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丝路龙船-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傅病重昏迷之际,显然是无法顾及到他,枢相带着病重的太傅和朝中官员离开番禺城时也把这位扔在牢中的替罪羊忘了个一干二净。

    等右相文天祥抵达番禺城后查明情况,将方兴放出牢房后,这位不久前还身居指挥使高位战功显赫的军中大将,却成了一个无人理睬的弃卒。军中同伴早已经赶赴琼州,枢相带着病重的太傅离开了,左相也不闻踪迹,从番禺城的牢房中出来后,方兴发现自己竟是想找个熟人传句话都做不到。

    文天祥倒是对方兴有些印象,可是方兴毕竟是太傅麾下的重要将领,没有太傅的明确指令,文天祥也不好冒然重新启用方兴,不管对于文臣还是武将来说,“改换门庭”可不是一件小事。

    适逢大战番禺城被大军严密的封闭了起来,方兴就这样被困在了番禺城中,无奈的和那些从牢中放出来的囚犯们一道,送进了厢军中做起了临时苦力。

    每天不是搬运粮草送到军中,就是到将作坊内搬运铁矿石、运送军械。半个月下来,虽然沉默寡言,可是壮硕的身材远超常人的力量,再加上昔年统率千军万马时所养成的那股子沉稳威严的气度,仍然让方兴在厢军中如鹤立鸡群一般。

    底层军卒们本来就习惯于按地域或是亲族关系划分成一个个小群体,彼此之间也常因为一些小事而争强斗狠打架斗殴。只要不太过火,军中将领们一般也都不会过问,反而认为这样能让麾下兵卒们保持一股子狠劲。所以,和方兴一道从番禺城牢房中放出来的囚犯们就自然的成为了番禺城厢军们欺负的对象。

    被地方厢军们欺负惨了的囚犯们最后也本能的聚集在看起来武力强悍的方兴身边形成了一个小团体。最后当方兴对厢军们的行为看不过眼,亲自出手教训了几个厢军中的刺头之后,意外的竟然让那些厢军兵卒们也都拜服在了方兴的身边。

    半个月下来,成为了厢军底层兵卒中有名的兵头之后,对方兴的身份一无所知的厢军兵马钤辖也顺势将方兴提拔为了一名厢军都头。只不过在那位自以为方兴会因此对自己感恩戴德投入自己门下时,方兴却对他一点兴趣都欠奉,连登门谢恩都懒得去。

    方兴这般看似混不吝的江湖作派,让江湖习气极重的厢军底层兵卒们极为佩服,厢军中众多的地头蛇、小混混和泼皮无赖出身的刺头们都纷纷前来方兴这里拜码头认大哥。一时间,方兴迅速成为了厢军兵士中的风云人物,和厢军将领们眼中的最大刺头。

    方兴在厢军中无奈的混着日子,却浑然不知有人在暗中一直悄悄的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自抵达番禺城之后,赵昰就已经从文天祥口中得知了方兴的遭遇,只是在赵昰向文天祥请求重新将方兴恢复军职重新重用时,却被文天祥拒绝了。想明白了文天祥和太傅之间的地位和微妙关系,赵昰也知道方兴是不可能在文天祥军中受到重用了。

    文天祥将方兴闲置在厢军中,本意是等到番禺之战结束后,等南下琼州后由太傅重新安排方兴的军职。不过赵昰在多方思量之后,心中却有了另外一个想法。

    在离亲政尚早自己手中无法直接掌握到权力的时候,赵昰对自己获取信息的渠道一直万分苦恼。除了陪在文天祥身边时,能从右相口中得知一些朝廷内部相互通传的消息外,赵昰竟然再没有一个可靠的消息来源了。这对于胸怀大志,不甘心困守朝中的赵昰来说是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

    眼看着朝廷重臣们对于消息情报都不重视,赵昰多次建议之后,向来信奉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之道的文天祥也依然对用间这等阴私手段不感兴趣,无奈之下赵昰也只好凭自己的努力来为朝廷在广南东路提前设立一个谍报网。

    等这次番禺之战过后,一旦朝廷中枢和大军平安的迁至琼州,整个广南东路必然会迅速被大元朝占领,到那时如果能有一个谍报网将元军在广南东路的动向及时搜集回报到琼州,那么大宋朝廷在琼州才能更安全的做出妥善的应对。

    因为这个原因,在得知方兴被撤去军职发配到广南东路的厢军中后,赵昰并没有马上将这位因为自己而背了黑锅的将领从厢军中解放出来,反而是吩咐江国栋派御龙直侍卫们每天都换上普通的军中号衣到厢军中观察方兴在厢军中的举动。

    得知方兴在厢军中迅速出头,成为了众多厢军底层军卒们信服的大哥时,赵昰也对自己的计划有了更大的信心。想要在广南东路预设暗子,这些广南东路的厢军们无疑都是极好的探子。本地出身,熟悉当地乡土人情,只要方兴能笼络驾驭住这些人,即便日后元军占领广南东路,各种消息也依然可以源源不断的传回琼州。

    当方兴在厢军营中被御龙直侍卫们请到了赵昰身边时,赵昰安坐在书案前,正一笔一划认真的抄写着孙子兵法中的用间篇。

    “间者兵之要,三军之所恃。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现在就要看方兴本人是否愿意接受这样一个默默无闻而又危险重重的任务了。

    (本章完)

第69章 坦诚相待() 
得到皇帝召见,方兴其实是很高兴的,以为少年天子终于记起了自己蒙受的委屈,准备将自己从人员混杂的厢军中解脱出来。可是等见到了皇帝之后,听着皇上身边的御龙直指挥使江国栋委婉的将赵昰的想法转达给他之后,方兴被这突然出现的转折惊呆了。

    原本是一位征战沙场的统军大将,可是皇帝却突发奇想的让自己潜伏在广南东路为朝廷组织起一张秘密的地下情报网,巨大的落差让方兴张口就回绝了江国栋代表天子提出的建议。

    方兴回绝了江国栋的提议,两人之间陷入一片无言的尴尬局面时,一直坐在书案前提笔而书的赵昰终于将孙子十三篇中的用间篇抄录完毕。

    两手将抄录好的宣纸提起,轻轻的吹干了墨迹,赵昰微笑着起身将手中的宣纸递到了方兴的面前。恭敬的接过赵昰递过来的宣纸,方兴仔细看了一遍后虽然明白少年天子是借孙子用间篇来劝戒自己,可是想到自己要从一位威风凛凛统率千军万马纵横沙场的大将军,转而去做一个隐姓埋名偷偷摸摸行事的暗探头目,方兴还是万分不情愿的。

    在天子平安归来的情况下,方兴相信凭着自己往日的战功,和太傅对自己的信重,到了琼州之后自己仍然会有统率大军再上战场的机会。

    不过方兴却低估了少年皇帝的坚持或者说是执着。

    方兴在厢军营中轻而易举的降服了众多厢军中的地头蛇和泼皮无赖们的手段和满是江湖作派的行事风格,都极为适合日后进行谍报事宜的要求。

    谍报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没有合适人选的情况下,方兴的现状和他展现出来的能力、手段让赵昰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方兴成为自己手中第一张情报网的组织和施行者。

    想到日后所要面对的艰难局面,只要有一点机会,赵昰都会不遗余力的去发展和壮大自己在朝廷上下的影响力和能掌握在手中的实力,大宋也只有在赵昰的引领下才有一丝可能摆脱那个原本注定要消亡的历史。

    慢慢在心里组织好说词,赵昰微笑着对方兴开口道:“因为朕年少轻狂,致使方卿家前些时日里代朕受过,朕心里实在是颇为愧疚,今天特意请卿家过来,一则是是当面向卿家致歉,再则就是朕确实希望卿家能不畏艰险,担起日后广南东路的重任。”

    年少的皇帝温言向自己致歉,方兴急忙起身惶恐不已的连称不敢。不过听到皇帝后面那句话,方兴心里又挣扎不已。自古以来就有君臣父子的伦理纲常,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天子亲自开口,方兴原本是不敢也不能拒绝的。

    可是面对着年仅十一岁离亲政尚早的少年天子,方兴实在是不知道这究竟是素有少年天才美誉的皇帝早有准备的计划,还是出于少年心性而想当然做出的随性之举。

    从军中将领的角度出发,早年曾经担任过军中斥候之职的方兴对情报消息的重要性还是很清楚的。可是军中斥候所做的事情与潜伏在沦陷州府的谍报暗探却是有极大差异的。虽然目的都是刺探敌情,可是行事方式和所需要的物资、人手却有天壤之别。

    为了试探这到底是年少的皇帝一时意动还是早有成熟的预案,方兴沉吟了片刻后抬头大胆向赵昰说道:“皇上,臣非是不遵圣意,只是事关重大,为免影响皇上大计,臣还是有些疑问想请皇上明示。”看到赵昰点头示意他尽管开口后,方兴将自己的几个疑问抛了出来:“皇上意欲在广南东路秘设暗探,不知有多少财货支援,人手从何而来?右相、枢相和太傅大人可知晓此事?”

    从方兴慎重的追问中,赵昰虽然知道自己如实回复肯定会让方兴更加不会同意这个看起来有些强人所难的任务,可是赵昰却不愿意用谎言去欺骗方兴。想拥有一位忠诚而得力的臣属,同样需要付出自己的真诚和努力。谎言只能维系一时,到头来只会让被欺骗的臣属心生愤慨。

    将自己手中一无人手二无财物,朝廷中右相等重臣对此事一无所知的现实告知方兴。在方兴目瞪口呆的眼神中,赵昰起身走到方兴面前认真而又平静的看着他轻声的问道:“我大宋如今举步惟艰,朝廷内无根据之地,粮草军需捉襟见肘,数十万随朝廷南迁的军民百姓被挡在湛江城外尚未安全抵达琼州。外有元军步步紧逼,若无右相组织军马守住番禺,只怕整个南迁大计就会徒劳无功。自朝廷南迁之始,多少忠臣志士为国捐躯。福建安抚使刘建民坚守宁德,以身殉国。泉州、龙岩、漳州各州府又有多少忠臣志士血洒沙场。及至蕉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