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不是汉献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孙策当时并未抓住清除异己的机会,虽然也惩处了几人,但还是留下了大部分对孙策心存不满的人。而这些人,也在得到机会掌权的孙权的暗中拉拢下站到了孙权那边。眼下的江东,孙权先前已得人和,朱、陆、顾三家皆暗中支持孙权,而在孙策为救周瑜将手中兵马交给孙权以后,也就等于失去了最后翻盘的机会。

    按照孙策的计划,出兵夺取广陵,吸引天下人的目光,而自己则暗度陈仓,偷偷前往长安营救周瑜。真是艺高人胆大呀,不得不承认,孙策这个计划看似冒险,但却有很大的成功率。因为周瑜人在长安,远离江东,朝廷对周瑜的看管也就放松了许多,这也是为何周瑜身边只有四人看管的原因。

    谁都不认为江东能派人跑来长安救人,孙策出其不意,恰好就钻了众人的空子。若是孙策带的人不是马忠,说不准此时孙策已经带着获救的周瑜远走高飞。可偏偏孙策遇人不淑,他万没想到的,孙权极力推荐给他的帮手,会是要他性命的刺客。

    孙策不算是一个合格的主公,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身为江东之主,为了救一人而不顾基业安危,这种事在大多数人眼中是错误的,是不理智的。但刘协对孙策的这种举动却很是佩服,因为孙策的这种行为,值得佩服。

    什么是朋友?当你遇到麻烦能够不顾危险向你伸出援手的才算是真正的朋友。但那种朋友可遇而不可求,并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朋友二字。可同富贵而不可共患难的“朋友”,这世上多如繁星,数都数不过来,所以才会留下知己难求这句老话。

    刘协有些羡慕周瑜,羡慕他有个不顾艰险来救他的孙策,也因此刘协放弃了刁难周瑜的机会,开门见山的逼迫周瑜向自己投降。与其东拉西扯的浪费时间,倒不如直接点。不过周瑜似乎并不领刘协情,反倒觉得刘协有些粗鄙,不似人君。

    孙策离开了江东,将江山“拱手让人”,而被他寄予厚望的孙权,远不是孙策所想的值得托付大事。孙策前脚刚走,孙权便在军中大肆安插自己的亲信,本来支持孙策的将领在之前的战事中就多有损失,孙权来这一手,顿时便将兵权牢牢的掌握在了手里。

    手里有了兵权,江东又多是自己的支持者,孙权这时不“造反”更待何时。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孙权此时所欠缺的,就是一个借口,一个让自己可以顺理成章接过江东大权的理由,所以马忠的返回,成了孙权起事的关键。

    可想而知,当马忠告诉孙权事情的结果,周瑜未死,孙策生死未卜的时候,孙权的心里是有多失望。孙权最希望的结果,是周瑜死了,孙策也死了,马忠侥幸带回了噩耗,那样一来自己也就可以高枕无忧的接手江东大权。

    可现在事情办砸了,周瑜没死,孙策也不知死活,而且更糟糕的是,二人都已经知晓了自己是幕后主使,那自己原先制定的计划就需要进行一些更改。

    马忠不可留!

    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孙权安排马忠随同孙策前往长安的真实目的。作为唯一的知情人,马忠已经成了孙权的隐患。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秘密!可惜马忠此时尚不自知,对没有完成孙权交待的任务,心里还有些自责。

    孙权好言宽慰了马忠一番,命他下去休息,随后便找来了吕蒙、诸葛瑾、蒋钦、徐盛等人,面带悲痛的向众人宣布了孙策此行长安的结果。当然在复述马忠所讲的事情经过时,孙权将周瑜说成了投降朝廷的叛徒,在得知孙策冒险来救他时不仅不领情,反而设下陷阱想要活捉孙策。孙策奋起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受伤被俘,而马忠却侥幸逃脱,将这个噩耗带了回来。

    因为事先已经跟马忠对过口供,孙权倒不担心与马忠当面对质,而江东距离长安甚远,江东的人也不可能跑到长安去找周瑜当面求证,所以事情的经过就是孙权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得知周瑜背叛,孙策被俘,诸葛瑾顿时便慌了神。孙策要去长安救人,这事诸葛瑾是知道的,当初也曾极力反对,可孙策我行我素,哪是肯听劝的主。整个江东除了周瑜外,就算是其生母吴国太有时都会被孙策气得咯喽咯喽的。诸葛瑾的劝阻,只不过是孙策耳旁刮过的一阵轻风。

    “江东不可一日无主,少主年幼,为了江东基业,还请二公子暂代江东之主。”诸葛瑾沉思了片刻,开口向孙权提议道。

    “不可,这江东乃是我兄长的心血,我岂能占为己有。”虽然诸葛瑾的提议是孙权最想听到的,但表面的工夫孙权还是要做。

    只是此时的江东上下基本上都是支持孙权的人,诸葛瑾只是开了个头,剩下的自有吕蒙、蒋钦、顾雍、朱治等人不断劝说。到最后,孙权“顶不住压力”,只好半推半就的上任了。

    就如历史上有名的黄袍加身,赵匡胤未必不想当皇帝,只不过为了不让自己的吃相看上去太难看,这才导演了这出戏罢了。

    孙权也是如此,为了堵住他人非议的那张嘴,孙权在上任之后便于众臣约定,待兄长之子孙绍成年以后,便会将江东之主的位置还予侄儿,只是侄儿能不能活到成年,那就是未知数了。

    如愿以偿的成了江东之主,孙权上任之后所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抓捕周瑜的家小。可让孙权愤怒的是,周瑜的家小已经离开了吴郡,下落不明。早先忙着继任江东之主的事情,孙权也就没顾上去“关照”周瑜的家小,等到他终于忙完了,有工夫了,周瑜的家小也不见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就没烧起来,叫孙权好不郁闷。但郁闷归郁闷,该做的事还要接着做。为了防止再出意外,孙权第二个命令便是对自己兄长的家小“严加保护”,为了安全起见,除了孙策的母亲及其妹妹知道孙策家小的下落外,江东上下无一知晓。

    而在确保孙策的儿子孙绍在自己的控制之中后,孙权派人前往长安。倒不是宣战,而是为了议和。

    相比起孙策,孙权更懂得隐忍,他很清楚随着曹操的失败,四家同盟已经无力抗衡朝廷,唯有尽量保存实力,以待时机。至于为此所丢的颜面,孙权不在乎。

    江东有意与朝廷讲和,盟友的表现不一,袁熙得知之后破口大骂,而刘备则是暗松口气,在江东的使者顾雍、吕范出发没多久,刘备便命诸葛亮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往长安的路途。

    四家同盟,曹操失败,孙权、刘备有意讲和,唯一剩下还在跟朝廷死磕的就剩下一个河北袁熙。袁熙虽不是个愣头青,可也不愿就此与朝廷讲和。除了曹操外,就数河北的损失最大,牵招死于非命,收复并州又遥遥无期,这段时间劳民伤财还一点好处没捞着,叫袁熙很不甘心。

    袁熙心里别扭,但同样也明白,没了江东以及荆南牵制朝廷的一部分兵马,仅凭河北一地,扛不住朝廷大军。在田丰、郭图等谋臣的劝说下,袁熙只能就坡下驴,以养病为由,暂时将河北大事交给了田丰。

    想当初四家会盟,信誓旦旦要跟朝廷对抗到底,更为自己描绘了一副美好蓝图,可结果却实在是打击人,袁熙一开始是以养病为由躲清静,但后来却是越想越别扭,真的就病倒了。

    好在田丰还未倒,在决定与朝廷讲和以后,田丰一面命张颌、高览率兵退出并州,一面命蒋奇加固壶关城防,防备让朝廷乘虚而入。

    孙权派了顾雍,刘备派了诸葛亮,河北这边派的人也不能太次,要不然斗不过另外两家打退堂鼓的盟友。可派谁去呢?最合适的人选就是田丰自己,可眼下河北离不了田丰,田丰也唯有在同僚中挑选人选。

    常言道,盛极必衰,河北实力最鼎盛的时期还是袁绍尚在的时候,袁绍一死,河北就开始走下坡路,先是陷入内斗,之后在对外战争中又连连失利,袁绍留下的猛将谋臣,死走逃亡,如今还留在河北能够派上用场,还能独当一面的,也就只有张颌、高览、朱灵、陈宫、郭图、审配、辛评、辛毗这一双手就能数过来的几人了。

    此番去长安,武将派不上用场,所以人选只能在文臣里挑。审配性刚直,这回去长安谈判,不太合适。而辛评、辛毗这兄弟俩又是投降派,先前对此次结盟就持反对意见,派他们去长安田丰也不放心。至于郭图、陈宫,这二人都属于墙头草,谁强跟谁混,派他们去长安,田丰真担心他二人把河北给卖了。

    考虑再三,田丰最后决定派审配带着郭图以及辛毗前往长安,这三人对待朝廷是三种态度,一起去可以有个相互的掣肘,即便最终谈不下来什么结果,也不会让形势变得更糟。

    历时近一年,当初闹得沸沸扬扬的四家同盟偃旗息鼓,低声下气的派人前来长安求和,这对生活在大汉治下的百姓来说是件好事。打胜仗了嘛,作为胜利的一方,自然欢欣鼓舞。

    可凡事都有两面性,大汉治下的百姓是高兴了,但诸侯治下的百姓就郁闷了。为了“支持”这次的战事,百姓们可说是“奉献”出了最后一条裤子,可结果却是这样。就如同做买卖赔了一般,老本都回不来,而且更糟糕的是,为了弥补损失,三家诸侯肯定会本着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原则,加重对治下百姓的盘剥。

    相比起还在诸侯治下的百姓,生活在徐州的百姓算是松了口气,他们如今也已经是大汉治下的百姓,而且为了安抚民心,朝廷不仅减免了他们三年的赋税,更从中原调来大批物资帮助他们度过眼前的难关。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都是大汉的百姓,凭啥徐州的百姓就能享受大汉的福利,而在河北以及江东的百姓就只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常言道,树挪死,人挪活,百姓是最实在的,在发现只要到了大汉治下就能免去被人盘剥的命运以后,河北、江东的大批百姓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