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联199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士的称号。

    维克多摇摇头,“这是我的战争,还不需要情报局的特工来插手。不过中情局让这个家伙前往伊拉克贩售军火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他们怎么会想到让一个知晓这么多秘密的人光明正大出现在动乱的伊拉克境内呢。”

    “什么意思?”尼洛科夫转过头,有些惊讶的问道。

    “如果被马里奥总统或者被美国人民知道了,中情局的高层正在将武器贩售给他们国家的敌人,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到时候就不是引咎辞职那么简单的事情了。美国司法部门,联邦调查局,国土安全局三个机构都会介入调查,这些人都恨不得将中情局往死里整。因为埃姆斯间谍案中情局在高层的信任已经跌到了谷底,再来这样一次影响美国政府信誉和形象的黑色军售事件,我估计中情局他们就只剩下被重组的命运了。”

    这的确是非常恶毒的打算,当中情局还在为自己的意外创收而欢呼的时候,却不知道他们代理人私下的报复行为出卖了所有的人。一旦席米恩将事情捅了出去,那么中情局所有高层将会吃不了兜着走。而身边的尼洛科夫有些坐不稳,他没想到一次小小的误会,居然牵扯出了这么庞大的一场较量。。

第七百七十四章 轻工业的问题() 
第四更

    当初的1998年金融危机时国际炒家试图攻击香港,但是因为香港在七月一号回归的时候,中央把将近两千亿的土地基金移交给香港,顶住了当时的索罗斯等巨鳄们的冲击。再加上当时的俄罗斯玩了一手更绝的,直接宣布135亿美元债务延期偿还,相当于悍然违约。结果导致了俄罗斯手头至少有135亿美金可以用来应对国际炒家的攻击,这远远出了国际炒家的承受能力,在香港和俄罗斯失利影响下,最终他们选择了退出这场游戏。

    现在亚纳耶夫还不需要丧心病狂到用债务延期来抵抗金融危机,能动用的外币储汇足以让任何试图进攻苏联的国家有来无回。而且那些胆敢试图攻击苏联金融稳定的人,克格勃都会温柔的敲响他们家的大门。

    现在的石油收入是保住轻工业的命脉,亚纳耶夫将他当做拯救苏联工业的一张底牌。如果不是亚纳耶夫靠着政府的强硬政策支撑的话,糟糕的轻工业也不会从只剩下最后一口气的状况强行续命到现在。

    一开始的苏联既无人力成本优势,也无资金和技术优势,甚至也没有庞大的市场支撑。假如等到亚纳耶夫卖石油天然气获得高昂的收入,就更不可能展轻工业了。人均gdp过高导致生产出来的轻工业商品太过昂贵,根本没有销路。

    苏联不可能拥有低廉的人力成本搞低附加值的轻工业,因为人均gdp的高昂的缘故,要搞轻工业,只能从中高档轻工业产品搞起,否则就没有利润养活企业,苏联这类产业从斯大林模式的畸形展开始,就一向是短板,缺乏社会基础。国家的收入水平,决定了你这个国家能育出什么样的产业。这个道理对欧洲美国日本同样是适用的,这些高收入国家在九十年代时期,轻工业的低附加值制造部分大多搬迁或者外包到中国和越南等低工资国家,只保留设计和品牌这些高附加值部分,而苏联轻工业,既没有高品味的设计也没有品牌,是很难育起来的。

    换做现在,就是一场死局。但是幸好当初经济互助委员会时打下的一点功底还在,亚纳耶夫还有还手的机会。其实亚纳耶夫也想不通为什么当时的领导人会想出让其他国家来展农业轻工业自己专攻重工业的想法。或许一切都是社会主义思考模式的错吧。只是导致后面擦屁股的难度越来越大而已。

    从1991年亚纳耶夫上台开始就在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包括鼓励生育,甚至是强行的开放性移民政策,吸引外来人口进入苏联从事低端劳动力产业生产,招聘的外来人口也主要的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政府每年都拨款用于展轻工产业,并且提供各种优惠性政策。

    这么做的结果导致克林姆林宫内部出现了不小的反对声音,他们认为政府每年提供如此多的低息政策为确保轻工业的展远远不如从国外进口成本低,而且光是靠石油的收入都可以让苏联人民活的足够滋润,完全不需要这种自虐式的展方式。

    不过嘛,没有人敢反对总书记决定好的政策,在这种强硬的态度面前,几乎从零开始的轻工业也稍微有些起色了。

    其实亚纳耶夫也不是没有考虑,从后来卖资源的情况可以看出单一的石油出口战略根本行不通,哪天世界油价暴跌就跟着一起跳楼好了。注重重工业,轻工业进口中国模式?根据趋利避害的原则是行得通,但这样一来也只是陷入斯大林模式的恶性死循环之中。

    只有将石油和重工业结合起来,再大力扶植轻工业的展,将苏联的产业比例引入良性的局面才是亚纳耶夫想看到的。

    积重难返,积重难返。完美的阐释了苏联的现状。

    国内改革局面只能算是打基础,真正完善还是得交给后来的人,亚纳耶夫做到这一步,也算是尽人事而知天命了。

    而且目前为止,喀拉海油田是最后一张的保命底牌,虽然苏联宣传部大肆向全世界扩散苏联仅仅一片海就拥有墨西哥湾的储油量消息,但是从石油开采平台直接反馈过来的真实情况却是不容乐观。

    主要是北极圈海上油田的开石油成本高,中国美国开出来的洗洁精採油,在那些地方极北冻土通通用不上,这才是限制喀拉海油田开的重要的因素。石油开采成本过高导致的结果就是,失去了竞争力。

    亚纳耶夫合上了反馈报告,感觉一张纸的分量变得比一吨铁还要重。

    从现在开始到2ooo年左右喀拉海才会正式产油,还有两年的时间让亚纳耶夫将这张底牌作为讹诈的王牌使用,这就是他跟欧佩克谈判的筹码,如果能够达成共同进退协议的话,亚纳耶夫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他站在办公室的窗户前,背影显得有些暮气沉沉。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对抗之后,亚纳耶夫也差不多精疲力竭了,然而这座克里姆林宫却不会老去,依旧是庄严肃穆,等待着他下一任的领导人接管一切。

    继续维持和拔高油价走向,远东开战略。这是亚纳耶夫在1999年卸任之前必须尽快扶上正轨的重要举措。钱才是解决苏联国内矛盾和拨正错误的重要依旧。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一切都是空口而谈。

    “我只希望在一切结束之前完成最后的举措,等了差不多八年,最后也差不多该结束了。”

    国际政治局势上苏联搞定了东德,下一步就他会将苗头对准东欧国家。抱歉,现在的东欧面临的局面可没有原本历史上的优越,全球性持续的经济疲软导致东欧国家根本无法与历史上的展所能比拟。

    如果苏联选择停止进攻,那么北约就会加东扩,最终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局面。

    而死亡永远不属于工人阶级。。

第七百七十五章 记住他们的下场() 
第一更

    安德烈伊拉里昂诺夫在原本历史上是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同志的首席经济顾问,也是他的驻八国集团的私人代表。他曾经服务于俄国首脑的经历跨越了叶利钦切尔诺梅尔金和两个时代,这使他具备了俄罗斯后社会主义转轨见证者的资格。这也是亚纳耶夫为什么看中他的缘故。1994年,他因为不同意当时政府“经济休克疗法”的经济政策而挂冠去职。

    “国有资产私有化方面使用的手段不仅非常特殊,而且根本就是错误的。接下来所谓的贷款换股份,也是完全错误的。这一措施是为了在1995年和1996年的选举中取得支持。关于运用经济政策来达到政治目标的情况,还可以举出好多例子。”在历史上伊拉里昂诺夫谈到的这番话触及到了俄罗斯转轨最深的伤痛,同时也在叶利钦卸任那一年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很多经济专家都认为权力和资本的共谋的扭曲,使得俄罗斯经历了最不平等、最富有垄断色彩的私有化进程,以霍多尔科夫斯基等人为代表的寡头经济格局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伊拉理昂诺夫曾在在格尔巴乔夫的计划经济时代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但对自由市场政策有着直觉般的偏向,同时也强调政府的积极角色但谈及政治的问题时显得异常谨慎,雷日科夫从他身上看到了经济学家的率直睿智和政治家的大胆精明在他身上共存,而且谈吐应对更像一位政治家,正如伊拉理昂诺夫曾经骄傲的宣称,他从未在任何一场政策辩论中输过。当然有时候赢得代价是惨重的,比如被叶利钦一脚提出了政府部门。

    现在亚纳耶夫大胆启用他的原因就是他在改革的思路上跟趋向于自己想要的那种,也等同于为未来的弗拉基米尔同志留下一颗种子。亚纳耶夫执政这几年就是为未来打下基础,将对的人摆放在正确的岗位上,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将来这些服务红色帝国的重要齿轮将会转动起来,成为支撑苏联前进的深层动力。

    来自尼日利亚的里尔瓦努卢克曼秘书长将与雷日科夫及伊拉理昂诺夫在国会大厦进行友好会谈,在对方还没来到之前,雷日科夫对伊拉理昂诺夫说道,“伊拉理昂诺夫同志,你对欧佩克了解吗?”

    “对于非石油资源丰厚国家,他们的确非常厉害。甚至能做到左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局面,这对于欧洲国家爱来讲可不是好事。”

    伊拉理昂诺夫偏过头,嘴角勾勒了一下,绽放了一个嘲讽的冷笑,他盯着雷日科夫,不屑的说道,“当初的赎罪日战争,美国为了让以色列军队能抵挡住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对以色列的紧急补给,当时愤怒的阿拉伯世界于1973年对美国、西欧和日本实施石油禁运,使1970年代初期,西方大型的石油企业集团突然面对一批联合的产油国时居然束手无措。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