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扫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种时候,大齐已然是天下间的朝廷,并且如日中天,姜襄两人虽然心有不满,但他们自身私养的家丁并没有人动,也算是盖住了最后一块遮羞布。

    无论明里的许诺,还是暗中的招揽与安抚,其实全都是王争脱不开身的权宜之计,但现在王争显然没有后顾之忧,所有的精力都已经放在解决西北内患上。

    再说了,现在的大齐已经不是半年前的大齐,王争亲自带着百万王师来到此地,谁还敢说个“不”字,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再跟他们客气了。

    大齐刚立国时候的形势和明朝不同,山西虽然名义上归附了,但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大部分都是望风使舵之徒,王争需要亲自将这里整改一番,才能放心。

    另一个方面,就是王争对这次的战役非常重视,交到任何人手上都不放心,只有自己亲自来了,才能因地制宜的掌控局势。

    要是这场必胜的战争都打不赢,华夏继续纷乱下去,千古罪人可就要是自己了,所以必须全力以赴。

    王争咳咳几声,算是发下一个讯号。

    身边站着的顾君恩何其聪明,听到后顿时面色一变,紧跟着从怀里掏出一张什么都没写的纸片,厉声斥责道

    “没想到啊,姜将军,你居然还在和李闯互通有无,现在人赃并获你还有什么好说的,来人,抓出去问斩”

    其实周围的大齐文武臣工都明白这纸片上其实啥也没有,但顾君恩愣是装的像模像样,把没有字的纸片说成写着满登登罪状的书信,功力实在是不低。

    武将们更是直皱眉头,心道这些文人可真不是省油的灯,一个个都是老戏骨,今后自己闲着没事还是少招惹他们,不然死的都能给你说活了。

    姜襄方才就觉得今天眼皮老跳,不会有什么好事,所以一直都非常低调。

    毕竟齐军号称百万和大顺北伐那次不同,他们看起来虽然不可能有百万之众,但从上到下可都是武装到了牙齿,浑身散发这杀气。

    只是看一眼,姜襄就知道,自己眼前的这支大齐军队,根本不是大顺和大西那两个流贼组成的队伍能抵挡,其实已经打算找个时候告老回乡,见好就收。

    但没成想,该来的还是躲不过去,就算他已经打算放手,王争还是不可能就这么放过他,想要建立一个新的时代,自然要将一切不稳定的因素全部拔除。

    “皇上,末将”

    姜襄脸色骤变,情急之下想要喊什么,但那些禁卫军兵士的动作很快,上去就把他嘴给堵上,直接五花大绑的给带了出去,最后只能听见支支吾吾的声音逐渐消失。

    不多时,帐外传来一声闷哼,监斩的禁卫军哨官前来。

    “启禀皇上,大同主将姜襄私通李贼,已经被斩首。”

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 
    敢在众目睽睽之下,直接编造名目斩杀在前朝就是总兵级别的姜襄,王争凭借的是齐军的赫赫兵威

    山西在旁人眼中是个烂摊子,所以就要王争带着大军来亲自动手,眼下既然已经把大同府这台给拆了,那自然是要趁热打铁,任命新的主副将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补台。

    这个人不用非要能力出众,但必须要对王争和大齐忠心耿耿,现下来说,对于王争最主要的只有四个字,后方稳定。

    以现在大齐的武力,只要内部稳定了,这些兵马把大顺和大西给灭了肯定是没什么问题,那篇“讨贼檄文”,就是李岩的建议,用于引导舆论和民心,为大齐统一中原而造势。

    直到现在,基本是个人就知道大齐即将以绝对的武力优势完成统一大业。

    所以留镇大同的必须要有两个人,主将暂时需要用原来本地的将门之后,可以稳定当地的人心,不过其次那个副将才是实际掌握兵权的人选,必须要从禁军中指派得力干将。

    其实说起来,王争的这个做法和多尔衮入主中原之后差不多,意义上相同,都是先稳定地方,等全国安定了之后,腾出手再来一个个的收拾。

    自从西征开始,王争的神情一直异常沉稳,沉稳得让人甚至忘记了他的真实年龄,很多人都明白,无论这个姜襄有没有反心,斩杀他都是整顿大同的必要之举。

    然而整顿大同,实则却是为进一步整顿山西打基础,用这个说一不二的总兵大将来杀鸡儆猴,谁要是还打什么歪心思,这就是榜样

    所谓阳谋阴谋,关键在时势,眼下这个大势所趋的局面,就算李自成和张献忠知道和大齐作战等同于送死,也得硬着头皮跳进来。

    这次西征,王争是打着必胜的心思。

    在剿灭李自成后,西北一带的局势必定发生重大变化,来之前,这些事情王争全都考虑到位,若是等到李自成、张献忠全部被剿灭,天下归一的时候,有几件事便是不得不提上日程了。

    像是彰武立国之后的大封功臣,还有西北、川蜀、云贵一带的整顿,以及全国各地政治区域的重新划分,甚至是兵制和宪法的全面改革等等。

    作为一个崭新的王朝,有的东西可以延用前朝,但有的却要进行必须的进步,时代在发展,王争不想让大齐从一开始就落后于世界。

    除此之外,还有前明皇室的处置方法,也最让王争头疼。

    要知道,前明皇室只要还在这个世上存在,那就多多少少还有些号召力,上到朱以海,下到各地已经被齐军软禁的藩王,都需要个妥善的处置方法。

    对于这些人,王争从政治角度考虑,为了稳住前朝官员的心,自然不能和李自成去学,将他们全都杀光,这样只会造成混乱。

    至于说什么善待,其实王争心里是不太愿意的,但还要看这些前明皇室自己的表现,现如今这天下,真正应天而起的皇族,只有他王家

    只要认清这一点,能活下去还是大有希望。

    王争不是那种大公无私的圣人,不想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被其他人轻而易举夺去,为了保住自己和王家的大齐,他可以做任何事。

    若真的没有那个反齐复明的心,让前朝皇室隐居起来安安稳稳度过下半生,也不是不能考虑。

    当然了,这些全都要在这场战争结束后一起处理。

    被称为四大古都的西安城下,眼前却是一望无际的齐军,飘扬的黄龙大旗遮空蔽日,战鼓震天,几整排黑洞洞的炮口都对准了西安城的方向。

    看着这一幕,李自成的嘴角都在抽搐,良久,他才对身侧的牛金星说道

    “军师,你亲自去一趟齐军大营,还是求和吧,这仗怎么打”

    作为大顺永昌皇帝的李自成,看见齐军之后的第一个念想居然不是怎么抵抗,保住西安,却是毫不犹豫的求和投降。

    这些,其实不是因为李自成胆小,只是因为大齐武力的绝对碾压之势,李自成还算是个明白人,知道负隅顽抗只有把所有人都推到死路上。

    况且,大齐又不是关外的蛮夷,没有民族大义的鞭策,李自成很可能做出和历史上不一样的决定。

    早在山海关外的时候,李自成就曾亲眼目睹过齐军的战斗力,那时候还仅仅只有两万步军,现在来的却是号称百万的精锐。

    这才半年过去,无论装备还是气势上,这些齐军都比原来山海关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而失去了几乎所有老营的大顺,却是愈发的退步了。

    不得不提,在李自成眼里,面前这支号称百万的齐军,看上去比去年自己手中的百万之师,更像是一支真正的军队。

    所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李自成和王争好歹都算得上在北京正儿八经的称过帝,只有先后之别,但却没有真假之分,两个人实际上都算得上是天子。

    这王争一怒,大顺和大西可真的要伏尸百万,说杀谁就杀谁,谁敢提个不字

    但李自成他无论怎么怒,都是拿对方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原本大顺的疆土割麦子一般被齐军收下,军心也是每况愈下。

    讨贼檄文李自成亲自读过,虽然十分气愤,但这檄文就连他自己读了都有些热血沸腾的感觉,更别说这些身受大齐恩泽的兵将们。

    当日王争在紫禁城头亲自念出讨贼檄文,效果异常显著,这才刚刚过去了半个月,竟然已经打到了西安城下,并且里三层外三层的将这里团团包围,现在的李自成算是由衷体会到了去年崇祯的心情。

    内无强兵,外无援军,除了困守这座孤城,李自成已是无路可走。

    城内只有十几万老弱病残,这种时候在外也不会有任何人来支援自己,基本上,这才建立一年多的大顺是败局已定了。

    西安城内人心惶惶,李自成甚至能听见不少大顺的兵将在公然议论如何投靠齐军的事,而李自成对此毫无办法。

    郝摇旗和李过还是那个性子,口口声声在请战,但即便是在他们眼中,仍然对城外有着深深的忌惮。

    李自成看得出来,他们两个请战的时候,其实是打着必死的念头。

    但对方布置在正面的步兵方阵就有好几十个,更别提远处不断奔腾,只能看清灰尘的无数骁骑,出去那不是送死吗,何苦呢

    李自成拒绝了其余将领请战的要求,一心只想求和。

第六百零九章:看着就行() 
    这一路过来,牛金星是对李自成的感觉,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原来那种尽心竭力辅佐他成就霸业的心思,也变成了如何找到下家保全自己。

    自打山海关之战后退回西安以来,以往战无不胜的闯王好运气似乎已经用尽,原本蜂拥归降的各地文武一个转向,就都归顺了王争。

    逐渐的,李自成脾气也是越来越坏,这个时候本来应该是李岩被杀,但由于李岩现在已经是大齐帝的幕僚府幕僚长,背锅的自然就是另有其人。

    这个人比历史上李岩在大顺军的地位更加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