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苻坚大喜,重新召集群臣,然后力排众议,派出将军苟池、洛州督导官邓羌,率步骑兵二万人,进入前燕国土,穿过洛阳,挺进到颍川,一面派散骑侍从官姜抚,到邺城报告前燕慕容暐,一面向晋燕战场推进。

    枋头的桓温仍旧步步为营地向邺城进发,并让前燕投降过来的段思作为向导,沿途不断招徕守将士卒和平民百姓,进展十分顺利,直到前燕悉罗腾领军来袭。

    悉罗腾显然是前燕难得的将才,刚和晋军交锋,便生擒了段思,接着又斩了晋将李述,瞬间让东晋远征军的士气受到顿挫。

    顺风顺水的过程中忽然遭遇坎坷,晋军的心态波动很大,桓温为了保险起见,想采取防御攻击,暂时在枋头驻扎,为了保证军粮供应,下令豫州督导官袁真攻击谯郡、梁国,然后开凿石门,修筑连接睢水跟黄河的运河,用以运输粮秣。

    然而袁真虽然攻陷了谯郡和梁国,但一时之间却无法凿开石门,渠道不通,水运粮秣的计划泡汤。

    坏消息接踵而至,进入9月,前燕范阳王慕容德率骑兵一万人,执法监察官刘当率骑兵五千人,双方合力阻挠袁真的工程,豫州督导官李邽则率本州民兵五千人,切断东晋的粮道,彻底扰乱了桓温的部署。

    慕容德派将军慕容宙率骑兵一千人担当前锋,试探晋军的底细,慕容宙回报说:“晋军轻俘急躁,当面对敌人时没有胆量冲锋陷阵,一旦敌人失败,他们的勇气可就出来了,无不奋勇追击,等我给他们设下陷阱,一定大获全胜!”然后让骑兵三百人向前挑战,而把其他骑兵分成三路埋伏。

    负责临阵挑战的骑兵刚一和晋军接触,就急行撤退,晋军果然奋不顾身地追击,结果掉进了埋伏圈,死伤惨重。

    桓温出征以来,除了前期小有成绩,到了后来一个多月的时间,几乎屡战屡败,而粮食又快吃完了,且无从补给,加上听到前秦援军即将抵达,终于无心再战,于9月19日,下令焚烧舰队,抛弃辎重甚至铠甲武器,从陆路向南撤退。

    唯恐被敌人在上游投毒,桓温从东燕到仓垣,沿途下令开凿水井饮用泉水,由此严重拖慢了行军速度,跋涉七百余里之后,燕军的伏兵已然悄悄就位。

    前燕的将领此时全都争相追击,吴王慕容垂胸有成竹地劝阻他们,说道:“桓温开始撤退时,内心惶恐,一定会把最精锐的部队作为殿后,我们攻击,未必胜利,不如把脚步放慢,等他们庆幸没有追兵时,为了迅速脱离战场,一定日夜不停地强行南下,那时他们的士卒力气消耗殆尽,然后我们再行攻击,没有不胜的道理。”

    将领们将信将疑,慕容垂不等他们思量权衡,亲自率领八千骑兵,遥遥的尾随在东晋之后,桓温果然认为已经安全的时候,下令加强撤退速度,倍道前进,几天之后,慕容垂宣布时机已到,急行追击,一直追到襄邑时,终于捕捉到桓温的主力,而事先范阳王慕容德早已率精悍骑兵四千人在襄邑东方的山涧中埋伏,于是和慕容垂前后夹击,大破晋军,杀敌三万多人。

    桓温冷不防遭此一击,仓惶之中更加飞速撤离,就在这时,前秦的援军也赶来了,将晋军拦腰截断,桓温再受重创,所率部队损失大半。

    10月22日,逃离战场的桓温集结残兵暂时驻防山阳,北顾苍茫大地,内心悲凉至极,年届花甲,已很难再次集结大规模兵力出征了,思量及此,越发愤慨伤心,几十年累积的名望仿佛一瞬间烟消云散,所有的骄傲和自尊都随着将士们的生命一起逝去。

    光彩的荣耀加身,已经不现实了,枋头一战成了桓温人生的转折点,从此正式沦为一个争权夺位的投机客,再无当年的赤诚和忠肝义胆。

    他虽是实干家,但实干家总归是有理想的,而当理想破灭,加上现实的敲打,实干家也终究难以摆脱变节的尴尬。

    (本章完)

第178章 吴王投秦() 
枋头落败成了桓温一生的痛点,为了掩饰,他把责任全推给豫州督导官袁真,指控他不能凿开石门,才使军粮不继,上疏免除袁真的官职,贬作平民,同时也免除冠军将军邓遐的官职。

    外人或许真的被他迷惑了,但当事人却深知其中的原委,袁真心里不服,也上疏指控桓温,认为他指挥不利,才酿成惨剧。

    这时的东晋朝廷已完全落入桓温之手,建康当局自然是无视袁真的指控,而是直接下诏书将其贬谪。

    袁真更加怒不可遏,于是据守寿春叛变,并呈上降书投奔前燕,同时又派使节向前秦投诚。

    桓温吃了败仗,处境固然不利,但前燕慕容垂虽帮助国家击退了东晋的侵略,仍旧难逃猜忌的厄运。

    实际上,因为慕容垂立此大功,慕容暐虽对他的印象略有改观,但慕容评对他却是越发妒嫉,生怕抢了自己的风头,于是处处与他作对。

    战后慕容垂奏请对立功的将士论功行赏,但慕容评担心这些人感激慕容垂,而对他死心塌地,所以把奏章搁在档案里面,不闻不问。后来慕容垂屡次请求,甚至跟慕容评在金銮殿上,当着慕容暐和群臣的面发生争执,慕容评仍旧死鸭子嘴硬,声称没有接过这样的奏章,更无理指责慕容垂的不是,慕容垂这小爆脾气哪能忍气吞声,两人险些拔刀相向。

    慕容评终于动了杀心,原本只是想打压慕容垂,但现在发现自己已经完全控制不住他,若不提早灭口,一定会成为大祸。

    可足浑太后也一向讨厌慕容垂,把慕容垂扫平侵略的战功,评价得一无是处,慕容评于是联合她准备将慕容垂诛杀。

    已故太宰慕容恪的儿子慕容楷和慕容垂的舅舅兰建,得到消息后都警告慕容垂:“对方已准备赶尽杀绝,最好先下手为强!只要除掉了慕容评和慕容臧,其余的人都无作为。”

    慕容垂虽然恼怒,仍旧不忍出手,焦虑地说:“骨肉互相残杀,而我领头作乱,宁愿一死,也不忍如此啊!”

    二人不甘心,继续游说:“太后心意已定,大祸即将临头,你就算要以死明志,难道要让家族的人一起受牵连吗?你一死,他们势必难以活命。”

    慕容垂黯然,想了好一会才说:“一定无法挽回的话,我宁愿出京躲避好了,其他的办法全不考虑,你们不用再劝了。”

    他虽这么说,心里却也知道前途难料,内心十分忧愁,但又不敢告诉他的儿子们,成天叹声叹气,面色如土。

    世子慕容令发觉不妥,问道:“父王近日面色沉重,是不是因为主上年纪还小,皇家师傅嫉妒贤才,你的功劳越大,威望越重,他就越是猜忌?”

    这话一针见血,慕容垂叹道:“是啊,我竭尽全力不顾性命,击破强大的贼寇,只想保卫家国,怎么知道大功告成之后,反而连个容身之处都没有!你既看出我的困境,有什么建议?”

    慕容令郑重地说:“主上微弱,把国家大权交给皇家师傅,一旦大祸爆发,势如闪电,为了保全家门,争取生存,而又不违背大义,不如逃到龙城,用最卑微的言辞,上奏请求恕罪,等待主上明察,希望他们能醒悟过来,那时得到允许再回首都,这是幸运中最大的幸运。如果行不通,我们对内巩固前代,对外结纳各个夷族,南方把守肥如要塞,用以自保,这是第二条路。”

    慕容垂深以为然,于369年11月,上疏请求批准前往大陆狩猎,然后改穿平民的衣服,秘密逃出邺城,准备投奔龙城。

    一行人走到邯郸时,慕容垂最小的儿子慕容麟,因不满父亲对慕容令的偏爱,居然乘机向邺城告发,慕容垂的左右侍从因为畏惧难料的灾祸,匆匆逃开了,慕容垂也是受惊非常。

    慕容评得到消息,立刻奏报慕容暐请求出兵镇压,慕容暐便派出西平将军慕容强率精锐部队追赶,一直追到范阳,慕容令亲率部队断后,慕容强一时不敢逼近。

    正值黄昏,慕容令对慕容垂说:“本来打算据守故都,保全家门,但事情既然泄露,原定的计划已没有时间实施,听说苻坚正在招请天下豪杰,不如前往投靠。”

    慕容垂因为小儿子的背叛,而久久不能回神,凄然说道:“事已至此,也没有什么办法了。”于是让大家四散分开,清理了逃亡的踪迹,然后沿着太行山麓,秘密返回邺城,暂时躲藏在后赵的显原陵,再派人把家人全都集合起来,就准备向前秦逃奔。

    不想意外发生了,一帮人刚刚藏好,忽然有打猎的数百人骑马经过,从四面八方向墓园逼近,慕容垂发现自知一定挡不住,逃跑已无路可逃,情势十分危急。

    就在所有人都做好赴死准备的时候,数百名骑马猎人的猎鹰,霎时间全都飞走,猎人们便策马追赶,然后越追越远,危机竟得以化解。

    慕容垂惊魂甫定,于是宰杀白马,祭祀上天,跟追随他的人盟誓。

    临行前,慕容令提出了惊人的建议:“慕容评嫉贤妒能,诛杀阴谋泄漏之后,人心无不愤怒怨恨,现在邺城之中,没有人知道你在什么地方,应该趁他们没有防备,发动突击,夺取政权将易如反掌,事成之后再改革弊端,选拔人才,把政治纳入正轨,辅佐主上,保卫家国,这是最大的功业!现在正是天赐良机,不可放弃,只需给我几十个骑兵,就足把大事办妥!”

    慕容垂经过这一系列的变故,已没了当初的锋芒,行事也更稳重,拒绝了这次夺权的机会,毅然决定领军西上投奔苻坚。

    千里迢迢投奔敌国,前途依旧难料,究竟是去去留,许多人都是心里打鼓,十分纠结,慕容垂的另一儿子慕容马奴,就打算暗中逃回邺城,慕容垂为了让大家坚定决心,含泪斩了慕容马奴,表示永不回头,然后继续前进。

    慕容评早已在国内散布通缉令,慕容垂一行人抵达河阳时,被黄河渡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