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落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高克恭不敢还手,熊焕更是兴起,一把长剑追着他满宫殿跑。

    一旁观战的邓文豪趁着一次高克恭跑到自己身边的时侯,突然往他手上塞了一把长剑,然后朝着他后背就是一脚。

    高克恭一下收势不住,一剑直接插进了熊焕的心口,熊焕满脸惊讶的看了一眼自己的伤口,又愤怒的看了一眼高克恭,然后翻倒在地,死不瞑目。

    “恭喜高将军,一剑击毙了熊焕,陛下要是知道了,一定会好好赏赐你。”邓文豪第一时间向高克恭道贺。

    高克恭一脸惊恐,连忙推辞:“不是我杀的,不是我杀的。”熊焕可是楚国皇帝,虽然自己已经投降了宋国,但把他杀了也是弑君啊。

    邓文豪笑道:“高将军不用谦让,在场的这么多兄弟们都看着呢,是你亲手杀了熊焕,这等大功我们就是想争也争不到了。”

    在场的都是邓文豪的亲兵,见自家将军都这么说了,他们哪能不附和。

    高克恭吓出了一身冷汗,看来这弑君的骂名是甩不掉了,他看邓文豪等人的表情,再一联想刚才的情景,就猜到这是他们故意给自己设的局。

    “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明知道邓文豪没安好心也不知道防着一点。”高义知道高克恭弑君的事情后,立马就劈头盖脸的骂了起来。

    “叔叔,我现在该怎么办?杀了陛下真有那么严重吗?”高克恭只知道熊焕不能杀,但杀了之后会有什么后果并不清楚。

    高义见木已成舟,再指责也是徒然,只好长叹了一口气:“上次你只是带兵攻打江都,就已经让我们臭名昭著。这次居然杀了陛下,这让我们高家以后还怎么在楚地立足?国内那些想要复国的势力一定会不择手段的刺杀我们,不行,我现在就得写信回临安,让他们赶紧搬迁到宋国去。”

    高义想了想又道:“你杀了陛下对宋帝肖道成来说也是大功一件,他一定会召你回建邺,好好地赏赐你,你去了之后就不要再回来了。”

    “我不去建邺。”高克恭又想起了自己当俘虏的那段日子:“我宁愿留在这里被那些人杀死,也不想去宋国。”

    高义知道他心中的那根刺,又劝道:“你留在这里能干什么呢?被邓元觉耍来耍去吗?只有去了建邺才有东山再起的可能。我们是降将,你又杀了陛下,现在除了宋帝之外,我们已经没有别的选择,这些肖道成也清楚,所以他会大胆启用我们叔侄俩来对付其他四大世家。”

    高克恭还是摇了摇头:“叔叔,你带着族人去建邺吧,我是不会去的,你不要再劝了。你到了之后,就宣布把我从族谱中除名,这样弑君的恶名就不会牵连到你们了。”

    高义无奈,只好答应。

    等邓元觉处理完江都善后的事情已经是两天后了,再见到高克恭时,发现他明显瘦了一圈。

    邓元觉故作惊讶:“高将军,你这是怎么啦?杀了楚帝立下大功,理应高兴才对,别人都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你怎么还消瘦了呢?”

    高克恭心中哪怕再恨邓元觉也不敢当场表露出来:“这两日末将偶感风寒,身体有些不适。”

    邓元觉戏谑道:“原来如此,现在战事也没那么紧张,不如你先去建邺养病,正好陛下也要好好赏赐你。”邓元觉知道高克恭最不想去的地方就是建邺,所以故意说出来恶心他。

    果然高克恭皱了皱眉头,努力克制住心中的怒火:“末将今日来找大将军,就是想向您请辞的,恳请大将军能放我离去养病。”

    高克恭此话一出倒让邓元觉大感意外,心中暗自盘算:“这高克恭对我恨之入骨,把他留在军中还得小心堤防。若放他回建邺,陛下一定会利用他来对付世家。他虽然不算什么大才,但也还有几分本事,对付起来得花点心思。放他走了也好,可他又能去哪呢?齐国和他交战多年,是不可能去的,燕人也恨他们叔侄入骨,那只能去秦国了。也罢,秦国够不上威胁,去就去吧。再说他杀了熊焕,能不能走出楚地还不知道呢。”

    想到这里,邓元觉故作可惜:“既然高将军你心意已决,那我也不便再劝,只是可惜了你刚立的大功,本来去建邺会有大好前程的。”

    高克恭没有理会,朝着邓元觉拱了拱手,又向高义道了别,头也不回的离开了江都城。

第一百八十三章 封锁() 
“这么说来大将军手上已经有六十万大军了?”肖道成听到这个数字脸色铁青。

    “是的,邓大将军收编完江都的八万大军之后,现在手上能调动的兵力已经超过六十万。”高义带着族人来到建邺,首先进宫拜见了肖道成,一番寒暄过后,肖道成就问起了楚地的情况。

    “大司马,我们大宋境内能调动的兵力有多少?”肖道成又问站在身边的燕赤行。

    “除掉邓大将军伐楚时带走的十万人之外,我们能调动的兵力不到二十五万,其中还有五万人在郁林城的邓文英手上。”邓元觉伐楚之后,宋国境内的兵权就归了燕赤行掌管。

    “那赶紧下令让各地征兵,我们境内的兵力也要保持在六十万以上。”肖道成有了强烈的危机感。

    燕赤行还没来得及开口,太尉袁成策劝阻道:“万万不可,突然增加三十五万大军会让我们的财政支撑不住的。这几年国库虽然有了些盈余,但大部分的银子都投入到新的生产上去了,短期之内没办法回笼那么多资金。”

    “那就先向百官和城内的富商借,难道以我大宋国今日的实力,他们还担心朕会还不起吗?”肖道成坚持要扩军。

    燕赤行赞同袁成策的建议:“袁太尉说的不错,我们不能扩军,大将军手上的六十万大军也是我们大宋的军队,如果我们再招募三十五万大军,且不说财政能不能支撑的住,光是总兵力就要接近齐、燕、秦三国的总和了,这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危机感,要是联合起来对付我们就不好了。”

    “如果朕现在把大将军召回来,你们说说看,他会不会答应?”既然不能扩军,肖道成只好在人身上做文章。

    袁成策想了想道:“这太冒险了,大将军如果肯回来一切都好说,如果不肯回来,那大家都尴尬了,他以后也会更防着陛下。”

    “臣还有一事要禀明陛下,在臣回建邺的途中发现邓大将军派了吴腾将军带着十万大军驻守在荆州城。”这时高义又抛下了一颗重磅*。

    “荆州城附近又没有齐军,邓元觉在那里屯重兵是想干什么,要造反还是要自立?”肖道成闻言勃然大怒。

    袁成策赶紧劝慰道:“陛下息怒,三皇子还在夏口驻守,吴腾如果敢有异动,三皇子可以出兵切断他的退路。”

    一听提到肖彻,肖道成就更怒了:“这两个逆子,朕派他们去楚地,是让他们牵制邓元觉的,结果他们两个倒好,为了争功,一个个都跑到最前线去了。”

    肖道成的话让燕赤行有些尴尬,当初提议让肖寅和肖彻去楚地牵制邓元觉的就是他,只是没想到会反被邓元觉抓住两位皇子的弱点,很轻松的就把他们打发去了前线。

    燕赤行干咳了两声:“既然把大将军召回来不可取,那我们就先把他身边的将领召回来吧。吴腾刚去了荆州,如果召回他,大将军肯定也不会答应。现在两个水军副统领都在楚地,不如我们以水军缺人为借口,先把荀玉清召回来。”

    袁成策赞道:“此计可行,召回荀玉清不至于激化我们和大将军之间的矛盾,而剩下的岳守明也不是大将军的人,把他留在夏口,如果将来真有什么事,他也可以在水路切断大将军和吴腾的联系。”

    “太尉待会你就拟旨把荀玉清召回象湖。”肖道成同意了两人的建议,又问燕赤行:“光召回一个荀玉清也影响不了大局,接下来大司马还有什么后招吗?”

    燕赤行紧接着又道:“荀玉清回来之后,陛下可再下旨封邓文英为中领军,把他调回建邺来,这样也可以夺走他手上五万大军的兵权。”

    肖道成一听大喜:“妙计,这样一来邓文英和邓文杰就都在朕的手上了,大将军要是敢有异动,他的两个儿子和整个邓氏家族就保不住了。”

    燕赤行见肖道成面露喜色,心中不以为然:“你虽然抓了邓元觉两个儿子,但你自己不也有两个儿子在别人手上嘛。你可以不顾肖寅和肖彻的生死,邓元觉同样也可以不顾邓文英和邓文杰的生死。”

    当年在肖道成和太子肖道源的斗争中,燕赤行作为失败方,虽然最近重新出山替肖道成效力,但内心深处并不认同他的为人。

    “解决完邓文英之后呢?”肖道成迫不及待的又问道。

    “之后就只有等了,大将军手上虽然有六十万大军,但楚国的财政早就破产了,楚地也因为战争的原因,大量的土地荒芜,经济萧条,如果没有新的收入,他会支撑不了多久的。”燕赤行指出了邓元觉存在的隐患。

    “那如果他向朕要钱要粮,朕到底给不给?”

    “当然不给了,出兵前就约定好了,这几年大将军打下了那么多城池,里面的钱粮可没有一点运回了国内,我们又凭什么支援他。”袁成策立即给出拒绝的意见。

    “不妥,楚地现在也是我大宋的领地,如果我们不给任何支援,那里的百姓心里会怎么想?他们更不会把自己当成大宋的子民,我们岂不是逼他们倒向大将军那边吗?再说什么都不给,真把大将军恼怒了,他也只有造反一条路可走。”燕赤行给出了不同的建议。

    “大司马说的虽然有道理,但真让朕拿出钱粮来支援大将军,这心里总是觉得不是滋味。”肖道成还是不想这么做。

    燕赤行笑了笑,表示理解:“给是肯定要给的,但是他们也不能总指望着我们给啊。”

    肖道成一听来了兴趣:“哦?大司马你的意思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