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基于以上的诸多考虑,李渊最后才决定了李隐的请求,让他带兵前去平定河东郡。

    李隐在得到李渊的命令后,立即召集本部的五万精兵,离开新丰,直往永丰仓而去,打算先与刘文静会合,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屈突通和刘文静相持了一个多月,眼睁睁的看着长安被李渊占据,却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心情可谓郁闷之极,又因部下大都来自长安,当听说长安已经失守,军中许多人的家属都被李渊俘获后,军心便开始离散了。

    屈突通知道如果再这样干等下去,迟早陷入败亡,于是决定兵行险招,派副将桑显和率兵去夜袭刘文静的军营。

    屈突通这一招确实有些出乎刘文静的意料之外,连忙和左光禄大夫段志玄指挥军队全力苦战,但因迎战仓促,故而节节败退,形势十分危急,屈突通副将桑显和见此大为兴奋,认为此次自己定能大胜一场。

    虽是夜晚,但永丰仓四周一片火光冲天,宛如白昼,见着渐渐有些崩盘的战局,刘文静和段志玄的心慢慢沉了下去。

    “难道我军就要这样败于敌手了?”刘文静和段志玄两人都同时如此想到,而屈突通的副将桑显和,也暗暗兴奋,准备亲自指挥人马,向刘文静杀过去。

第161章 屈突通归降() 
就在桑显和亲自指挥人马往刘文静杀过去,以求予以陷入穷途末路的刘文静以最后一击之时,忽然后方传来万马奔腾之声,接着桑显和便见一个身穿黑色盔甲的英武将领,带着大队骑兵向他所部冲杀过来,桑显和顿时惊得肝胆欲裂。

    这个身穿黑色盔甲的将领,便是李隐。他带着五万大军这天本就已到了离永丰仓不足十里的地方,但因天色已暗了下来,不便继续行军,便原地扎营,打算翌日一早再去永丰仓与刘文静会合。

    但谁知到了半月,忽见永丰仓方向火光明亮,由于视野开阔,故而即使远在十里之外,亦能看到。

    李隐知道事情不妙,立即点齐所属的七千骑兵,飞速驰援永丰仓。

    刘文静这时也看出了来援之军是李隐所部,顿时精神大震,与段志玄指挥着军队配合李隐对桑显和军前后夹击。

    桑显和军在李隐骑兵的背后突袭下,早已是士气大跌,阵型散乱,所以刘文静军这一反攻,立即便无法再战,军队纷纷投降的投降,逃散的逃散。

    是役之后,桑显和仅带着数十人马逃回屈突通处,屈突通损兵折将之下,处境愈加的窘迫了。

    桑显和败退后,刘文静先让部下收编俘虏,然后再与段志玄热情的迎接了李隐。

    李隐与刘文静两人算是老交情了,所以也没怎么客套,坐下之后,便开始讨论时局与屈突通、河东郡等事。

    “晋公打算如何对付屈突通?”欲定河东郡,必先决绝掉占据潼关的屈突通,刘文静与之对峙多时,深知此人的难缠,故而首先便向李隐如此问到。

    李隐自信的笑道:“这点我已有定计策,屈突通军此时士气低迷,进退维谷,相信其军中想投降我军的人不在少数,只要联络到其中之人,屈突通军定能不战而胜!”

    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高明的战争手段,在宋正本与房玄龄的指点下,李隐已渐渐品得其中三味。

    就在李隐打算让傅鹰前去潼关探明情形,寻找有意投靠自己的人之时,潼关那边却有人主动向他送信投诚了,而且第一个给他送信投诚的,竟然便是不久前才被他大败的那个屈突通副将桑显和。

    屈突通自觉时局不利于自己,常常摸着自己的脖子向身边之人道:“我应当为国家挨上一刀,以报国恩!”他又时常慰劳勉励将士时,没有不痛哭流涕的,众将对此也很感动。

    但无奈诸将的亲人都在关中,而屈突通又显然不能带他们与家人团聚,所以感动虽感动,给李隐的投诚信却没少写。

    这一天,桑显和与潼关诸将一起忽然齐劝屈突通向李隐投降,有几个将领神色十分不善,似乎如果屈突通不答应的话,便要动手杀人一般。

    屈突通哭道:“我侍奉过两个主上,皇帝对我的恩宠照顾非常优厚,拿着朝廷的俸禄而在困难时背叛,我不能做这样的事!”

    桑显和等诸将听后,都默然不语,有人这时说了一句:“屈既然要做忠臣,何不去洛阳?恕我等不能追随你了。”

    屈突通无奈,只得留下桑显和镇守潼关,率军东去,准备奔往洛阳。屈突通刚走,桑显和就献出潼关投降了李隐,李隐就这样兵不血刃的带领大军进驻潼关。

    随后,李隐派段志玄带着刚刚归降的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以及桑显和等人,率领轻骑与桑显和去追阻屈突通,在稠桑县追上了他。

    屈突通摆阵势以自卫,派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去劝说他,屈突通骂道:“这个贼人来干什么?过去我和你是父子,现在我和你是仇敌!”

    他命令身边的人用弓箭射屈突寿。桑显和对屈突通的部众说:“如今京城已经失陷,你们都是关中人,打算去什么地方?”

    屈突通身边的士兵听后,都纷纷扔掉手中的兵器投降,屈突通知道自己已无法逃脱,就下马向东南方向再三跪拜号哭道:“陛下,臣力屈至此,非敢负国!”

    士兵于是抓住了屈突通,李隐将他押送到长安,李渊任命屈突通为兵部尚书,赐他蒋国公的爵位,兼任秦公李世民的元帅府长史,但仍派他到李隐帐下,助李隐平定河东。

    李隐派屈突通到河东郡的郡治招降守将尧君素,尧君素看到屈突通,唏嘘不止,悲不自胜。

    屈突通也流泪沾湿了衣襟。他对尧君素道:“我军已经失败,唐王义旗所指之处,无不响应,事情已到了如此地步,您还是早些归降为好。”

    尧君素道:“你身为国家大臣,主上委任您以防卫关中的重任,代王将社稷都托付给您了,你为什么背弃国家而投降呢?还替国反贼李渊作说客呀!你所乘之马,就是代王赏赐的,你还有什么脸骑着这匹马呢!”

    屈突通道:“唉!君素,我是力尽图穷才来的。“尧君素道:“我现在力量还未用尽,哪里用得着你多嘴!”屈突通惭愧退走。

    对于无功而返的屈突通,李隐并未责怪,他也知尧君素不是轻易能劝降的人,派屈突通去也只是略尽人事罢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李唐为定这河东郡,可是整整费了三年多的时间,才完全平定下来的,尧君素在那期间一直坚守城池,最后粮食全无,都到了“人相食”的地步,仍是不肯投降,可见其守城的意志有多坚定。

    十一月初,李隐与刘文静合兵九万,驻扎在了安邑城外,然后留兵四万,分兵攻取河东郡的其他县、城,以剪除安邑的羽翼。

    尧君素将兵力主要集中在安邑和安邑东北的夏县两地,其中安邑有兵两万,夏县则有士兵八千余人,两城互相守望,以抗李隐大军。

    李隐自然是不愿花个三年多的时间,来平定这河东郡的,于是召集众将,商议破城之策。

    众将踊跃献策,挖地道、找内应什么办法都有,但李隐却觉得不怎么靠谱。史载尧君素“性严明,善御众,下莫敢叛。”找内应里应外合应该是行不通的。

第162章 河东郡攻防战(上)() 
至于挖地道等攻城的微末小计,若是尧君素都不懂得防范的话,只怕是不能在历史上坚守多久的。

    房玄龄献策道:“不如指挥大军先全力攻打夏县,并在安邑与夏县之间的半途中埋下伏兵,若夏县告急,必向安邑求援,安邑若出兵救援,便中我军伏兵,若不出兵,则夏县先为我军攻取,也能打击安邑守军的士气,让其失去外援。”

    房玄龄此计,阳谋与诡计相结合,实乃此时最适合的计策,所以说完之后,立即立即被李隐采纳了。

    十一月初四,黄君汉攻占河东郡的虞乡,同日,苏定方破桑泉县,初五,罗士信杀入芮城,丘行恭攻破猗乡,没用多少时间,李隐帐下将领便将河东郡的除安邑、夏县两城之外的城池占领,并在分处一部分士兵留守后,率人马与李隐会合。

    十三日,李隐率大军离开安邑,往夏县而去,并于半途让苏定方带着万于人马寻有利之地埋伏,然后亲率其余大军将夏县的县城围了个水泄不通,等攻城器械都准备好后,李隐下令,大军开始进攻夏县!

    从投石车上抛射而出的巨石,猛的砸在夏县的城墙上,发出巨大的响声,众多箭楼如一个个择人而噬的猛兽一般,缓缓向前推进,阵型整齐有序的士兵,从四面八方往夏县城池杀去,夏县的守将王行本见到此等情形后,心顿时沉到了谷底,知道自己这敌人乃平生劲敌,不容小觑。

    “将军,要向安邑求援吗?”王行本身边一个将领脸色发白的问道,王行本听后,立即训斥道:“仗才刚开打,怎能就要求援?除非城快破了,不然我绝不会求援!”

    王行本说着,狠狠的瞪了那位将领一眼,带着其他的人走开了。

    夏县之战开打五天后,战场一片狼藉,夏县城池已到处沾满鲜血,在李隐几万精锐之师的数日猛攻之下,夏县已是岌岌可危,王行本终于顶不住压力,让人突围而出,前去安邑求援了。

    当安邑守将尧君素收到夏县的救援急告后,紧紧的皱起了眉头,夏县有兵八千,城高粮足,守将王行本也是知兵善战之人,怎么只坚守了五天,就顶不住了?

    尧君素的的手下将领薛宗,似是看出了尧君素的疑虑,出言道:“敌军主帅李隐,久经战阵,手下多为经验丰富的士卒,乃李渊手下头号善战之辈,非一般人所能比,王行本将军坚守不了多日,也实属正常。”

    尧君素哼了一声,“这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言语,以后就不要再说了。”

    薛宗怯怯懦懦的小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