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铜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并且也有人对此次风暴的到来做出了准确的预判。但这里面就存在个返回期限的问题,因为秦法规定并没有【无故拖延】一词,而是只用了【拖延】二字。

    难道就没有特殊情况吗!?如此,这也太不人情了!答案依然是肯定的,事实恐怕就是如此!此规定适应于任何人,而不存在少许的哪怕是一点点变通的可能都不允许。

    这事儿若是放在平时,起码要等过度晕船的李信修养恢复三天才会走。正是因为知道秦法对此的规定,这才主动提出来马上就走。

    耽误了大事又延误了归期,自己这些人随后都会被问责的!搞不好就是个发配戍边,说得再凶险一点,那就是砍脑袋的结果!

    深知秦法严厉的吕子也只能答应,第二天一早就匆匆离开海边赶往上党。考虑到这位李侍卫长的身体状况,他多加了一辆马车随行。

    吕子和冯去疾以及孙十三同乘,女眷一部车,李信则被安排单独一辆马车。这样可以让李信躺在车内休息,沿途再让小雨儿多加照料就是。

    冯去疾因为晕船的缘故,所以此次并未随行登岛。不过却冒雨在岸边等候吕大掌柜归来,看到那个天气自然也替吕子等人捏了一把汗。所幸!老天总会照顾那些好人,最终还是把这位胸怀天下的大善人还给了秦国。

    对秦法有深刻了解的他没有提出任何意见,只要结果是好的就行。此次赶路还来得及,只要别再在路上遇到什么典故就可以如期抵达上党界。

    吕子的初衷是想让冯去疾留在齐国的,毕竟华阳君此时就在上党。根据线报,冯亭已经离开长子县城并入赵括军。也就是说,此次被秦军包围的赵军里面有冯亭。

    在所有问题没有全部明朗以前,冯亭的身份仍值得怀疑。再说乱军之中刀剑无眼,保不齐有个闪失在所难免。若是让冯去疾跟随,吕子担心这位会因为担心其父的安危而沉不住气。这可是人之常情,自然无可厚非。

    别看冯去疾因冯亭叛离韩国而愤然离家出走,父子之间的情义并不会受到影响。他此次不顾吕子的反对要求跟随,目的就是想在千军万马之中救下他的父亲。哪怕是舍去自己的性命不要,也要把这个目的实现。至于随后的判决会是什么结果,自然有相应的法律去权衡。与救人并无抵触,而且这也是身为人子必须要去做的。

    什么情义也不能抹杀父子之情,失去人伦纲常还如何再立于人世间!?

    在冯去疾的一再坚持下,吕子最终还是同意了冯去疾的请求,并且表示吉人自有天相。在他说这话的时候,心里没有感觉到一点压力。凭他的直觉,秦昭王和范丞相必然知道某些东西。就算暂时不能示人,相信答案最终会在此次战役正式结束以后得出来的。

第549章 鹿死谁手() 
一路的舟车劳顿并未影响到李信的身体恢复,在小雨儿的细心照料下第三天就可以下地吃饭了。虽然只能吃一些流食,已经让所有人看到他快要复原了。

    当返回的众人登船游于江河之上时,彻底恢复的李信对这种小打小闹已经完全不在乎。用他的话说,那就是与那次渡海经历相比,这就是毛毛雨!

    接下来将进入战役的最终阶段,所有参战人员的身体状况必须要达到最佳状态。很多事情即使付出全部努力都未必成功,更何况还是再三心二意。

    站在甲板上的吕子不愿意再去想那次的惊心动魄,看看活蹦乱跳的李信也就不再关注。抬头注视着两岸的翠绿,心中难免感慨万千。记得当时离开上党时,天地间的绿色还只是淡淡的那种,甚至可以用枯黄中带有些许绿意来形容。此时再看,早已是满目的生机盎然。

    生命的伟大就在于此,让用心感受它的人们心动不已。

    自从吕子领受秦昭王的命令离开丹水河防线,他所属的兵团就一直驻扎在原地没有加入上党保卫战。载着众人的船只还没有靠岸,就见树林中涌出一支人马。来者非是旁人,正是老将军蒙骜和王翦带领众军前来迎接大将军回营。

    按照军令归期,今天正好是规定期限的最后一天。也就是说,在天黑之前赶回来就不算毛病。

    蒙骜和王翦礼毕,几乎同时看看即将落入群山的夕阳。就在刚才,翘首盼望的期待随着河面上没有一艘船出现而慢慢变成担心。万幸!大将军还是如期抵达!

    按照秦昭王的命令,吕子的两万大军今夜就好开拔赶往阻击阵地。这对于已经离开数月的吕子而言,军中一切事物都还没有理顺开。

    为了抓紧时间,几位参加高级会议的秦军将领干脆凑在一起边吃饭边说事。等到酉戌交接之时,吕子已经重新有效掌控住这支秦军。

    大军的行动时间也就在此时,剩下没有讨论完的问题只好沿途再说了。随着一道道命令发布出去,早已准备就绪的众军卒正式离开驻地返回丹水河的东岸。随后沿着丹水河朝北移动,以求在天亮之前进入预设的阻击阵地。

    早已接到行动命令的老将军们并不知道大军的行动目的,因为这个答案需要大将军发布。但直觉告诉他们,接下来很可能是大行动。于是跟王翦一商量,干脆把当初架设在丹水河上的几座桥梁拆除。只留下一座供自己的部队使用,也就是秦军驻地后面的那座木桥。等两万秦军跨过河岸,仅存的这座桥梁随后也被彻底破坏掉。

    吕子根据刚才的了解,已经知道此时上党的秦赵两军所面临的情况。

    赵括军为攻取秦军设立在大凉山一带的粮仓,几乎倾其全力直到被从四面八方出现的秦军彻底包围。也可能是他赵括考虑到随后的诸侯国会派来联军过来帮忙,这才没给赵军留下退路。

    或许是赵括想引诱秦军过来包围自己,然后让联军再来个反包围!?

    所有的一切都无法给出合理的答案,因为此时没有人会去问问赵括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面对重重包围上来的秦军,犹如铁桶般的围困已经让赵军彻底绝望。

    联军无法组建起来的消息已经传到赵国,深深感觉被谁给涮了赵王跳着脚骂娘。被围困在上党的赵军几乎是赵国的全部精锐,为此还从边关抽调主力应付。这是要亡我赵国吗!?

    赵王的怒气是有出处的,若不是被诸侯们给骗了,秦国绝不会遇到这种一次性吃掉赵国全部精锐的机会。也多亏随后赶去及时赴任的李牧和司马尚给力,凭几千骑兵广布疑阵才把打算乘虚而入的敌人阻挡在国境线之外。即便如此,边关告急文书频报。

    紧急出国游说的平原君也没能得到目的,直接吃了几个闭门羹。在碰到同样长吁短叹的信陵君以后,深知大势已去的两人是抱头痛哭。难过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两个人凑在一起一商量得出个结果。求人不如求己!于是结伴而行急匆匆赶回赵国复命。

    怎么办!?

    当怒火中烧的赵孝成王打算找秦昭襄王割城议和之时,一直没有说话的魏无忌当即站出来陈述。在他看来,此时秦国的真实目的不是想要赵国的几座城池,根据种种迹象可以看出,秦国想在上党玩个一锤定音的把戏。

    什么叫一锤定音!?当然就是想借此彻底一举铲除赵国的精锐!

    仍不愿相信残酷现实的赵王丹看看他的叔叔赵胜,希望能从这位智者的口中说出截然相反的答案。可随后得到的却是做梦都没想到,赵胜艰难地点头承认事实恐怕就是如此的。

    若不是那个可恶的梦兆!若不是那些可恶的骗子们!唉!完了!彻底完了!赵王丹一屁股坐在龙椅上,再不想多说一句话。

    赵胜在返回的路上已经打定主意并且也坚定了这个打算,转头看到魏无忌点头,当即给赵王出主意。此时再说什么再想什么都晚了,为今之计只能倾国力与秦一战。若是上天怜悯我赵国,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再不敢相信自己这位叔叔的赵王丹使劲攥攥扶手,心里顿时有了计较。既然这些事都是你们搞出来的,那就让你们去收拾好了!想罢,起身委以平原君便宜行事权,然后看看站在下面的两位,拂袖而去。

    结果还是好的嘛!

    出声安慰赵胜的魏无忌显然没想到会是这么个结果,不过在他看来这样其实也不错。与其把处在摇摆欲坠的国之大事交给这个遇事就拉稀的年轻人,还不如让赵胜出面维持呢!

    时间是不等人的!既然大权在握,那还磨蹭什么!?

    一直梦想着指挥千军万马的魏无忌当即建议赵胜马上召开军事会议,并且表示他魏无忌愿亲率三千门客力挺赵国。即使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若是赵国没有合适的领军人物,兄弟愿挺身而出!

    对魏无忌知根知底的赵胜自然知道这位肚子想什么,不过还是被魏公子的勇气所感动。随后长叹一声,说出赵国此时的尴尬。赵军全部精锐都派往上党,现在国内能够调集过来的正规部队已不足三万!

第550章 御驾亲征() 
决定孤注一掷的赵国正式发布全国动员令,号召全体国民踊跃参军保家卫国。地不分南北西东,人不分年女老幼皆有守土之责任。

    正在河内县操练新军的秦昭王收到这个消息以后,便知最后的决战时刻到了!当即下令命新军第十军团,共计二十万人正式奔赴前线。至于新军军团指挥官,寡人是也!

    听到自家大王御驾亲征的消息,身处前线的全体秦军将士心中更感热血澎湃。誓要在秦王面前表明我部战必胜的态度,纷纷赶往秦军大营找武安君白起请战。数算下来到此时为止,围困赵军已达数月之久。若再不打进去,恐怕连包围圈里面的耗子都饿死了!

    话也只是这么说说罢了,其实秦赵两军的损失极为惨重。自从赵军主力被困于大凉山一带以后也只是相对安稳了十几天,等赵括军反复突围,惨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