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放啸大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走停停,一路向西,天气一日冷甚一日。风沙漠漠,戈壁茫茫,驼铃声声,碧水沉沉。日月星辰交替间,不觉已进入伊利大草原,赤谷城,在望。

    “乌孙国,大昆弥治赤谷城,去长安八千九百里。户十二万,口六十三万,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东至都护治所千七百二十一里,西至康居蕃内地五千里。地莽平。多雨,寒。山多松。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与匈奴同俗。东与匈奴、西北与康居、西与大宛、南与城郭诸国相接……”

    以上是后世汉书的记载,记载的时间与此时相去不远,所以张放一行出现在乌孙境内时,所看到的景象与书中记载差不多。

    张放一行来到赤谷城,是十月初的事。这不到二千里的路,走了两个多月,也实在够慢的了。没法子,这不是行军,而是迁徙,队伍里老弱占一半,两个月赶到赤谷城,已经算很好了。

    乌孙大昆弥已经得到消息,早早派出大臣出迎百里。

    张放在与乌孙迎候使取得联系后,就地扎营、立帐,等乌孙人前来迎拜——这不是张放想摆谱,而是大国威仪,非得如此不可。

    半日之后,乌孙人来了。

    虽然乌孙王没到场,但他派出的这位迎接大臣,也是够份量——乌孙相大禄,安国。

    相大禄,是乌孙昆弥以下第一大臣。“相”是中原丞相的意思,“大禄”是“相”的乌孙语音,故并称“相大禄”。这相大禄位高权重,不但掌管行政,而且有兵权,职权相当于汉朝的丞相与太尉合体。

    目下乌孙相大禄安国,同时也是大昆弥的岳丈。年不过五旬,戴着镶满宝石的圆帽,面色红润,胡须灰黑,耳坠金环,身形胖大,见人就笑,笑声很爽朗。

    一到帐外,见到张放,安国掩饰不住惊讶。好在他还算是见过世面,旋即正容整衣,以本国最高礼节,脱帽跣足,垂首躬身而入,并再三拜礼。

    张放昂然而受,因为此刻他不是一个普通的中原贵客,而是代表汉家天子亲临的汉使。

    跟随安国同来的,还有乌孙左大将、两位翕侯,以及五百多护卫骑兵。他们还带了来大昆弥的赠礼,当然也少不了牛羊马匹及粮草。

    张放也将天子赐礼还赠。刘骜给乌孙大昆弥的赐礼还是蛮贵重的,有虎形玉壁一对,蜀锦二十匹,精制刀剑十口,弓矢一副,玉带一围,紫云衫五领。这些东西虽然不多,但规格很高,至少不比给匈奴单于的贺礼差。

    汉朝一向重视与这个西域大国的关系,更不要说,汉家天子与乌孙昆弥,还是亲戚关系,两国乃“甥舅之国”。

    双方互相致意,并表达对彼此国君的敬意之后,这才涉及正题,安国询问汉使来意。

    张放道:“欲留七百汉民及近百汉军于赤谷城,请大昆弥拂照,一应用度,自由放出,只请贵国提供住所避寒即可。”

    安国显得很惊讶:“那汉使何往?”

    张放向西边莽莽群山一瞥,悠然道:“我还要赶路,前往摘星城。”

    “摘星城?!”

    从安国及左大将、翕侯等人的惊讶表情看,他们是知道摘星城的。

    张放心头一动,忍住马上打听的冲动,决定等进赤谷城参加大昆弥的宫宴时,再私下打听为好。

    “没错,就是摘星城。”张放再次重复,语气坚定。

    尽管已进入十月初冬,时有飘雪,但伊利草原仍然可通行。此时继续西行,的确有一定的风险,但张放若就此裹足不前,他就要在赤谷城呆到明年三月甚至四月,整整半年就废掉了。

    半年,呆在赤谷城就是废,但呆在摘星城,能干出多少事啊!

    因此,张放考虑再三,决定冒险上路。不就是三千里吗,一人三马,轻装简行,一个月内,老子要在摘星城楼顶观星!(。)

第三百零五章 【踏 膝】() 
长长的车马队伍,慢慢行进在结满白霜的离离草原上。凛冽寒风,令人将皮袄裹得更紧,皮帽、护耳、面巾全上阵,浑身上下只露出一双眼睛。一眼看过去,几乎人人都一样,认不出谁是谁。

    这时候,最舒适的莫过于乘坐马车了,虽然难免颠簸,但比起承受肆虐的寒风,实在好太多。

    厚厚的车窗帘拉开,探出一张精致的脸蛋,香腮泛着几分烘烤的潮红。刚吸了一口寒气,车窗边人影一闪,一个骑士傍窗而行,拉下面罩,脸出一张毫不逊色的俊朗面容。

    “啊!是家主。”昭君慌忙顿首致意。

    张放微笑道:“车里暖和,为何要开窗,想透透气么?”

    昭君轻声道:“婢子想看看赤谷城什么样。”

    昭君将与所有汉民一起,被留在赤谷城。对于这座将要带走她半年青春岁月的塞外古城,心存好奇,意欲先睹为快,这心情,张放也是能理解的。

    张放一勒战马,向侧旁驰出数步,不再遮断昭君的视线,长鞭向北一指:“喏,那不就是。”

    昭君瞪大美目,平缓广阔的草原上,一座雄伟的山城,映入眼帘。

    冬日淡淡的阳光照在红色的山谷,深蓝色的天空下,那金色的雄伟城堡在夕阳下傲然挺立在一片红色沙石山谷之中,仿佛融为一体。依稀能看到,几条如蛇阶梯依山势而建,蜿蜒而上,交汇于山巅。而那山顶那城堡尖,呈少见的纯白色,远远望去,似是天山雪莲,飘落其上。

    “赤谷城,就是红色山谷之城。”张放鞭梢遥点,“那最顶的白色尖儿,就是乌孙王宫。”

    昭君出神望了半晌,轻声问道:“昭君听到一个传说,这是当年乌孙昆弥猎骄靡为迎娶细君公主而建的城池,是这样么?”

    张放含笑:“既是传说,你就当传说来听吧。”

    一国之都,功能只有一个——保卫君臣国民,防御外敌入侵,怎可能是为了迎娶一个公主而建?就算是中原皇帝,要讨某个妃子欢心,也不过就建个宫室高台,没见谁建个城池。更何况,当年的细君公主嫁到乌孙之后,只是个右阏氏,地位尚在左阏氏匈奴居次(公主)之下。迎汉公主要修一个城堡,那迎匈奴居次是不是得建个“小龙城”?

    事实上,赤谷城是公元前161年左右建成的,而当时细君公主还没出生呢,八杆子打不着……

    长长的队伍,终于来到城堡下。而乌孙大昆弥雌栗靡,也终于现身,亲自出城迎接。为了表达对汉使的敬意,雌栗靡启动了西域拜迎的最高礼节“踏膝”。

    所谓“踏膝”,即两排人相对跪坐,由贵客踏其膝前行——作用类似后世的迎宾红地毯。今次雌栗靡为张放这位汉使准备的“红地毯”,就是其国之民一百零八人。

    这种以人为毯的礼节,在西域很盛行。据说当年的匈奴僮仆都尉,凡入诸邦城,必踏膝。有时候,踏的还是各邦国贵人的膝。

    安国的脱帽跣足,是拜会的最高礼节,而“踏膝”,则是最高迎候礼。当年张放曾对陈汤说过,终有一日,他要踏着西域诸君的膝盖走进诸国城邦,指的就是这个。今日虽然踏的只是乌孙国民之膝,他日焉知不能踏其王膝?

    张放甩镫下马,掀帽解麾,持节而行,从容踏上两排伏跪于地的乌孙国民之膝,一步一步,稳稳向前。

    身后汉军士兵与汉民的目光,默默追随那随风舞动的洁白旄节,以及那个挺拔而坚定的身影。

    五十四步踏完,在张放靴底落地的一瞬,先是两个宫廷仆人打扮的乌孙男仆,执草叶为张放弹灰扫尘。随后,是几个乌孙少女怀抱白色广口罐,兰花指沾阳春水,向张放身上弹洒。

    有几滴弹到张放脸上,嗯,并不凉,温温的,居然是温热的水,还带着淡淡芬芳。张放含笑致意,把几个乌孙少女看得脸红耳热,心如鹿撞。之后又围上来一群乌孙少女,为张放披上一件白色裘麾。之后才一齐退下。

    完成一系列洁净仪式之后,望着焕然一新的少年汉使,乌孙大昆弥雌栗靡哈哈大笑,张开双臂,无比热忱地迎将上来。

    张放也伸出双臂,与雌栗靡把臂言欢。

    雌栗靡张口第一句就是:“久闻枭单于首级之‘青铜天将’大名,今日有幸相见,我雌栗靡今后在部族帐议时,终于可以接得上话了。哈哈哈!”

    张放之所以能得到如此礼遇,不仅仅因为他的汉使身份——不是每个汉使,都能有如此高规格礼遇的。半甲子以来,能得乌孙大昆弥如此相待的汉使,只有长罗侯常惠、冯夫人冯嫽。张放,是第三个。原因就在于,他四年前击杀郅支单于之举。

    汉匈争西域百余年来,何曾听说过有汉将斩单于之事?张放单凭这个战绩,就足以震动西域诸国,令雌栗靡以“踏膝”之礼相待。

    张放细细打量这位乌孙国君,大约四十上下,身量颇高,体形中等。他戴着镶金丝卷毛边毡帽,须发黑亮,五官深邃,眼珠子是淡褐色。更偏向于中亚人,汉人特征不明显。

    汉人特征?正是。张放出使之前,包括这一路上已做足功课,对雌栗靡,准确的说,对乌孙王族世系已有充分了解。这雌栗靡,还是真汉朝天子的外甥,他的曾祖母,正是汉朝公主——解忧公主,刘解忧。

    乌孙大小昆弥分裂后,首任大昆弥,就是解忧公主与翁归靡所生长子元贵靡。元贵靡即位一年后病卒,继位者为元贵靡之子星靡,这位星靡也跟他老子一样短命,同年病卒。于是,其子雌栗靡继位。

    这么一算,雌栗靡正是解忧公主的曾孙。而这位大昆弥,也总算结束了大昆弥世系的短命史,自前51登位,迄今已整整二十年。如果历史不曾改变,他的王运,还将持继二十年。

    只是,摘星城畔,卧榻之旁。他的王运,以及乌孙国运,还能如此这般长久么?(。)

第三百零六章 【侧 夫 人】() 
赤谷城堡做为一座依山而建的绝域,整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