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铜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掌柜。。。”

    吕子抬手制止住后胜继续说下去。

    “在下也知道这其实不是你一个人的想法,恐怕很多兄弟都是支持你的!你一定要记住!从今天开始打住!再也休要有这个念头存在!就算我吕子因此会被咱们大王给五马分尸,也绝不会后悔这辈子的选择!而且你们也不能因此而存非分之想,仍然要坚信我们的信仰会有实现的那一天!实现信仰!从来都是有牺牲的!而这个牺牲,会发生在任何一个有信仰的人身上。可能会是你!也可能是我!既然我们已经选择走上这条路,那么就要时刻准备着去迎接牺牲。信仰不需要任何人去理解它,更不会在意任何人对它提出的质疑!你只需相信,它时时刻刻都在你心中足矣!”

第499章 乱作一团() 
据有关的史料记载,后胜任齐国宰相期间并未给齐国做过一件好事。记录中提及齐国灭亡也是他的主要原因,并且说他是个唯利是图的小人。

    但其中也存在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这个人与君王后一起为齐国维持了四十多年的和平。而他当时的职务又是堂堂齐国的丞相,说他没有为此出过力,貌似有些牵强之意。

    面对这样一个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咱们在这里没必要专门抽出时间去探讨评价一位古人。且不管历史真相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只是就事论事罢了。

    在当时那个年代,纷争的天下只会去遵循一条法则。如果不是朋友,那就是敌人!永远没有中间的!假如说这位齐国宰相没有为齐国做出多少贡献的话,为秦统一天下提供了便利条件便成了不争的事实。所以说,在秦人的眼中,后胜是秦国的朋友而非敌人。

    言归正传。

    后胜安静地听完吕子的游说仍不为所动,因为在他看来信仰太过虚无缥缈。毕竟一万年太久,先把眼前的办明白吧!于是坚持道:“兄弟这里只有一个答案,这其实也是咱们老姐的答案!兄弟我虽不是一介武夫,却也知道自古忠义不能两全的说法。”

    吕子闻听此言,无比纠结道:“好象是忠孝不能两全吧!?”

    “大掌柜别管那个!”后胜根本没打算纠正这句,继续说道:“我大齐只认你吕子一个人,其他人都不熟!至于该如何去爱戴秦国,那也是吕大掌柜的事情,与我们齐人无关!兄弟还是刚才那句话!吕子存在一天,齐国就会等一天。若是秦昭王敢加害吕子,也休怪我齐国翻脸不认人!如果可以的话,我齐国与山东五国联合抗秦也不是没有可能!”

    果真是翅膀硬了!

    吕子看着比他还能说的后胜犹自在那振振有词,突然感觉到和自己有点象。大王眼中所看到的那个吕子,会不会也是如此啊!?吕子想到这,顿时感觉后脊梁发冷。果真也是这样的话,不被信任就在情理之中。

    对于此时在齐国数得着的几位而言,他们即不是秦人也不属于昌盛记的序列。与其说是诸侯国,倒不如说是一个个大氏族部落更为贴切。在当时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会直接左右国家局势,毕竟那是曾经一个人就可以说了算的天下。

    面对这种实际存在的社会现象,私交莫逆比密切的公务来往更为实在。也可以这么认为。。。举个例子说明就会让事情变得更容易理解。

    打个比方说,齐王想跟燕国提出领土要求并开始发兵攻打燕国在边界设立的要塞。得知齐军进攻消息的燕王此时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马上调集燕军予以反击,通过武力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二一个就是找说客前往齐国游说齐王,以期凭借口舌之利让齐国撤兵休战。

    这个担纲游说的说客可能在燕国并不受人待见,甚至连燕王都不一定喜欢他。燕王之所以仍然会去请这位说客出山,其先决条件必然是与齐王很熟悉的。也就是说,这位说客的身份可以不是燕国的公务人员,但必须是齐王的好朋友!

    若是燕国请出的说客跟齐王不熟,别说是随后的大嘴一咧唾沫星子乱喷,能不能见到人家齐王都两说!那个时候可是只讲身份的年代,你凭什么身份能见到高高在上的诸侯!?

    当然了,凡事没有绝对,至少大部分情况是这样的。说这许多废话,其实只是为了说明当时的个人私交是能决定国家对外政策的,甚至还具有化干戈为玉帛的能力。

    由此便知,齐国君王后和齐国丞相此时的态度是毋庸置疑的。这两位齐国最高权力者同意支持秦国,凭得就是个人的私交莫逆。而齐秦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就是吕子在中间维系着。正如后胜刚才所言,中间的这条线一旦失去,齐国完全不必理会秦昭王是谁。

    你秦国想动武吗!?齐国方面随时随地恭候!

    正是因为里面有个人私交的原因,齐国才会放任这支秦国千人队进入齐地而不加理会。也正是出于上面所说的齐国对秦国的态度,得知一千秦军临近都城临淄的齐王建抽调大军过来摆阵示威。

    被架在火上翻来覆去已经烤得外焦里嫩的吕子对此时的齐秦两国态度也是无可奈何,他没有能力让秦军离开,也没有能力游说齐军返回驻地。双方各执一词,而且所作所为都很合理。被夹在中间,你说能怎么办!?

    吕子看看只是为捎口信而来的后胜,突然有种大义凛然的感觉冒出来。既然你们都认为自己没有问题,那么咱索性暂时袖手旁观得了!

    遇到棘手难懂的问题,有时候是可以用这种办法来解决的。暂时的等一等,只是为了看清楚等待最佳时机介入,而不是就此放弃置身事外。

    打定主意的吕子马上改变态度,在表达对老姐滔滔不断的崇敬之情以后,便问后胜兄弟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齐国军队现在听谁的!?到底是谁负责指挥天明就会赶到的齐军主力?并且严重声明,他现在迫切需要这个答案。

    后胜对此并未打算隐瞒,笑着点点头,从怀里掏出调兵虎符拿着手里晃了晃,然后冲着吕掌柜抱拳就想告辞。既然无法游说吕子投诚,也就没必要再留下了。

    看到后胜手中的调兵虎符,便可证明所谓的齐王建现在只是个虚名且没有实权。而真正掌握国家权力的,仍然是齐王建的亲娘和他的大舅。这也就难怪后胜刚才有抗秦一说!齐国的兵权就在这位齐国宰相的手里,并且已经掌握整个齐国的命运!

    嗯!其实这样也好!省的还要再去找齐王建商议!

    吕子拦住想要就此离开的后胜,询问齐国方面能不能保证齐军不要对城外的秦军动武。他可不想明天去见证自己人打自己人,果真打起来是会被传成千古笑谈的!

    后胜看看目光坚定的吕子,当即表示这个要求还是可以答应的。但里面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秦军方面不能动武。别忘了,这可是在齐国的都城城外!

第500章 天色不早() 
得到齐国丞相不会首先动手的保证,吕子连忙表示城外的秦军方面绝没有非分之想。并且请丞相放心也请太后放心,没人敢打临淄城池主意的。

    听到这话,后胜的嘴里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在他看来,留在城外的这支秦军更象是一个筹码。吕子何许人也!?果真被逼急了,这人转眼就没。可是现在就不同了,吕子绝不会丢下外面的千人队玩消失的。无缘无故玩失踪,本相倒要看看你这一千人是如何失踪的!

    亲自将齐国丞相送出大门外的吕子看着远去的背影,不由地想起昔日的莒国。后氏家族曾经的祖国,一个曾经存在的大诸侯国。华夏古九州青州的姑幕国,后由周改为莒。

    当年被楚国盯上并起兵攻至莒国都城,令莒国国君交出传国玉玺举国投降。面对几十倍与己的楚国大军,莒国上下万众一心誓与国家共存亡。

    战争打到最后,十户已去其九。眼看着就要亡国,有大臣提出请齐王派兵帮忙的建议。这个时候提出这种建议,其实是让莒国国君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

    面对同样对莒国虎视眈眈的齐国,莒国君所担心的是此计很可能会遇到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尴尬。众大臣的意见却是,请不到外援随后就会亡国的。齐国方面就算不想支援,也应该唇亡齿寒的道理。孰轻孰重,还望大王速速决断才是!

    莒国君最终同意了这一建议,修书一封并秘密派出使臣赶往齐都临淄。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竟然是莒国真正噩梦的开始!

    由于前期莒国全体国民奋勇抗击侵略者,使得攻到莒国都城的楚军开始出现疲态。其实那个时候的莒国只需再稍稍坚持几天,也许整个莒国史就会被重新改写。但历史永远没有假设,毕竟处在当时的莒国权力机关完全看不到胜利的曙光在那里。

    当年的莒国与晋国立有盟约,与齐国的关系一般。收到莒国的求救信以后,齐王初衷是不打算出兵驰援的。手下有大臣出主意,这才让齐王决定出兵。

    随后驰援的齐军还没赶到,早已不堪重负的楚军就全部撤走了。还没来得及高兴的莒国君被大臣提醒,这才想起齐军已经进入莒地。忙派出使臣给御驾亲征的齐王送信,表达谢意的同时还凑了一些大礼一并奉上。

    好象根本就没再见到莒国使臣的齐王直到莒国都城并见到莒国君才知道这件事情,连声表示遗憾的同时主动提出要留下来帮助莒国完成战后重建工作。比如重新盖房子了,比如修缮城墙等等。

    毕竟人家齐国此次前来是帮莒国打击侵略者的,这一见面就否定对方的好意恐怕于理不合。莒国君对齐王提出的要求也不好再拒绝,于是答应下来并表示欢迎。

    莒国君并不知道齐王真正的打算,盛情款待自不必细说。直到有一天,莒国君暴毙和其王族全体失踪。莒国上下这才看清齐王的嘴脸,但为时已晚。

    随后抹掉多少抗议人士已经无法查证,随着莒国百姓全都选择沉默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