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地铁幽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麦青青吸着鼻子,说:“我知道,我会的。”
朱晨松开她,伸手拭去她眼角的泪水。“答应我一件事,青青。”
“你说。”
“清明他死得不清不楚,答应我,找到真相后告诉我。”
“我会的。”麦青青重重地点头。
两人再度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许久,两人才分开,回头深深地看了一眼麦清明的小照片,一起离开。
整个墓园是建在半山腰的,下山的路砌成台阶,并不难走,只是稍微有点窄。迎面上来一个男人,很有礼貌地侧身让麦青青与朱晨先过。
麦青青冲他点头致谢,他客气地笑了笑。
心里一动,这个人好像在哪里见过。麦青青在脑海里搜索一阵,一个名字跳了出来,沈乔生。昨晚才在访谈上看过他的照片。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他跟沈知明长得不太像。沈知明的长相偏中性,柔和俊美,苍白秀气,而他脸庞方正,眉毛挺秀,浑身散发出一种成熟男人的魅力,看起来也就三十六七岁。可是沈知明都二十三岁了,他不至于十三四岁生下沈知明的吧?
沈乔生到这个墓园来应该是为了悼念陈思樱吧?他果然很待见这个收养来的女儿。到达山脚,她转身一看,沈乔生已经站在了一个坟墓前,那个方向,正是苏铁指给她看的陈思樱的埋骨之处。
接下来的两天都是风平浪静,古井站至碎石公园之间没有人死亡,但地铁猝死的讨论在网络上并没有平息下去,毕竟真相不明,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安放在身侧,谁也不知道几时会被引爆。
张岩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焦急难耐的麦青青曾发过短信询问,他还是回复了那句:“真相很快会大白的。”
沈知明依然每天电话、短信不断,其中的情意她心知肚明,但不知道如何是好,由着性子,她是想亲近他的。但想到哥哥一双永远闭不上的血瞳,她只好又收起这份亲近之心。因此她对沈知明的态度是时冷时热、时好时坏,把第一次坠入情网的沈知明折腾得一时天堂一时地狱。
唯一确定的消息是肖桂芬,由于她在地铁站的一阵发癫,被地铁公司辞退,而她的精神状态也急剧下降,已达到辨人不清的地步。有一回,麦青青回于奶奶家处理一些后事,看到她光着脚丫坐在花坛边,眉眼耷拉得更加厉害,头发蓬乱,好像老了十岁。偶尔抬起眼皮,目光也恶狠狠的。迎上她视线的瞬间,麦青青打了个寒战,人性之光原来可以被黑暗完全地吞没。
昨天她在地铁古井站出口处碰到了韩老头,他坐在地上,面前铺着块破布,写着“五块一卦,不准不要钱”,上面放着一筒竹签。她看到他的时候,他正弓着背,神秘兮兮地跟旁边坐着卖盗版碟的小贩说:“……载鬼一车,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早晚这车里得全是鬼……”小贩则脸惊惧,两眼瞪圆。
这两天,麦青青在地铁里与苏铁远远地打过一个照面,还碰到柯维军热情地挥手,有次还看到周陵,不知道为什么,他又重新变成了地铁驾驶员,而且还继续留在2号线。不知道他每天在小艾死去的地方来来回回,心中有何感想?
一切都是那么地平静,平静得让麦青青心生错觉,仿佛一低头就看见站在水面上,下面暗流涌动,黑森森的,散发着腐烂的气息,一双黑手抓住她的脚踝,随时会将她拖入深潭之中。
4月10日,星期五的下午,麦青青正在赶一份稿子,手机响起,是张岩打来的,只说了一句话就挂了。
“青青,现在来古井分局。”
麦青青僵在座位上半分钟,心跳如雷。难道真相已经大白了?她颤抖的手拿起包,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古井分局。
会议室坐着十来个人,都是忐忑不安的表情,彭晓枫的父母和韩老头也在,正互相打听公安局叫他们来的用意。看到麦青青,他们都朝她点了点头。麦青青也朝他们点点头,找个位置坐下,紧张得手脚都无处安放,心拴在嗓子眼晃来晃去。
等不到五分钟,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了,鱼贯进来七个人,麦青青只认得脑科主任于连生和张岩。张岩看到她,微微点头,似乎感觉到她的紧张,又微微一皱眉,用眼神安抚着她。
剩下的五个人,有三个穿着警服,麦青青辨认了一下,其中一个穿着技术警察的衣服,看肩章级别不低,他坐在张岩的身边。另外两个穿警服的,其中一个麦青青在报纸上见过,知道是负责刑事的副局长,另一个是张岩的顶头上司刑侦大队胡队长。还有两个穿着西装的,她感觉应该是医生。
房间里落针可闻,家属们都目光灼灼地看着这七个人。他们分别就座后,胡队长站了起来,说:“从3月21日至4月6日,地铁古井站至碎石公园之间共发生了八起猝死事件,性质恶劣,我们古井分局刑侦大队一直密切关注,经过不分日夜的调查,对该系列猝死案已有初步结论。现在,先请人民医院脑科主任于连生来说明八名死者的死亡原因。
他朝于连生做了个请的姿势,于连生站了起来,大家也眼巴巴地把目光集中在他的身上。
“3月21号,我们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收到第一名死者彭晓枫,当时考虑到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有可能劳累过度,所以没有对她进行解剖。3月25日,我们又收到一名猝死者,郑喜,因为死亡一模一样,引起我们的担忧。当时我们怀疑是传染病,但对血液分析并没有发现病毒和病原体,同时我们对有可能被传染的对象进行了体检,也没有发现病毒与病原体,所以当时就排除了传染病。在征得家属的同意后,我们决定对郑喜进行解剖。可是解剖还没有结果,接着又收到3号猝死者和4号猝死者。在疾控中心的组织下,我们召开了第一次专家会议,对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活体组织解剖的分析发现,大量神经元呈坏死性改变,心血管受损。当时我和其他专家们一起研究讨论,认为可能是朊病毒之类的新型病毒导致的猝死。”他叹口气,露出惭愧的神色,“当时主要我们认为外力不可能达到这种效果,所以一相情愿地认定为是内部病变导致患者死亡。直到第8名死者被送到医院……”他持了麦青青一眼,“我听到麦青青小姐说她亲眼目睹死者在接电话的时候忽然死亡,当时她还说,她认为是鬼魂通过手机杀了他…。。”
所有的人都看着麦青青,神色不一,她却无所动,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于主任,留意着他嘴巴里蹦出的每个词。
“我当时还在心里笑话她,但是后来我忽然意识到该被笑话的人是我自己,麦青青并没有说错……”
家属们全睁大了眼睛,不敢相信。
“是手机……”于主任举起红色多普达手机,“这八个人是被谋杀的,杀死他们是正是手机。”
尽管大家早就知道他要说这句话,但还是觉得难以相信,只是听到“谋杀”二字,在场的人无不呼吸一窒,跟着红了眼圈。
“我们都知道,手机有辐射,这种辐射学名叫做高功率微波(high power microwave);
简称HPM,它最大的特点是热效应。举个简单例子,大家都知道微波炉吧,它就是利用HPM深入组织内部,令水分子沸腾而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我们平时用手机打了长时间的电话后,会有种脑袋发热的头晕感,就是HPM的热效应作用于脑细胞产生的不适感觉……”
说到这里,家属们恍然大悟,终于对HPM有了一点概念。
“麦青青小姐的话提醒了我。于是我跟其他专家们商量,调整了检测方法,即刻抽取了第8名死者的血液检测,发现死者的血清与海马组织中的儿茶酚胺明显地高于正常人,海马组织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也高于正常人。这些都是HPM辐照后的典型变化,所以我们初步确定地铁系列猝死者是由HPM辐射导致的脑死亡。为了证明我们的猜想,我们做了一个实验。”于主任顿了顿,按下面前手提电脑上的播放键。会议室的大屏幕上开始显出画面,一个全封闭的玻璃房间里,一个穿着防辐射衣服的人牵进一条大狗,然后离开。“这条狗因为身患重症,本来就是需要安乐死的,我们用它模拟了HPM的辐射过程。
屏幕是大狗的特写,它蹲在地上,有点没精打采,两眼巴巴地看着摄像头。忽然,眼睛流出一点血,它缓缓倒下。整个过程三秒钟都不到。会议室的十来个人齐齐地倒抽了一口冷气。
“很快吧,HPM杀人就是这么快,而且从外表看,没有外伤,只是视网膜充血和出血,那是因为HPM对水分子大的器官损害很大,眼睛正好含有大量的水分子,所以所有的猝死者都是双眼流血。但是因为引起 充血出血有很多种可能,所以这种唯一的外伤特征也被我们疏忽了。”于主任苦笑。
大家听到这里,终于明白为什么死者没有外伤,只是双眼血红且流出血泪。
“……我们即刻解剖狗的脑袋,对大脑海马组织进行分析,和第8个死者的化验结果一样,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等都有明显的变化,脑部神经元大量坏死,心血管受损。因此,我们专家组一致认为……”于连生看着身边坐着的两位专家,两位专家点点头,“……地铁系列猝死者是由于手机微波辐射致死的。”
于连生说完,微微颔首,坐回位置上。
会议室里有一阵子鸦雀无声,家属们都在努力消化刚刚听到的死亡真相,大量的医学名词,不可思议的物理现象,让他们都有点反应不过来,但是他们还是听懂了最关键的一句:自己的亲人是被手机杀死的。
“请问,这么多人都用手机,为什么只有他们死了呢?”
于连生看着警局的那帮人,说:“关于这点,应该不是由我来解答,我只是站在一个脑科专家的立场告诉大家,所有死者,都是死于HPM辐射。”
胡峥嵘队长站了起来,说:“关于地铁系列猝死案里的手机如何变成杀人凶器,由公安部第五研究所彭锦山警监来给大家解释。”他朝张岩身边坐着的技术警察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彭锦山站了起来,说:“我国对手机辐射有严格的限制标准,不准超过1瓦特/千克。一般情况,手机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