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王迁:“谁?”
大臣甲:“廉颇。”
赵王迁一脸惊奇地问道:“廉颇?他还活着呢?”
大臣甲:“大王,老将军肯定还活着,他现在客居楚国,楚王封他当了将军,可是也没啥大用。不过老将军岁数肯定不小了,能不能上阵臣就不知道了。”
赵王迁:“派个人瞅瞅不就知道了。那个谁,你,就是你,你去!”
大臣丁:“臣遵命。可是大王,既然是请老将军出山,那怎么着也得拿出诚意呀。怎么这也得黄金千金,良田万顷,牛马成群,美女多多哇。”
赵王迁:“停停停!还不知道他能不能上阵呢花那么多钱干啥,万一不能上阵不白糟蹋钱嘛。当然也不能空着手去,那样显得咱们没诚意。这样好啦,寡人记得宫中有一副盔甲甚是威风,父王说那是当年信陵君穿过的。寡人虽不知信陵君是谁,但是看父王说其他就一脸崇拜的样子就知道这盔甲很贵。如今国难当头在不舍的也得舍得了,你带着这套盔甲去找廉颇,看看他还能不能上阵杀敌。若是不能就把这套盔甲再带回来。”
大臣丁:“大王,这也太寒酸了吧。”
赵王迁:“还要多少?不然你出!”
大臣丁:“呃,不少了不少了。”
郭开:“大王,臣觉得根本没必要跑这一趟,廉颇就算能上阵杀敌他也不会回来,当年他可是带着一肚子气逃跑的,他心中对先王怀有怨恨,他肯定是不会回来的。”
赵王迁:“行不行总得看看呀,就这么定了!散朝!”
郭开一把没拉住,赵王迁跟兔子似的跑没影了。郭开狠狠瞪了大臣甲和大臣乙一眼之后,转身对大臣丁说:“你随我来。”
大臣丁斜了一眼大臣甲和大臣乙,随后紧跟着郭开走了。
大臣甲:“我忘了相国和廉颇有仇,不然老将军当年何至于逃亡魏国呢。”
大臣乙:“说都说了,怕他作甚。大不了秦军杀来我等跪地请降罢了。”
众臣议论纷纷离开了大殿。
郭开府中,四百斤金光耀眼的黄金摆在大臣丁眼前,大臣丁的双眼就像被吸铁石吸住的铁定一样盯着黄金不肯挪开片刻。
郭开:“咳咳,听我说。廉颇老了已经不堪重用了,大王不过是拗不过群臣所以才不得已派你去例行公事。所以你归来后怎么回复,你心里一定要想明白了!”
郭开一边说着一边用袖子将金子一会盖住一会掀开,弄得大臣丁心急火燎的。
大臣丁:“相国大人放心,卑职一定秉承大人的意思,不让廉颇回到邯郸的!”
郭开挪开袖子说到:“赏你了,去吧。”
大臣丁抱起金子一溜烟的跑出了相府。
楚国国都寿春,廉颇将军府。
廉颇一见有赵国使者来访顿时心花怒放,他料定是赵王迁要召自己回国带兵。大臣丁一见廉颇心中一惊,暗说:“这老家伙获得可真结实啊,我还是别让他看到信陵君的盔甲了,否则老家伙一见盔甲定会跟我回赵国去,那我就没法和相国交代了。金子到我兜里岂有再掏出去的道理。嗯,就这么办。”
大臣丁一个劲的夸赞廉颇老当益壮,廉颇一高兴挽留大臣丁吃饭。廉颇当着大臣丁的面一口气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吃完了还当着大臣丁的面上马弯弓,以此表示自己身体康健还可以带兵打仗。
大臣丁使劲夸了廉颇之后拍着胸脯保证下次来一定带着大王的诏书和兵符将印来。廉颇高兴的又送给大臣丁一些财务,大臣丁毫不犹豫的收下然后辞别廉颇回到邯郸。
沙丘宫内,赵王迁问:“咋样,那老家伙还能上阵杀敌不?”
大臣丁将装着铠甲的盒子放到地上,随后说到:“廉颇老将军年事虽高,饭量还是很不错的,只是跟臣吃饭的时候,竟然去了三次茅厕。”
赵王迁:“糊涂,能吃又能拉的还能顶什么用,算啦再想别的办法吧!”
大臣丁:“我王英明。”
郭开暗中对大臣丁竖起大拇指。
赵王迁和郭开他们把这事扔在脑后,可是廉颇却在楚国苦苦等待,但却始终不见赵王王诏以及出征军令。楚国虽然拜廉颇为将军,但是廉颇实在看不上楚国的军队,他还是想率领赵国儿郎和秦军对战。但是这一等就是数年,在一个寒冬的夜里,廉颇那雄壮的身躯终于倒下了。弥留之际,廉颇命人打开门窗,他指着邯郸的方向大喊:“大王,何时命廉颇出征!末将已束甲佩剑,只待我王示下!大王,大王,大王!”
廉颇连呼三声气绝而亡,一代明将最终孤独地病逝于楚国都城寿春。
第329章 宜安之战(上)()
秦王政十一年秋。秦军大将桓齮率军东出上党,越太行山深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宜安今河北葶城西南,对赵都邯郸构成严重威胁。
秦军出井陉之后,直接攻击区域是在滹沱河之南。在这里赵国建有众多的城邑,在赵国失去了太原盆地之后,滹沱河下游,成为了沟通赵国南北的必经之路。由于赵国的防御重点在南北两线,即云中、雁门的赵北长城,以及邯郸一带的赵南长城,因此秦军主力在滹沱河南岸并没有受到太大阻力,很快就攻克了宜安、赤丽两座城邑。
按照白宣的战略设想,攻赵秦军应采取稳扎稳大的方式,扩大战果,以滹沱河为依托,将赵国一分为二。在春秋时期,当时的中山国正是凭借有小黄河之称的滹沱河之险,和赵国进行了长达百年的对抗。因此秦军延滹沱河构筑防线并以此为依托,在南岸攻城掠地扩大战果的确是最佳选择。但是赵王迁的一个决定改变了白宣的打算,因为赵王迁终于答应启用李牧了。
赵王迁的使臣来到代郡拜见代王嘉,并当场宣读赵王迁的王诏。
“王有命,命李牧率边军回援邯郸,封李牧为上将军,大赵军队悉听上将军调遣。上将军,这是兵符将印,请上将军即刻赴任,火速回援。”
李牧看了一眼使者但并未伸手去接兵符将印,代王嘉说到:“将军,国难当头,我等应摒弃前嫌共同抗秦。”
李牧:“代王,末将不是不肯出兵,末将有个条件需大王应允。”
使者:“大王曰:只要将军答应为将,所有条件一概诏准。”
李牧:“本将的条件只有一个,司马尚为副将镇守邯郸附近的漳水和南长城,此为本将与秦军对抗之依托,乃重中之重。交给他人本将不放心。”
使者:“下官立刻返回邯郸并告大王,定叫司马尚为上将军副将,按照上将军之意沿漳水以及南长城一线不防。上将军还有其他条件吗?”
李牧:“本将统军之后,大赵所有将士均归本将调遣,本将如何作战大王不得干预。”
使者:“下官定会把将军之意传告大王,大王也会答应将军条件。上将军,请接印。”
李牧终于接过兵符将印,率领三万赵国边军回防邯郸,这三万边军中有一万人马是雁门骑。当然,真正的雁门骑老兵只有三千,其余七千人马都是从代郡边军中抽调的精锐骑兵。和白宣不能把镇北军主力全部抽调一样,代郡边军是抗击林胡和匈奴的主力,抽调三万已经是极限,再多赵国边防就会空虚。于是,李牧率边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渡过滹沱河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李牧认为秦军连续获胜,士气甚高,如仓促迎战,势难取胜。遂采取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的方针,拒不与秦军接战。
宜安城内,秦军帅府内。白宣先开了面甲,将战盔放在桌案上。桓齮上前说到:“君候,末将赞同君候一战歼灭赵军主力的计策。可是为何不趁赵军渡河之际半渡而击?如今李牧率二十万赵军安然渡河与我军对峙,但他深沟壁垒拒不出战,如同一只乌龟蜷缩在壳子里,这让末将无处下手。”
白宣:“李牧乃是赵国名将,半渡而击只会让他改变战术在北岸设防,若是如此才是对我军大大的不利。本君之意就是要在南岸大量歼灭赵军随后顺势渡河,如此滹沱河便不会成为赵军抵御我军的屏障。如此布置意图在逼迫李牧和我军展开野战。以我军野战之能定可一战而胜。站若胜,那么无论是赵国国都附近,还是北地三郡都不会再有象样的抵抗了。从战略上来看,这比将赵军主力阻在滹沱河以北,逼迫赵国向北做战略撤退,然后再发起新的攻击要更合算。桓齮,正如你所言,李牧如今龟缩不出,你有何妙策?”
桓齮:“末将有一计,末将愿率一支人马攻击肥累邑,若李牧弃营而出救援肥累的话,那么就恰好正中君候与赵军决战于野的计策。我军只需预先探查好赵军的出击路线,并选好合适的地形预留兵力,就可以打一次类似平阳的围点打援之战。如李牧仍然坚守不出的话,那么我军就会顺势攻取肥累,并继续在滹沱河以南地区攻城掠地,扩大战果。君候以为如何?”
白宣问身边王翦、杨端和:“两位景军以为如何?”
王翦:“好计。”
杨端和:“桓齮自从来了前线,聆听君候教诲之后,也成了一员智将,末将以为此计甚好。桓齮,你放心去攻肥累,不用担心大营安全,尽管攻城掠地就是。”
桓齮满脸兴奋大声回答:“谨遵君候及两位将主之命!”
白宣:“攻赵之战,不可能一绝而蹴,本君提醒诸君,定要戒骄戒躁,更不得以一是成败论一城一地得失论英雄。需知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众将齐声答道:“喏!”
白宣率领众将登上宜安城头遥望赵军大营,白宣手扶垛口说到:“李牧,你我终于要一决高下了。你的战术是对的,但本君告诉你,武安君这个封号你是得不到了。”
赵军大营,一匹快马冲进赵军大营,马上斥候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