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界一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汉帝的身体已是越来越弱,每日都是拖着病体上朝。

    而关于太子之事却是迟迟做不下决定,皇子刘辩年长于皇子协,不过他从小生活在民间,进入皇宫之后举止有些轻浮。

    按说刘辩的太子身份是十拿九稳了,不成想汉帝此时对皇子协无比疼爱,言辞之间颇有想立刘协为太子的意向。

    是故朝中百官分为两派,一派高举大旗支持皇子辩,为首的乃是大将军何进,理由也很充分,皇子辩年长,按照祖上定下的规矩,立嫡不立长,应该立为太子,更何况皇子辩还是何皇后亲生,成为太子更是理所应当了。

    汉帝倾向于皇子协,自然有大臣望风跟着,谁也不想在这种关键时刻站错队。

    朝堂之上分为两派,整日争论不休,而真正想着灭贼之士寥寥无几。

    刘峰此时正在广阳郡,张纯反叛,人心惶惶,幽州与凉州一样,属于边境,接年来战火不断,鲜卑、乌桓近年来叛乱不断,屡屡进犯边境,掠夺村庄,而刘虞一直奉行的是怀柔政策,只要能安抚就安抚,几年下来,鲜卑、乌桓非但没有感激之心,反倒认为大汉好欺负,而刘虞也十分配合的送上安抚物品。

    长此以往,更加助长了这些外族人的气焰,而其麾下将领公孙瓒则是好战派,只要每次听闻乌桓人或者鲜卑来犯,必定请战,刘虞每次的懦弱行为使麾下的武将丧失斗志。

    公孙瓒师从卢植,在幽州也算的上是一号人物,他将对刘虞的不满直接表现了出来,多次率军劫掠刘虞的安抚物资,可以说他与刘虞之间的误会很深。

    白马义从经过上次和鲜卑的交战之后,人数油原来的三千人激增至六千人,每次攻打乌桓人、鲜卑人,公孙瓒都是一马当先,从中午杀到傍晚而不知累,投降的士兵全部杀死,对异族人的痛恨到了骨子里。

    公孙瓒的威名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住了乌桓人,可这次乌桓大举来犯,公孙瓒兵力不足,节节后退。

第274章 起兵() 
他对待外族人的血腥手段和保卫边疆的决心让很多的幽州武将向往,刘虞帐下的一些主战派人士,每次都为公孙瓒说好话,大汉几百年积攒下来的威严不容侵犯。

    军中的士卒向来崇尚勇武的将领,公孙瓒对待属下虽然很严,甚至有些吹毛求疵,仍旧有很多人愿意追随,特别是闻名塞外的白马义从,让许多青壮年向往。

    四个月之后,刘虞聚集幽州五万大军,与张举的军队在昌平对峙,公孙瓒郝然在列,此次与乌桓还有张纯交战,主要还是靠公孙瓒,是故刘虞包括其麾下的官员对公孙瓒亦是恭恭敬敬。

    在广阳郡的这段日子里,是刘峰过的最潇洒的了,没事就带着卫芙上街逛逛,出没于各个大街小巷。

    而麾下的骑兵则在城外进行训练,刘峰只是定期派人送去吃的和穿的,这支队伍的名字就是“苍狼铁骑”,一千二百人,是从幽州各地征召的士兵,有着蒋煜赵云吕布等将领训练,以及孤狼出身的张直从旁协助,骑兵的训练强度可想而知。

    而附近郡县的贼巢劫匪之流成了骑兵的演练场,周围的治安为之一静,附近的百姓都知道广阳郡出现了一支神秘的队伍,专门剿灭贼寇,声望日隆。

    初始的时候,吕布每过一段时间还会去城内看看刘峰,可是城内的生活在吕布看来是枯燥无味的,所以当蒋煜再次提出进城的时候,吕布说什么也不再跟随。

    张直的训练手法让高顺赵云等新将领耳目一新,特别是解放军特有的骑兵训练方式。

    张纯造反,刘虞再次发布征军令,征集有志之士共抗反贼。

    闻听消息,刘峰带领六百骑兵加入,吕布蒋煜带领另外六百名骑兵加入。

    刘虞闻讯大喜,亲自迎接,在幽州,骑兵亦是稀有的存在,除了公孙瓒的白马义从,罕有人能组建出上千人的骑兵。

    果然如同传言中那样,刘虞待人和善,长的也是慈眉善目。

    第一眼,刘峰就对这个老者的印象不错,城中的百姓很响应刘虞的号召,积极入伍,所以刘虞能在短短几月时间内组建一支几万人的队伍。

    刘峰的身份在公孙瓒到达军中就暴露了,听闻刘峰在军中,汉军的士气更加的高昂,刘峰那是头顶名将光环的人物,虽然没有真切的见过,威名在那摆着呢。

    公孙瓒因为剿灭鲜卑有功,被封为降虏校尉,都亭侯,正处于志得意满之际。

    刘虞对刘峰礼遇有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想着刘峰能够适当的牵制一下公孙瓒,幽州军中鲜有武将敢于和公孙瓒当面叫板。

    五万人的队伍,仅粮草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军队容易组建,粮草却很难筹备,四个月之后,刘虞才带领大军慢吞吞的向昌平而去。

    昌平县的汉军守将见刘虞带领大军来到,长舒了一口气,张纯丘力居合兵十几万,兵临城下,看着都令人胆战心惊。

    接手昌平的防务,刘虞积极听取武将的建议,加固城墙,昌平只是小城,城墙不高,城内容下五万汉军亦有些困难。

    而张纯突然得到占领那么多的城池,也需要慢慢的消化,是故才有了刘虞慢条斯理抓城防的时间。

    期间,刘虞多次提议派遣使者到乌桓,意图让乌桓人罢兵。

    在刘虞的认知里,这次的叛乱罪魁祸首是张举等人,和乌桓人无关,丘力居率军造反也是被张举等人所迷惑,刘虞不断的派遣使者前往右北平,希望丘力居能够迷途知返。

    刘峰暗自摇头,刘虞是一个汉人,维护异族人却到了这种地步,难道乌桓人跟着起兵就不是造反了,对刘虞的印象大打折扣。

    刘峰的名声可谓是相当的不好,特别是洛阳蔡府那一番话语是在吹捧百姓贬低皇室,而刘虞身为皇室,按说对刘峰应该是怀有偏见的,没想到刘虞却对自己礼遇有加。

    张举张纯联合起来兵力约有二十万人,昌平的东西南三个城门被围了起来,北门却无兵把守,张举张纯能做到太守和中山相的位置,都不是泛泛之辈,围三缺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让城内的守军不战而逃。

    站在昌平城上,城外浩浩荡荡的叛军给人以强烈的压迫感,旌旗蔽日,士兵一眼望不到边,若不是北门未被围住,昌平倒像是陷入了敌人的汪洋大海。

    刘峰的身份被公布之后,在汉军中的话语权还是很高的。

    身处昌平,刘峰自然要设身处地的为昌平的安危考虑,进言道:“大人,叛军意图昭然若揭,请大人早做定夺。”这几日,刘虞看似在加固昌平城,实际上却是一直和麾下将领讨论如何说服乌桓人,加固城墙倒像是在安抚士兵的情绪。

    刘虞捋了捋胡须,颔首道:“刘将军之言有理,不知诸位有何良策?”言毕,刘虞将目光投向麾下的文官。

    刘峰不禁咋舌,试想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文官会提出什么好的建议,果然屋中的武将闻言面露不愉之色。

    屋内的文官武将泾渭分明,左侧文官,右边武将。

    见无人应答,魏攸越众行了一礼说道:“大人不必担忧,张举之流不过是临时组合起来的乌合之众,二十万人,不足为虑,我军五万胜之足矣,况且二十万人每日消耗的粮草不计其数,只要我军坚守昌平,不出旬日,叛军断粮,必然不战而溃。”

    刘虞闻言大喜道:“魏曹椽之言甚是,传令下去,加固城墙,各部将领各司其职。”

    刘峰再次劝道:“大人,不可,叛贼之流对百姓祸害颇深,若是仍由其围着昌平,唯恐周边的百姓会遭受战火之苦,而我军的粮草亦是不多,与叛军对峙下去,唯恐不妥。”

    “张举等叛贼所到之处如同秋风扫落叶,到处劫掠村庄,这样下去,最苦的就是百姓了,我大汉向来以仁政治国,岂能让百姓陷入战火而不顾。”

    刘虞目露沉思之色,刘峰的一番话正中他的软肋,在幽州,刘虞就是爱民如子的好模范,若是这件事传出去,对他的名声影响很不好,刘峰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

第275章 离开() 
田畴见此,拜道:“大人,刘将军之言虽然在理,但少部分百姓的死亡换来战斗的胜利还是值得的,若是出战为叛军所趁,遭受战火的百姓岂不是更多。”

    刘峰面露诧异之色,没想到刘虞麾下的文官还都不错,分析战情条条有理。

    见刘虞将目光转向自己,刘峰道:“魏大人还有田大人说的尽皆在理,不过我军只有五万人,而敌军有二十万,昌平城池低矮,我军无守城利器,城内百姓亦是不多。”

    “可以说是空城一座,死守一座空城没有太大的意义,况我军骑兵有八千余,未尝没有一战之力,望大人三思。”

    公孙瓒附和道:“刘将军之言甚是,小小叛军何足挂齿,待骑兵一至,定然狼狈而逃。”不少武将闻言,纷纷附和。

    见公孙瓒赞同刘峰的说法,刘虞眉头微皱。

    魏攸道:“出城交战,敌军的人数优势将会变的更大,对我军将会更加不利。”

    公孙瓒微怒道:“若是出城交战,白马义从愿为前部。”

    刘峰笑道:“魏大人理解错我的意思了,用骑兵和叛军周旋,而我军则退守到蓟城防守,蓟城城墙高大,敌军很难攻破。”

    刘虞闻言,脸色当即拉了下来,怒道:“一派胡言,叛贼犯上作乱,我等食君之禄,岂可不战而逃,我决意誓守昌平,城在人在,城破人亡,请勿复言,至于出城交战之事,交予公孙将军处理。”

    刘虞的慷慨陈词,使得幽州的文武官员有些激动,刘峰退守蓟城的说法在他们看来无比可,齐声拜道:“大人英明!”连方才赞同刘峰出城交战的公孙瓒亦在其列,看来刘峰的思想很难为汉朝的官员所接受。

    一城一池的得失并不能代表什么,保留军队的实力才是上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