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联199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混蛋,你们无权逮捕我,放开我。”

    他们不为所动,直接拎起

    “你们这群刽子手,联邦德国不会毁在你们手里!”

    其中一名警察回过头,冷冷的对他说道,

    “给我闭嘴,我们是在拯救国家!”

    同一天,德国多家报社遭到整改,主编被约谈。克伦茨要从根源上抹消为难民开口说话的主流媒体,让他们彻彻底底的闭上嘴巴。

    克伦茨的政治顾问团队可不是光拿钱不干活的家伙,根据之前苏联在高加索地区对付车臣的做法,采用拉一派打压一派的攻势,大力的倡导那些愿意推动世俗化的幕斯林派系,与此同时对于支持教政合一的激进派人员,进行驱逐出境的待遇。

    所有人都在以为克伦茨会采取与希特勒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主张,却没有想到手段居然比满脑子毁灭的家伙更高明一筹。

    不过克伦茨提出的条件却更加的苛刻,几乎到了让对方放弃作为幕斯林的态度。包括了不准在公共场合传教,不准在以任何的宗教名义阻碍他人,不准提出任何激进的口号。

    之前敢鼓吹让德国教政合一的家伙都被德意志民主复兴党设立的“宗教管理警察”请到秘密机构里一叙,出来之后决口不再提起任何教政合一的事情。

    那是比教廷烧死异端的宗教裁判所还要可怕的地方。

    在胡萝卜大棒的政策下,试图搞大新闻的一部分人被丢进监牢里思考人生,绝大多数人松了一口气,原本的幕斯林群体也开始赞美真主一样的赞美克伦茨,感激上高抬贵手。不过他们的活动范围也就仅限于西德,因为东德实施的另外一套法案,在拆除青真寺之后某几个州就将伊斯蓝教定义为不合法的宗教。

    而中央则表示这是地方州的法律条例,与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并不与宪法相冲突。请高抬贵手直接把他们遣送回国,不要再来德国造孽了,我们还要进行经济建设,谢谢。

    一国两制的特别待遇。

    教徒们简直欲哭无泪。但难民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克伦茨向欧盟诸国宣布,他们不再接受任何一个难民,如果北非还有人试图偷渡到欧洲,直接在地中海区域就将他们遣送回去。

    一连串组合牌直接让科尔政府花费大力气都没能整治好的难民问题得以解决。不配合的人就丢进监狱里进行劳动服役,用重刑来扭转混乱局面,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尽管有人站出来阻拦克伦茨的做法,并且坐等他偏激政策的失败。但谁都没有想到居然进行的非常顺利,顺利到连克伦茨都有些怀疑人生。

    除了驱逐难民发生暴力事件之外,其他的基本算是和平过渡了。

    克伦茨一上台,整个德国,哦不,整个欧洲的领导人都松了一口气。科尔搞出一个难民接纳计划让德国背负了蠢货的骂名,而克伦茨毫不留情的拒绝难民让整个欧洲都在为他唱响赞歌。

    这是欧洲人黑奴贸易时期的残暴血性,什么人权,自由,民主,平等都是在不侵犯利益条件下提出的和谐发展问题,一旦涉及到利益的核心问题,欧洲文质彬彬的贵族们就会摘下伪善的面具,流露出狰狞的面孔。他们还保留了教廷十字军远征时期的杀戮血腥,只要他们敢闹事,心照不宣的各国领导人不外乎再来一场宗教战争。

    直到人头滚滚。

    直到他们害怕。

    荷兰首相维姆·科克宣称这是欧洲的胜利的开始,他们终于不用接纳一群蠢货来恶心自己的国家了,并且百分百响应德国的号召,比任何一次都更积极。

    虽然希拉克表面上并不说什么,但是私底下却对德国的政策表示支持。如果反绿的思潮能够迅速扩散开来的话,他也会默不作声的加入到这股浪潮之中。反正失败的话结局也会像二战那样,让德国去背黑锅。

    估计所有领导人都躲在背后偷笑。

    赞美克伦茨。

    赞美上帝。(。)

第八百四十一章 法德联盟() 
对难民的打压仅仅是暂时转移了民众对德国经济的注意力,实际上并没有完全的解决国内经济疲软的问题。纵观整个欧洲国家都在希望转移民众在经济危机矛盾下的失业问题,试图用其他方式来转移矛盾和危机。

    法国采取打压叙利亚卡扎菲政权的方式来转移国内的矛盾问题,马里奥向伊拉克出兵干翻了萨达姆政权,而苏联转而寻求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来完善自身的缺陷,说白了还是用石油和重工业产品赚取外汇,然后再从东亚国家中进口轻工业和农业产品。总体来讲五大流氓之间背后那点手段就是你坑我,我坑你,然后一起坑没背景的小国家。

    在克伦茨上台之后,他第一件事就是访问法国总统希拉克。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有可能是德国准备向法国宣战的口号,德国落难之际法国非但没有伸手援助,反而在背后拉拢美苏两国扩展自己地中海联盟的势力,光是在这一点问题上,就容忍不了了。

    爱丽舍宫充满了火药的味道,大家都以为这次克伦茨访问巴黎兴师问罪而来,甚至有人做好在一旁看戏的态度。美国也希望通过“右翼”势力的上台可以更有效的遏制苏联的扩张与发展。哪怕克伦茨是前**员,白宫方面也能容忍默许。

    看见克伦茨的到来,希拉克的嘴角勉强勾勒出微笑,心里却在盘算着其他事情。他以为德国还会在乱上一段时间,没想到刚上台的领导人就迫不及待的展现出自己卓越的政治手段。

    “克伦茨总理能够成为联邦新任总理,我们表示祝贺。”

    虽然之前法国已经发过了贺电,但在这种场合之下还是要重新的宣传一遍自己的主张。

    “不是联邦新任总理。”

    克伦茨摇了摇头,冷静的强调了一遍,“我代表的是德意志共和国的总理。”

    联邦德国已经成为了历史,克伦茨向德国大刀阔斧改革发出的第一个信号就是更换国名。虽然国会部分议员极力反对,但还是以微弱的数据通过了议案——一方面是德意志民主复兴党在国会议员人数中占据优势地位,按照原则,就连国会的议长也是手握兵权的人。另一方面是柏林都是民主共和军的刀斧手。就算他们开口拒绝也要考虑一下挂在脖子上的冰冷刀片。

    与1933年相比,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我之所以选择在第一个访问法国,是因为法国和联邦德国之间还有一些的历史遗留问题未曾解决,现在出现在这里,是为了解决这些历史的遗留问题。”

    希拉克额头上冒出细密的冷汗,实际上它并不惧怕科尔的指责,联邦德国看似强大但却被一群人畜无害的家伙把持,而面前的克伦茨是什么人?

    上台就扬言要逐穆的怪物,甚至在就职演讲第二天之后立刻颁布驱逐难民法令的男人。他的存在甚至让阿拉伯世界都感到恐惧。

    “不是地中海联盟的事情,事实上我对你的那点事并不感兴趣。如果你认为搞出一个地中海联盟能够赢过欧盟的话,那么我倒是不介意试一试。而且现在欧盟还没有解散,你凭什么认为地中海联盟可以野心勃勃的取代欧盟?”

    实际上克伦茨并不想解散欧盟,转而提高了入欧的门槛,他跟亚纳耶夫之间达成的协议也仅仅是拒绝将东欧和中欧国家吸纳组织之中。现在要德国花费力气去养一群拖后腿的家伙,傻子才会这么做。只要德国重新恢复了实力之后,他依然会将东欧划入欧盟的势力集团之中。

    希拉克无非是下注押错了而已。他高估了法国自身的影响力,低估了德国的实力。

    “我今天站在这里,并不打算在其他的事情上多做赘述。只是想听听法国与德国组建联盟的看法。”

    法德联盟?

    希拉克对克伦茨的看法有些奇怪,法国和德国两个国家不是一直站在同一阵线的联盟吗?

    “我说的联盟是进一步的加深合作,确切来讲是欧洲大国之间的合作。不再局限于某个小圈子。”

    法国是唯一一个游离在北约和苏联之外的国家,德国则坚定的接过了反苏的旗帜,成为北约欧洲力量的领航人和主力军。

    但是复苏的德意志民主复兴党作为原本德共的演化,他们却又与苏联之间有着扯不清的关系。这也是亚纳耶夫为什么试图组建三国同盟的原因。

    将反苏的白左踢下台之后,亲苏政权的上台意味着亚纳耶夫看到了组建欧洲同盟的希望。

    克伦茨说道,“法德应该更进一步的加深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可能面临的威胁。当今世界的格局并不在是欧洲窝里斗的时代,全球化的趋势意味着我们的敌人不仅仅存在这片古老的大陆,更存在于大西洋的另一端。”

    被苏联和美国在背后联手坑了几次之后,德国终于意识到他们的问题出现在哪里,表面上双方维持着盟友之间的关系但实际上美国只是将实力削弱的欧洲看作是一枚可以牺牲的炮灰。怂恿西欧与苏联之间的战斗非但没能占据上风,反而丧失掉最后的舆论阵线。

    克伦茨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这是他执政以来,堪称最大的改动。资本家之间是没有底线的,尤其是牵涉到利益上的问题。防苏甚于洪水的德国在经济利益面前依旧放下了身段,考虑联合的问题。

    “欧洲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应对来自超级大国的威胁。尤其是非军事手段上的威胁,比直接的军事威胁更加可怕。”

    希拉克皱了皱眉头,这不是老生常谈么。他随口的问道。

    “防止斯拉夫人的进攻?冷战已经结束了,我们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结下去。法国秉持戴高乐政策,绝不参与任何国际组织之间的对立。所以你拿这个话题来谈判的话,没有意义。我们不会高调的重返北约。”

    克伦茨摇了摇头。

    “不,我说的是美国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