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铜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起看着两位毅然决然而去,大声喊道:“蒙将军!小儿可曾取过名字?”

    昨日才收到的消息,就忙着随主力部队赶到丹水河界。忙忙碌碌的,还真没静下来去想此事。蒙武停下脚步,表示还没来得及。

    武安君白起听到这个答案,不由地点点头。他在秦国并非只是战功而闻名,其才学也是不逊任何人的。“我秦军此战若是能胜,皆是拜众位将士勇敢刚毅所致。由本帅替蒙将军代劳,从刚毅之中单取个‘毅’字,如何!?”

第359章 民间童谣() 
随着前线不时送来伤员,吕子也就得知大军初始阶段不顺的消息。可这又能怪谁!?也多亏武安君及时作出部署,这才没有直接跟赵军发生阵地争夺战。要不然的话,有些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估计还要比现在严重的多。

    战争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游戏,这人挂掉了还能满状态复活再打。逝者将永远埋于黄土,甚至连声嗟叹都不曾留下。吕子很清楚蒙武和王翦都此时都在前线,找人打听也却没听到关于两个人的任何消息。总不会被赵国大军给包围起来而不得出吧!?

    陆续送到野王城的伤员络绎不绝,吕子每天都去慰问的同时也顺便打听蒙武和王翦的消息。他相信只要找到这二位的部下,就能寻找出数日未决的答案。可事实总会出人意料,就好象是老天有意跟谁开个天大的玩笑。

    总结的结果是这样的,蒙武所属的第十七步兵营和王翦所属的第九畴骑营的兄弟们犹如神助!不但没听说所部几百人马里有人受伤,甚至连消息都不曾传递出来。就这么突然间便凭空不见了!

    李信开始并不知道吕子逢人就打听什么,所以也没拿着当事。此刻得知蒙兄和王哥失踪,这额头上的汗也跟着下来了。这里可是战场!百万人马在相互抹杀,而且还是不计代价的。若想在这里面找人,无疑于大海寻针一般。但兄弟如手足,如何能不让暂时安全的兄弟们担忧!

    两位老哥不会出事了吧!?

    李信李大嘴刚想说出这个想法,却看到吕子满腹心事的样子。忙咽下那些不中听的词,改口说道:“咱那两位兄长向来都是吉人自有天相,大将军也不用过分担心。再说现在可是战争时期,各负其责也就是了。”

    也不知道吕子心里在想什么,此时听到李信提及各负其责一词也就认可地点点头。“你是说,咱们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守住这座粮仓吧?应该不会出问题的!”

    两个人边说着边登上城墙,沿着城道朝东门走去。那里破损严重,现在正由秦国的工程部队在加班加点修复。想恢复原有那个样子肯定是不可能的,在清理城外的碎石同时尽可能地加固加高也就是了。至于那座垮塌的东城门楼又曾被大火焚烧过,想要整修只能全部拆除重建。

    李信远远地看到城墙周围架设的脚手架,不由地朝城外的东方瞧了瞧。“大将军!那个魏国的。。。赵国的大将军晋鄙只是说退兵,并没有说他不会再来。咱们此地距离魏。。。他们太近,保不齐那个魏无牙会偷着过来捡漏。”

    吕子听到有人结巴,却没感到一点好笑。自打秦国实行范雎先生的策略以后,是连年征战到处抢地盘。首当其中的韩国自不必说,各诸侯国之间也没消停过。远在天边的燕国和齐国虽然没有跟秦鏖兵,却相互也是冲突不断。由此所带来的结果,就是世人并不避讳去当面谈谁在与谁交战。

    此次却不知为何,秦王严令各军严谨谈及此事,这也就导致众将军在交流过程中无法避免地出现错词。此事果真能就此隐瞒下去吗?现在想来,确实有点令人怀疑!

    但命令就是命令,并且不容任何人去质疑!吕子提醒李信以后说话时要先过脑子,如此口没遮拦会出大事的。得到李信的确认后,这才斩钉截铁地说道:“放心好了!他们。。。那个。。。赵国是不会再来犯我疆域的,除非是赵括得知消息后另有所图。”

    吕子之所以有如此底气,是因为他已经提前命常羽携带书信送达给魏王。书信的内容不得而知,但肯定是些隐晦的却带有警告类的说辞。

    常羽出发的同时也顺带另外一条命令,就是在魏国都城散布关于魏无忌的童谣。就说信陵君偷偷跑出来指挥军队玩,直接导致魏军在军事训练过程中出现重大事故造成伤亡。

    至于为何要用军事训练一词,自然是让明白人听的。而所谓的重大事故,其实就是引起众人好奇心的诱因。平白无故损兵折将,总要有个出来背黑锅的才是。

    当有人把街头上的童谣说给魏王听的时候,晋鄙撤回大军于魏国边境的消息还没有传回。至于那个提前离开前线的信陵君,现在正在距离都城五里的路上。

    魏无忌当初的借口是外出打猎,若是两手空空就这么回来非出事不可。离开魏军营地后,就开始漫山遍野到处搜寻飞禽走兽。好歹花钱又凑了点充数,这才心安理得返回都城。远远看到都城城墙,心底顿时涌出回家的感觉。

    返回途中的他已经打定主意,捡此次猎物中最好的那只大雁送给大王。自家的兄弟就好吃这口,作为兄长的魏无忌心里还是十分清楚的。再说,起码有个野味当照应,也算是此次外出打猎的证物。

    兴冲冲的这位刚一进北城门,就被城门守卫告知大王在等他。于是命众门客先回去,魏无忌自己提着肉墩墩的大雁赶到宫中圆谎。

    毕竟都是自家兄弟,也就没有去勤政殿见面的道理。刚刚净完手的魏王听到魏无忌进宫的奏报,便让宫人通知他的兄长去偏殿等他。

    你说你这货儿还敢回来!?你就那么想带兵!?这个晋鄙也是老糊涂了!如此机密大事怎敢交给无忌去办!?信陵君!试问天下谁不认识!?你说一个魏国的无忌在指挥赵军打仗,当人家都是傻子吗!?

    告诉自己千万不要生气的魏王端起茶碗刚想喝口水压压,还没放在嘴边就顺手狠狠地摔在地上。看到惶恐至极的宫人唯唯诺诺的样子,怒吼道:“都是废物!一群废物!”

    在偏殿候旨的魏无忌并不知大王此刻在发怒,犹自边欣赏手中的猎物边琢磨待会儿的说辞。这人都有喜好,而自家的这位弟弟就唯独喜欢吃大雁翅膀。

    自打魏王登基以后,众位大臣便都知道了这位大王好这口。所以但凡打到大雁,都会选出其中最好的进贡。据说是因为大雁翅膀上的肉劲道,估计也是取展翅飞翔之意吧。

第360章 一个典故() 
损兵折将的晋鄙返回边界后,并没敢及时将兵败的消息传递回国。有意无意地拖延几天,这才命一名懂事的近卫带着奏折回都城送信。临行前一再嘱咐,一定要看到魏无忌离开王宫以后再进宫。

    负责送奏折的兵卒并不知道大将军为何非要等信陵君不可,但不该问的自然是不能问的。表示明白并会严格遵守,然后急匆匆赶往都城大梁。让这名兵卒没想到的是,明明早就离开的信陵君此刻竟然没有返回封邑,更没有去都城大梁。找人再三打听未果,只好安排人手在魏无忌的封地信陵和都城大梁同时守候。

    本来就属于传递紧急军务的任务,却因为大将军晋鄙当初的命令而一天天这么耽误下去。度日如年的煎熬,在此时更是彰显无疑。这一天终于从大梁传来消息,这才急匆匆进入都城。

    按照大将军当初的指示,军卒小哥进城以后并未马上进宫面君。躲在附近等信陵君出来,却发现又是一次漫长的等待。。。

    摔了几只茶碗的魏王感觉心情稍微好一点,这才拂袖离开后宫去偏殿找魏无忌。一进门见到身披甲胄跪着地上的无忌,更是气不打一处来。示意平身,冷笑道:“兄长外出打猎,可有收获否!?”

    魏无忌正等着这句呢!忙双手托起大雁,解释说这是此次的收获。知道大王好吃这一口,便选出其中的头雁献于大王。

    想来此时的大雁都应该在南方过冬吧!?难道是反季的吗!?魏王抬手制止要过来接货的宫人,上下打量着这只头雁,压根就没有昔日那种口内生津的感觉。

    魏无忌此时并未意识到手中之物还有生活习惯,低着头等了半天也没见有人过来接货也是暗暗纳罕。其实这事儿也不能光怪他,毕竟忙中出现的差错。再加上众门客当时光想着跟猎户收购野味充数量,却都忽略了飞禽走兽的生活习性。

    魏王重重地嗯了一声,问道:“这只大雁应该是没人待见被撵出队伍的,这才提前回来的吧!?”

    魏无忌为人耿直仗义,所以没有听出潜台词。但这句提醒的话让他顿时想起动物的迁徙习性,还没来得及回答问题,这汗先下来了。“大王!这是微臣在打猎时,途经猎户家时发现的。因为此人家中有冰窖,所以保存完好。因知大王。。。”

    魏王并未打算听谁的解释,故意跟着话题说道:“如此以来,还能说的通!”正说着,就见魏无忌头上所包方巾下摆露出一角包扎布,心里不由地涌出一股难过。我的兄长啊!你这辈子就不能安安稳稳地当你的王兄,也好让本王少为你操点心!?

    心软的魏王之所以一直忌惮魏无忌,不肯给这位能人以兵权也是有原因的。其中的一个典故,就是性格耿直的魏无忌自己给自己挖的坑。

    那曾经的某一天,魏无忌正跟魏王下棋。北部边境传来警报,说赵王发兵进犯。魏王立刻放下棋子,想召集众位大臣商议对策。

    听到消息的魏无忌显得毫不在乎,并让魏王不需惊慌。不知所以然的魏王便问这是为何,魏无忌回答说不过是赵王在打猎而已。

    此时的心态,凸显出两个人之间的差距。拿不定主意的魏王如坐针毡,全无心思对弈;而魏无忌却显得极其从容,仿佛赵军此时的动向并非是进入魏国国界。

    事实的真相果然不出魏无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