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铜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倒不是消极怠战去长他人威风,而是实事求是地看问题。赵国上半年才割让出好几座城池给秦国,那可都是些肥沃的土地。你说凭着好地不要,却非要翻山越岭地去跟秦军抢些贫瘠的山地。你说,这算的是哪门子的帐!?

    再加上上党战役旷日持久地打下来,赵国国力已显疲态。能够速战速决当然最好,可就目前看赵军的胜利极其渺茫。若是此时准备用添油加醋的战术对付上党的秦军主力,整个作战压力太大。不战,稍可保赵军主力周全。战则必败!最后的结果,恐怕几十万的赵军兄弟连尸骨都不知道埋在那里!

    司马尚本就是个没主见的人,即便如此也经打定主意。信李牧得永生!无论如何也不能跟着赵括返回上党!即便是非要去也行,只要李牧同意就没问题。

    这倒不是司马尚胆小怕死,而是常年跟随部队打仗养成的潜意识。那可是个死生之地,总之跟着李牧李大神从没有出过差错。打仗是为了胜利而战,是为了能够继续活下去。上去就死,那不叫打仗,而应该叫自杀!

    赵括此时见这位曾经的百夫长唯唯诺诺,便不再坚持让司马尚随军。其实可以直接下达命令让司马尚服从,却没有这样做。再说,他的初衷也只是要李牧而不是要司马尚。可惜的是,李牧当前因高烧仍处在昏迷之中,所以根本无法提前商议此事。

    司马尚发现赵括说话时不由自主地朝屋内张望,随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大将军肯不计代价去牢里营救李牧,必然是为找死士的。现在也可以这么认为,最终的结果是李牧会随着四十几万赵军灰飞烟灭!可现在的李牧昏迷不醒,如何能提出反对意见啊!

    “大将军!您不会是想用马车驮着李牧上前线吧?他现在这个样子,恐怕没到太行山就能死在半路上。”

    赵括听出泛于言表的担心,自然也知道这不是司马尚的危言耸听。就在刚才送大夫出门时,就已经得知李牧的体质已经极其虚弱。别说是长途跋涉的风餐露宿,就是出门见风都可能有危险。

    随着探马斥候往来传递的消息,恐怕这几日便会正式出征。李牧能等,可赵括不能等。打仗不是出门赶大集,只要别走散了就会没事。大军一动,沿途赶来会合的军队就需要整队部署,这些都需要时间做出合理的调整才行。再加上后勤补给的安排,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考虑到此事不会被秦国发现,那就是白天不能行军的。务必要做到保密,争取将这支准备建奇功的大兵团秘密输送到太行山与驻守在那里的主力部队会合。

    此次的赵王显然也是豁出来了,孤注一掷从各地征调十几万的兵卒全都是精心选拔出来的。甚至连驻守在赵国北部边界防御胡人的边防部队都有抽调的迹象,驻扎各地的兵马更是被抽空大半以确保此次的秘密支援行动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这也难怪此时的赵括信心满满,赵国的全部家底基本上就这些了。

    再加上各诸侯国秘密组成的联军也已经开始有所行动,此次联军的总人数估计将近有八十万之多!如此实力还不能胜秦军,这以后也就别再怨天尤人了!

第295章 赵括书卷() 
赵国的北部边界一直被戎狄骚扰,其频繁程度简直让人头疼不已。这些游牧民族并不为争夺土地,他们伺机杀入赵国境内只是为抢钱抢粮食抢奴隶。

    因为这些人不是为攻城略地抢地盘,所以往往都是打了就跑。沿途的烧杀抢掠并截杀赵军部队,目的全都是为抢夺补给和大量的人口。抢完了立马返回草原戈壁,绝不会逗留。等闻讯支援的大部队赶到时,人家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而依托边界修筑的那些城防工事,更是显得有点捉襟见肘。驻扎的兵员人数少,胡人杀进来就直接给你拔掉。只有是见到穿军服的人,绝对没二话杀得一个不留。防御工事内驻扎的兵员多,胡人干脆绕行去选择从防守薄弱的地点突入进赵国境内。

    这就导致驻军面临一个极其尴尬的局面,出城搜寻胡人主力寻求决战,人家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接战。假如没问题,全歼赵军的同时还会通过俘虏的口中得知是从那座城里出来的部队。然后大举进犯早已是防御空虚的城镇,连抢再杀的最后放一把火才会离开。

    这个情况从赵国封地建国那年之前就有,自然也担负起替周天子防御边疆的重任。长年累月的对抗,赵军的骑射也逐渐与游牧民族旗鼓相当。只要抓住合适的机会,马队相互对冲也不吃亏。但作战效果仅限于此,因为胡人的目的不是跟谁打仗而是为抢补给生存。除非是万不得已不得不打,否则根本不会给赵军打架的机会。

    善于以快打快的赵括也曾在边关待过三年有余,学会的就是兵贵神速的打法。行动稍微迟缓,等赶过去看到的就剩下一片焦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早就想彻底解决此事以求一劳永逸,哪怕这一战可以保证十年的和平也值!期间连诱敌深入的战术都有初步规划,却因为秦军准备进入韩地发动上党战役而不得不继续拖延下去。

    赵括也是个明白人,只不过有些话没法明说就是。此时见司马尚想跟着李牧走,便问司马尚以后有什么打算。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位百夫长当即表示想去西北边陲。

    那里既然有胡人骚扰边界,所以希望可以领着李牧去解决此事。至于如何打,等赶过去以后实地考察再决定。此去不战则已,战则至少打出至少十年的和平!

    这人就怕没抱负!赵括点头认可的同时,终于下定决心申请赵王破格提拔李牧和司马尚。此时的边关因为抽调骁勇善战的畴骑营回国,可以说是城防空虚。一旦消息走漏,胡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此时此刻,必须要找一个能力挽狂澜之人顶上去。不胜不怕,只求能维护住目前的形势即可。等到主力大军彻底解决上党地区的秦军以后,便班师去西北边陲实施当初的诱敌深入计划!

    赵括在西北边陲期间,所做的记录已经相当完善。最终总结出来的打法,也是依据赵军的快速机动力演变出来的。诱敌深入,以快反切断其后路并利用步兵实施包围的作战思路。胡人的机动能力超强,只要控制住他们的活动范围并逐步压缩便是对付他们最有效的手段。

    明后两日恐怕就是离开之时,赵括回屋取出他这几年琢磨出来的书卷。上面有详尽的战略布局,以及以点成面的防御思路。嘱咐司马尚待李牧并未大碍时,将此书交予他。并一再嘱咐,我赵国北部的安全就拜托给两位兄弟了!

    司马尚本不欲受赵括的书卷,而他所谓的抵御胡人的说辞也只是避祸的说辞。此时见大将军郑重其事,便知道此事再无反复。忙双手接过书卷,表示此去绝不会让大将军失望的。

    得到这个保证后,赵括只是微微一笑。伸手拍拍司马尚的肩膀,突然说道:“吾等此去皆是道路维艰,但愿本将军还能看到胜利的那一天。想我赵国内忧外患,恐怕早已是积重难返。但不管怎么说,赵国自始至终都是你我的家。而在我们的身后,有我们的父母和我们的兄弟姐妹!记住!为国家而战,是我们的使命。司马兄弟!多多保重吧!”

    看到赵括落寂的背影,司马尚突然是百感交集。看似一个不通人情世故的上将军,竟然突然间变得和蔼可亲。这难道就是离别吗?明明知道的结果,仍然会义无反顾地去面对!保家卫国,即使马革裹尸还也在所不惜。

    大将军说的对!我们身后有父母兄弟姐妹!想到这,司马尚终于决定和李牧赶去赵国的北部。国内但凡能打仗的,此次几乎都被赵括带来。看来想重新组织点人马,就目前而言还真有点棘手!

    赵括当初的打算是希望李牧和司马尚跟去,毕竟那是一场决定赵秦两国未来命运的战斗。相信随后不管是赵国国内还是秦国国内,最后都将是倾注全部国力的最后一战。多一个人便会多出一次胜算的机会,可是事实总会捉弄人。李牧此刻的昏迷不醒,司马尚的怯战都是不得不去面对的现实。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天意吧!让我赵括独自一人去接受此次的举国一战!胜则名垂竹帛之间,败则遗臭万年!跳上战马的赵括伸手拍拍战马的脖颈,突然琢磨明白一个道理。

    做人此生但求问心无愧也就是了,为何非要去追究那些百年身后事!我赵括!既对得起赵国,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至于那个最终的结果,就让后人去说三道四去吧!

    想通这一点,赵括内心顿时感觉是畅快无比。回头头看看自家的亲兵卫队纷纷跃上各自的坐骑,便知这就要正式出发并与先期到达的各作战部队接上头。等明日完成初步的集结以后就正式开拔,随后到达的各部队会沿途等候并陆陆续续并入大部队。就近的魏国和韩国军队也会在途中等收编,唯一不同的是,两国的军团都身着赵军军服。

    赵括抬头狠狠地向着天空呼出口气,抬手一指前方的道路,大笑道:“兄弟们!抛去那些所谓的私心杂念,跟本将军去谱写出一段辉煌的历史吧!”

第296章 胡服骑射() 
赵括领军何时离开的赵国,没有具体到那一天。为了保证此次赵国换将不为人知,连欢送动员仪式都省下了。当李牧清醒过来时,这才得知上将军已经秘密进入太行山。

    司马尚这几日并未离开赵府,趁懊恼不已的李牧养病期间将赵括留下的书卷交予李牧。并且告诉他,上将军在离开时就一再嘱咐发展骑射的趋势。

    自赵武灵王根据平原作战的特点,开始倡导胡服骑射。为发展壮大骑兵部队,他决定攻占草原辽阔的原阳。那里是一处优良的天然牧场,是训练骑兵的最佳场地。再加上当地的居民多善于骑射,也就使得这个计划有了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