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丝路龙船-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为闽地四大家族里胡家的子弟,胡林汕也不得不考虑着家族的利益。朝廷南迁琼州的计划早就已经送到了右相文天祥手中,可是与别人不同,得知朝廷计划后,文天祥不仅没有加紧搜集物资组织愿意南迁的军民一道南下,反而是聚集兵马大举反攻赣州。这也让胡家族中长辈更是心中忐忑不安,不断的让胡林汕弄清右相的真实意图,也好让家族长辈们能依此做出最后的决断。

    经营着闽地最大铁器生意的胡家,如今实际上已经是整个大宋治下最大的铁器和兵甲制造商。文天祥能在漳州迅速的率军反攻赣州并取得不俗的战果,除了从各府各县汇集而来的数万大军,胡家倾力供应的盔甲兵器也是功不可没的。

    现在泉州落入元军手中,胡家也到了必须做出决断的时候了。如果决定跟随朝廷南迁,那么胡家马上就应该开始组织车队和沿途护卫的家奴私兵,先行带着家中主事的长辈们和贵重财物立即南下。否则等元军兵临城下时,像胡家这么大的家族一时三刻那里能尽数从漳州撤离。

    若是不走,那就等同于是背叛朝廷背叛大宋了。世代都生活在大宋朝廷的治下为臣,家国观念和祖宗教诲,大宋立国三百多年来胡家上下几十代人都曾蒙受过朝廷的恩典,这也让胡家族中的长辈们实在是下不了留在漳州投靠蒙古人的决心。

    原本胡家上下都做好了马上动身南迁的准备了,可是偏偏如今在漳州一带主持大局的朝廷右相文天祥,率领大军向赣州的元军主动发起了攻势,而且还让胡家在漳州全力生产兵器盔甲来支援他在赣州的战事。

    为朝廷无偿捐献兵甲虽然让人肉痛,国家危难之际胡家上下倒也都能理解,可是如今泉州沦陷的消息一出,顿时就让胡家族中长辈们再也坐不住了。

    几番争吵过后,身为胡家子弟如今又是漳州知府的胡林汕被家族中几位长辈吵的头脑发胀,最后也只得应下了向右相请命让胡家尽快南下的任务。

    出了胡家大院,胡林汕想到右相远在赣州一时之间难以得见,无奈之下也只好回到漳州府衙,一来可以躲过家中长辈的追问清静片刻,二来他也放心不下年少的皇帝。

    回到府衙内,走进书房,听到皇上正和身边两位年轻的将领谈论着右相赣州大捷的事。见胡林汕进来,赵昰笑着让他也坐下发表些看法。

    胡林汕与赵昰和江国栋、刘正华都不熟悉,当下也只是笑着说自己只是文官,对军事上并无什么太好的见解。

    见胡林汕不肯多说,赵昰也不勉强,让江国栋和刘正华两人接着方才的话题继续议论了起来。等胡林汕安坐一会之后,却意外的发现,不论是少年皇帝还是两位年轻的将军,居然都对右相的赣州大捷有着很大的担忧和不安。

    按捺不住心中的疑问,胡林汕开口向江国栋问道:“江指挥使如此不看好右相大人在赣州的局势,却是为什么?”

    江国栋看了他一眼,想起入城时曾被这位知府无意中逼迫过甚,鼻子里哼了一声并不理睬胡林汕。

    倒是刘正华毕竟年少,没那么大的脾气,接过胡林汕的问话回答道:“右相赣州大捷看似风光,赣州八县恢复过半,可是只要赣州府城仍在元军手中,朝廷不能恢复在赣州的治理,那些府县拿回来又有何用。如今元贼势大,赣州后方各城都在元贼手中,不论是粮草还是援军都可以源源不断的送至赣州,若是右相不尽快回师,只怕就要招来元军的围追堵截了。而且如今朝廷尚未安顿,不论是粮草还是弓箭、兵甲都无法支持右相继续围攻赣州。”

    听完刘正华从军事角度的分析,胡林汕原本就不安的心情就更沉重了,当下忍不住长叹道:“刘小将军所言甚是,本官当初也曾力劝右相,奈何文大人太过固执,下官也拦不住啊。”

    一番畅谈下来,胡林汕在皇上面前也不再拘谨,不仅将漳州如今的情况向赵昰做了禀报,就连胡家如今进退两难的情况也顺口说了出来。

    听到胡林汕说起自己的家族闽南胡家,顿时引起了赵昰的兴趣,连连追问胡家经营的铁器工坊有多大规模,工匠有多少,能打造什么东西,胡家是否愿意南迁等。年少的皇上对胡家如此重视,倒是让胡林汕有些意外,当下也尽量将自家的情形详细的为赵昰解说清楚。

    等胡林汕说完胡家在铁器制造方面的能力和规模后,赵昰已经清楚的知道胡家对于朝廷的重要性,忍不住皱着眉头问道:“右相为何不令你们胡家先行南迁呢?让你们胡家继续赶制兵器盔甲,右相这是准备和元贼死战到底吗?”

    听了皇上的疑惑,胡林汕却无法回答,只能是沉默不语。正在这时,却听到赵昰果断的开口说道:“你回去通知胡家族长和家中主事的长辈,让他们立刻准备,马上开始南迁先赶往番禺城。”

    因为几位辅政大臣都不在身边,没了束缚之后,赵昰总算是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了。虽然知道皇上离亲政尚早,可是天子当面下令,而且又是对他的家族安全极为有利的事情,胡林汕在心里斟酌了一番后就躬身领命了。

    不管天子有没有开始亲政,可皇帝就是皇帝,在特殊的时间和环境里,赵昰的命令还是开始对朝廷官员起作用了。

    当晚胡家就开始连夜忙碌起来,而胡林汕也在和赵昰禀报商议之后,召集漳州城内外的仕绅百姓通告了即将南迁的计划。

    漳州百姓军民和闽南胡家的南迁事宜,赵昰让胡林汕全权处置,而他则只能焦急的等待着右相文天祥的消息了。在赵昰让胡林汕派人送给文天祥的书信中,赵昰其实就写了一句话:朕在漳州等丞相,事急、速归!

    (本章完)

第42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十)() 
漳州城内诸多愿意随朝廷一道南迁的仕绅百姓们和胡家的庞大车队,在得到胡林汕的知会后第一时间就开始向番禺城出发了。朝廷暗弱连连败退,而元军不仅气势汹汹,还动辄就有屠城的残暴举动,让这些仕绅百姓们如何会不怕呢。

    为了确保安全,胡家组织了近千家丁护院随行护送,可是这对于数万人的南下队伍来说实在是太过单薄。胡林汕在请示了赵昰后,将漳州城内的五千守军调派了一半由温赫达的副手率领,随行护送南迁的队伍。

    漳州城一下子空荡起来,胡林汕和漳州守将温赫达都是处在时刻担心泉州元军会南下的焦虑之中。就连江国栋和刘正华也都有些坐立不安,每天不停的分派御龙直侍卫侦骑四出,到漳州城外打探情况时刻警戒元军动向,毕竟泉州到漳州快马疾驰用不了两天就能赶到了啊。

    三月十六日午时,从赣州回师的文天祥终于带领大军回到了漳州,总算是让时刻担心皇上安全的御龙直将士们和胡林汕等人放下了悬着的心。

    五万从漳州出征赣州的大军,归来时还剩下四万出头,不过打了胜仗之后军队的士气还是很高的,尤其是在右相大人宣布皇上亲临漳州欲对有功将士们进行嘉奖和封赏,这也让这支从四面八方来投的义军中拼凑而成的大军此时更显得盔甲齐整、军容肃穆。

    当赵昰站在城头高处看下来时,明显能感觉到文天祥麾下这四万大军无论是从装备还是临阵经验都比朝廷刚招募的数万新军强上许多。

    等胡林汕带领着漳州府衙的官吏和差役们有条不紊的将大军安排到城内军营休整后,文天祥带着身边的幕僚和军中将领们赶到了赵昰暂时安身的漳州府衙内。

    高踞府衙大堂上的赵昰,先是看到黑压压一片几十个文臣武将们井然有序的进入大堂然后一言不发安静的分列左右,随后一身儒衫身材高大的文天祥在两位同样做儒生打扮的中年人陪伴下,步履从容的迈进大堂。

    等文天祥走到最前方停步后,只是在福州登基时与右相文天祥接触过几次的赵昰几乎认不出来眼前的人了。一年不到的时间里,这位昔年以丰姿美仪著称,以状元之才转而统率军马征战不休的朝廷右相,如今竟然变的面色青黑、鬓发斑白。

    甫一见面,什么都不用说,赵昰从右相的面容上已经可以推测出这位忠心耽耽的辅政大臣,在这一年中到底花费了多少心血,遭受了多少的挫折和磨难。

    “臣右丞相、观文殿大学士文天祥,参见皇上!”随着文天祥率先跪伏于地以大礼参拜,堂下文武官员也紧接着跪地参拜,一时间,漳州府衙大堂内到处都回荡着群臣宏亮的声音。

    大宋皇室历来优容臣属,若非是重大仪典或是封赏谢恩、请罪等大事,臣子们是很少向天子行跪拜大礼的。赵昰如今并未亲政,此地又非朝廷中枢,原本只需行躬身长揖的晋见之礼即可。而此时文天祥之所以行叩拜大礼,显然是有意为少年天子彰势并借此向赵昰表达自己的忠心和对朝廷的尊重。

    看着眼前这位历经沧桑磨难却坚韧、忠贞依然的朝廷肱骨之臣,赵昰起身从堂上快步走到右相身边,扶着文天祥的手臂轻声说道:“右相不必拘礼,国事繁杂咱们一切从简就是了。只是想不到分别不过年余,右相竟然操劳至此,朕实是心中难安。”

    听到天子的感慨之言,文天祥笑着谢恩后,转身将身后的堂下文武们向天子逐一做了引见。

    文天祥先是手指着左手边武将中最前面之人对赵昰说道:“皇上,这是臣麾最为倚重的大将,江西招讨使巩信,如今为臣统领中军。”等文天祥说完,巩信快步上前,语气铿锵的向天子行礼参拜。

    随后分统诸军的麻士龙、张贵、彭震龙、萧敬夫、萧焘夫等诸位大将皆盔甲明亮神情肃穆的逐一上前向赵昰自报军职并行礼参见。

    等武将们晋见完毕,文天祥又指着右手边的文臣们向赵昰逐一介绍。江西安抚副使邹洬;秘阁修撰、领广东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