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丝路龙船-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烦意燥之中,忽必烈回到后宫时径直走进了宫内一处偏僻的宫殿。跨进殿门之后,看着面前正带着一脸惶恐之色不安的在自己面前跪地请安的妇人,想起自己的烦心事和眼前妇人的身份,忽必烈心里的暴虐情绪忽然暴发起来。

    一把将面前柔弱的妇人从地上拉起,粗暴的将她身上的宫纱撕成碎片。然后,在诸多宫女太监的面前,不顾身前妇人不住的哀求和低泣,忽必烈褪去身上的皇袍,将自己日渐肥胖的身躯毫无怜惜之意的压在了妇人雪白的胴体上……

    一番粗暴的发泄过后,看着自己在面前妇人胸前和雪臀上留下的诸多青紫印痕,忽必烈这才心满意足的在身边太监和宫女的服侍下穿好衣物,径直离去,只留下那位柔弱妇人无助的哀泣之声在空空的宫殿内回荡。

    这位被幽禁在大元朝皇宫内的妇人,正是昔日宋度宗的正宫皇后,德估皇帝的生母全太后。

    在携子出临安城投降蒙古人之后,年仅二十三岁的全太后因为仍然青春靓丽的容颜和身材,以及尊贵的身份,成为了忽必烈炫耀战功的摆设和一件私人玩物。

    做为大元朝的创立者,忽必烈不仅继承了先祖铁木真深沉伟略、用兵如神的能力,还将铁木真昔日最低劣的一个嗜好也同样完整的学了过来:战胜敌人,灭其国,夺取其所有,骑其骏马,纳其美貌之妻妾。

    回到皇宫雄伟的太极殿后,忽必烈已经重新恢复了威严庄重的帝王风范。

    只是在心里回味着方才肆意蹂躏昔日的大宋皇后、皇太后的那番快意时,忽必烈却心中一动,想到了一个不用花费什么力气,却能给琼州的大宋朝廷造成极大打击的手段。

    汉人重礼、重名,那么宋人那位已经归顺大元朝的德佑皇帝和全太后的身份岂不正是一个可以很好利用一番的手段吗?按照汉人的传统,全太后这位度宗皇帝的正宫皇后,在名义上可还是如今宋人那位景炎皇帝的嫡母。

    如今已经六岁的宋人小皇帝,降元之后被封为瀛国公,全太后却一直没有什么明确的封号。当初忽必烈只是不想在中原汉人面前显的过于残暴好色,这才没有公开宣布将全太后收入自己的后宫。可是如今在宋人余孽似有死灰复燃之势的时候,如果借着给全太后一个后宫封号的名头,不是正好可以让琼州的宋人朝廷声名扫地吗?

    (本章完)

第129章 论功() 
大宋景炎二年的九月初一,文天祥挟着第二次湛江大捷的赫赫声威,率领大军班师还朝。

    是役,文天祥再次击退了大元朝广南行省平章政事察不忽木的大军,又一次从元军手中招降了二万七千余青壮流民。

    虽然新设的天子六军皆有不同程度的伤亡损失,可是经过在真刀真枪的战场上较量过后,文天祥心中欣喜的确认了一件事:经过兵制改革和严格的练兵之后,如今大宋步卒在军心士气、兵甲装备和战力等各个层面,都已经不输于甚至是超过元军的精锐步卒了。

    不过同样是在亲眼目睹了蒙古骑兵在战场上惊人的冲击力、破坏力之后,文天祥和军中诸将也清楚的认识到了自身与蒙古骑兵的差距。

    如果不是因为刘正华年轻气盛,追着蒙古万户迪力热穷追猛打,致使蒙古骑兵在主将受困的情况下只能被牵着鼻子走,根本没有发挥出蒙古人骑射、缠斗的优势,只怕这次仓促之中出城迎敌的大宋诸军就要蒙受巨大的损失和失败了。

    战后,文天祥细思起来也是心中一阵后怕不已。可在后怕之余,身为总领军政的大宋西府枢密院正使,文天祥却同样有种难以自抑的自豪和骄傲之情在心底滋生。

    经验的欠缺,临阵指挥的失误,都不能掩盖大宋诸军在此战中所展现出来的勇气和斗志。

    年轻的刘正华锐意进取英气勃勃,彭震龙一往无前悍勇无双,萧敬夫的沉稳果决,苏刘义的坚韧顽强,巩信、石义坚的谨慎干练,这些统军大将们不仅撑起了新军的脊梁,更为大宋来日北伐中原,带来了信心和希望。

    在满心感慨激动之中,文天祥正式向朝廷上表,请太后和天子犒赏三军有功将士。

    大军凯旋归来,太后和天子自然也是高兴万分的,对文天祥所提奏请无不应允。有陆秀夫这位善于治事的当朝丞相主持,朝廷早已在琼州备好了充足的酒肉钱粮,让得胜还朝的诸军将士们在琼山县外的军营内好生享受了几天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痛快日子。

    朝野欢腾之际,一件战前枢相曾许下的承诺,却在暗中牵动着所有将士的心。

    大军出征之前,文天祥就曾有过以战场上的表现来代替诸军大比的话,为了激励众将,还特地向朝廷要来了一个子爵的爵位,而且告诉众将,天子会为战功第一者亲自授勋。如今三军犒赏已毕,事关自家主将名位,六军诸将和所有的将士们都在心里期待着最后的结果。

    文人好名,武夫其实同样也不例外,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文人更重视声名。毕竟文人还要讲究所谓的谦谦君子之风,而武人却总是习惯了争强斗狠。否则也不会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了。

    这看似简单的论功行赏,因为事涉几位新军指挥使名头的高下,却让文天祥很是头痛。

    若只论战绩而言,龙骧左卫指挥使刘正华切断蒙古骑兵主力与主将的联系,并率先围攻迪力热牵动了整个战场形势发生转折,最后又亲手将蒙古万户迪力热刺于马下,毫无疑问可称是战功第一。

    刘正华的战功诸将心中其实也都明白,若真如此上报朝廷,明面上大家也都说不出什么异议来。可想到刘正华的资历和先前就在军中流传的那些闲话,文天祥却有些犹豫不决。

    以十八岁的年纪出任统率一军的指挥使高位,本就已经让军中原来禁军诸将和太傅麾下的旧将心生不满了。若不是后来因为姐姐成了天子嫔妃,刘正华有了皇亲国戚这层身份让军中诸将不好再争,只怕刘正华还真没那么容易出任龙骧左卫指挥使一职。

    及至刘正华赴任,天子为了支持自己的小舅子,又从御龙直侍卫中,将最有谋略的朱同和武艺最高强的杨冬两个统兵官送至龙骧左卫军中出任副使和都虞候,并挑选二十名精锐侍卫充任龙骧左卫军中的各级提辖和都统。就连当初好不容易才从泉州得来的波斯战马,也毫不心疼的给刘正华送去了一百多匹。要知道除了给诸军指挥使各赏赐了一匹做为坐骑之外,少年天子对这些波斯战马可是当成宝贝一般捂在御龙直手中不肯示人的。

    在天子的大力支持下,加上刘正华自己身先士卒不辞辛劳的与军士们同甘共苦一同操练,龙骧左卫军卒的战力确实是发生了飞跃一般的进步。

    刘正华主持龙骧左卫兵马操练时的认真和辛苦,常常深入诸军巡查的文天祥也是知之甚详的。

    只是天子的鼎力支持,免不了会让其他诸军的将士们有些眼红。而那些早先就曾在暗中用流言贬损刘正华的军将们,自然也借着这些由头,在暗中闲话说的更理直气壮了。

    因为年轻资历浅,再加上众多的流言,以及刘正华如今实打实的外戚身份,若是文天祥真将此次军功第一据实算在刘正华头上,只怕军中的流言就要传的更加离谱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为了保护年轻的刘正华不被军中将领们排挤,也为了避免诸军因为此事生隙。在与陆秀夫商议过后,文天祥最后还是将军功第一算在了最先出城阻击元军的龙骧右卫指挥使苏刘义头上。

    原本就一直追随文天祥的彭震龙、萧敬夫两人那里倒无须担心,巩信、石义坚两人又都是谨慎内敛的性子,而且太平岭也确实不是主战场,两人想来也不会计较什么。可真正军功最大的刘正华如何去安抚,却让文天祥有些犯了难。

    让文天祥睁眼说瞎话,硬把龙骧左卫军功第一说成第二,文天祥还真说不出口。若是私下里解释自己的良苦用心,文天祥又与刘正华并不熟悉,还真有点担心这位年轻气盛的指挥使不买自己的帐。

    如果刘正华仗着皇亲国戚的身份闹将起来,朝廷和枢密院总不能昧着良心不认龙骧左卫的军功,那到时候文天祥的脸上可就难堪了。

    最后,还是陆秀夫出了个主意,既然刘正华如今是名正言顺的皇族外戚,那安抚解劝刘正华的事何不交给皇帝去呢?

    (本章完)

第130章 期许() 
琼台行宫临敬殿后的一处花圃旁,一位内穿淡黄长裙,外披月白宫纱的窈窕少女正在独自欣赏面前一株仍在盛放的桂花。闻着飘散在空中的花香,刘正芬不由顺口吟唱起了易安居士李清照赞颂桂花的一首小词。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寇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呵呵,想不到刘婕妤还是位才女啊。”轻柔婉转的少女吟唱刚刚停住,一个突兀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把刘正芬吓了一跳。

    回身望去,却发现竟然是天子不知何时亲自到自己居住的临敬殿里来了。

    自进宫之后,刘正芬每天都按着规矩对太后晨昏定省,闲时也常陪着太后做些刺绣女红,为太后读些诗书解闷。因为太后性情温婉和善,时间长了婆媳之间已经越来越亲近。只是因为天子年纪尚小,太后又不准备让赵昰过早的接触男女之事,身为天子嫔妃,刘正芬反而从没和赵昰单独相处过。

    十二岁的赵昰因为常年习练武艺,兼之自幼锦衣玉食营养充沛,如今身材体量已经和普通男子无异了。再加上俊朗的相貌和沉稳的气度,刘正芬其实心里对自己的归宿还是并无抵触的。

    不知赵昰为何突然跑到自己居处来,想到两人之间的关系,看着眼前已经比自己高出半头的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