能之士,能保一个渊自会保一个,周相不必多想。现在朝廷新政初立,陛下又将诸事交托给我,所以实在走不开,不能赴周相之请了。”说完,陈渊甩手离开,不再理睬周延儒。

    陈渊知道周延儒要干嘛,不过是想让自己充当他的羽翼罢了。陈渊对结党营私没有兴趣,自然是不想与周延儒产生什么关系。

    但在斗争激烈的朝堂之上,周延儒与陈渊攀谈的场景被其他人看见了,不得不被人认为是一种信号。

    “温相,刚才在陛下面前,你为何沉默不语,丧失了扳倒周延儒的大好时机。”户部尚书闵洪学与次辅温体仁走在一起,低声向他问道。

    原来,此次孙元化案不仅仅是关系到孙元化个人生死的问题,其中还蕴含了政治博弈的成分。温体仁知道周延儒与孙元化关系极好,孙元化出事,周延儒定会施法营救,而他救的越是卖力,就越是会引起崇祯的猜忌与疑心,到时他再让人弄一些旁门左道的消息,将他拖入到山东叛乱的漩涡之中,就不怕崇祯不会迁怒于周延儒,到时撸了他的高位都有可能。

    这次计划可谓完美无缺,但不想陈渊半路杀出,全盘打乱了温体仁的战略部署,让他在当场一时拿不定主意。

    “你不懂,袁崇焕在皇上心里乃是禁忌,陈渊既然搬出了袁崇焕,让他替孙元化背罪,那他就必须有罪,任何想为其开脱之人,必会触犯龙怒,后果将不堪设想。”

    “哎,想不到陈渊居然投了周延儒门下,温相,我们是不是该改变一下我们的策略了?周延儒到处交际,现在朝中非东林党的大臣,十有七八都是周延儒的人,我们完全处于被动啊!”

    温体仁微微一笑,他拍了拍闵洪学的肩膀,说:“静苑啊,你也不用慌张,有时候人多并不是一件好事,我们就慢慢等着吧。”

    说着,温体仁加快了速度走到了闵洪学前面,闵洪学还想再说什么,可温体仁却背对着他摇了摇手,“等着吧,周延儒很快就会露出马脚的。”

    内阁首辅周延儒与次辅温体仁的斗争越来越公开化,但朝中许多大臣仍还记得他们在几年前还是要好的政治盟友。

    在崇祯初年时,皇帝要组建新的内阁,按惯例先由翰林院进行会推,但当时翰林院多由东林党把持,所以在会推时上报的11个候选人名单中,钱谦益、孙慎行、曹于汴都是东林党中的骨干人物,其他如成基命、何如宠等人也多是东林党人的好朋友。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礼部侍郎钱谦益。此人机智博学、风流倜傥,人称“东林浪子”,是东林中的核心人物,而且诗名卓著,是全国闻名的大才子。由于钱谦益的名望和才干都非常突出,东林党人对于他入阁主政,并且进一步扩大东林的势抱有极大的希望。

    另一方面,当时很有希望入阁的温体仁和周延儒却并未被列入候选人名单。

    照理讲,像温体仁、周延儒这样出身的礼部高级官员是应该被推为内阁候选人的,但这两个人是在魏忠贤统治时期做着高官平平安安过来的,尽管与东林党没有什么仇恨,却让那些曾备受迫害才刚刚翻过身的东林党人在感情上有一种非我同类的感觉。东林党人士大概以为,稍稍压制一下在魏忠贤体制下也很得志的人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公平的,因而在会推中排挤掉温体仁和周延儒后根本就没有准备会遭到抵抗。

    但温体仁和周延儒却觉得很不公平,特别是温体仁,他为官已经三十余年了,好不容易在将近晚年的时候熬到接近政治生涯巅峰的地步,却被东林党人毫无道理地阻拦住,因此极其愤怒。他是一个极有心机,极有城府,在关键时刻敢做敢为的人,此时虽然东林势力雄厚,他却要同东林斗上一斗。

    结果他还真抓住东林党的把柄,那是一桩在天启年间的科举舞弊案,而我们的东林才子钱谦益就涉事其中,于是温体仁便将此案翻了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