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ā

    石虎到底是久经沙场的硬汉,虽然人品奇差,但气势汹汹,战斗力爆棚,先是让太子石邃留守襄国,他自己则很快率领步骑混合兵团七万人攻击石朗据守的金墉城。

    当初刘曜围困金墉三个月仍难以攻破,石虎却是手到擒来,几天之内便将金墉拿下,并生擒石朗。石朗的下场并不比石堪好到哪里去,石堪被烈火烤死,而他则在被斩断了双手双脚之后,才被砍下头颅,可谓受尽苦楚。

    首战告捷,石虎接着西上攻击长安,不过这次遇到了挫折,因为长安的石生征集了两万人的鲜卑兵,这些人的战斗力远胜匈奴兵。石虎有心让儿子练练级,派出石挺担当前锋总司令官,结果在蒲阪被打得凄惨,石生的部将郭权带领鲜卑酋长涉璝乘胜追击,终于在潼关将石挺斩杀,石虎则被迫退回渑池,但秘密派人前往游说涉璝。

    石生打下胜仗自是欢喜非常,却不知鲜卑兵团却已和石虎取得联系,并很快里应外合将他击败,石生万分惧怕落入石虎之手,单人匹马逃出长安,准备躲在附近的鸡头山避避风头,结果被石虎的人抓到,当场斩首,据守长安的郭权被击溃后则投奔陇右去,不久之后归降东晋王朝。

    眼见两员猛将被石虎谈笑间剿灭,氐王蒲洪不禁胆战心惊,可仍旧想拼一把,直到听说石虎派出了大将麻秋,自知毫无胜算,也许此时仍不是自立的好时机,于是率领部众两万户再度投降后赵。

    石虎得知消息固然开心,毕竟氐人也算势力庞大,能把氐王纳入麾下,对于边疆稳定有着极大的好处,于是也不计较蒲洪的叛变,任命他为光烈将军、氐部落保安司令官。

    事实证明凡是反复投降的人一般都是包藏祸心,一旦不能控制,势必变成灾难,但石虎何其自负,根本意识不到这种问题,只选择看好的一面,对于潜在的威胁毫不关心。正是石虎的这一特质,最终促成了蒲洪的崛起。

    但蒲洪既再度归降,当然就得表达点诚意才能在后赵有立足之地,前往长安向石虎提议,应该把关中的英雄豪杰以及氐羌部落的部众全都迁移到中原地带,以充实国家的人力资源。

    虽然他没有明说,但石虎却很清楚石勒死后,中原地区逃亡的百姓和官员数不胜数,的的确确需要补充一下资源了,可是又想到关中的豪杰和氐羌部落未必能那么听话,强行迁移或许适得其反。

    蒲洪看出了石虎的隐忧,拍拍胸脯说道:“这些将要迁移的人里面,尤其以氐人居多,而氏人的所有部落都是我蒲洪的家属,只要我领先去做,谁敢违背?”

    石虎大喜过望,放手让蒲洪去完成此事,并任命他为龙骧将军和移民总督,驻守枋头,接着又想到了羌人首领姚戈仲,又任命他为奋武将军和西羌总司令。最终秦、雍两州的汉人、氐人和羌人共计十余万户,全都迁到关东安身立命。

    这么多人入主中原,一方面拱卫了后赵政权,一方面也是养虎为患,几年之后便见分晓。

    但新皇帝石弘却是等不了那么久的,艰难地熬到第二年,终于再也不能忍受,亲自携带玉玺前往石虎的王宫,请求禅让帝位。

    石虎倒觉扫兴,我还没出手,你怎么就投降了呢,那怪没劲的,应该多陪我玩玩才是,果断拒绝了石弘“过份的”要求,说道:“帝王大业,天下自有公正议论,你怎么能随意玩起禅让的把戏了!”

    石弘倍受打击,哭着找到程太后,将腹中委屈全都吐露出来,但程太后无权无势,空有一个名号,并不能帮到他,只能抱着他一起痛哭而已。

    虽然石虎不同意禅让——此时禅让——但政府官员们却都找到了拍马屁的方向,借着皇帝主动退位,纷纷上书石虎,请他登极称帝。

    在被属下的马屁精们夸得六神无主,七窍生花之后,石虎终于有点沉不住气了,但他毕竟更喜欢粗暴点的风格,禅让什么的可不合他的胃口。334年11月,石虎派部将郭殷率兵突入皇宫,将皇帝贬为海阳王。

    这样一来,皇位前面已无阻碍,但石虎还不忘模仿叔叔石勒,声称皇帝是恩德最高时的称号,我可不敢当,不妨先称作摄政赵天王。虽然时隔一千多年,但似乎仍能脑补到他说这话时的滑稽表情。

    石弘估计是很少能在被废之后反而感觉舒坦的皇帝吧,但石虎并不打算放过他,很快就把他杀掉,享年21岁。紧接着程太后、秦王石宏和南阳王石恢全都被诛杀,石虎内心深处还是很守信的嘛,承诺的事总归还是办到了,绝不给石勒留一个种。

    虽不是骨肉至亲,但石虎终究与石勒也是同族,结果石勒刚死不久,居然就把他的儿子杀干净,实在让人既困惑又愤怒。

    当然做这种事也不是石虎一个人的专利,虽然石虎做得尤其出彩,但并不妨碍别人也在这条路上奋力追击。

    实际上鲜卑人内部就经常会出现骨肉相残的局面,可能这些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比较低的原因吧,毕竟孔孟之道并没能流传那么广,塞外的牧民朋友除了吃喝拉撒,很少会思考人性这种复杂的问题,他们的哲学里只看重活下去,其他的一概不问,伦理观念这东西又不能吃还不能喝,他们当然不在意,杀父杀母杀兄弟,睡姑睡嫂睡侄女,大多司空见惯。

    然而饱读诗书的文明人有时却也会失手,这却是什么原因呢?有的是因为对权力和财富的渴望,有的是受感情的困扰,有的则单纯的就是一言就合。说到底只是人类在文明进化过程中残留的渣滓在作祟,任何明期任何场合任何群体中,都会出良莠不齐的情况发生,这便更能说明问题,个体差异决定了文明程度不可能保持同一水准。

    (本章完)

第106章 慕容内斗() 
在鲜卑人里面,文明程度最高的一定是慕容部落了。

    部落酋长慕容廆与晋王朝的深厚渊源,使得他很早就接触到中原汉文化,后来又吸引周边有见识有才学的汉人为自己效力,还专门设置学校传播汉文化,一系列的举措让慕容鲜卑成了塞北一支文武兼备的虎狼之师,虽然地盘不大,人数也难比后赵的羯人,但却是名符其实的潜力股。

    就是这样一个部落,仍旧没能摆脱文明渣滓的毒咒。

    就像石勒之死引发了后赵的内乱,随着慕容廆的辞世,慕容鲜卑也面临一场大乱。可巧的是,两人都是死于333年,而慕容廆还先一步走人,5月6日去世,享年65岁。

    当年6月,世子慕容皝以平北将军的身份代理平州督导官,管理部众内部事务,并赦免囚犯,由秘书长裴开担任参谋主任,宫廷禁卫官司令高诩则担任玄菟郡长,两人都是慕容皝的亲信。

    慕容皝本年37岁,是慕容廆第三个儿子,也是嫡长子,身高马大,英俊潇洒,而且很有政治头脑,深得老父的真传。当然他的哥哥弟弟们也都不是泛泛之辈,毕竟慕容廆的一系列改革成果是应用于整个部落的。

    实际上,慕容皝在慕容廆的一众儿子里面,只能算是中才,庶兄慕容翰,亲弟慕容仁和慕容昭都是将才,能文能武,是慕容鲜卑的明星级人物,只因慕容皝占了嫡长子的便宜,才让他统领部落。

    慕容皝何尝不知这一残酷的现实,自己想凌驾在这几位猛人之上,可是要好好费点心思,稍有不慎,必定从高台上重重摔落,身败名裂不说,只怕小命也难保周全。

    但是这注定是一个难题,慕容皝大为头疼,慌乱之中便有些饥不择食的意味,为了提升自己的威望,确立首领的权威,他选择了一种最为消极的办法,那就是滥用法制,加大惩处力度,闹个人心惶惶再说,首先就要让其他人知道自己不是好惹的。

    不过这种办法却并不明智,举国上下人心思变,慕容廆多年来经营的政权基础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

    应该大多数人都是可以同苦而难以共乐,慕容皝若不是接掌了大权,应该也不会想到防备自己的兄弟们,可是一旦站到了这个位置,心里便不受控制地胡思乱想,总感觉会被人偷袭暗算,患得患失的毛病越来越严重。

    然而慕容翰、慕容仁和慕容昭其实并没有篡位之心,慕容翰更是委屈地跟左右的亲信倾诉:“我所做的事情都是听从父亲的安排,父亲神机妙算,大军所到之处都建立功勋,全仰仗他老人家的功劳,跟我的努力没多大关系,可是世人却认定是我一手完成的,就肯定我有雄才有智慧,一定不会甘居人下,我一片赤诚反被说成了狼子野心,但这种冤屈又难以解释,只怕越解释越有嫌疑,真是心塞。”

    慕容皝确实不容他解释,而慕容翰也决定不做解释,悄悄带着儿子投奔辽西段部,以此躲开兄弟之争。段部酋长段辽素闻慕容翰的才能,当然十分欢迎,两人相处还算和谐。

    他这一走,慕容仁和慕容昭两兄弟有些按捺不住了,认定是慕容皝逼迫慕容翰离开的,为了不重蹈覆辙,两人决心联合起来将慕容皝除掉。

    当时慕容仁在平郭驻防,趁着到棘城奔丧之际,与城中的慕容昭约定时间里应外合,一举将慕容皝击溃。但这个办法有很大的风险,慕容仁自然是进退有据,但城中的慕容昭深处敌人内部,事发之后逃都没地方逃,后来果真壮烈牺牲了。

    闰10月,慕容仁回平郭调动大军迅速行动,准备闪击棘城。

    当有人通风报信之后,慕容皝还有些惊讶,感觉自己的动作应该还算和缓,怎么这么快就起兵了,可是事实摆在眼前,不容他不信,慕容仁已抵达黄水,声势浩大。慕容皝早就设想过这种局面,倒不至于乱了阵脚,料定城中的慕容昭也参与了起事,也不多说废话,直接强迫他自杀,然后派参谋主任封奕前往他的军中宣扬安抚政策。

    慕容昭的部队群龙无首,闹不出多大风浪,慕容仁得知事情败露,所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