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叔业的几个侄子都在建康任职,听到些风吹草动,立即逃往寿阳,警告裴叔业说:“朝廷势将发动突袭,应早作打算。”

    裴叔业眼看陈显达那种老将都死于旦夕,心里开始恐慌,认眼国内,唯一可以信任的只有雍州督导官萧衍,于是派亲信马文范,前往襄阳请教如何才能保全,并先说了自己的计划:“如今朝局混乱,用正常的办法恐怕无法生存,不如投奔北方,起码还能保全富贵。”

    萧衍说:“一群品质低劣的小人掌权,怎么会有远见,他们连自己做什么都不知道,最后注定不会有什么成就。

    当下唯一的出路莫过于把家眷送回京师,先让他们安心,如果他们仍然咄咄逼人,只要率步骑兵二万人,直接攻击横江,断绝朝廷的外援,则天下大事一战就可决定。

    可是如果你向魏国靠拢,魏国朝廷势必派人接替你的官职,而把你调到黄河以北,一旦迈出那一步,再回到南方,可就再无。”

    裴叔业得到回报后,迟迟不能决定,最后双管齐下,既往建康送人质,也派人送信给北魏豫州督导官薛真度,询问是否有归顺的可能。

    薛真度回信说:“归降这种事当然越早越好,如果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再来,那你就只能算是避难的人,就算被接受了,地位也不高。”

    裴叔业往心里去了,很快就派人前往北魏呈递正式的归降奏章。

    萧衍与裴叔业的处境完全不同,所以萧衍指的路虽然貌似光明,但裴叔业根本看不到出口。

    萧衍之前去支援雍州,等魏军退去之后,就被任命为雍州督导官,在当地镇守,那时六贵等人还没出事,就已有了二手准备,对堂舅张弘策说:“一国三公,已难以适从,何况六贵同朝,大乱就要发作。如今避祸求福,再没有比本州更好的地方,可是我的弟弟们仍在京师,恐怕受到波及,应该与哥哥(萧懿)商量对策。”

    张弘策表示同意,暗中协助萧衍招兵买马,还砍伐大量树木竹竿,储存在檀溪水底,为将来建造船舰做准备。

    大营军事参议官吕僧珍,看出了他们的用心,也暗中藏了船浆几百余支,以备不时之需。

    吕僧珍之前担任羽林禁军指挥官,为人踏实稳重,徐孝嗣打算请他当幕僚,吕僧珍认为中央危机四伏,果断拒绝了延聘,而西上追随萧衍。

    萧懿解除益州督导官的职务后,仍然出任郢州总部行政官,萧衍派张弘策前往游说:“现在朝廷六贵比肩,各人颁发各人的诏书,争权夺利,相互倾轧,依理推测,最后必然爆发内讧,互相残杀。

    主上自从在东宫的时候,就没有美好的声誉,亲近左右无不凶悍轻浮,残忍暴虐,他怎么肯把大权交给臣属,只坐在没有实权的宝座上,盲目批准别人的决定?猜忌时间一久,一定会大开杀戒。

    始安王(萧遥欣)打算扮演司马伦的角色,形迹已十分明显,可是他猜忌成性,心胸狭窄,不可能成功,只能作为别人成功的台阶。

    萧坦之盛气凌人,徐孝嗣迂腐无能,江祏优柔寡断,刘暄头脑糊涂,一旦大难临头,朝廷内外,势如土崩瓦解。

    我们兄弟有幸镇守重要军事基地,应该为自己的身家性命打算,利用目前短暂的和平,大家心里还都松懈,让诸弟从京师回来,一旦情势紧急,再拔腿时,已经无路。

    郢州地势,控制荆湘二州,而雍州兵强马壮,天下太平则拥护朝廷、捍卫帝国,天下大乱也足以救世安民。

    随着时局进退,这是万全的策略,如果不早作深谋远虑,后悔不及。”

    萧懿此前从未考虑过这种问题,突然听闻,有些不知所措,张弘策又以自己的立场劝他说:“你们兄弟英武盖世,天下无敌,镇守郢雍二州,替人民请命,废黜昏君,另立明君,简直易如反掌。你弟弟萧衍已经考虑成熟,但愿你能重视起来。”

    萧懿终于不肯接受,萧衍只得单独行动,先把弟弟萧伟和萧憺,从京师召回襄阳。

    萧衍的优势在于,一向不露锋芒,而且远离朝堂,所以不为中央所忌,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发展自身实力。

    裴叔业就不一样了,经过陈显达一事,与中央的矛盾日益尖锐,注定不能和谐相处,大祸即将爆发。

    (本章完)

第446章 步步生莲() 
500年正月7日,北魏骠骑大将军、彭城王元勰,与车骑将军王肃,一同率步骑兵十万人,南下接应裴叔业,同时带去了皇帝的诏书,任命裴叔业使持节、豫雍等五州军区司令长官、征南将军、豫州督导官,封兰陵郡公。

    萧宝卷不久便做出回应,下诏讨伐裴叔业,任命皇城警卫军司令官萧懿为豫州督导官,接管叛贼的职务。

    2月28日,元勰升任宰相,兼扬州督导官,镇守寿阳,李丑和杨大眼率骑兵二千人,进入寿阳协防,奚康生率羽林禁卫军一千人,也一同前往增援。

    杨大眼是杨难当的孙子,并非真的眼睛特别大,只因自幼面部表情就十分丰富,性格强悍。

    除了这么个性的名字,杨大眼还有个特殊技能,那就是健步如飞,在战场上表现十分威猛,其移动之快,往往让敌人看不清他的方向,突然便遭毒手。

    有这两项奇异之处,杨大眼声名在外,让南方的邻居闻风丧胆,沿边百姓甚至拿他来吓唬不听话的孩童,当一个孩子咆啸不止,痛哭流涕,家长只要说“杨大眼来了”,往往立刻归于平静。

    魏军还是很重视此次军事行动,可惜裴叔业第二天就病逝了,不能当面拜谢之。

    2月29日,裴叔业的重要僚属打算推举军政官李元护为盟主,前建安驻军司令席法友,认为李元护不是同乡,恐怕李元护改变裴叔业的决定,经过一番磋商,最终由裴叔业的侄子裴植出任州政府总监,主管降魏的各项事宜,暂时封锁了裴叔业的死讯。

    奚康生等将领抵达后,裴植立即大开城门迎接魏军,把城门和仓库的钥匙全都交出,奚康生随即召集城中百姓,宣读了元恪的诏书,对大家进行一番安抚,并任命裴植为兖州督导官、李元护为齐州督导官、席法友为豫州督导官、王世弼为南徐州督导官。

    3月15日,萧宝卷再派平西将军崔慧景,率领水军讨伐寿阳,并亲自为他送行。

    与此同时,萧懿和李叔献在前线连吃败仗,李叔献还被生擒,局面对萧齐十分不利。

    崔慧景从建康出发不久,得知前方的情形,越发觉得不该傻乎乎地替昏君卖命,与儿子崔觉秘密商议起事的细节,抵达广陵后,崔觉立刻逃出京师,投奔父亲。

    大军越过广陵数十里,崔慧景召集了紧急军事会议,对各位将领说:“我受三位皇帝厚恩,又接受辅佐托孤的重任,可是幼主昏庸狂暴,朝政败坏,帝国濒临毁灭,今天正应尽到职责,我打算与各位共同建立伟大的功劳,安定国家,各位意下如何?”

    大家都不想送死,所以一致响应,于是大军返回广陵,留守广陵的军政官崔恭祖打开城门,迎接大军入城。

    萧宝卷听到兵变消息,顿时怒不可遏,加授首都西区卫戍司令官左兴盛:皇家符节、首都军区水陆各军司令长官,由他领兵讨伐崔慧景。

    崔慧景仅在广陵停留两天,很快就集结部众渡长江南下,并找到了江夏王萧宝玄,奉他为盟主。

    萧宝玄是徐孝嗣的女婿,徐孝嗣被杀后,萧宝卷下诏让他与妻子离婚,萧宝玄对此怀恨在心,所以接到邀请时,几乎想都没想就同意入伙,坐着八抬大轿,手执红旗,浩浩荡荡地与崔慧景向建康挺进。

    朝廷方面派出的骁骑将军张佛护等六位将领,在竹里构筑了数个城垒,封锁了进京要道,阻截反军,萧宝玄派信差对张佛护说:“我贵为亲王,回京入朝还不是情理之中的事,你何须这么千万百计地阻我去路?”

    张佛护回说:“我身份低贱,蒙国家厚恩,让我在这里建立小小的军事基地,殿下只管通过,我岂敢阻拦。”

    萧宝玄得意地指挥大军前进,不想张佛护却突然下令对反军进行射击,萧宝玄大怒若狂,驱动前军与敌人展开肉搏血战。

    崔慧景所率前锋将士,无不骁勇善战,而且轻装行军,用小船满载酒食作为军粮,随时随地都能补充能量,一看到城垒里炊烟升起,知道朝廷军正在准备饮食,于是趁机发动猛烈攻击,几次三番之后,朝廷军根本无从进食,很快陷于困顿。

    就在当天,崔慧景顺利攻克城堡,斩杀张佛护,除了徐元称归降,其他四个带兵官也都处死。

    萧宝卷再派宫廷禁军总监王莹,率各路兵马,在湖头构筑城垒,连同蒋山西麓原来驻防的军队数万人,一起抵御反军。

    崔慧景采纳部属的建议,派一千多人鱼贯登山,从西麓连夜冲下,杀声鼓声震动天地,湖头堡的朝廷军纷纷四散逃走。

    萧宝卷又派首都西区卫戍司令官左兴盛,率宫城内的禁军三万人,守卫北篱门,左兴盛听说崔慧景的威猛,紧急下令收缩防线,不敢与敌人正面相持。

    崔恭祖很快率轻骑兵十余人,杀入宫城北掖门,宫城所有城门全都关闭,城外的所有重要军事基地全都崩溃,左兴盛一时无法进宫,躲到秦淮河的小船上,被反军搜捕斩首。

    政变进展堪称神速,崔慧景踌躇满志地宣称奉了宣德太后王宝明的命令,废黜萧宝卷为吴王。

    但在迎立谁为新君的问题上,崔慧景却陷入了纠结,本来的盟主是萧宝玄,但后来萧子良的儿子萧昭胄也前来投奔,崔慧景有些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选谁。

    《左传》中说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崔慧景不能乘胜出击,敲定大局,终于眼睁睁地看着机会错失。

    反军虽然取得大胜,但崔慧景几乎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因他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